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能源与动力工程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能源工程、动力机械、动力工程、机械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新能源开发和研究、制冷及低温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二、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具有可再生能源开发、制冷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热力学、新能源技术、传热学、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等基础知识;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6.获得高级制冷工等职业技能证书。三、学制与授予学位基本学制四年,可在三至五年完成学业。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四、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要求修满159学分,其中必修课119学分、选修课40学分。准予毕业学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学分比例(%)学分比例(%)学分比例(%)学分比例(%)学分比例(%)159905669431197540254126五、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一)主干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二)主要课程:工程热力学(双)、流体力学、传热学、暖通空调、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自动控制原理、机械设计基础、热工测量技术、制冷原理与设备等。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训、公益劳动、暑期社会实践、职业技能培训等。七、主要专业实验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公益劳动、毕业实习、校内实训、金工实习等。主要专业实验课程:电工技术实验、电子技术试验、普通物理实验等。八、教学计划(一)通识教育平台(共90学分,其中必修76学分,选修14学分)课程类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学时考核方式开设学期备注理论实验实践共计必修课程公共基础课程429007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3636考试2√429008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7272考试1√4190011大学英语137272考试1√4190012大学英语247272考试2√4190013大学英语347272考试3√4190014大学英语437272考试4√3390011大学体育113636考查13390012大学体育213636考查23390013大学体育313636考查33390014大学体育413636考查44390080计算机文化基础3363672考试1√4390011程序设计基础(VB)4543690考试2√5290011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见“九、说明”)1362周36+2周考查1√5190033公益劳动(见“九、说明”)考查√4290160形势与政策(见“九、说明”)考查√5290021大学生职业、就业与创业(见“九、说明”)考查√5190045普通话应用(“九、说明”)考查√小计32666722周738+2周学科基础课程2190011高等数学A147272考试1√2190022高等数学A247272考试2√2190031线性代数23636考试2√课程类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学时考核方式开设学期备注理论实验实践共计2190041概率统计23636考试3√2390031普通物理B135454考试2√2390032普通物理B223636考试3√2390040普通物理实验13636考查3√2952013电工技术23636考试1√张2952014电工技术实验0.51616考查1√张2952015电子技术23636考试2√张2952016电子技术实验0.51616考查2√张2952017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35454考试1√夏2952018工程热力学(双)348654考试3√曲2952019理论力学23636考试3√巩2952020材料力学348654考试4√巩2952021传热学348654考试4√张2952022流体力学348654考试4√夏2952023机械设计基础35454考试4√曲2952024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11周1周考试4√曲小计44336921周428+1周选修课程学科选修课程从以下课程中选修8学分(课组号:2900100)2910201市场营销236巩36考查6高水平运动员选修4学分2910202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236王36考查62910203能源工程概论236张36考查52910204工程材料基础236巩36考查62910205能源工程管理236巩36考查52910206微机原理与应用236王36考查5小计814400144公共选修课程从《公共选修课设置一览表》所列课程中选修6学分(课组号:2920000)高水平运动员选修6学分二、专业教育平台(共69学分,其中必修43学分,选修26学分)课程类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学时考核方式开设学期备注理论实验实践共计专业必修课程2930201暖通空调354654考试5√夏2930202专业英语23636考试7√宋2930203自动控制原理236642考试4√宋课程类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学时考核方式开设学期备注理论实验实践共计2930204热工测量技术236642考试3√宋2930205泵与风机236642考试5√曲2930206制冷原理与设备354660考试5√张2930207综合课程设计11周1周考查6√曲2930208专业认识实习(到对口企业)22周2周考查5√王2930209专业生产实习(到对口企业)44周4周考查7√王2930210职业技能培训(制冷系统调试维修等)22周2周考查6√宋2930211金工实习22周2周考查6√夏2930212毕业实习88周8周考查8√王2930213毕业设计1010周10周考查8√宋小计432523029周282+29周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任选一个专业方向,并修完该方向课组所有课程方向一:可再生能源技术共12学分(课组号:2940300)高水平运动员选修10学分2940301热工设备节能技术236宋36考试72940302太阳能工程2362曲36考试62940303新能源技术236张36考试52940304燃烧学2362巩36考试52940305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236曲36考试62940306新能源应用系统设计2张2周2周考查7小计1218042周184+2周方向二:制冷及热泵技术共12学分(课组号:2940400)2940401建筑节能应用技术236夏36考试52940402暖通空调自动控制236王36考试62940403热泵技术236夏36考试72940404电气与plc技术2362王36考试52940405制冷压缩机2362巩36考试62940406制冷系统设计2王2周2周考查7小计1218042周184+2周专业任选课程学生可以从以下课程、本专业其它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以及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任选课程中任选课程,共选修14学分(课组号:2940500)2940501船舶制冷技术与应用236曲36考查7高水平运动员选修10学分2940502建筑环境学236夏36考查72940503冷藏集装箱及冷藏运输236曲36考查5课程类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学时考核方式开设学期备注理论实验实践共计2940504锅炉原理2342宋36考查62940505热力发电厂236巩36考查52940506工程概预算236巩36考查62940507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236夏36考查52940508计算机三维设计(proe)236王36考查52940509换热器原理与设计2宋2周2周考查72940510中央空调设计2夏2周2周考查7小计1435804周360+4周九、说明1.大学英语课实行分级教学,根据入学时英语测试水平,按层级编班教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也实行分级教学。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门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分别为1学分、2学分、1学分,不计入总学分),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省和国家的有关要求组织在课外完成。3.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课集中安排2周,按实践学分计,军事理论教学(36学时)穿插其中进行。4.公益劳动利用课外活动或周末等时间进行,不计学分,四年累计不少于60学时,达到规定劳动学时并通过考核者记为合格,考核结果于第8学期报送。5.形势与政策课由政工教师利用周二下午授课,共64学时,不计学分,每2周1学时,四年不断线,每学年考核一次,均通过考核者,记为合格,综合考评结果于第8学期报送。6.大学生职业、就业与创业课由学生工作部(处)组织授课,共38学时(第一、二、四学年各10学时,第三学年8学时),实行年度考核,均通过考核者,记为合格,综合考评结果于第8学期报送。7.普通话应用课可以通过选修相关课程或自修方式学习,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普通话水平测试,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标准者,记为合格。8.课程名后加注“(研)”字的属于向本科生开放的研究生课程,加注“(双)”字的属于双语教学课程。9.毕业论文应在第七学期末在教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与题目,第八学期开始时完成论文大纲,进入写作,期中完成初稿,毕业前四周完成论文答辩。10.高水平运动员须修读115学分,其中必修课程85学分、选修课程30学分;具体修读说明见教学计划的“备注”栏,必修课程在“备注”栏以打“√”为标志,选修课程在“备注”栏有具体要求。撰写:夏利江统稿与编辑:王静审核(加盖公章):刘海梅
本文标题:能源与动力工程培养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56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