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第一张红军雪山草地路详图即将绘制完成
第一张红军雪山草地路详图即将绘制完成!2016-04-04高戈里中华民族复兴梦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最为艰苦卓绝的是红军时期,红军时期最为艰苦卓绝的是长征,长征最为艰苦卓绝的是“爬雪山过草地”。“雪山草地”,是凝固红军长征艰难困苦征程的标志性地貌;“爬雪山过草地”,是定格红军长征坚韧不拔精神的标志性历史。然而,中国至今尚无一套红军长征路线详图,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红军长征路线略图也多有错漏,或模糊不清。考察确认80年前红军三个方面军翻越雪山穿越水草地的全部行军路线并出版考察报告,是草根军史家周军(笔名“双石”)自设的史学课题。经过十多年实地探险踏勘,该课题将在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结束长征胜利会师80周年纪念日前夕,即2016年入冬前,全面完成。课题意义2015年7月14日翻越雪山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党史部门和地方史志部门在收集文物、考察遗迹、整理出版历史文献、编辑出版相关传记回忆录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取得了不菲的成就,特别是《红军长征在四川》的出版,为周军的课题搭建了良好的起始平台。然而,由于受行政管辖、交通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迄今为止史学界对长征中这些重要路线和重要活动的认知相当有限,更不要说完整的实地踏勘考察了。特别是进入了“不差钱”的年代后,人们往往热衷于传媒参与的各种大型活动,热衷于到处建碑塑像,热衷于打着长征名头的各种POSE和各种秀场,而对于作为历史事件基础载体的各种重要历史数据、地理要素、人文环境、行军路线等等重要史据,却懒于或疏于考察和复原。比如,我们迄今没有一幅准确可靠的长征路线详图,没有一套分省分县的大比例尺地图集,史料史籍中还有相当多的生僻冷僻地名没有考证注释以至于被误读,红军在很多偏僻地域的活动路线因此而仍然模糊不清,直接影响到了对长征中不少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和叙事,有些甚至还产生了不小的误导……正是在此背景下,周军探险踏勘考察雪山草地红军长征路并绘制详图,也就有了非凡的意义:意义一,为填补军史空白提供全面精准的地理史据和行军作战详图。作为凝固红军长征艰难困苦征程的标志性地貌,“雪山草地”关联着红军长征历史上的诸多重要活动、战事、进程和会议。比如: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以及会师前后的岷江战役和松潘战役;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北进第一次穿越草地;红四方面军总部率红四军、红三十军南下第二次穿越草地;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边期间的绥崇丹懋战役、天芦名雅邛大战役;红四方面军西进康北期间的康道炉战役及“战斗准备”活动;红二、六军团沿金沙江上行并从金沙江畔进抵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后再次北进,第三次穿越草地;长征中著名的两河口政治局扩大会议、芦花政治局常委会议、芦花政治局扩大会议、沙窝政治局扩大会议、沙窝政治局常委会议、毛尔盖政治局扩大会议、巴西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巴西政治局紧急会议,等等,都需要提供全面精准的地理史据及绘制行军作战详图。除此之外,红一方面军的长征一直是作为中国革命的主线来研究来传扬的,当年斯诺那本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也是以红一方面军的长征为样本来作叙事的——斯诺到陕甘苏区时三大主力还未会师,这从一般意义而言当然没有问题,但如果因此而造成了红二、四方面军以及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路线的研究受到了忽视,这当然也是不应该的,理当予以补正。意义二,为破解历史谜团提供准确的地理史据。多年来,周军实地探险踏勘考察雪山草地红军长征路并绘制详图的一个重要体会,就是诸多重大历史进程中的关键性谜团之破解,恰恰就系在路线、地名上——路线、地名、地理要素破解了,这些关键性迷团也就破解了。比如,长征中著名的“草地密电”前夜,张国焘发出的“扣留军委纵队电”中被长期误以为是漏字的“如其[不]听则将其扣留”一句,电文中的地理要素一旦厘清,就可以说明该电文中并没有漏字,原电的文字的确应该是“如其听则将其扣留”——看似不合理实则十分合理……;再如,长征史上张国焘召开的“杂谷垴会议”,只要把一个很容易被误读的地名“东门外”的位置确认了,即可知这个会议实际上是在东门外(今汶川县东门寨)召开的……;还有,红二军团在进抵巴塘县城之前翻越的藏巴拉山——也是红军在长征中跨越的最高海拔(垭口实测海拔高度为4901米),只要把一个很容易产生误读误判音译地名“东南多”辩析出来,那么,他们翻越这座雪山的路线也就随之破解……意义三,为开发红色资源奠定扎实的地理学基础和史学基础。2012年,一些单位启动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申遗”活动,有学者甚至提出要“为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和建党100周年献礼”,然而,建国至今几十年,史学界对红军长征中三次穿越水草地,竟然还是没完全弄清楚他们各自的行军路线——已有的路线都是略图,还有诸多错讹;红军三大主力在川西北高原翻越过很多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但除了红一方面军主力翻越过的五座外,其他红军主力还翻越过哪些雪山?这些雪山数量有多少?位置在哪里?有什么名称?藏语名称翻译成汉文应该如何确定?是哪些部队翻越的?翻越这些雪山是基于什么原因?这当间发生过什么重要历史事件没有?比如,红六军团在理塘翻越一座无名雪山后,何以被当地藏民冠名为“死人山”,等等,都长期笼罩在若隐若现的一片历史迷雾之中,甚至连当年许多从此间匆匆过境的一些历史当事人都难以说清楚道明白……周军是草根军史作家,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在学术泡沫泛起泛滥的世界里,他坚定信仰,执着追求,耐住寂寞,忍受清贫,不辞辛劳,十余年如一日地追寻考证这些几乎濒临湮没的红色轨迹。他和四川凯旋摩托车俱乐部的志愿者们自愿、自觉组织起来,自费投入,克服了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历经了诸多难以预计的曲折,在收集和认真辩析大量历史文献文电、当事人回忆文字和地方史志的基础上,七次穿越水草地,数十次登临雪山,在实地探险踏勘和考察中发现、发掘和确认如今已经鲜为人知的地名和地理要素,绘制出了目前为止最为详尽的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行军路线详图。这项工作成果,使红军长征研究被置于更加可靠也更加严谨的基础之上,一些由来已有的历史谜团也随之破解……草根学者进行这种考察会遇到什么困难,那是不难想象的,时间、交通、资金、安全、资料等等,都有很大困难。周军和他的伙伴们只能从小到大,一件一件日积月累去做。红军在川西北高原活动时,没有大比例尺地图可以参照,常常要根据询问当地群众得来的藏语地名音译成汉语,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同一个地名经常译得五花八门,辩析起来非常困难,只能自费搜集当地史志与地名录,坚持不懈地辩析下去。周军的信条是:下笨功夫,做精学问;立大志向,干小事情。这样的研究成果必定能够传世,这无量功德无疑是对长征精神的真传承。意义四,推动藏区扶贫攻坚及反藏独工作。当年红军长征翻越的雪山绝大多数位于四川的康巴藏区,穿越的水草地全部在四川康巴藏区境内。如今四川康巴藏区,即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17个县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13个县,全部都是“藏区连片特困县”,其中甘孜州的甘孜、德格、石渠、色达、理塘5个县和阿坝州的小金、黑水、壤塘3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除德格、石渠两县外,红军长征均有经过或驻扎。周军考察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之路,不仅有政治意义、史学意义,还有前景可观的市场价值——笔者借出差机会为周军实地探险踏勘问路时发现:当年贺龙率红二军团沿金沙江上行翻越雪山之路,人烟稀少,生态自然,景色绝佳,如今正好与金沙江上游水电资源开发修筑的公路基本重合或相邻,沿途有峡谷、雪山、草地、海子等壮美的自然风光,有父系氏族“山岩文化”等神秘罕见的人文景观,有“河坡藏刀”等精美手工艺品的作坊一条街,盛产虫草、麝香、天麻等名贵中草药,有的寺庙还珍藏了红军长征时赠送的红色锦匾,多有旅游开发价值。随队考察拍摄集风光、民俗、红军史、重走长征路导游为一体的电视片或微信视频,也不可能没有收视市场。在这片有待开发的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红色旅游路线上,国家已经建成了稻城亚丁机场、康定折多山机场、九寨黄龙机场、阿坝红原机场,正在修建甘孜格萨尔机场;途径泸定、康定、雅江、理塘、巴塘等县的川藏铁路也已经开建;公路干线、支线的建设就更多了。依托上述交通网,不仅可以开发完整、精确的红军各部队“爬雪山过草地”红色旅游专线——如“红六军团爬雪山过草地红色旅游专线”;还可以开发节段性、标志性的红色旅游专线”——如从阿坝红原机场到九寨黄龙机场的“红军一、四方面军先遣部队首次穿越水草地红色旅游专线”,等等。而一旦开发了一条条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红色旅游专线,沿途接待游客的“藏家乐”建设,沿途租越野车、租摩托、租骡马的市场需求,沿途导游、旅馆、餐饮从业人员的增加,相关机场客流量的增加或合理分流,以及相应的市场建设和市场消费,都会随之而来,进而,不仅可以带动一方藏民脱贫致富,争取民心,还能弘扬红色文化主旋律,并进一步瓦解藏独得以滋生的社会基础。动员摩友周周军实地探险踏勘“雪山草地”红军长征路,是从他参加、影响并最终率领一支摩托车队开始的。这支摩托车队自发组织起来自费考察的摩友,全部来自非专业领域的各个行业:唐皓,四川摩托车俱乐部理事长兼教练,有时自驾越野车从事生态旅游向导,是摩托车队前期公推的“老大”、队长。李肖伟,成都电视台经济频道记者,美国空军抗战援华史的草根专家,当时曾自费出版129.5万字并配有约500张图片的《超堡队——美国第20航空队与中国人民共同抗战图集》第一、二、三、四卷。2015年5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将该书压缩为两册后,出版了中文版和英文版,首发式在2015年纽约国际书展举行,获得了国内外媒体和读者的广泛好评。杨亮,开摩托车维修铺的个体户,邻里叫他“杨老三”,摩友捧他“杨神仙”。张晓龙,某国营工厂食堂管理员兼厨师,车队的“大管家”。还有电视台编辑冯光瑞、退役武警连长孟传淦、当时的在校大学生杨立、退休职工李力、企业职工裴宏信、铝合金加工个体户叶光伟,以及胡旭辉、刘建伟、王艺森、王昇、欧阳蜀勇、肖逢春、陈建、张吉等。到后来,还有赵文捷、李巍、张帆,蓝锦、虞彬、丁力、彭继欣、宋伟、陈敏锐、陈智伟、能文权等摩友加盟。这支队伍的灵魂人物,是140万字的《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李际均作序,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四川文艺出版社、华夏出版社2013年5月联合再版)、《毛泽东的神来之笔——记中央红军长征中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之战》(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1月首版,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以《非常轨迹——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之战》为书名再版)、《魂作楚天雄——刘少卿将军传》(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5月版)等书的作者周军,笔名“双石”,时任成都电视台经济频道计算机中心主任。周军2002年参加这支摩托车队之初,只是跟着出行,顺便考察红军长征路。当他和队友们熟悉并被他们接受后,便开始动员队友开展以“考察红军长征路线”为主题的红色摩旅。然而,他的提议大家最初并不认同。有些队友认为:我们出去就是耍,未必还要接受教育?我们天天被报纸电视和单位领导教育得还不够?……周军耐心解释:红军长征路特别是“爬雪山过草地”,大都在人迹罕至尚未开发的偏远地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很具特色,而且又不花钱买门票,反正我们出去也是耍,搂草打兔子稍带着干点正经活计,何乐而不为?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独有全人类共享的精神遗产……唐皓也是军人出身血性汉子,率先赞同并拍板定夺。虽然有些队友仍然不以为然,但多数队友站在了队长的身后。于是,他们在旅游出行中加上了“红色考察主题”,驰骋在大渡河、金沙江、赤水河、腊子口……,考察核对了一条又一条罕有车行的红军长征路线,到达了一个又一个鲜为人知的红军长征节点。三年后的“十一”大假前夕,周军建议,正式打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考察队”旗帜,尝试探险踏勘红军穿越水草地的行军路线。建议刚提出,立刻有摩友不屑一顾:“我们出去还是耍得安逸噻,草地有啥子好嘛?”周军灵机一动,干脆一一历数过草地的危险与艰难,顺势为队友打退堂鼓找台阶下。队友个个是摩技高手,挑战极限是他们的天性。果然,激将法起了作用。毕竟,此行有可能在史学界和摩旅界开创前所未有的“世界第一”。出发前的考察准备工作是大量的:周军负责
本文标题:第一张红军雪山草地路详图即将绘制完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45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