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第一部分场地设计1.
场地设计sitedesign■场地设计概述(基本概念;历史溯源;工作内容)■场地表达与分析(场地表达—场地认识—场地分析)■场地总体布局(单体—群体)■场地详细设计(竖向设计;道路停车设计;管线绿化设计)课程内容:设计过程■场地表达与分析■场地总体布局■场地细部设计课程内容:课程目的:■理解场地与建筑的关系■掌握场地相关知识与分析、设计方法教材及参考书:■张伶伶.场地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刘磊.场地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赵晓光.民用建筑场地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闫寒.建筑学场地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教材及参考书:场地设计概述:■基本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历史溯源■现实意义■设计原则■问题:谈到场地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场地设计概述场地site基地area:场所place一定面积的土地作为工程项目的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的建设用地后,就称为基本用地,简称基地。基本概念狭义概念•场地——基地内的室外场地场地(site)指的是基地内建筑物之外的广场、停车场、室外活动场、室外展览场、室外绿地等内容。这时,“场地”是相对于“建筑物”而存在的,所以此意义经常被明确为“室外场地”,以示其对象为建筑物之外的部分。广义概念•场地——基地内一个整体的系统场地指基地中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如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设施、室外活动设施等绿化及环境景观设施和工程系统等,一般而言,场地所指的就是此广义含义。场地的构成要素•1.建筑物、构筑物建筑物、构筑物是工程项目的最主要的内容,一般来说是场地的核心要素,对场地起着控制作用,其设计的变化会改变场地的使用与其他内容的布置。•2.交通设施交通设施指由道路、停车场和广场组成的交通系统,可分为人流交通、车流交通、物流交通。主要解决建设场地内各建筑物之间及场地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是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3.室外活动设施室外活动设施是适应人们室外活动的需要,供休憩、娱乐交往的场所;是建筑室内活动的延续及扩展。对于教育和体育建筑来说,室外活动设施又是项目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4.绿化与环境景观设施绿化与环境景观设施对场地的生态环境、绿化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给场地增加自然的氛围,体现场地的气质,营造优良的景观效果。•5.工程系统工程系统是指工程管线和场地的工程构筑物。前者保证建设项目的正常使用,后者如挡土墙、边坡等,在场地有显著高差时能保证场地的稳定和安全。•要素是相辅相成,练成一个主体,形成整体的场地•研究场地问题,应该看到场地是一个整体有机的场所,而不是元素的简单拼凑。场地设计目的:场地设计提高基地利用的科学性,使场地中的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与其他要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保证建设项目能合理有序地进行使用,发挥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使建设项目与基地周围环境有机结合,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概念:场地设计(sitedesign),是针对基地内建设项目的总平面设计,是依据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和规划设计条件,在基地内外的现状条件和有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人为地组织与安排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场地设计——场所的建造•场所是具有清晰特性的空间。既然古时候场所精神(geniuslociorspiritofplace)一直被视为是人必须面对的具体的事实,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亦必须与之妥协。建筑意味着场所精神的形象化,而建筑师的任务是创造有意义的场所,帮助人定居。1972年3月15日,依照CIAM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建筑理念,将山崎实在50年代设计的33座14层现代廉租房建筑群圣刘易斯布鲁特-伊果(Pruitt-Igoe)全部炸毁。二、场地设计•(一)概念:场地设计(sitedesign),是针对基地内建设项目的总平面设计,是依据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和规划设计条件,在基地内外的现状条件和有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人为地组织与安排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二)目的:场地设计提高基地利用的科学性,使场地中的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与其他要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保证建设项目能合理有序地进行使用,发挥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使建设项目与基地周围环境有机结合,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某教学楼的门前场地设计设计师为使用者的舒适和安全作了哪些考虑?具有强列引导性的路灯入口处的休息座椅和标志性装饰残疾人坡道指示牌场地的分类:■按工程建设项目的使用特征划分工业建设场地:工业项目的建设场地;民用建设场地:学校、幼儿园、住宅、商场、体育馆、影剧院、办公楼和车站等的建设场地。■按地形条件划分平坦场地缓坡地中坡地陡坡地急坡地0%~3%3%~10%10%~25%25%~50%50%~100%场地的分类:■按用地的位置划分市区场地:用地紧张,设计条件相对困难,基础设施完善;郊区场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等,场地周边限制条件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郊外场地:纪念地、风景区,自然条件,处理注意与自然融合。场地的分类:■按场地使用性质划分公共建筑场地:功能复杂,强调与周围城市环境的融合;居住建筑场地:功能单一,强调群体组合与功能分区。1.现状分析2.场地布局3.交通组织4.竖向布置5.管线综合6.环境设计与保护7.技术经济分析分析场地及其周围的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和城市规划的要求等,明确影响场地设计的各种因素及问题,并提出初步解决方案。结合场地的现状条件,分析研究建设项目的各种使用功能要求,明确功能分区,合理确定场地内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工程设施相互间的空间关系,并具体地进行平面布置。合理组织场地内的各种交通流线,避免各种人流、车流之间的相互交叉干扰,并进行道路、停车场地、出人口等交通设施的具体布置。结合地形,拟定场地的竖向布置方案,有效组织地面排水,核定土石方工程量,确定场地各部分的设计标高和建筑室内地坪的设计高程,合理进行场地的竖向设计。协调各种室外管线的敷设,合理进行场地的管线综合布置,并具体确定各种管线在地上和地下的走向、平行敷设顺序、管线间距、架设高度或埋设深度等,避免其相互干扰合理组织场地内的室外环境空间,综合布置各种环境设施控制噪声等环境污染,创造优美宜人的室外环境核算场地设计方案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满足有关城市规划等控制要求;核定场地的室外工程量及造价,进行必要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论证场地设计的内容场地设计阶段:■第一阶段——场地布局设计•内容:用地的基本划分,建筑物,交通系统、绿化系统布局安排;有时包括前期的用地分析选择和项目内容的详细配置。•目的:确定场地基本形态,要素之间的建立基本关系,初始阶段,决定整体设计理念。•工作重点:抓基本和关键问题•工作方法:宏观,粗线条■第一阶段——场地布局设计场地设计阶段:■第二阶段——场地详细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广场、停车场等交通系统的详细设计,绿化种植、景园设施及小品等详细设计,以及工程管线系统的综合布置和场地竖向的详细设计等。•目的:落实各项场地内容的具体设计要求,反推检验布局合理性•工作重点:对于具体和复杂问题的细致推敲•工作方法:推敲、落实营建活动的基本问题——如何处理建造的基地•如何使基地变得符合使用的需求?如何将人工的建造物结合到基地之上?如何使一块外在的土地变成人们赖以生存的场所,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人类营造活动的根本课题。•营造活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可满足使用要求的建造物,在本质上则是要将一块对人没有意义的土地变得具有意义。因此在人类最早的营造实践中,即已体现出了有意识的场地处理。场地设计思想的起源:•海德格尔提出的“定居”(dwelling)概念:“定居”就存在的观点而言是建筑的目的。人要定居下来,他必须在环境中能辨识方向并与环境认同。简而言之,他必需能体验环境是充满意义的。所以“定居”不只是“庇护所”,就其真正的意义是指生活发生的空间,是场所。上古时期:•穴居和巢居——先民的生存场所人类营造活动的起点场地设计思想的起源。姜寨村落遗址石器时代:村落——边界和核心较为成型的“场地设计”从寻找生存场所到聚落村落,解决了基地选择,基本布局,是场所设计的最初萌芽两种设计思想的差异•以两种不同的场地处理观念为起点,东西方建筑传统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两种传统各自特征的建立以及它们之间鲜明差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待场地的不同观念所致。•基本观念认识上的不同•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精神和哲学思想形成了处理场地间题的独特观念。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是中国建筑哲学的基础,也是中国建筑传统中处理场地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这一思想在场地处理中的具体表现是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谦让。唐寅落霞孤鹜图对自然的尊重和依赖•西方的场地设计观念中更多地体现了人的创造力量和以这种力量与自然相抗衡的自豪精神。也就是说,更重视人工在改造自然、创造生活环境中的主导地位。•这一思想体现在场地设计中是人工建造对自然的超越基地条件认识上的不同•中国建筑传统历来重视与环境的关系,场地处理上善于结合、利用基地的现有条件,如“因地制宜”、“依山就势”。•这在中国特有的风水理论和堪舆术中有直接体现。风水堪舆学说中科学、合理的部分就是关于基地选择、场地布局与基地之间关系的内容。风水宝地模式:背山面水、负阴抱阳、左辅右弼三面环山、散布布置、各据冈峦环境内敛,秩序灵活清晰,自然而成省力人为秩序、抽象几何关系原本为荒地。通过扬水站送水,费力•场地要素认识上的不同•中国传统建筑重视场地中建筑物之外的部分,重视场地中各组成要素的平衡与协调关系,而不是单独调建筑物。•在场地中建筑物多以分散式布局为主,讲究的是建筑群体之间的整体效果。这使建筑物的院落往往成为场地中更重要的部分。•如果从场地设计的角度来看,这种对“虚”“实”关系的把握,则可发现它具有新的意义,它所体现的即是对待场地中各要素的基本态度。•中国建筑重视“虚”“实”之间的平融合,也就是重视场地中建筑物与其他要素之间在位置上的平衡关系和在形态上的融合关系。分散式布局为主,讲究的是建筑群体之间的整体效果。这使建筑物的院落往往成为场地中更重要的部分。•在西方的传统建筑中,相对于场地中的其他要素,建筑物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在场地中建筑物往往采取集中的独立式布置形式,这使建筑物一般成为场地的核心,它与其他场地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常常是直接而肯定的,建筑物多为场地中的主体,处于支配者的地位。建筑物与室外要素之间也更多表现出各自的独立性。如果说中国建筑是“虚”、“实”相生,以“虚”为主,那么西方建筑则可以说是“虚”、“实”自立,以“实”为主在西方的传统建筑中,相对于场地中的其他要素,建筑物受到了更多的重视。16世纪《圆厅别墅》帕拉迪奥1930珍惜土地、保护耕地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满足功能要求、技术经济合理注意与环境保护、考虑可持续发展场地设计原则:学科发展的背景设计实践的需要建筑市场的现状注册制度的推行场地设计现实意义:场地设计的相关领域:■场地设计与生态的关系场地设计应该基于生态的土地使用方式场地内景观设计应该以改善建筑周围空间的微观环境为目的,为使用这个空间的人提供更舒适的环境。■场地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场地设计贯穿于建筑设计全过程场地内设计是对场地内的建筑群、道路、绿化等进行的全面合理的布置场地设计与建筑设计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场地设计的相关领域:■场地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场地设计应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中的“两证一书”制度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还需进行建设工程实施审批后的管理场地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场地设计与建筑设计互相影响、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设计即是从总体到局部,又从局部到整体的的多次反复调整过程制约与影响1、场地设计对建筑设计的制约经济技术指标——控制建筑的层数、占地面积场地条件——控制建筑的朝向、通风、日照、出入口、结构形式2、场地设计和建筑设计相互间的影响场地设计是场地总的布置和安排——全局性建筑群中的单体建筑设计——局部性内容上的联系场地设计——建筑群、道路、绿化、管线等的全面布置单体建筑设计——功能布局、平面形式、层数、建筑造型THEEND谢谢
本文标题:第一部分场地设计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76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