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第三讲超个人心理学.
第二讲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新进展——超个人心理学人应该要有精神大纲一、人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介绍二、超个人心理学的发展背景三、超个人心理学的理论内涵四、简要评价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简史萌芽——20世纪40年代末马斯洛兴起——20世纪50年代形成——1962年布根塔尔第一次系统阐述1963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建立发展——1971年美国心理学会正式接纳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20世纪70年代超个人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以人为本研究整体人的本性、经验与价值的心理学,亦即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意向性、创造力、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科学。宗旨:以人为本对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批判,应研究健康人格方法论:整体人观反对元素主义心理学,强调人是知、情、意三种过程构成的功能统一体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布根塔尔主要理论:1、人性本善论2、需要层次理论3、自我实现论第二节超个人心理学的发展背景社会背景思想背景科学背景超个人心理学该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发展中兴起的一个新的学派,主要探究人类心灵(精神)与潜能的终极价值和真我完满实现的问题。它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并加以创造性的综合,进而提供一种包含身体、心理和精神的架构来全面地认识我们自己。·一、社会背景20世纪50~70年代的美国经济、社会、科技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人们精神世界发展却不协调: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价值瓦解、理想泯灭、人性裂变、自恋性文化·二、思想背景(一)西方现代思想的先驱詹姆斯——《宗教经验的类型》,1905年构造了“超个人”这个词;荣格——1917年使用超个人的潜意识;又提出集体潜意识弗兰克尔——人的本质是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马斯洛、萨蒂奇思想的转变马斯洛说:“我认为,人本主义的第三种力量的心理学是过渡性的,是更高级的第四种心理学,即超越个人的、超越人的、以宇宙为中心的,而不是以人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的,超出人性、同一性、自我实现的那种心理学的准备阶段。”萨蒂奇指出“正在形成的‘第四势力’即超个人心理学是关于如下主题的科学研究和负责任的践行:成长(becoming)、个体和种系的元需要(meta-needs)、终极价值、统一意识、高峰经验、存在价值、出神入化、神秘体验、敬畏、存在、自我实现、本质、惊奇、终极意义、自我超越、精神、完整、宇宙意识、个体与种系的协同作用、神奇的相遇、日常生活的神圣化、超越的现象、宇宙的自我幽默和嬉戏(cosmicself-humourandplayfulness)、对最高的觉知、反应和表达、以及一些有关的观念、体验和活动(二)东方文化思想中国和印度的哲学心理学(禅宗、道家、瑜伽、佛教)。超个人心理学与东方文化印度婆罗门教佛教、禅宗苏菲教派道家学说1、印度婆罗门教和超个人心理学内涵“梵”——最高的真实,宇宙的本源,所有事物的内在本质“汝即梵”——揭示了生物体与“终极存在”之间关系的真谛瑜伽通过苦行和沉思,使自己躁动的意识得以平息,最终达到梵我合一的终极境界2、佛教、禅宗与超个人心理学佛教四圣谛、无常与无我、五蕴、缘起和十二因缘、中道、无记以及种姓平等观念禅宗北禅→渐修南禅→顿悟其实质就是对人的精神或意识活动进行控制或抑制,以限制人受外物或在本质上不实在的事物的影响,使人身心安定。3、道家学说与超个人心理学“道”——宇宙的本源,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道”的最根本特性即是它的自然性,寻求的是一种阴阳平衡、和谐存在的状态道家思想崇尚天道自然,注重知觉领悟,主张超越物我、内外分割对待,不受物役,以达到与宇宙生命贯通契合而浑然一体4、苏菲教派与超个人心理学注重在精神导师的启示下进行精神修持训练,强调在提升的精神状态下与显现的神明相遇。在形式上提倡冥思和静修,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功修手段和途径,达到人神与合一境界。强调人的精神层面的感悟,强调要结束个人分离自我的有限“自我意识”来向内在的神性敞开,即抛掉“小我”追寻“大我”,以此为人们提供了一条现实解脱与超越的途径。超个人心理学与东方文化的共同性第一,整体论和有机论第二将人放到一个更大的与宇宙合一的背中去考察第三,神秘的知觉体验论第四,获得领悟的途径是静修·三、科学背景(一)新物理学的发展量子力学相对论新物理学的发展提出一套新的世界观构想和具有争论性的“哲学问题”——新的世界观和东方玄学及西方神秘主义传统的发现(二)西方科学发展的实证利用迷幻药和致幻剂可以改变人的意识状态利用生物反馈技术,使过去认为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和躯体过程的心率,血压等可以由意识的作用加以调节和控制。利用瑜伽功、沉思或禅功可以经过意识训练达到超越自我的心境。四、超个人心理学的理论内涵(一)超个人心理学的特点(二)对超个人心理学的误解(三)超个人的主要理论(一)超个人心理学的特点1、研究对象——超自我、超时空的心理现象超个人心理学不研究人的现实水平的心理健康和意识状态,而是以超自我、超时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2、研究中心——以宇宙为中心、超越自我、实现大我超个人心理学不是渴望以个人为中心,崇尚自由和尊严的心理学,而是以宇宙为中心,超越人类和人性的心理学。·3、研究范围——探究人类心灵与潜能的终极本源,超个人心理学并不是一般地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而是探究人类心灵与潜能的终极本源(高级动机、人生价值、宇宙知觉、精神通道等)。(二)超个人心理学的理念和假设第一,人除了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以外,还有精神(或灵性)的层面;第二,超个人心理学家揭示一般人的自我迷失;第三,超个人心理学家强调,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的“我”是渺小、狭隘、孤立、封闭的个人“小我”,而每个人都不是绝对孤立的个体,而是属于“大我”,并根植于“大我”,这里的“大我”在不同的文化里被赋予不同的名称,如上帝、天、道等。“小我”只有融于“大我”之中,才能无私和圆满。超个人的基本假设主要有如下几点:①人的本性主要是精神的。我们的本性既是心理的(psychological),又是精神(spiritual),而精神处于首要地位。②意识是多维的。超个人主张研究不同的意识状态。③人的内在生命是智慧之源。超个人发展了荣格的思想,更明确地指出必须进入自我或有机体的智慧之源,获得更大的心理整合。这种内在智慧就是生命深处的精神本体。④生活是有意义的。任何的欢乐、悲伤、行为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都是有意义的。超个人认为健康是我们揭开生命固有意义的结果。它使我们用一种更开阔的、更积极的眼光看待生命。⑤精神之路是多样的。精神之路的多样性使我们应具有渊博的知识并且尊重所有不同的道路。整合世界各种文化传统的宗教、哲学及其践行的知识并将其纳入现代心理学的架构就成为超个人心理学的使命。四、对超个人心理学的误解超个人心理学和超心理学不是一回事超心理学研究超感知觉等特异心理功能,它充其量只是超个人心理学的一个不重要的研究领域,根据Boucouvalas(1980)对超个人刊物和超个人心理学家的调查,许多超个人心理学家根本不承认超心理现象是其研究对象。超个人心理学是心理学而不是哲学超个人心理学家的专业背景是心理学的,不是哲学的,他们使用的仍然是通用的心理学方法,如观察、测验、实验、访谈、问卷调查等等,并用统计工具处理所得数据。他们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人的经验和行为,也是在心理学刊物上发表研究报告。超个人心理学打上了宗教的烙印,但不是宗教由于“超越性”、“精神”这些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主题通常也是宗教主题,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误解。但超个人心理学所研究的超越性经验或精神领域,远比宗教经验广泛,例如各种审美经验、科学家追求真理的入迷和惊喜,甚至日常生活中对弱小生命的关爱,都属于超越性或精神性的,当然也包括宗教经验,所以宗教经验只是各种超个人经验的一种。宗教经验属于超个人经验,但并非所有超个人经验都属于宗教经验。超个人心理学不只研究高级的精神活动,也研究低层次的心理现象超个人心理学可能被人们误解为只研究最高级的精神现象,忽视了较低层次的心理现象。事实上,超个人心理学并不否定较低层次的心理活动,反而强调超越的精神层面要以较低的层面为基础。它的立场是,所有的层次,身体、情绪、心智及精神,都应予以尊重、发展和整合。一方面,较低层次的健康发展是进入超越层次的基础;另一方面,超个人的取向又为较低层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注入了精神性的因素。如果只着眼于最高的层次,势必造成对低层次的压抑,而压抑低层次的心理生活,也不会有健康的精神生活。超个人心理学不仅仅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超个人心理学是一种心理学研究的新范式,它首先关切的是作为整体的心理学,它将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带进具体的研究之中。这种取向的研究可以深入到心理学的许多分支中去,除意识研究、人格和心理治疗等受影响最大的领域外,其他如教育、管理、社会等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超个人思潮已经渗透到心理学的很多领域。所以不能将超个人心理学仅仅视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第三节超个人心理学的主要理论马斯洛的修正和补充阿萨鸠里的蛋形图和心理综合维尔伯的意识谱格罗夫的全回归模型沃西本的新荣格理论阿里的钻石理论一、马斯洛理论的修正和补充1954年在《动机和人格》一书中,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但随着对自我实现的人的研究的深入,他认为,完整的需要层次模型应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超越性需要。超越性需要也可以称为精神性需要或超越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5.自我实现的需求4.受人尊重的需求3.爱与隶属的需求2.安全的需求1.生理的需求马斯洛理论在管理学的应用——X理论;Y理论(麦格雷戈);Z理论(威廉·大内)X理论:1.大多数人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地逃避工作。2.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也不喜欢负什么责任,而宁可让别人领导。3.大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都是自相矛盾的,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必须靠外力严加管制。4.大多数人都是缺乏理智的,不能克制自己,很容易受别人影响。5.大多数人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所以他们将选择那些在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6.人群大致分为两类,多数人符合上述假设,少数人能克制自己,这部分人应当负起管理的责任。X理论:管理措施1.管理人员关心的是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任务,他的主要职能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引、监督。2.管理人员主要是应用职权,发号施令,使对方服从,让人适应工作和组织的要求,而不考虑在情感上和道义上如何给人以尊重。3.强调严密的组织和制定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如工时定额、技术规程等。4.应以金钱报酬来收买员工的效力和服从。X理论是专制主义的管理理论,这种理论假设人们工作是受生理和安全需要的驱使,工作只是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手段,人在本性上是厌恶工作的,因此,管理者对工人必须采取指导、控制、逼迫,甚至惩罚的方式。Y理论麦格雷戈反对这种理论,提出了他的Y理论。他的假设包括:1.一般人并不是天性就不喜欢工作的,工作中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就象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工作可能是一种满足,因而自愿去执行;也可能是一种处罚,因而只要可能就想逃避。到底怎样,要看环境而定。2.外来的控制和惩罚,并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它甚至对人是一种威胁和阻碍,并放慢了人成熟的脚步。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完成应当完成的目标。3.人的自我实现的要求和组织要求的行为之是没有矛盾的。如果给人提供适当的机会,就能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统一起来。4.一般人在适当条件下,不仅学会了接受职责,而且还学会了谋求职责。逃避责任、缺乏抱负以及强调安全感,通常是经验的结果,而不是人的本性。5.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在解决组织的困难问题时,都能发挥较高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创造性。6.在现代工业生活的条件下,一般人的智慧潜能只是部分地得到了发挥。管理措施1.管理职能的重点。在Y理论的假设下,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创造一个使人得以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发挥出职工的潜力
本文标题:第三讲超个人心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33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