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第七章_课程试题库—王清霞
第七章课程试题库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B.课程与教材、学科的涵义相同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D.狭义的课程概念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2.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D)。A.活动课程B.潜在课程C.综合课程D.学科课程3.课程论研究的是(C)的问题。A.为谁教B.怎样教C.教什么D.教给谁4.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B)。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5.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B)。A.克伯屈B.杜威C.卢梭D.福禄培尔6.(D)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A.泰勒B.桑代克C.斯金纳D.杜威7.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B)。A.柏拉图B.毕达哥拉斯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8.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B)。A.杜威原理B.泰勒原理C.斯宾塞原理D.赫尔巴特原理9.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D)。A.课程分类B.课程评价C.课程实施D.课程设计10.学校教育的基础是(D)。A.教师B.学生C.班级D.课程11.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C)。A.杜威B.叶圣陶C.贾克森D.苏格拉底12.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A)的表现。A.课程是知识B.课程是经验C.课程是活动D.课程是项目13.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A)。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14。有学者说:“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D)。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15.综合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A.怀特海B.杜威C.布鲁纳D.克伯屈16.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17.下列选项中,与现代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不一致的一项是(A)。A.重视课程内容的功能化、分科化B.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D.重视个别差异18.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程类型属于(B)。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学生课程D.教师课程19.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D)。A.读、写、画B.读、画、算C.画、写、算D.读、写、算20.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A)的问题。A.现代化B.综合化C.系统化D.理论化21.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是(D)。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22.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C)。A.活动课程B.社会课程C.学校课程D.特色课程23.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C)。A.分科课程B.活动课程C.学校课程D.综合课程24.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C)。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学校课程D.基础型课程25.从课程的任务来看,可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C)。A.社会中心课程B.技能性课程C.拓展型课程D.地方课程26.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课程可分为(D)。A.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B.综合课程和单一课程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27.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A)。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学校课程D.基础型课程28.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C)。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29.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A)。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30.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B)。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3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A)。A.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C.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D.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32.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B)。A.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C.教科书D.课本33.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B)。A.教学计划(课程计划)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C.教学目的D.教学目标34.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A)。A.课程标准(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教学计划)C.教材D.教科书35.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A.开设哪些科目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36.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B)。A.课程计划(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C.教育目的D.教育政策37.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C)。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38.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C)。A.课程目标B.教学大纲C.课程计划D.教科书39.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B)。A.课程目标B.课程实施C.教学任务D.课程评价40.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D)。A.安排课程表B.分析教学任务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D.组织教学活动41.教材的主体部分是(C)。A.讲授题纲和讲义B.教科书和参考书C.教科书和讲义D.讲义和参考书42.关于新课程的理念说法不科学的一项是(A)。A.小学阶段以分科为主,中学阶段和高中阶段以综合为主B.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C.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D.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43.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C)。A.杜威B.斯塔弗尔比姆C.泰勒D.裴斯泰洛齐44.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A)。A.泰勒B.罗杰斯C.布卢姆D.布鲁纳45.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A)。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教育目标分类学》C.《教育过程》D.《教学与一般发展》46.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C)。A.课程任务B.课程制定者C.课程设置的要求D.课程管理层次47.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C)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48.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A)。A.教学计划要-教学大纲-教科书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C.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D.知识-经验-活动49.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D)。A.课程是知识B.课程是计划C.课程是经验D.课程是活动50.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D)。A.整体性原则B.迁移性原则C.生理适宜原则D.合理性原则51.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A)。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D.以上都不对52、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D)A、活动课程B、潜在课程C、综合课程D、学科课程53、课程论研究的是(C)的问题A、为谁教B、怎样教C、教什么D、教给谁54、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B)。A、克伯屈B、杜威C、卢梭D、福禄培尔55、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D)A课程分类B、课程评价C、课程实施D、课程设计56、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C)A、杜威B、叶圣陶C、贾克森D、苏格拉底57、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A)的表现A、课程是知识B、课程是经验C、课程是活动D、课程是项目58、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A)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59、有学者说“无论我们选教何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D)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60、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D)A、读、写、画B、读、画、算C、画、写、算D、读、写、算61、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A)的问题A、现代化B、综合化C、系统化D、理论化62、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D)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63、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C)A、活动课程B、社会课程C、学校课程D、特色课程64、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C)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65、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A)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66、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B)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67、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B)A、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C、教科书D、课本68、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B)A、教学计划(课程计划)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C、教学目的D、教学目标69、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A、开设哪些科目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70、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B)A、课程计划(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C、教育目的D、教育政策71、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D)A、安排课程表B、分析教学任务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D、组织教学活动72、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D)A、整体性原则B、迁移性原则C、生理适宜原则D、课程是活动二、填空题1.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是(课程)。2.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改革)。3.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叫(课程理论)。4.课程目标的依据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5.在泰勒“课程原理”的四个阶段中(确定课程目标)是最为关键的一步。6.杜威的学生(克伯屈)创立了“设计教学法”,它分为四个基本环节,每个环节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7.根据课程任务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8.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9.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10.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儿童))。11.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显性课程和(潜
本文标题:第七章_课程试题库—王清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80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