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思维的概念(一)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基础,以语言为中介,实现的对事物的一般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反映,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特征。1、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二)思维的特征•思维能对不在眼前没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加以反映(表象)。•如“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微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思维能对根本不能进行感知的事物进行反映。如,光的速度等。•思维能在对现实事物认识的基础上做出某种预见。如,“蚂蚁搬家蛇过道,老牛大叫雨就到”2、概括性是指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概括可分为经验的概括与理论的概括。•如,鸟是会飞的动物的概念,这是经验的概括;鸟是有一对足和羽毛的动物,这是理论的概括。二、思维的种类(一)根据思维发展的水平来分1、动作思维它是伴随实际动作的思维活动。它要解决的操作性问题,如,修理自行车等。2、形象思维依靠事物的形象(表象)来进行的思维活动。它是解决的问题是把思想形象化。如,怎样装饰我的家?3、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指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具体化,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活动。如写论文,科学实验等。(二)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来分1、常规思维(再造思维、习惯思维)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照现成的经验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如模仿造句等。2、创造性思维指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三)根据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成果的特点可分1、聚合思维(集中思维、求同思维、辐合思维)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佳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求同。如,A>C,A<B,B>C,B<D,根据不等式的传递性规则,可以推理出D>B>A>C的结论。2、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如,纸的用途、一题多解等。(四)根据思维是否被清晰地意识到或有无明确的步骤来分1、直觉思维——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够迅速理解和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如,“预感”“灵感”等•2、分析思维(逻辑思维)——它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和合理的结论。如,推理论证几何题的思维、如何测量灯泡的容积等。(五)根据思维凭借的概念不同分1、经验思维——人们凭借着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2、理论思维——人们利用概念、判断和推理解决问题。如,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三、思维的形式(一)推理1.推理的含义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出发推导出一个新判断能力的思维形式。•例如,“客观规律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是客观规律,所以,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是一个推理。•其中“客观规律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是客观规律”是两个已知的判断,从这两个判断推出“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样一个新的判断。2.推理的种类(1)归纳推理——指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2、演绎推理——从一般推到个别(特殊)的过程。例如,从“所有哺乳动物都是以乳哺育幼体的”、“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两个前提出发,推出“鲸鱼是以乳哺育幼体的”结论。演绎推理的结论具有必然性,它有以下3种形式:其一,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⑴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⑵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⑶结论---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法是:•人必然死亡(大前提)•苏格拉底是人(小前提)•故苏格拉底必死(结论)•所有的金属都能导电。(大前提)•铜是金属。(小前提)•所以,铜能导电。(结论)其二,线性推理(关系推理)依据有序事物间的关系进行的推理,它给出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如,张三坐在李四左边,李四坐在王五左边,故,张三坐在王五右边。其三,主题推理即一个主题所建立的一定关系的推理。①如果明天下雨,则比赛取消。②如果比赛取消,则我队必然要失掉红旗。③明天会下雨。从①和③可以推论出④:比赛将会取消。从②和④我们可以推论出⑤:我队必然要失掉红旗。在这个主题推论中,如果前提①到④都是真实的,那么结论⑤必然是真实的。3.影响推理的因素(1)问题的性质•一般来说,推理的材料具体,推理就比较容易;对于抽象材料,推理就比较困难。Wason和Johnson-Laird(1972)著名的四卡片问题可以说明这一点。(2)前提气氛效应•前提的气氛会促使人按照这个气氛来接受或推出不正确的结论,这种现象称为“前提气氛效应”。•例如,有些A是B,有些B是C,人们受前提气氛的影响,倾向于得出有些A是C的错误结论,这种效应叫气氛效应。前提中所使用的逻辑术语,诸如“有些”、“所有”、“没有”、“不”,会产生一种前提气氛,促使人们容易接受包含同样术语的结论。(3)赌徒谬误•这是在做概率推断时的一种常见现象。•例如,如果以一元硬币为赌具,随便一扔,正面向上的概率是50%。假如连扔3次的结果,全是正面向上,无论这3次下注的结果是输是赢,在对第4次可能结果推理时,赌徒们多不再下正面的赌注。显然,这种只凭经验的概率推理方式是错误的,因为事实上第4次出现正面的概率仍然是50%。(二)问题解决1、问题是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给定目标障碍(1)概念及其构成(二)问题解决任何受目标指引的认知操作序列。目标指引性操作序列认知性操作1.问题解决的模式(1)直觉式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经过自觉的、有意识的逻辑推理,而是凭直觉作出判断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其特点是速度快,正确性较大。(2)分析式•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事实材料作充分分析,并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最后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思维模式。•其特点是分析周细,推理严格,结论科学。但有时该思维模式的步骤显得繁杂,耗费时间太多,于是实际运用中,人们往往给予适当的简化,以提高时效。(3)试误式•指在解决问题中,不对解决问题的原则、方法等作周密的思考,而用尝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其特点是耗时多且成效低,盲目性大,弯路长。不过,在对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进行大致分析之后的高层次试误,可能有效克服以上缺点。(4)顿悟式•顿悟即指突然醒悟明白。顿悟式指在积累了大量材料之后,经过分析、比较、推理而无法解决问题时,面对偶然的刺激,突然明白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思维模式。其特点是不可预测,具有自发性。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影响因素功能固着定势背景知识动机情绪问题表征原型启发(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心理的一种暂时准备状态。是指由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指人们总是倾向将某一物体的常见功能看成是该物体的特定的功能,从而妨碍了发现物体的其他功能而影响了问题的解决。案例:一个聋哑人到一家商店去买锤子,他先用左手作持钉状,捏着两个手指放在柜台上,右手作锤钉状。售货员拿给了他一把锤子。这时候又来了一位盲人,他想要买一把剪刀……同学们,而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盲人要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买到剪刀呢?克服思维定势的有效方法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蜜蜂和苍蝇的故事两者都是以最熟悉的方式作出反应的倾向。定势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定势的作用突出的表现在“功能固着”上你愿意照顾她吗?在一堂老年心理学课上,A教授给他的学生们讲了这样一个病例:病人不能说话,也听不明白说的话。有时她的嘴里会不断地胡乱哼叫上几个小时。她搞不清楚谁是谁。不过,你叫一声她的名字,她会有一点反应。我和她一起相处6个月了,但是她始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毫不在意,也不想努力来照顾自己。她吃饭、洗澡、穿衣服都要靠别人来伺候。因为她没有牙齿,所以她的饭菜必须煮得稀烂。她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因为口水一直在流。她不能走路。她总是在半夜里醒来,尖叫声总会吵醒别人。大多数时候,她很友善,也很快乐,但是一天里总有几次毫无原因地变得焦躁不安。于是她就会嚎啕大哭,直到有人来安慰她为止。病例讲完了,教授问他的学生们:“你们是不是很乐意照顾这位病人呢?”大部分学生都皱着眉头,说他们根本就不愿意做那种麻烦事情。而教授却说:“我是很高兴去照顾她,而且你们也会喜欢的。”学生们都被搞糊涂了。于是教授拿出一张病人的照片给学生们传看,照片上的人其实是:教授6个月大的宝贝女儿。•再看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这时跑过来一位小孩,急促的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儿子。请你回答: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这一问题,在100名被试中只有两人答对!后来对一个三口之家问这个问题,父母没答对,孩子却很快答了出来:局长是个女的,吵架的一个是局长的丈夫,即孩子的爸爸;另一个是局长的爸爸,即孩子的外公。•知识经验的数量:一般情况下,知识经验越多,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知识经验的质量:是否是活的知识,专家知识。知识经验动机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之间的呈倒U的关系。耶基斯-多德森法则或定律。“齐人攫金”有个齐国人,整天梦想得到许多金子,发个大财一大清早,赶到集市上去买东西。当他走到一个金银铺前的时候,竟当众抢起金银铺的金子来,然后抱着金子就逃。铺主立时叫来士兵把他抓住了,抓至官府,官吏审问他说:“铺子旁边有那么多人,你为什么敢抢金子呢?”只听这人答道:“抢金子的时候,没看见别人,只看见金子。”情绪负性情绪阻碍问题解决的速度,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如学生考试时,由于情绪过分紧张,会使其思路阻塞,有时甚至面对容易的问题而束手无策。如果学生能以积极的情绪迎接考试,就将有利于思考,找到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2)影响问题解决的客观因素知识的表征方式•指信息或知识在心理活动中的呈现和记载方式•问题的呈现与个人的认知结构的差异越大,问题就越难解决,相反则问题容易解决。•当问题的呈现方式越符合人们的经验或知觉的习惯,人们就越易于知觉问题情境,问题的解决也就越容易。•例如,给被试分别呈现的A图或B图,“已知圆的半径R的长度,求正方形的面积”?ab九点连线要求:笔不离纸,用不多于四条直线连在一起知觉的特点•两种答案:原型启发(1)内涵对解决问题能产生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自然现象、日常用品、机器、动物、声乐等等都可以成为原型,并可能对问题解决产生启发作用,这就是原型启发。例如,鲁班从茅草割破手受到启发而发明了锯;瓦特从壶盖被蒸汽顶起,发明了蒸汽机;贝尔发明电话等等。(2)作用原型之所以具有启发作用,是因为原型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相似之处,通过联想人们可以从原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原型启发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具有很大作用。原型启发(三)决策•决策是指在不确定的情境中进行问题解决时,根据已知条件分析判断,做出有关选择的心理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损失时,人人都成了冒险家了。1.决策的经验法则•不管是否合理,人们在作决策时总是会依照一定的准则和经验的。•研究表明,这些经验法则归为3类,分别是代表性法则、可利用性法则和定锚与调整法则。2.影响决策的因素(1)参与决策的人数多少•在人多的情况下,每个人承担的责任小,可能就会认为自己的决策影响不是很大而选择冒险的决定,所谓天塌下来大家顶着。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那么整个决策结果就有可能比一个人单独做出决策更有风险。(2)局中人与局外人•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局中人和局外人在不确定性决策上存在系统差异。杨治良等使用触棒迷津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局中人比局外人更加冒险,即倾向于选择高风险、高报偿的方案;在决策信息使用上,局中人更偏重客观信息;局中人的反应变异性小于局外人;局外人体验到更大的选择冲突。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外在动机、情绪及态度有关。(3)偏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形成某一类人是什么样子或者
本文标题:第七章思维与语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84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