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能源与环境)培养方案20110810
1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能源利用及其相关的环境问题是世界政治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和热点。能源环境系统工程专业是基于对能源与环境的最新认识开办的战略性新兴专业,集中体现了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洁净煤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环保技术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集成与应用,适应了国民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重大需求。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创办于2010年。本专业依托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专业,并在能源、环境和系统工程领域进行有机融合和拓展。我校能动学科相关专业秉承“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突创新、育人文”的人才培养理念,已培养万余名毕业生,主要分布在电力、热电、化工、石化、制冷、暖通、空调、橡胶、医药等行业,毕业生勤于实践、勇于创新、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和赞誉。近3年来,能动类专业一致保持1/3以上的升研率,为用人单位和高校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基础理论,掌握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知识,能从事清洁能源生产、新能源开发、能源环境保护、制冷工程、空调与人工环境、节能与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设备制造、运行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工作,具备绿色能源、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理念和素质,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人才。(二)、基本要求本专业人才培养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毕业生通过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各类实践课程学习,能够受到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各种能量转换与有效利用及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进行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及设备的研究创新、设计、制造、优化运行、生产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查阅资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和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所必需的工程实践和工程设计能力;具有初步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适应各项工作的能力。本专业设有两个专业方向:能源与环境工程、制冷与人工环境。1)能源与环境工程方向:本专业方向注重清洁能源生产、节能减排技术、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与利用领域内的研究、设计、技术开发、设备制造、工程安装、运行和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可在能源与环境工程领域内的政府管理2部门、科研机构、设计院、电力公司、发电厂、热电站、动力设备制造部门等从事清洁能源利用、新能源开发与利用、能源管理、节能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工作。2)制冷与人工环境方向:本专业方向注重制冷技术与为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要求所需的各种人工环境领域内的研究、设计、安装、自动控制、系统集成与优化、运行和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设计院、房地产公司、设备制造公司、工业企业、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环保企业与政府部门等从事制冷、暖通、空调、供热、城市燃气供应、室内人工环境系统、新能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规划设计、设备安装、工程监理、运行调节、维护管理、营销等工作。二、学制、总学分及授予学位本专业计划修读四年,学生在学期间修满本方案规定的170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必修课程为通识教育课程49学分,学科基础课程41学分,专业主干课程56学分;学生可在自主发展课程部分继续选修专业课程也可自主选修其他开放课程,应修满24学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南京师范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三、课程设置(一)、通识教育课程(49学分)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要求备注公共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中国近代史纲要2马克思主义原理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形势与政策2大学英语12大学体育4信息技术基础(理工)4国防教育(含军事理论、军事训练)2就业指导1博雅课程人文与社会10至少修读“人文与社会”和“艺术与人生”类课程各一门(2学分),其他类任选。科技与社会艺术与人生政治与法律中国与世界(二)学科基础课程(41学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是否核心课程学分要求备注(实验)高等数学A(上)63高等数学A(下)6程序设计(VB)4.51.5大学物理B(上)3大学物理B(下)2大学物理实验11大学化学3大学化学实验11机械制图B(含CAD)4.51.5工程力学是3电工电子学是51工程训练B22合计418(三)专业课程(56学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是否核心课程学分要求备注(实验)专业平台39.517.5能源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导论是2工程材料B20.5机械设计基础是2工程流体力学是3.50.5工程热力学是3传热学是3.50.5燃烧与污染控制是2.50.5自动控制原理A是30.5能源转换原理A(锅炉原理)是3.50.5能源转换原理B(汽轮机原理)是2能源转换课程设计是11能源环境测试技术是2.50.5安装工艺实习11认识实习11科研创新训练22毕业实习11毕业论文(设计)44能源与环境工程方向16.53热力环境控制是30.5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技术是30.5太阳能利用原理与技术是2能源生产过程控制是2.50.5固体废物能源化与资源化是30.5热力系统工程与仿真是31合计5620.5(四)自主发展课程(24学分)4本专业还将提供以下课程(共48.5学分)供全校学生选择自主发展课程时修读。本专业学生的自主发展课程可以由以下专业课程组成,也可以是非专业课程(跨专业、跨院系、跨学段、跨学校选修课程),或两类课程的组合。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是否核心课程学分要求备注(实验)线性代数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3泵与风机1.5微机原理2新能源技术2电厂水处理技术2换热器计算与设计21高效传热技术1.5工程软件及应用21能源环境系统工程专业英语2燃气工程2电气设备与系统2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2清洁生产理论与技术1.5能源管理工程2能量平衡测试11风力发电原理与技术2循环流化床锅炉原理与运行20.5供热工程1.5节能新技术1.5燃气与蒸汽联合循环2人工环境概论1.5燃料电池原理与技术2化石燃料清洁利用1.50.5集散控制系统1.50.5单元机组程控与保护1.50.5合计48.555四、指导性修读计划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修读学期及学分备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通识教育课程公共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3中国近代史纲要22马克思主义原理3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6形势与政策211大学英语123333大学体育41111信息技术基础(文)5注1信息技术基础(理工)44国防教育(含军事理论、军事训练)22就业指导11博雅课程人文与社会10注2科技与人生艺术与人生政治与法律中国与世界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小计49139/210/24/21/21/210学科基础课程高等数学A(上)66注3高等数学A(下)66程序设计(VB)4.54.5大学物理B(上)33大学物理B(下)22大学物理实验11大学化学33大学化学实验11机械制图B(含CAD)4.54.5工程力学*33电工电子学*55工程训练B22学科基础课程学分小计41617.512.550000专业主干课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导论*22工程材料B22机械设计基础*22工程流体力学*3.53.5工程热力学*33传热学*3.53.5燃烧与污染控制*2.52.56自动控制原理A*33能源转换原理A(锅炉原理)*3.53.5能源转换原理B(汽轮机原理)*22能源转换课程设计*11能源环境测试技术*2.52.5安装工艺实习11认识实习11科研创新训练22毕业实习11毕业论文(设计)44专业平台课程学分小计39.5203.5159.52.525热力环境控制*33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技术*33太阳能利用原理与技术*22能源生产过程控制*2.52.5固体废物能源化与资源化*33热力系统工程与仿真*33专业方向课程学分小计16.50000358.50专业主干课程学分小计56203.51512.57.510.55自主发展课程专业课程线性代数33注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33泵与风机1.51.5微机原理22新能源技术22电厂水处理技术22换热器计算与设计22高效传热技术1.51.5工程软件及应用22能源环境系统工程专业英语22燃气工程22电气设备与系统22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22清洁生产理论与技术1.51.5能源管理工程22能量平衡测试11风力发电原理与技术22循环流化床锅炉原理与运行22供热工程1.51.5节能新技术1.51.5燃气与蒸汽联合循环227人工环境概论1.51.5燃料电池原理与技术22化石燃料清洁利用1.51.5集散控制系统1.51.5单元机组程控与保护1.51.5专业自主发展课程学分小计48.50034.511.59.513.56.5非专业课程此处院系不必填写学分总计170注1:文学院、商学院、外院、金女院(文科类专业)、社发院、法学院、公管院、教科院、国教院(文科类专业)等八个学院安排在第一学期进行;音乐学院、美院、体科院、新传院等四个学院安排在第二学期进行。注2:博雅课程板块中人文社科类学生至少须修读“科技与社会”和“艺术与人生”类课程各一门2学分,理工类学生须修读“人文与社会”和“艺术与人生”类课程各一门2学分,艺术类学生须修读“人文与社会”和“科技与社会”类课程各一门2学分。注3: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在课程名称右上角打*号。注4:自主发展课程板块包括专业课程和非专业课程(跨专业、跨院系、跨学段、跨学校的选修课程),或两类课程的组合,自主发展课程的修读要求为30学分左右。8辅修专业与第二学位指导性修读计划修读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建议修读学期及学分是否专业核心课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第二学位指导性修读计划辅修专业指导性修读计划能源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导论22是工程力学33是机械设计基础22是工程流体力学3.53.5是工程热力学33是传热学3.53.5是燃烧与污染控制2.52.5是自动控制原理A33是能源转换原理A(锅炉原理)3.53.5是能源转换原理B(汽轮机原理)22是能源转换课程设计11是能源环境测试技术2.52.5是学分总计31.526.5119.52.5热力环境控制33是制冷原理与设备33是能源生产过程控制2.52.5是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技术33是暖通与空调33是低温原理与设备22是太阳能利用原理与技术22是固体废物能源化与资源化33是能源生产过程自动控制2.52.5是热力系统工程与仿真33是人工环境设备及课程设计33是学分总计61.526.51115.51115.5说明:1、辅修专业课程需在专业核心课程中选择确定,不少于30学分。2、第二学位课程应包含相应的辅修专业课程、辅修专业课程以外的其他专业核心课程,及少量的非专业核心课程,不少于50学分。执笔人:徐生荣审核人:卢平
本文标题: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能源与环境)培养方案2011081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56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