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政治
课时7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纲考向概览考纲概览考向定位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1.从知识的考查看:重点考查收入分配方式和社会公平的维护。社会公平的维护经常与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结合2.从试题类型上看:选择题和材料题都是考查的重点,选择题聚焦于分配方式和维护社会公平的具体措施。材料题多立足生产、分配、消费的关系,考查收入分配公平的维护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高考复习策略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主要阐述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我们可以从“分什么”、“谁来分”、“怎么分”三个角度来复习。“分什么”强调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谁来分”主要涉及国家、企业和个人;“怎么分”主要强调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分配过程中强调“把蛋糕做大”和“把蛋糕分好”两个方面,即效率与公平的关系。2.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本单元主要强调了社会再生产中的分配环节,复习本单元必须把握一个重点,认识两个领域,明确三项保障。一个重点就是社会公平的维护。两个领域就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如何维护和实现公平。三项保障就是健全制度保障、财政保障和税收保障、分配政策保障。立足整个教材必须立足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处理好分配与生产、分配与消费的关系。3.本课时的主线是个人收入的分配,所以复习中我们必须把握以下时事热点:①结合不同所有制经济中的收入所得,区分各种不同的分配方式。②结合“国强民富”发展规划,认识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③结合社会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及调节收入差距的具体措施,分析社会公平维护的具体策略。④分析财政和税收在维护社会公平中的作用。考点1分配制度1.生产决定分配【特别提示】在社会再生产中,生产是处于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主干梳理按劳分配及其作用(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①实行的范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②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考点2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1)按劳分配的含义存在条件适用范围分配尺度分配对象分配结果社会主义制度公有制经济劳动数量和质量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易错提醒】按劳分配只能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分配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在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他分配方式,如福利性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等。公有制下非按劳分配方式有: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如: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所得收入。2.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并非都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工资、奖金和津贴福利性分配福利按生产要素分配技术、资本入股所得典例1下列属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基本原则的具体形式有()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②王某在农村集体经济承包经营中获得的收入③李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福利性分配收入④孙某在国家机关工作获得的工资收入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思路解析】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实行的分配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①不是在公有制经济中,不属于按劳分配,③虽然是公有制经济,但不是以劳动为尺度获得的分配,也不属于按劳分配。【答案】D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力发展水平必要性决定因素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前提条件__________________物质基础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重要性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特别提示】生产决定分配,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决定了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实行按劳分配并非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劳动者付出同样的劳动,会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2)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原因:是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的要求;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可能带来的缺陷②类型: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特别提示】劳动收入不能等同于按劳分配,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三种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形式含义(表现)按生产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按劳动要素分配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奖金等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管理人才凭借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按技术、信息等要素分配科技工作者、信息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和信息资料取得的收入(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等)按土地要素分配凭借土地取得的收入(土地的租金、出让金等)【思维拓展】1.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①合法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②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按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管理等要素分配。(2010·安徽)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A.44000元26000元B.36000元19000元C.49000元21000元D.44000元11000元—————[1个示范例]——————【解析】本题考查对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解与应用。李某作为国有企业工程师,其工资、奖金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共44000元;个人专利转让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技术要素分配,房租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土地要素分配,共11000元。故D正确。【答案】D3.前些年,农民张某从本村承包了20亩土地搞大棚种植,收入颇丰,国家土地流转政策落实后,张某将这20亩地转包给了李某,每年从李某处获得转包金。对农民张某的收入可以这样认识()①前者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后者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②前者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后者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③前者属于按劳分配,后者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④前者属于劳动性收入,后者属于财产性收入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解析】很多同学可能误将农民承包经营所得归为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或按劳动要素分配导致误选,问题在于没有理解好按劳分配的含义,农民承包的土地作为主要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因而种植大棚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转包后是凭借生产要素获得收入,可划归为财产性收入。【答案】C安徽省从2010年7月1日起对全省最低月工资标准进行调整,其中最高一档的最低月工资标准提高至720元,增幅均超过25%。实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意义有利于()①巩固按劳分配在分配制度中的主体作用②确立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④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解析】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包括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工资标准,并非只局限在按劳分配上,故排除①。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我国国家性质和宪法所规定的,故排除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缩小社会收入差距,维护公平,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故答案为B。【答案】B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根本原因。3.实行按劳分配,意味着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4.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收入。5.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平等,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消除。6.实行按劳分配是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制度保证。7.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要保护劳动收入,取缔非劳动收入,限制过高收入8.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重视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2012·扬州模拟]某科技企业除对科技人员支付工资外,还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励方式,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这说明()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②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③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④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的使用价值A.②③B.①③C.①④D.③④[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故排除①。④错,使用价值是商品满足人某方面需求的属性,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的可分配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通过科技入股,推动企业效益增加,可见②正确。通过科技入股,可见科技在企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故③正确。[点评]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目的在于调动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会导致谁占有的生产要素多,谁就能够获得更多的收入,从而一定程度上拉开收入差距,甚至导致分配不公平。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现在统计中常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构成,按照占比大小分别是:工资性收入(工资等)、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和财产性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大约占到70%左右。财产性收入占比位置较小,占比大约在2%左右。1、工资性收入(工资等)68.9%2、转移性收入[1](养老金等)22.8%3、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6.4%4、财产性收入1.9%如何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措施)①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③拓宽投资渠道,完善投资体制,为人民群众实现财产保值和增值创造更多的平台。④建立公民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法律保护制度,保护居民利用财产增加财富的积极性。(广东卷27)王某正在美国留学,拟购买一台手提电脑,用美元现金或国内银行发行的信用卡结算。如王某使用信用卡,国内银行按消费时的汇率自动将美元折算为人民币结算。现预期人民币持续升值。假设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王某的理性决策是:A.延期购买,用信用卡结算B.即期购买,用美元现金结算C.即期购买,用信用卡结算D.延期购买,用美元现金结算A(江苏卷10)在供需平衡的某商品市场上,假设政府基于某种目标,决定对该商品实施价格上限制政策,其他条件不变。图Ⅰ(P⒈表示政策实施前价格,P⒉表示政策实施后价格)中能反映该政策实施后价格变动的是B近年来,在我国与越南,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的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评价、结算的业务量不断上升,从2010年的0.51万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6.55万亿元。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有助于A.我国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B.发挥人民币的贮藏手段职能C.我国外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D.增强人民币国际市场购买力A(广东卷24)2014年5月,团省委与某股权交易中心共同发起设立国内首个“青年大学生创业板”股权众筹平台。投资机构出资入股,与创业公司共享收益、共担风险。截止当年年底,该平台累计上板项目112项,其中55项与投资公司达成投资意向,融资近5000万元。该股权众筹平台()A.创新了公司基本组织形式B.扶持了大学生创业,改善了产业结构C.实现了项目与资源的有效对接D.使投资公司定期获得稳定的经营收益C安徽卷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消费引领中国制造近年来,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以往“你有,我有,人
本文标题: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政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95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