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第三章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第三章自助式学习菜单02自助式学习菜单01课时达标验收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自助式学习菜单03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1.我国森林资源、草场退化的原因及表现2.我国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与危害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成因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灾害中的地理]拥有中国六分之一疆土的新疆,其草地面积约占5700万公顷。近年来,牧区草场退化、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2014年,新疆农业大学草原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孙宗玖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称,新疆大概有90%的草地出现退化,严重退化的约在50%~60%之间,草地退化的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各级部门需要集中考虑的问题。提示:当前造成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如长期对草场的粗放式经营,过度放牧,家畜超载,乱采滥挖,及工业污染等。思考探究:我国草场退化现象比较严重,试分析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1.我国森林资源现状(1)森林覆盖率___、人均拥有量少。(2)森林资源地区分布_____,西南、东北和东南多,西北、华北较___。(3)林产品_________突出。(4)社会、经济、_____对森林多种效益的需求不断增加。低不均少供需矛盾环境2.我国的草场现状(1)现状:草原面积广大,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草场_____,生产力下降。(2)原因:长期对草场的粗放式经营,________,家畜超载,乱采滥挖,及工业污染、鼠害等。退化过度放牧一、破坏森林后带来危害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大面积砍伐,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一系列生态灾难。其一般分析思路如下:二、我国草场退化的表现及治理措施(1)表现:牧场退化和沙化情况严重。(2)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种:(北京高考)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大气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水文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土壤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生物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根据上表,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解析]分析森林的生态效益,要结合表格信息,从大气、水文、土壤和生物等角度来进行思考。[答案]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森林覆盖率从初期的8.6%提高到目前的18.21%,人工林的保存率超过了0.53亿公顷。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3%以上,但人均木材占有量和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此回答1~2题。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是()A.总量不足B.品种质量较差C.分布不均D.人均占有量偏低2.下列措施中,能快速有效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的是()①继续营造防护林体系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④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第1题,材料中反映出我国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但人均占有量偏少,不能说明森林品种质量较差。第2题,题目中给出的四个措施都是可行的,但题干中的关键词为“快速有效”。营造防护林体系及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能快速有效地提高森林覆盖率,而自然保护区建设及天然林保护工程都是对森林的保护措施,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破坏、砍伐。答案:1.D2.A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工程中的地理]国家重点工程三北工程建设30年取得了多方面的建设成果,其中一个突出成果是,30年始终不懈地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取得了突出成效。共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3亿多亩,每年减少输入黄河泥沙3亿吨。思考探究: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除植树造林外,还有哪些具体措施?提示:工程措施,包括固沟工程、护坡工程、保塬工程;农业技术措施。1.水土流失(1)分布地区:以黄土高原、__________地区表现得最为突出。(2)原因:①自然因素:地形、____、植被、降雨、土壤、____、冻融等。②人为因素:不合理的_________方式、毁林毁草、滥垦乱伐、开矿修路等。(3)危害:①直接后果:破坏土地资源,使耕地的表土流失,带走大量营养物质,降低土壤肥力,导致土地生产力____。长江中上游地质风力土地利用下降②长期危害:流域源头和上游的_____破坏造成流域的水土流失,导致下游湖、河、水库泥沙增多,河床抬高,进而引发_____灾害等。2.土地荒漠化(1)严重荒漠化地区:我国北方_________区和_________区。(2)原因:①______________是形成荒漠化的重要因素,其形成过程缓慢。植被洪涝农牧交错绿洲边缘自然地理条件②人为因素:_________、滥伐森林等不合理的活动是形成荒漠化的主导因素。(3)危害:①不仅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_________,而且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②不仅对本地区造成危害,而且还可通过_______的形式影响其他地区。(4)我国沙尘暴主要传输路径:北路、_______、西路。过度放牧生态环境沙尘暴西北路一、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的区别区别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分布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集中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成因自然原因:地形陡峻,土质疏松,植被稀少,降水集中,多暴雨,大风等。人为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毁林毁草、滥垦乱伐、开矿修路等自然原因:植被覆盖率低,气候干旱,大风侵蚀,土质疏松,蒸发量大。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水资源利用不当,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人口增长快等区别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危害直接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使耕地的表土流失,带走大量营养物质,降低土壤肥力,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间接导致下游湖、河、水库泥沙增多,河床抬高,引发洪涝灾害土地生产力下降,农牧业减产,影响社会及经济发展,引起沙尘暴,破坏生活环境等治理措施加强管理,植树造林,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植被,防止超载过牧,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复垦工作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量,发展节水农业,多种途径解决牧区生活能源,规定合理载畜量,营造防护林二、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分析在荒漠化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具体如下图所示:(江苏高考)2013年3月8~9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下图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地与b、c两地相比,a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A.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B.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C.农作物留茬增强抗风蚀能力D.硬化地面抵抗风蚀[解析]本题考查沙尘天气发生的原因、产生的影响和可采取的应对措施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题,根据沙尘天气产生的条件,并结合a地的区域特征分析即可。第(2)题,沙尘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以从对农作物、土壤等角度加以阐述。第(3)题,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可以从生物措施等方面考虑。[答案](1)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2)毁坏农作物;土地沙化;土壤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生长(3)AC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读图,回答3~4题。3.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的是()A.③②①B.②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①4.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A.地表起伏增大B.河流含沙量增大C.土壤质地变差D.植被条件变差解析:由图可知,水土流失造成地表侵蚀,故①为地表侵蚀;土壤退化后会使植被条件变差,故③为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后地表起伏变大,故②为地表起伏大。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流含沙量增大,在下游地区淤积河道,影响内河航运。答案:3.D4.BP47活动提示1.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甘肃、四川。2.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表水贫乏,河流稀少。3.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土壤质地疏松,直立性强,垂直节理发育,植被覆盖差,夏季多暴雨。[教材问题提示]P48活动提示1.城市工程建设一方面使地表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工程建设废弃物等为水土流失提供了物源。城市水土流失对城市生活环境的破坏表现在:使城市洪峰提前;加剧了水土流失,加剧了城市缺水;使城市气候的日较差增大。2.城市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工程建设增多使地表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造成对城市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大江大河上游的水土流失主要是由植被破坏引起的,可能导致下游湖、河、水库泥沙增多,河床抬高,进而引发洪涝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教材问题提示]生物多样性减少———————情景导入先思考———————[生活中的地理]根据英国物种恢复信托机构发起的“消失的生命”项目公布的信息,英国自1814年以来共有421种物种灭绝。他们的这种做法旨在提高公众对濒危物种的关注,防止物种多样性进一步降低。现在,全球正在上演第6次物种大灭绝事件,很多物种因为栖息地减少、农业开发和污染以及其他人类活动走向灭绝。思考探究:产生以上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主要原因是人为大量捕杀野生动物;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侵占野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基础知识要记牢———————1.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1)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2)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濒危动植物多。2.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人为原因(1)大面积_________、火烧和农垦,草地_________和垦殖,以及工业、城市和交通发展占用了大量土地,导致野生动物_____的破坏和_________。(2)高强度猎捕和_____等,使野生物种难以正常繁衍。(3)外来物种的大量_____或侵入,使原生的物种受到严重威胁。(4)土壤、水和空气_____,危害了森林和水生生态系统。森林砍伐过度放牧生境大量丧失采集引入污染———————重点难点掌握好———————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1.自然原因物种和它的个体一样,也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物种的平均寿命为500万年。2.人为原因人类活动使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加快,全世界损失的物种大部分是植物和昆虫,其中相当一部分尚不为人所知,这主要是由于人口增长带来的对自然影响的加剧。(1)滥垦、滥伐、滥牧,使森林、草地等生态环境发生改变。(2)滥捕、滥猎、开发和走私野生动植物。(3)环境污染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4)外来物种入侵,使原生物种受到威胁。(5)工业、城市和交通的发展,也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入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外来生物在其原产地有许多防止其种群恶性膨胀的限制因子,其中捕食和寄生性天敌的作用十分关键,它们能将其种群密度控制在一定数量下。因此,那些外来物种在其原产地通常并不造成较大的危害。但是一旦它们侵入新的地区,失去了原有天敌的控制,其种群密度则会迅速增长并蔓延成灾。自然界里生态环境中存在着食物链,上下级之间相互制约,一旦某种生物人为绝灭或人为引入,都会产生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后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白蛾分布于美国、加拿大、东欧各国及日本、朝鲜等国。其幼虫食性很杂,被害植物主要有白蜡、臭椿、法桐、山檀、桑树、苹果、海棠、金银木、紫叶李、桃树、榆树、柳树等。初孵幼虫有吐丝结网、群居危害的习性,每株树上多达几百只、上千只幼虫危害,常把树木叶片蚕食一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材料二据昆明市环保局委托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进行的调查显示,目前,昆明地区一共有入侵外来植物63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刘恩德博士
本文标题:第三章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20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