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三级).
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程利国第一节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初诊接待不但是为了搜集整理材料以进行诊断,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开始。恰当的初诊接待,可以使求助者觉得自在,帮助求助者减轻紧张不安与疑虑,有利于建立一个可以有效工作的咨询关系。初诊接待中,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主要不在于解决求助者的困扰,而在于提供一个让求助者释放压抑的空间,可以在心理咨询室中自由联想,可以放心地谈论任何欲望与冲突,帮助求助者有机会深层地觉察自己,陪伴求助者一起去探索问题与困扰。通过初诊接待,心理咨询师可以初步了解和评估求助者的问题,为形成初步诊断打下基础。第一单元如何进行初诊接待一.学习目标学会按心理咨询原则与求助者进行第一次接触。二.工作程序(一)做好心理咨询前的准备工作1.合理配置心理咨询场所(1)能显示专业的特点(2)具有保密的功能(3)能提供适当宽敞安静的空间(4)配置舒适的座椅(5)配置必需的设备2.表现出心理咨询师应有的仪态3.与求助者会谈时,保持正常社交距离,保持正常的咨询位置(见图1—1)4.注意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技巧的使用(二)使用礼貌的接待方式和礼貌的语言1.接待求助者时,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应当平和、诚恳。2.接待时使用礼貌语言(三)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四)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五)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1.心理咨询师需保密的内容:心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暴露的内容及与求助者的接触过程。不得随意打探求助者与咨询无关的个人隐私。2.保密例外:求助者同意将保密信息透露于人;司法机关要求心理咨询师提供保密信息;出现针对心理咨询师的伦理或法律诉讼;心理咨询中出现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求助者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即刻伤害或死亡威胁;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性疾病。3.遵守保密原则的重要性:尊重求助者的自主性;体现心理咨询师的诚信;避免对求助者造成伤害;使求助者获得安全感;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六)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应确保求助者了解:何为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如何进行;心理咨询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心理咨询不能解决什么问题等等。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心理咨询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求助者是否有主动参与的态度和行动。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有些问题不是一次两次的交谈就能解决,有时会有迂回曲折甚至反复,也有些问题甚至是难以完善解决。为此,求助者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七)向求助者说明其权利与义务求助者有权选择心理咨询师及确认他的执业资格,有权知道收费标准,有权中止咨询。求助者有义务如实向心理咨询师说明情况,提供与自己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信息;按共同商订的时间表进行工作,如有更改要事先通知;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不试图与心理咨询师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按规定缴费。(八)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三.相关知识(一)社会交往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后来的咨询效果有重要影响,初诊接待时留给求助者的第一印象,对确立咨询关系又起关键作用。(二)危机的处理一旦发现求助者有危害自身或他人的情况,须立即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三)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所有摄入信息,一般都要在会谈后追忆。具体压力特点人格因素躯体情况社会原因认知原因生物原因问题的一般原因问题的具体原因轻中重问题严重程度其他躯体疾病社交适应人际关系情绪反应心理成长发育恋爱婚姻家庭表现形式四.注意事项(一)避免紧张情绪(二)语言表达语速把握适中,吐字清楚,每句话必须使求助者听清楚,应向求助者说明专业术语的内涵和外延。(三)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四)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五)心理咨询时,在仪态方面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不许吸烟,不许做多余的“下意识”动作。接待求助者之前,绝对不许饮酒或服用兴奋、镇静等药物。应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或发问。第二单元摄入性会谈一.学习目标学会确定摄入性会谈法的目标、会谈内容与范围。二.工作程序(一)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二)确定提问方式(三)倾听要耐心倾听求助者叙述。不能随便打断求助者的谈话,不能随便插入自己的评价。边听边思考求助者诉说内容的逻辑性,判断是否符合常理,及时把握关键点。(四)控制会谈的内容与方向会谈必须在心理咨询师的控制下进行,会谈的方向、所涉及的问题及会谈时间,都必须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的技巧很多,而且可以随机应变。1.释义:也称“内容反应”,即把求助者所说内容中重要部分反馈给求助者。重复求助者话语的主要内容,并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2.中断:指在会谈中暂时休止一下。3.情感反射:指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刺激一下求助者,使他把会谈转向某类问题。4.引导:指由目前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由原来的话题引申出新话题。(五)对会谈内容归类1.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问题(经受挫折或不良行为等);2.现实生活状况;3.婚姻状况;4.人际关系中的问题;5.身体方面的主观感觉(主观症状);6.情绪体验、生活态度;7.其他。(六)结束会谈(结束会谈时必须申明和承诺的话)再次重申保密原则。如果会谈还要继续,应征求求助者的意见:“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无法继续(约定的会谈时间段已结束),如果您愿意的话,我建议我们再谈一次,您觉得如何?”如果已做出诊断,而且没有时间讨论矫治方案,应以如下话语表达结束咨询:“今天我们的讨论已经有了初步结论,希望您回去后再认真想想,是否有什么不妥之处,我们就按今天的诊断共同研究一下矫治方案,您觉得如何?”如果经摄入性谈话后,发现求助者可能患有相关的躯体疾病,应该先到某某科做个检查(若发现有可能是精神障碍,可建议精神科会诊)。结束语:“谢谢您的来访和对我们的信任,以后有什么问题希望再联系。谢谢。”三.相关知识(一)会谈法简介会谈法是心理咨询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初诊接待时,心理咨询师都要采用这种方法获得临床信息以及建立与求助者之间“帮助关系”。1.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耐心细致地听求助者叙述自己的苦闷,本身就是对他的安慰和鼓励,只有很诚恳地全神贯注地去听,求助者才有勇气讲述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如果心理咨询师为了取得有用的信息而不断地打断求助者的话语,那么求助者就会觉得被动和不安。开始接触时,心理咨询师的自我介绍和简单的寒暄是必要的,这可以缓和气氛,心理咨询师要让求助者自由地谈论问题,而且随时都表现出对求助者谈的问题感兴趣,而且在注意听,能听懂。只有这种听的行为才是打开求助者内心世界的钥匙。2.态度非评判性态度是使求助者感到轻松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使求助者无所顾忌,从而把内心世界展现出来。心理咨询师的态度,从表情到语言都要注意,在收集资料而进行的会谈过程中,有些话是不能讲的。表达“理解”是最中性化的和非评判性的态度。它可以使求助者得到知己,而并非是支持者或反对者。“理解”只说明心理咨询师对他的行为或情绪发生的规律性或必然性有了肯定的看法,而对其社会效应和其他后果仍是一种保留态度。3.区分和鉴别要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做程度上的区别。要区分情绪(或想法)与行为,更主要的是对会谈内容的真伪进行鉴别,特别是对神经症求助者,由于他们有一种无意识的病因否认倾向,所以不能完全按求助者谈的内容对症状归因。有些求助者讲述的原因与其现实症状可能无必然联系,可能会有意回避引发现实症状的真实原因。对诊断和咨询起关键作用的问题必须让求助者说得很具体,因为把关键问题具体化是区别问题真、假、轻、重的关键,也是进行诊断、治疗的重要步骤。4.会谈法的种类(1)摄入性会谈;(2)鉴别性会谈;(3)治疗性会谈;(4)咨询性会谈;(5)应激性或危机性会谈5.最常使用的摄入会谈方式是背景资料采集法通过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会谈,能获得求助者个人的背景资料、咨询目的和对咨询的期望等等。人们经常选用桑德伯格制定的一个提纲。(1)人口学资料;(2)求助的原因和对咨询服务的期望;(3)现在及近期的状况;(4)对家庭的看法;(5)早年回忆;(6)出生和成长;(7)健康及身体状况;(8)教育及培训;(9)工作记录;(10)娱乐(包括感兴趣和使你愉快的事);(11)性欲的发展;(12)婚姻及家庭资料;(13)社会基础;(14)自我描述;(15)生活的转折点和选择;(16)对未来的看法;(17)求助者附加的任何材料。6.了解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马隆和沃德总结出会谈过程中了解求助者思想和行为的工作提纲。(1)外表和行为;(2)交谈过程中的语言特点;(3)思维内容;(4)认知过程及功能;(5)情绪;(6)灵感与自知力。7.怎样提问题无论是要了解求助者的各种情况还是想控制会谈内容,都要使用提问的方法。在心理咨询师还没有真正理解求助者,或还没有掌握语言交流技巧时,最有帮助的办法是把各种封闭性提问变为开放性提问。不恰当的提问可能会带来如下消极作用:(1)造成依赖;(2)责任转移;(3)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4)产生不准确的信息;(5)求助者可因为处在被“审问”地位而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6)提问过多可以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对各类问题的性质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凯利曾经做过如下分析:(1)“为什么……”的问题可改为“怎样”和“什么”的形式;(2)多重选择性问题改变的办法是去掉选择部分;(3)多重问题;(4)修饰性反问;(5)责备性问题;(6)解释性问题。8.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1)可接受;(2)有效;(3)积极。四.注意事项1.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必须保持中性。2.提问中避免失误。3.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5.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第三单元正确使用心理测验一.学习目标学会正确使用心理测验。二.工作程序1.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同意。2.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3.测量结果如果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相左,必须重新进行会谈,而后再进行测评。三.相关知识1.选择测量表应有针对性2.为寻找心理问题的原因而使用量表3.为评估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而使用量表四.注意事项(P.15)1.不得乱用心理测验2.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的方式实施心理测验第四单元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一.学习目标学会对临床资料的整理。二.工作程序(一)按如下提纲整理归纳一般资料(可列表填写)1.求助者的人口学资料(P.15);2.求助者生活状况(P.15);3.婚姻家庭(P.15);4.工作记录(P.16);5.社会交往(P.16);6.娱乐活动(P.16);7.自我描述(P.16);8.求助者个人内在世界的重要特点(P.16);9.其他资料(二)按以下提纲,整理个人成长史资料(可列表填写)(P.16)1.婴幼儿期;2.童年生活;3.少年期生活;4.青年期;5.个人成长中的重大转化及现在对它的评价。(三)按以下提纲整理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P.17)1.精神状态;2.身体状态;3.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四)判断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并予以说明资料来源是指报告临床情况的不是求助者自身,而是其亲友或转诊的中介人。(五)按资料的性质进行分类整理(P.17)三.相关知识(一)对临床资料的解释1.注重行为的观察,在现象与可能的原因之间建立关系。2.找出哪些东西是偏离正常标准的,然后抓住偏离标准的行为表现去考虑问题。3.抓住那些“显眼和突出”的事件,首先给以解释,并按这种解释去归纳别的事件。(二)资料的可靠性是解释资料的先决条件1.使用补充提问验证求助者的社会交往方面的资料是否可靠。2.使用问卷和心理测验。3.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各种来源如果都给出类似的印象,那么这一资料的可靠性就较高。(三)给临床资料赋予意义(P.18)1.就事论事;2.相关分析;3.分析迹象(
本文标题: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三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58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