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理论文章 > 第一讲关于咸阳地方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第一讲关于咸阳地方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一、取名为“咸阳”的几种说法1.“双阳”说《三辅黄图·三辅》:《禹贡》九州,舜置十二牧,雍其一也。古丰、镐之地,平王东迁,以岐、丰之地赐秦襄公,至孝公始都咸阳。秦孝公十二年,于渭北作咸阳,徙都之。咸阳在九嵏山、渭水北,山水俱在南,故名咸阳。陈直:《三辅黄图较注》清修《陕西通志》和1937年修《重修咸阳县志》2.“星宿”说或“天象”说《史记·秦始皇本纪》,司马贞做注时又作了进一步的延伸“咸”为西北方位的星名《周易·系辞》:咸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水下润,润下作咸一阴一阳之为道“因此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制紫宫象帝居,引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史记·秦始皇本纪》)3.氏族说《路史·后纪》:咸氏族:巫咸族后裔巫咸是伏羲部的一支“山”——“北山”——“九嵏山”咸阳塬——“毕陌”、“毕塬”——“咸阳北坂”——“渭城北坂”;——“五陵塬”——“北塬”原——塬二、周陵封土堆与咸阳师院封土堆的问题秦孝公:葬栎阳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昭襄王:葬芷陵孝文王:葬寿陵庄襄王:葬阳陵(见子陵)秦始皇:葬丽山陵秦二世:红孩儿冢(曲江池南)周王陵在咸阳原上的文献资料:1.1937年咸阳县长刘安国监修的《重修咸阳县志》云:“周文王陵在县北一十五里毕塬上”。2.唐·颜师古《汉书》注:周文王、武王陵在长安西北四十里。唐《元和郡县志》又云:咸阳县治,毕塬也。3.宋·宋敏求《长安志》:葬于毕塬。4.明万历版《陕西通志》:葬毕,咸阳县治,毕塬也。5.康熙版《陕西通志》:文、武陵在咸阳县北毕塬。主张渭河以南说者有:1.《竹书纪年》云:文王葬毕,毕近丰。2.《汉书·地理志》:太子发祭于毕。毕文王墓,近镐也。3.魏《皇览》:文、武、周公冢,皆近京兆长安镐也。又说:秦文王冢在扶风安陵县西一十里,毕陌中大冢是也。人以为周文王冢,非也。周文王冢在杜中。4.《史记》正义引唐人《括地志》:秦悼武王陵在雍州咸阳县(唐咸阳县在今渭城区龚家湾一带)西南五里也。5.雍正版《陕西通志》也认为葬渭河以南。明代开始规定:周文、武、成、康陵由西安府祭奠。祭地在咸阳塬上。195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仍按周陵定其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编《咸阳市志》定其为秦文、武王陵三、咸阳的城建史秦都咸阳是当时世界东方最大的城市之一明咸阳县城为0.34平方公里清咸阳老城区为0.97平方公里1949年为1.4平方公里现已扩大到30平方公里西郊为电子出口工业区,中部为纺织工业区,东郊为石油化工区,五陵原为教育区、文物风景旅游区四、咸阳地方志的编修三辅:长安以东为京兆尹渭城以西为右扶风长陵以北为左冯翊(即凭依)谓之“三辅”方志: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周礼》:外史掌四方之志、小史掌邦国之志先秦:《诗经》:“豳风”、“秦风”《尚书》:“禹贡”、“周书”、《春秋》三传中的有关部分两汉至魏、晋时期:赋、记、录、传、图西汉司马相如《上林赋》,东汉班固、张衡《两京赋》、《两都赋》东汉长陵邑人赵岐《三辅决录》汉魏时无名氏撰《三辅黄图》晋时葛洪《西京杂记》潘岳《关中记》薛冥的《西京记》《三辅旧事》、《三辅故事》、《三辅耆老传》、《京师录》唐:《新唐书·艺文志》收有鲍坚《京兆郡方物志》王方庆的《九嵏山志》凌准《邠志》宋代:宋敏求《长安志》路隋平《邠志》以“记”为名:唐·鲍坚的《南雍州记》唐·韦述《两京新记》宋·元澄《秦京内外杂记》宋·范致明《池阳记》宋·李绰《秦中岁时记》(又名《咸镐岁时记》)以“录”为名:程大昌《雍录》、赵源一《奉天录》元代:骆天骧《类编长安志》李好问《长安图志》从明代开始,开创了“天下自国史外,郡邑莫不有志”的局面,形成了以政区为系统的较为完整的志书系列私人编修:武功人康海《武功县志》宋廷佐《乾州志》阎奉恩《邠州志》官修:明宪宗成化《三原县志》明世宗嘉靖《醴泉县志》穆宗隆庆《兴平县志》神宗万历《咸阳新志》明成化十年《陕西通志》(已佚)嘉靖十八年《陕西通志》万历三十九年《陕西通志》清代孙星衍《直隶邠州志》、《三水县志》、《醴泉县志》洪亮吉《淳化县志》、《长武县志》乡土志:兴平县《仕女志》、《马嵬志》三原县《鲁桥镇志》泾阳县《泾渠志》总数达40余部通志:康熙《陕西通志》雍正《陕西通志》民国时期:《续修鲁桥镇志》(1923年冯庚撰写)专志:《周陵志》(1934年宋联奎撰)范紫东《乾州新志》1937年咸阳县长刘安国监修《重修咸阳县志》1949——1982年,地方志编修是空白六卷本《咸阳市志》已出版发行各区县志已全部出版《永寿县志》获全国地方志编修优秀成果二等奖部门志:《咸阳建设银行志》、《彩虹志》、《陕毛一厂志》、《咸阳纺织机械志》、《西北国棉七厂志》、《西北国棉一厂志》、《西北国棉二厂志》、《陕西纺织器材研究所志》、《中医学院志》、《西北轻工业学院志》《三原南关村志》《咸阳大事记》、《咸阳年鉴》、《地方志研究》五、咸阳的历史地位秦都、帝陵、明城六、咸阳战役咸阳解放大事记1949年5月13日:国民党咸阳专署专员杨志俭和咸阳县县长许靖安主持召开撤退会议。14日:胡宗南将主力撤到礼泉、泾阳等县的泾河两岸。17日:西北野战军六军派侦察科科长王正臣带领侦察部队进入咸阳县境进行侦察。18日:咸阳专署杨志俭、县长许靖安等拂晓前与国民党党政机关撤到渭河南岸。同时国民党保安二旅向渭河南撤退时炸断了渭河铁桥和浮桥。当天西北野战军第二军突破胡宗南泾阳防线,向咸阳县进军。上午咸阳县解放。20日:拂晓罗元发率六军强渡渭河,并与国民党保安第二旅展开激战,强渡渭河成功,当日中午解放西安。22日:中共咸阳县委、县人民政府建立。咸阳纺织厂恢复生产。第一县委书记:陈吾愚;县长:任庭辉。23日:咸阳渭河铁桥修复。六月10日:十八兵团六十一军军长韦杰和徐子荣政委于晚12时由西安到达兴平县(今兴平市)马嵬坡一野指挥所,接受彭总在咸阳阻击青马、宁马军,保卫西安的任务。(青马指占据青海的大军阀马步芳;宁马指占据宁夏的大军阀马鸿逵)11日:早上,彭总进入咸阳。61军181师先头部队急行军到达咸阳。师长王诚汉、政委黎光在咸阳一野指挥所(设在咸阳中午台)见到彭总。并根据彭总指示到咸阳原上周陵一带察看地形,准备布防和抢修工事。12日:拂晓4时,181师由渭河浮桥过河全部到达咸阳。并与马家军前哨部队在咸阳城郊(即今咸阳师院所在地)展开阻击战。13日:咸阳阻击战全面开始。14日:青马军遭到阻击,伤亡残重,全线败退。马步芳一气之下将部队撤到永寿、彬县、麟游山区。在青马攻咸阳之际,胡宗南的65、38、36、90军沿渭河两岸向东犯。6月14日,到达武功,见青马受挫,害怕危及自己,主力后撤到眉县、凤翔、岐山一带。到此胡、马联合反扑咸阳、西安的企图彻底破灭。随后的西府战役(又称扶眉战役)消灭了胡的主力。彭德怀在西安唱“空城计”《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候弹琴退仲达》,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诸葛亮施“空城计”的故事,脍炙人口。其实那是子虚乌有,不过是罗贯中妙笔生花而已。而真实的“空城计”,则是彭德怀在西安导演而成的。1949年,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即西北解放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彭德怀,遵照毛泽东、朱德在4月21日向全国发布进军令的指示,指挥一野指战员,以“雷霆万钧之势、摧枯拉朽之威”,不到一个月,很快解放了渭北、关中大部分地区,歼灭敌人近三万人。5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入了西安城。西安解放第三天,被蒋介石封为“西北军政长官”的马步芳和“甘肃省主席”的马鸿逵,为报效蒋介石封赐之恩,和胡宗南共谋,企图卷土重来,夺取西安。遂集结青海马继援的“陇东兵团”和宁夏卢忠良的“援陕兵团”共11个师兵力。由马继援统领,沿渭河而东,浩浩荡荡,直逼西安。虽在乾县、淳化、泾阳等地遭到一野主力军阻击,被歼灭7000多人,但对西安的压力,还是存在的。此时的西安,主力军不多,难以抵御众多敌军,大有大军压境“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气氛。加之城内敌特造谣滋事,民心不安。面对这种局势,彭大将军镇定自若,先是和记者谈笑风生,说起《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施“空诚计”的故事,继而说起马步芳的儿子马继援率兵攻打西安的话题,说:“我们欢迎这个花花公子来西安,西安的羊羔美酒、漂亮姑娘多得很!大道如青天,欢迎他们来!”之后,他要求记者依此主题,写一篇彭德怀发表谈话记录,刊登在《群众日报》头条新闻位置,广播电台也连续作了广播。另一方面,彭总又导演了一幕,组织了欢迎“华北兵团”进城活动,一支上千人的小分队,夜间从西郊绕行到城东。白天,全副武装的解放军雄赳赳、气昂昂地由东而西,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的欢呼声中,穿过大街小巷。如此反复几天,敌特也摸不清解放军来了多少?起到了迷惑敌人的作用。马继援闻此,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向西安逼进。相持几天之后,马继援知道上当了,想反扑进西安已经没机会了。“华北兵团”周士第、杨得志、李志民等将领,率18、19兵团,从黄河北岸,来到了西安。不仅解了西安危,又乘胜追击,一举歼敌马继援的骑兵6万多人。马家军只落得残兵败将,逃回了老家。七日,解放军又取得扶眉战役大捷,消灭了胡宗南主力军四万多人。至此,陕西战场大局已定一点飞上天,河水流两边,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绞丝,右绞丝,你家长,我家长,当中夹个马大王,心衬底,月照光,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上车车逛咸阳。咸阳解放大事记1949年5月13日:国民党咸阳专署专员杨志俭和咸阳县县长许靖安主持召开撤退会议。14日:胡宗南将主力撤到礼泉、泾阳等县的泾河两岸。17日:西北野战军六军派侦察科科长王正臣带领侦察部队进入咸阳县境进行侦察。18日:咸阳专署杨志俭、县长许靖安等拂晓前与国民党党政机关撤到渭河南岸。同时国民党保安二旅向渭河南撤退时炸断了渭河铁桥和浮桥。当天西北野战军第二军突破胡宗南泾阳防线,向咸阳县进军。上午咸阳县解放。20日:拂晓罗元发率六军强渡渭河,并与国民党保安第二旅展开激战,强渡渭河成功,当日中午解放西安。22日:中共咸阳县委、县人民政府建立。咸阳纺织厂恢复生产。县委书记:陈吾愚;县长:任庭辉。23日:咸阳渭河铁桥修复。六月10日:十八兵团六十一军军长韦杰和徐子荣政委于晚12时由西安到达兴平县马嵬坡一野指挥所,接受彭总在咸阳阻击青马军,保卫西安的任务。11日:早上,彭总进入咸阳。61军181师先头部队急行军到达咸阳。师长王诚汉、政委黎光在咸阳一野指挥所(中午台)见到彭总。并根据彭总指示到咸阳原上周陵一带察看地形,准备布防和抢修工事。12日:拂晓4时,181师由渭河浮桥过河全部到达咸阳。并与马家军前哨部队在咸阳城郊展开阻击战。13日:咸阳阻击战全面开始。14日:青马军遭到阻击,伤亡残重,全线败退。马步芳一气之下将部队撤到永寿、彬县、麟游山区。在青马攻咸阳之际,胡宗南的65、38、36、90军沿渭河两岸向东犯。6月14日,到达武功,见青马受挫,害怕危及自己,主力后撤到眉县、凤翔、岐山一带。到此胡、马联合反扑咸阳、西安的企图彻底破灭。西府战役消灭了胡的主力。
本文标题:第一讲关于咸阳地方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72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