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返回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主要内容:在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条件下,企业的价格和产量决策行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均衡的条件;厂商为获取最大利润的价格决策和产量决策。返回第一节完全垄断市场一、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1、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2、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例:电厂在照明能源上具有垄断地位,因为蜡烛或煤油灯虽然是电灯的替代品,但不是相近的替代品。3、其它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在这样的市场中,排除了任何的竞争因素,独家垄断厂商控制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市场的销售,所以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返回返回二、形成垄断的原因1、规模经济(自然垄断)某些产品的生产具有十分显著的规模经济性,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可以一直持续到很高的产量,以至于一家厂商来供应整个市场的成本要比几家厂商瓜分市场的生产成本低得多。例如:电力供应,自来水等公用事业就是典型的自然垄断行业。返回2、专利专利是政府和法律容许的一种垄断形式,因为专利禁止了其他人生产某种产品或使用某项技术,除非经专利持有人的同意。专利是对发明和创新的保护,鼓励人们投资于研究开发,因为进行研究开发和发明创造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返回例如美国微软公司,为研制“视窗2000”电脑操作系统软件耗时4年,投入了10亿多美元的费用,但是,一旦新产品发明出来,仿制的成本要低得多,如果没有专利制度,那么谁愿意投资研究开发新产品呢?不过,专利带来的垄断地位是暂时的,因为专利有法律时效,在我国,专利有效期为15年,美国是17年。返回3、对资源的控制即一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产品所必需的资源,那么它往往就称为该产品市场的垄断者。最典型的例子是二战之前的美国制铝公司,该公司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一直控制着全美铝矾土矿的开采,从而成为美国制铝行业的垄断者。南非的“德比尔”公司拥有并控制了地球上钻石矿的五分之四,成为世界钻石市场上的垄断者。再如,全部铬矿都集中在南非,并被少数生产者控制,这也形成了自然垄断。返回4、特许权政府通过颁发执照的方式限制进入某一行业的人数,使其成为某种产品的唯一供给者。如:铁路运输部门、邮电部门等,这些厂商往往受到政府对其产量、定价等方面的管理与控制。返回三、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1、需求曲线在完全垄断情况下,一家厂商就是整个行业。因此,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也就是一家厂商的需求曲线。这时,需求曲线就是一条表明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返回PQOTRP,RQOEP1MREP.1Ep=1AR(d)P0Q0Q1返回2.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在完全垄断下,平均收益仍等于价格,因此,平均收益曲线AR仍然与需求曲线d重合。但是,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当销售量增加时,产品的价格会下降,从而边际收益减少,边际收益曲线MR就再也不与需求曲线重合了,而是位于需求曲线下方,而且,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的距离越来越大,表示边际收益比价格下降得更快。这样,平均收益就不会等于边际收益,而是平均收益大于边际收益。返回3、总收益曲线厂商的TR曲线是先上升,达到最高点以后再下降。因为在每一个销售量上的MR值都是相应的TR曲线的斜率,所以当MR为正,TR上升,MR为负,TR下降,MR为零,TR达最大值点。返回4、边际收益、价格和需求的价格弹性当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时,我们来证明一下三者的关系。设:P=P(Q)则TR(Q)=P(Q)×QMR(Q)=dTR(Q)/dQ=P+Q×(dP/dQ)=P×[1+(dP/dQ)×(Q/P)]即MR=P×[1-(1/Ep)]Ep是需求的价格弹性,EP=-(dQ/dP)×(P/Q)返回三者的关系有以下三种情况:(1)EP1时,MR0,即dTR/dQ0,说明厂商的TR与商品的销售量成同方向的变动。(2)EP1时,MR0,即dTR/dQ0,TR与Q反向变动。(3)EP=1时,MR=0,即dTR/dQ=0,TR达到最大值,TR不受Q变化的影响。注意:以上分析适用于所有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厂商。返回四、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1、描述垄断厂商为了获得最大利润,也必须遵循MR=MC的原则。在短期内,垄断厂商无法改变不变要素投入量,垄断厂商是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原则的。返回2、解析第一种情况:有经济利润。下图中,假定厂商的需求曲线d、平均成本曲线AC、边际成本曲线MC和边际收入曲线MR为已知,再假定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那么,它的价格与产量决策应在MC=MR之处,这时企业所得利润最大。从MC曲线与MR曲线的交点,可求出它的最优产量为Q*,最优价格为P*。此时,它的总利润额(即超额利润)应等于P*abc的面积。返回SACAR(d)MRQOP,C,RQ*CABSMCP*C返回为什么垄断厂商只有在MR=SMC均衡点上,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呢?这是因为,只要MRSMC,垄断厂商增加一单位所得到的收益增量就会大于所付出的成本增量。这时,厂商增加产量是有利的。随着产量的增加,MR会下降,而SMC会上升,两者之间的差额逐步缩小,最后达到MR=SMC的均衡点,厂商也得到了增加产量的全部好处。而MRSMC时,情况正好与上面相反。所以,垄断厂商的利润在MR=SMC处达到最大值。返回第二种情况:有经济亏损。下图中,假定厂商的需求曲线d、平均成本曲线AC、边际成本曲线MC和边际收入曲线MR为已知,再假定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那么,它的价格与产量决策应在MC=MR之处,这时企业所得利润最大。从MC曲线与MR曲线的交点,可求出它的最优产量为Q*,最优价格为P*。此时,它的总利润额(即超额利润)应等于P*abc的面积。返回SACAR(d)MRQOP,C,RQ*CABSMCP*图7-2(b)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C返回五、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1、描述垄断厂商在长期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通过调整生产规模,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由于垄断行业排除了其它厂商加入的可能性,因此,短期内获得利润的垄断厂商,其利润在长期内可以得到保持。垄断厂商在长期内对生产规模的调整一般有三种可能的结果:返回(1)垄断厂商在短期内是亏损的,但在长期中,无论该厂商如何调整规模,依然无法摆脱亏损局面,于是该厂商退出生产。(2)垄断厂商在短期内是亏损的,但通过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摆脱了亏损的状况,甚至获得利润。(3)垄断厂商在短期内已获利,在长期中,通过对生产规模的调整,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利润。下面我们就第三种情况加以图形分析:返回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PLMCLACSMC1SAC1SMC2SAC2d(AR)MRE1E2Q1Q2P1P2QABFGIH返回假设垄断厂商现有设备之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1,为了赚得最大利润,他销售的产量是(MR与SMC1相交之点相应的)Q1,销售价格为P1。因为在产量为Q1时,MC≠LMC,所以这样的均衡是短期均衡,而不是长期均衡。在长期内,他将扩大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其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为SAC2,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2与MR相交之点相应的产销量Q2和销售价格为P2,这时MR=LMC=SMC2,就实现了长期均衡。返回完全垄断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SMC,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LMC=SMC。长期均衡与短期均衡的区别是,后者要求长期边际成本LMC与边际收益MR相等,而前者则要求它们相等。返回2、结论通过上述图形分析说明,在短期中,垄断厂商无法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因此不一定能实现利润最大化。但在长期中,厂商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因此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时就存在垄断利润。在长期中,垄断厂商在高价少销与低价多销中进行选择,以便使所达到的产量能实现利润最大化。返回六、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1、价格歧视的概念价格歧视(价格差别):同一商品,垄断厂商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不同的价格。厂商实行价格歧视的目的是为了在一定的条件下获得更高的利润。价格歧视分三级:返回一、一级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照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销售,又被称为完全价格歧视。返回OQABP1PP2Pm1234Qm返回二、二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也称为分段定价,是指垄断厂商对同一商品按不同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而对于每一个购买数量在相同数量段的消费者则收取相同的价格。返回ABCFGDOP1PQP2P3Q1Q2Q3E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返回三、三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市场(或者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而在同一市场中(或同一消费群)则收取相同的价格。返回QQQOOOMCPBPAQBQAQC=QA+QBMRBMRAMRC=MRA+MRBdAdBdC=dA+dBPPP(a)(b)(c)返回已知某垄断厂商面临两个分割的市场,其成本函数为STC=50+20Q,市场1面临的需求函数为P1=80-5Q1,市场2面临的需求函数为P2=180-20Q2。1、求该厂商怎样组织生产和销售,从而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最大利润是多少?2、如果厂商不再进行价格歧视,按照统一价格销售,问均衡价格、产量及最大利润是多少?返回2、实现价格歧视的条件三级价格歧视在现实中较为常见,但厂商要成功地实现价格歧视,有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一、市场充分隔绝:消费者在不同的子市场之间被完全隔绝是成功实行价格歧视的必要条件。例如外国人不准使用内宾门票进入风景点旅游观光。如果子市场之间未被隔绝,那么商品很容易被转卖。返回第二、需求弹性不同。不同的消费者或不同的子市场具有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是保证厂商实现价格歧视获得更高利润的条件。比如,新产品进入市场时,可按产品进入市场的时期的长短来区分市场,对任何一种新产品,消费者的偏好是不一样的,时装的销售是最典型的例子,在正当时令的季节,时装的价格令一般的消费者望而却步,而时令一过,大甩卖的广告到处都是。返回六、对垄断市场的评论1、描述许多经济学家根据垄断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的比较分析,认为垄断对经济是不利的。第一,生产不足。因为在垄断企业里,P>MC,用较少的追加资源可以生产出较高价值的产品,从社会资源合理分配的角度看,说明企业的产量不是最优,再增加产量对社会更为有利。返回第二,生产效率不高,存在生产资源的浪费。在完全竞争条件下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AR=AC=MC,即厂商是在最低的成本情况下,保持生产均衡,因而生产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在完全垄断条件下的长期均衡,由MR曲线与MC(包括SMC与LMC)曲线的交点确定均衡产量。由于生产是在生产成本高于最低平均成本处保持均衡,因此资源未能得到最优配置。返回第三、社会福利损失。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即价格差别,消费者所付的价格高,就是消费者剩余减少。这种减少是社会福利的损失。第四、垄断造成社会分配不公平。垄断企业可以长期维持超额利润,而这一利润并非与投入相关。少数垄断资本家能保持垄断利润,是以全社会消费者收益的减少为代价的,所以是对消费者的剥削。返回第五、垄断也容易引起腐败。由于部分垄断与政府有关,垄断企业将会通过“寻租”行为来维持垄断地位。第六、垄断妨碍社会进步。在大多数情况下,垄断会扼杀竞争。返回七、政府管制1、对垄断企业征税。目的是把厂商的超额(垄断)利润抽走,使分配公平。2、对市场结构进行控制,尽量增加市场的竞争性,减少垄断性。3、政府对垄断企业的价格直接进行控制,以减少超额利润,促使增加产量。返回案例: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经济学家对掠夺定价行为的关注与日俱增。大体上来说,一个企业为了将竞争对手挤出市场,而将价格定得低于成本,就会被认为实行了掠夺性定价。设有一垄断企业面临一个竞争对手,垄断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如图7-9所示。严格地说,只有在将对手去除之后,该企业才能成为垄断企业。它将价格定于P0,低于自己的平均成本,这一价格也低于对手的平均成本。因此,竞争对手将会遭受损失。这种掠夺性定价行为在美国是违背“反托拉
本文标题: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80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