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手册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手册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序号课题实验名称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友情提示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了解土壤研究土壤的成分酒精灯、铁架台、蒸发皿、火柴、烧杯、玻璃棒、放大镜、抹布。土块自备1、把小土块放入水中,观察现象。2、用玻璃棒搅拌土块后静置一段时间再观察。3、在等待的过程中用纸巾包住另一些土块,用手使劲握,再摊开纸巾,观察上面留下什么。4、观察静置后的水杯种的1、土块要轻放。2、搅拌要彻底,但不能过用力。3、静置时间要长,沉淀现象就明显。4、加热土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不要碰酒精灯和蒸发皿,以1、在水中放入放入土块后会冒出气泡。2、用纸巾包住土壤用力握后,纸巾变得潮湿。3、搅拌静止后大颗粒首先沉降下来,再接着是细细的颗粒。4、土壤的颜色变浅了,土壤变硬了,还闻到特别的气味1、土壤中含有空气。1、土壤中含有水分。2、土壤中含有大小不一的岩石颗粒。3、土壤中含有腐殖质。情况。5、在铁架台的铁圈上面放上蒸发皿,调节酒精灯与蒸发皿的高度,使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蒸发皿。在蒸发皿中放入少量土壤,点燃酒精灯加热。免烫伤。加热观察完毕后,要等到蒸发皿冷却后再进行洗涤和整理。2、了解土壤研究土壤的种类教师课前按比例配好三类土壤的标准土样,放大镜,水1、用放大镜观察三种土壤。2、用手指捻一捻。放大镜采用5*以上的,仔细观察。土壤中的颗粒大小不同。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沙粒含量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多的是黏土,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3了解土比较沙漏斗1、在盛有土1、倒水时沙土里的沙土的渗、壤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75mm)、量筒(100毫升)、水,三种不同种类的土壤。壤的漏斗中缓慢倒入80毫升水。2、观察漏斗下面量筒中经过土壤滤出的水量是多少。同组三名同学应同时把水倒进三个漏斗,不要抢先。2、倒水的速度不要太快,缓慢地倒入土壤。3、倒水后不能晃动漏斗或者搅拌土壤。水渗到量筒里的多,粘土里的水渗下来的少。水性能好,保水性差;黏土的渗水性差,保水性好。4、了解土壤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放大镜、带盖的玻璃瓶、水,沙土和黏土样本1、用放大镜观察,每一种土壤的颗粒大小,颜色区别。2、将每种土壤放在运用多种感官亲自探究,有序进行,不要把两种土壤混淆。沙土土壤颗粒大,黏土颗粒小;沙土颜色浅,黏土颜色较深;摇晃沙土发出的声音结论同前。瓶子里摇一摇,听听声音的区别。3、用手指捻一捻每种土壤,感觉有什么区别。4、和点水握一握,看哪一种能够握成团。5、闻一闻,每种土壤闻上去有什么气味?大;和水后黏土能握成团,沙土不能;黏土有股难闻的气味,沙土基本没有什么气味。5、肥沃的土壤做肥料袋塑料袋、土壤、木棍、水果皮、菜叶等、水、蚯蚓、细绳1、往塑料袋中装土、水果皮、菜叶等。2、用木棍把土壤和其他物品混合在一起,加入少量的水和蚯蚓。3、把塑料袋1、水果皮或菜叶也可以用其他植物的茎叶来替代。2、水不要加太多,湿肥料袋里的土壤变化过程缓慢,一般要经过1个月的时间才有较为明显的变化。有很臭的气味散发出来;菜叶等植物不见了,成为了腐殖质,土壤的颜色加深。口用细绳轻轻的扎上,贴上自己的标签。4、把塑料袋放在不被干扰的黑暗的地方。润就好。3、细绳扎袋口不要紧,要留有缝隙透气。4、定期进行观察,翻动肥料袋,作好记录。6、土壤的保护土壤蓄水能力的比较实验两只塑料盆、两块木板、两只喷壶、1、两块木板上一块放带草皮的土,一块上面放散土,把木板分别斜放在两个塑料盆里。2、用喷壶在同一个高度向木板上的土壤喷水。土堆的大小、水流的大小、水量的多少等条件要保持一致,唯一的变量为一个木板上的土有草皮,一个没有。有草皮的一盆中流下的水比较清澈,土壤流失的少;没有草皮的一盆流出的水比较浑浊,土壤流失的多。植物可以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7果实和种子观察种子的内浸泡过的蚕豆种1、用镊子拨开种皮,剥种皮时要轻,不蚕豆皮很容易剥下镊子揭下来的外皮、部构造子、镊子、放大镜、纸巾、培养皿。从蚕豆开口的那一边掰开。2、用放大镜观察并画下来。要伤到里面幼嫩的部分。来,里面的豆瓣白白的,发芽了。是种皮,其余结构叫胚,其中两个肥厚的豆瓣叫子叶。8、果实和种子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4个空的饮料瓶、餐巾纸、植物种子、河水1、把4个饮料瓶按1、2、3、4进行编号。2、在四个瓶里都放入两张纸巾,撒上一些种子。将1号瓶瓶盖拧紧。3、分别在2、3号瓶内洒一点水,而将4号瓶内的种子完全浸泡在水里,然后都拧紧盖子。4、将1、3、4号瓶放到碗柜里,2号各个瓶子里的种子数量一样,瓶子统一侧放。1、2号瓶内的种子没有发芽,4号瓶内的种子发胖了但是没有发芽,3号瓶内的种子发芽了。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瓶放到冰箱里。五六天以后观察四只瓶子中种子的变化。9、根和茎比较植物的根有什么不同并分类菠菜和葱的根标本;学生自带各种植物的根1、出示菠菜和葱的根标本,指出它们的根。2、比较两种植物根的区别。3、根据根的形态为它们分别取名直根、须根。4、把自己带来的根进行分类。选取的标本根系要完整,明显。菠菜的根中间有一根较长较粗的根,旁边生出一些细小的根;葱的根都很细长,像胡须一样。菠菜的根叫直根,葱的根叫须根。10、根和茎比较植物茎的形态有什么不同各种不同的茎植物标本1、出示植物标本,指出植物茎的部分。2、描述这些茎的形态。3、教师对照选取的茎要有代表性。尽量要多举例说明。茎主要有4种类型: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匍匐茎。标本进行讲解。11、叶和花研究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怎样散失的盆栽植物、两个保鲜袋、细绳1、给一盆植物浇足水后,选取两根大小粗细差不多的枝条。2、将其中一根枝条上的叶全部摘除,另一根枝条不作处理。3、给两根枝条同时罩上保鲜袋并扎紧,放在向阳处过几小时后观察保鲜袋内的状况。植物选取如月季、红叶石楠等叶片稍大一点的。保鲜袋要干燥,细绳要扎紧。没有叶片枝条的保鲜袋内壁仍然干燥,有叶片的保鲜袋内壁上有水珠。植物的叶片能散失水分,促进根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向上运输,还能防止叶片被晒伤,此外还能调节气候。12、叶和花观察并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两株差不多大小、同一品种的植物1、选择两株差不多大小、同一品种的植物。2、将一株放观察的周期要长久一些,最好达到1个月以上,写好放在阳光下的植物比放在房间内的植物长势旺盛。阳光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在阳光下,另一株放在房间的阴暗处。3、给它们浇同样多的适量的水。4、分别观察、对比它们生长的情况,并做好记录。观察日记。13、认识固体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托盘天平、砝码、黄豆、大米、绿豆、量筒、烧杯、筛子1、讲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2、分别测得黄豆、大米、绿豆混合前的重量。3、混合后测重量。4、用筛子把混合物进行分离。5、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分别测量三种固托盘天平使用时要细心、准确,如果学生难以掌握,可用本节课时间学习使用方法,下节课再测量。使用筛子分离时不要有撒漏。量筒采用两种规格的为好:100毫升1、混合前后测得的重量数值一样(或有误差也在0.5克范围内,可忽略不计)2、混合前后体积数值有差别。1、不同固体混合前后的重量不变。2、不同固体混合后的体积变小了。体的体积。6、再测量混合以后的体积。的可分别测量,1000毫升的测量混合以后的。14、把固体放到水里研究固体的沉浮石块、木块、苹果、蜡烛、塑料块、气球、钥匙、牙膏皮等;水槽1、每放一个固体前先预测它在水里的沉浮。2、把固体一个个的放入水里观察,并记录。3、用小刀切去一片苹果,观察在水里的沉浮。4、做牙膏皮在水里沉浮的实验:先卷起来放入水里观察,再用筷子捅成空心筒放入水里。可以利用沉浮实验盒里的固体,各种固体的选取可让学生自带。每一个固体要轻轻地放,不要溅出水来。牙膏皮要有盖,如果选择两个一样的事前弄成一个筒状的最好,也可用橡皮泥代替。木块、苹果、蜡烛、塑料块、气球、筒状的牙膏皮在水里浮,其他的沉。固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有关系。增大物体在水中的体积可以使沉在水中的物体上浮。15、认识液体比较液体的性质烧杯分别装食用油、水、醋、牛奶、酒精、洗涤剂,托盘天平、1、从透明度、颜色、气味三个方面认识不同液体的形液体不能随便用嘴去品尝;液体不能直接倒入天平托盘,放在液体形态特点略。相同体积的不同液体,其质量不一样。同前。量筒、水槽、玻璃板、蜡纸、滴管态特点,记录。2、使用量筒测得相同体积的液体,使用天平测量同体积的不同液体的重量并记录。3、小组同学合作,把水、酒精、食用油、洗涤剂从同一高度流到玻璃板上,观察液体流动的快慢并记录。4、把不同的液体用滴管滴在蜡纸上观察。小烧杯内测量,小烧杯要保持干燥。减去烧杯的重量就是液体的重量。各种液体要从同一高度流下,用水槽衬在底下以免流到桌上。不同液体流动的快慢不一样。各种液体在蜡纸上都会像水珠一样滚动。各种液体都有表面张力。16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使沉在水里的鸡蛋浮上来烧杯、玻棒、生鸡蛋、盐、药匙、水把鸡蛋慢慢放入加水的烧杯内,用药匙往水中鸡蛋可用土豆替代。水中加盐鸡蛋慢慢浮起来了。往水里加盐可以使一些物体浮起来。、槽添加盐,玻棒搅拌。后要不停的搅拌,到盐不再溶解为止。17、雨下得有多大做一个雨量器塑料瓶、剪刀、透明胶带、标尺1、沿塑料瓶的肩部剪开;2、在瓶子的侧面贴上标尺,再贴一层透明胶带。3、将剪下的瓶顶部倒扣在瓶子上,用透明胶带轻轻粘一下。4、将水量加到零刻度处。塑料瓶要大一些的,如可乐瓶;标尺的刻度自己根据直尺刻度来画,零刻度在下。雨量器要放在平坦处,不要被树或房子挡住,如果风大也可以在底部用砖块固定。24小时内测得的雨量倒入量筒里测出多少毫升,就是当时的雨量
本文标题: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27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