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投融资/租赁 > 第三章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1第三章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理论21、FDI的含义及动因2、垄断优势理论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4、内部化理论5、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一、教学内容3二、教学目标1、熟悉FDI的含义及动因2、掌握四种理论的基本观点3、了解四种理论的局限性4、能够运用四种理论解释跨国公司的产生原因4跨国公司理论解决“三个问题”1、为什么企业要去国外经营?2、投资企业如何与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当地企业进行成功的竞争?3、为什么企业不通过国际贸易或许可经营的方式,而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国际市场?5对外直接投资(FDI),是一国投资者为获取国外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控制权而输出资本、技术和管理技能等一揽子生产要素的经济行为。Ⅰ.6FDI与FII的不同FDIFII涉及要素货币、技术、设备等货币资本投资目标获取最大利润或实现全球战略获得较高的股息或利息投资权限拥有经营管理权没有经营管理权投资方式新建、并购等购买有价证券、股票持股比例中国:25%及以上中国:低于25%7请判断以下活动属于哪种投资?1、1991年,德国大众和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共同合资成立一汽-大众公司。2、1998年1月,微软投资在上海设立微软大中华区技术支持中心。3、2000年10月4日,全球最大的专业性移动电话运营商沃达丰宣布,成功购得中国移动电话2%的股权,中国电信市场对外开放开始启动。4、2004年12月8日上午,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收购IBM全球PC业务,组建新联想集团。FDIFDIFIIFDI8Ⅱ.分类具体动因动因传统动因获取生产资源开拓新市场提高效率逃避性投资战略性动因实现全球战略目标9主要跨国公司理论跨国公司理论时间代表人物垄断优势理论1960年海默(StephenH.Hymer)金德尔伯格(CharlesP.Kindleberger)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966年弗农(RaymondVernon)内部化理论20世纪70年代中期巴克利(PeterJ.Buckley)卡森(MarkO.Casson)拉格曼(AllanM.Rugman)国际生产折衷理论1977年邓宁(JohnH.Dunning)10第一节垄断优势理论代表人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斯蒂芬·海默(StephenH.Hymer)和其导师金德尔伯格(CharlesP.Kindleberger)产生时间:1960年11对于跨国公司来说,要想在其他东道国市场有利可图,就要确保必须具备当地竞争者所没有的优势,例如技术优势、品牌优势、资本优势、管理优势、规模经济优势等。这些特殊优势才使得跨国公司在其他国家市场得以立足。这就是著名的垄断优势理论。12企业必须拥有竞争优势,以抵消在与当地企业竞争中的不利因素。存在不完全市场,使企业拥有和保持这些优势获得垄断优势的根源陌生的投资环境13传统的国际投资理论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1)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什么样的市场类型?(2)它在现实中存在吗?14完全竞争市场又称纯粹竞争市场,是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指那些不存在足以影响价格的企业或消费者的市场,是经济学中理想的市场竞争状态。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1)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2)同一行业中生产者提供的产品同质。(3)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完全自由。(4)市场信息畅通准确。(5)各种资源都能够充分地流动。15不完全竞争市场是相对于完全竞争而言,是指除完全竞争之外的所有的或多或少带有一定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能够对某种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一定程度的操纵和控制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16二者区别市场类型厂商数目产品差别价格控制进入程度完全竞争很多完全相同没有很容易不完全竞争完全垄断一个产品没有接近的替代品相当大,通常受管制很困难,几乎不可能寡头垄断几个有一些差别相当程度比较困难垄断竞争很多差别很小有一些比较容易17判断以下市场各属于哪种类型?汽车啤酒电力小麦计算机人才18所以,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中很少见,即市场基本都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这样就有可能使一些企业充分利用其他企业所没有的独特优势进行跨国投资,生产出东道国企业无法生产的高技术异质产品,占领东道国市场,获取高额利润。191、市场垄断优势:包括品牌优势、产品性能差异、特殊销售技巧等。2、生产垄断优势:包括技术优势、资本优势、管理优势等。3、规模经济优势:通过内部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实现规模效应。4、政府的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产生的市场进入或退出障碍,导致跨国公司通过FDI利用其垄断优势。201、市场垄断优势之品牌优势跨国公司产品的品牌价值是其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跨国公司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可靠的质量保证建立起国际知名品牌形象,扩大在世界各地的投资,增加产品销售,抢占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品牌覆盖下的产品规模,从而获得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优势。212011全球十大最具价值品牌(单位:亿美元)15307821010738503111057369967581022拥有先进的技术是跨国公司最重要的垄断优势。尤其是一些核心技术的掌握,更是使得跨国公司在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2、生产垄断优势之技术优势23跨国公司雄厚的资本使其相对于东道国企业具有显著的市场优势。生产垄断优势之资本优势24中外最大企业规模比较(2002)中国各行业最大企业销售收入(亿$)国外同行业最大公司销售收入(亿$)中国石化403.88埃克森美孚1915.81中国电信222.72日本电报电话934.24首钢集团41.23新日铁240.74中国工商银行198.28花旗集团1120.22中国一汽集团154.20通用汽车1772.6025大型跨国公司大都是高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企业,规模庞大,单位产品成本低,从而实现内部规模经济。另外,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各国生产要素的差异,通过横向一体化而获得外部规模经济,这些都是东道国企业不具备的。3、规模经济优势264、政府的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产生的市场进入或退出障碍,导致跨国公司通过FDI利用其垄断优势。27FDI和跨国公司理论的开山之作突破了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限制但不能解释企业为什么不采取商品直接出口或转让特许权的方式扩展海外势力28293031第二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代表人物: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Vernon)产生时间:1966年3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1931—)于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该理论以美国为例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进行了分析。RaymondVernon33弗农认为,美国经济发达、技术先进、人均收入高,但劳动成本也高,其既有产品创新的强烈动机,同时也面临劳动成本上升的压力。这一特点就决定了美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特点——本国创新、国际化生产。但究竟何时在国内生产、何时出口以及何时何地通过投资在国外生产,这就决定于产品的周期。34弗农将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即产品创新阶段、产品成熟阶段、产品标准化阶段,并以三种类型国家(即作为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如美国、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阶段的生产、进出口和消费特点分析对外直接投资过程。351、产品创新阶段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美国)企业率先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由于新产品具有的特异性,决定了企业在进入市场的最初阶段,只能在所熟悉的环境中生产和销售,而本国则是最佳选择。因此在该阶段产品倾向在国内生产,并部分出口到其他发达国家。362、产品成熟阶段随着经验和技术的积累,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开始定型,但尚没有实现标准化生产,而此时模仿者(主要来自其他发达国家)也开始出现。于是为了摄取更多利润,企业的经营战略开始着眼于生产成本和市场占有率,因此企业开始在其他发达国家投资建厂,以降低生产成本,并扩大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提高市场占有率。373、产品标准化阶段当产品进入标准化阶段后,原产品的技术垄断优势消失,其成本和价格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考虑的因素。因此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将选择成本最低的地点,即企业倾向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生产转移到劳动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在当地生产价廉物美的产品,一方面有效地占领外国市场,另一方面也把一部分产品返销到本国市场。38图解:第一阶段(产品创新阶段):t0–t2。t0为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美国)开始生产时间;t1为发达国家(美国)开始出口和其他发达国家(欧洲)进口时间,这时发达国家尚未开始在海外进行FDI;第二阶段(产品成熟阶段):t2–t4。t2为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口时间;t3为其他发达国家(欧洲)开始出口时间,且技术领先的国家(美国)开始在其他发达国家(欧洲)进行FDI。第三阶段(产品标准化阶段):t4以后。t4为技术领先国家(美国)开始进口时间,t5为发展中国家开始出口时间。即技术领先国家(美国)在发展中国家进行FDI。t1t2t3t4t5t0第二阶段:产品成熟阶段第一阶段:产品创新阶段第三阶段:产品标准化阶段39产品生命周期、企业生产区位、技术和市场的联系产品生命周期主体及生产区位技术特点市场特点产品创新阶段(国内生产阶段)创新发明国家国内生产技术垄断但不稳定以国内市场为主,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低,国外市场采取出口的形式产品成熟阶段(海外发达国家设厂)其他发达国家生产技术趋于成熟,仿制品出现竞争开始转向生产成本,力求提高市场占有率产品标准化阶段(发展中国家设厂)发展中国家产业的各项技术标准化,技术垄断优势消失竞争的基础是成本和价格,发明国转为进口国40从动态角度把寡占因素和区位因素结合起来,分析了跨国公司从最发达国家到一般发达国家,再到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过程。解释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特别是拥有技术垄断优势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是有说服力的。1、理论贡献412、局限性侧重于解释制造业的跨国公司为何到国外去投资,但不能说明采掘业(如石油业)和服务业的跨国公司为何到国外去投资。基于对美国向西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研究得出的,而对其他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缺乏普遍意义。许多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并不符合产品的生命周期模式,它们在新产品创新时期就在国外组织生产和销售,甚至通过子公司在东道国研制新产品。42在该理论模型提出后不久,弗农本人就意识到其理论的不足之处。于是,在1974年,他通过引入寡头市场概念提出“产品周期修正理论模型”。在修正模型中,弗农指出:在产品创新阶段,来自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大企业与美国跨国公司一样具有创新优势,并且可以凭借其创新优势谋取国际市场的寡占地位。在产品成熟阶段和产品标准化阶段,寡头企业将利用其创新优势谋求和维持对其他企业进入市场的有效壁垒,阻止其他企业进入。同时,在跨国经营上,厂商不仅关注产品的生命周期,还密切关注其在世界各地的生产效益,统筹安排其全球经营网络。因此,修正后的模型更符合现实,理论解释力也更强。43第三节内部化理论代表人物:英国里丁大学学者巴克利(PeterJ.Buckley)、卡森(MarkO.Casson)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llanM.Rugman)产生时间:20世纪70年代中期44内部化理论是指跨国公司内部建立市场的过程,以企业的内部化代替外部市场,从而解决由于市场不完整性而带来的中间产品不能保证供应和交换正常进行的问题。45科斯(英国)1937年:《厂商的性质》46什么是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指利用市场的交易手段进行交易所产生的费用。交易成本由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缔约成本、监督履约情况的成本、可能发生的处理违约行为的成本所构成。47所以,贸易在厂商内部组织和开展,交易成本较低,而通过市场,则交易成本较高。因此,交易最好在公司的各厂间进行。48某跨国公司的内部化D厂B厂A厂C厂D子公司A子公司C子公司B子公司49跨国公司的内部化,即用自己控制的生产和销售单位来取代独立的外部企业,从而克服了市场缺陷,并保持了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优势。50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经营目标不变;当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时,促使厂商对外投资建立企业间的内部市场,以替代外部市场;企业内部化行为超越国界,就形成了
本文标题:第三章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24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