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期末复习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终复习(一)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后面的表格里)1、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水时,发现有一些能动的小颗粒,下列哪项可以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A.小颗粒呈绿色B.小颗粒能反光C.小颗粒有细胞结构D.小颗粒呈微小球形2、童谣中“春天来了,小草说我要长大,小树说我要发芽”描述了生物基本特征中的()A.需要营养B.生长C.呼吸D.排出废物3、能影响青青草原上羊群生活的生物因素有()①草②阳光③空气④狼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小明给植物分类,把水稻、西瓜、松树归为一类,把海带、苔藓、蕨归为一类。分类依据是()A.有种子的和无种子的B.草质茎和木质茎C.有根的和无根的D.生活在陆地上的和生活在水中的5、花开花落,似水流年。自然界的植物五彩缤纷,而又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那么,生物生活的环境是指()A.影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因素B.生物生存的空间C.影响生物生存的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D.以上都是6、诗词歌赋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其中许多诗词蕴含着生物学道理。以下诗句能体现生物间竞争关系的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7、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D.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8、下列不能称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草原B.一片农田C.一个池塘D.一群蜜蜂9、校园内郁郁葱葱的桂花树和玉兰树在生态树系统中属于()A.非生物部分B.分解者C.生产者D.消费者10、右图中没有体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是()A.消费者B.生产者C.分解者D.生产者和消费者11、在生态系统中,如果没有分解者,那么()A.动物和植物将越长越繁盛B.生态系统就会越来越大C.动物和植物的遗体残骸会堆积如山D.生态系统依旧能够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通常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关系是()D.不一定A.草食动物肉食动物植物B.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C.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13、我们吃的牛肉来自以玉米为饲料的牛,人和牛分别扮演的角色是()A.生产者、消费者B.消费者、生产者C.消费者、分解者D.消费者、消费者14、蚯蚓是腐食性动物,能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变成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因素15.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草→兔→狐B.泥→小虾→小鱼→大鱼C.蝉→螳螂→黄雀D.田鼠→猫头鹰16.在食物网中,含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是()A.生产者B.食草动物C.食肉动物D.分解者17.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方乙丁B.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C.丙的太阳能是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能量来源D.甲、乙、丙、丁、分解者及它们的生活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18.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草原生态系统将遭受严重破坏,这说明()A.生态系统无自动调节能力B.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C.只有绝对禁止捕杀野生动物,生态系统才有自动调节能力D.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19.日本海啸地震造成核算电站核泄漏事故,从而使海水中检测出放射性铯。在硅藻→浮游动物→鲱鱼→鳕鱼这条食物链中,铯含量最高的生物是()A.硅藻B.浮游动物C.鲱鱼D.鳕鱼2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了一幅壮美的草原风光。该草原生态系统中主要控制什么生物的数量,才能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使壮美的风光依旧。()A.草B.牛和羊C.狼D.蛇21.农田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较是比较脆弱的,其原因是农田生态系统的()①生态平衡稳定性强②生态系统组成单一③生态系统结构复杂④生态平衡稳定性差⑤动植物种类繁多⑥生态系统结构简单A.①②③B.②④⑥C.③⑤⑥D.①⑤⑥22.右图是某开发区生态系统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一条食物链是:乙→丙→丁B.能量最多的是乙,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丁C.丁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光能D.若丁灭绝了,丙的数量会长期持续增加23.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整个和岩石圈的表面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C.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和岩石圈表面D.生物圈是由生存及其生存环境共同构成的24.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请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生物圈B.森林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25.2005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松花江重大污染事件,总量在100吨左右的高毒性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松花江是一个生态系统B.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C.各个生态秕是各自独立的,彼此互不相干D.松花江作为河流生态系统与许多生态系统有着密切联系选择题答题卡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非选择题:26.下表所示是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的调查报告,据表回答问题:(1)写出A-F代表的生物种类:A.;B.;C.;D.;(2)A和B的分类依据是;C和D的分类依据是;若将C与E归为一类,则它们都属于。27.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有(至少写出3个);(2)图中直接影响鼠生活的生物因素有;(3)一段时间后,人们为了保护农作物,大量消灭昆虫,则的数量会明显减少。(4)为了获得更高的产量,人们使用更多的化肥和农药,这样做的危害是。28.右图是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A、B、C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请分析回答:(1)若A、B、C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则该图所示的生态系统称为。(2)图中A是,B是,C是,主要包括和,从图中可知,C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29.某校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生态系统后,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产生了浓厚兴趣,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他们的操作如下:①选择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玻璃瓶(1000毫升),分别标甲、乙、丙;②向甲、乙、丙三瓶中分别装入1厘米厚的沙子,再注入河水或池塘水(瓶子容积的4/5);③向甲瓶中放入水草和以水草为食的淡水螺类等动物,动物和水草比为1:10-1:20;④乙瓶中只放水草,丙瓶中只放入淡水螺类等动物,放入量均与甲瓶相等;⑤密封甲、乙、丙三瓶,并巾贴上标签,写上制作者的名字、日期,然后将甲、乙、丙三瓶放在有较强的散射光的地方;⑥定期观察记录甲、乙、丙三瓶中的水质变化及生物的生存状况,分析三瓶产生差异的原因;⑦得出结论。请结合所学过的生态系统的知识,分析解答下列问题:(1)生态瓶中的能量来自;(2)你推测哪个生态瓶中的生物最先死亡?为什么?(3)生态系统最稳定的生态瓶是;(4)甲、乙、丙均可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和。30.认真观察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否成为一个生态系统?原因是:。(2)该图中有条食物链,请写出:。(3)C表示,D代表的物质有,E代表的物质是。(4)图中①表示过程,②表示过程,理由是;③④⑤表示过程。31.下图示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请分析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和属于生产者,作为完整的征稿系统,图中没有画出的是,其中和属于分解者.生产者和分解者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2)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通过营养关系构成食物链,图中食物链共有条,写出最长的一条:.(3)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源于,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逐级,有毒物质不断,根据这一特点,图中总能量最多的生物是,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4)若人们为保护草籽而大量捕杀麻雀,草反而会减少,其原因是,这说明。时间:2014年9月20日地点:天坛公园天气:晴调查人王晓月、李梅、王强、李刚、刘帅AC荷花、睡莲、水葫芦、水绵D杨树、柳树、槐树、月季BE鲤鱼、鲫鱼、河虾、泥鳅F孔雀、猴子、老虎、黑猩猩
本文标题: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期末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39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