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第三部分第十六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上升技术资源侨乡劳动密集型侨乡劳动力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广州香港深圳发展规划环境污染考点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是指工业或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图16-2-1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问题①原有工业基础薄弱②矿产资源贫乏①政策优势不明显②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优势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政策优势③侨乡优势④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②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的过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特点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原因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①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②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续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影响①带来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吸引各方面人才和农民工,保证该区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②在国内生活消费品处于紧缺时期,该区依靠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促使一些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①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②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③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续表城市化模式城市化主要推动力具体过程特点珠江三角洲模式工业化在外资推动下工业化与城市化不断发展苏南模式工业化大城市经济向外扩散,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推动了城市化发展温州模式工业化由于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带来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市化我国城市化的不同模式城市化模式城市化主要推动力具体过程特点东北模式工业化随着资源的开发,产生劳动力职能变化和促进工业发展云南德宏模式边贸发展由于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到这里务工、经商,推动了区域城市化的发展续表【典例1】图16-2-2为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图16-2-2(1)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提取信息】①甲地:工业化→城市化;②乙地:工业化→城市化。【思路整理】两地发展模式:建立企业→推动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答案】D(2)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区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B.乙地区属于开发驱动型的城市化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提取信息】①甲地区:对外开放;②乙地区:大城市扩散。【思路整理】①甲地区→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沿海地区外资驱动型→珠三角地区。②乙地区→大城市扩散,带动乡镇企业发展→苏南地区典型模式。【答案】A【跟踪练1】图16-2-3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城市数量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1)~(2)题。图16-2-3(1)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曲线的是()A.①B.②C.③D.④【提取信息】图中②地区1980年后城市数量变化最快。【思路整理】1978年改革开放→珠三角进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城市数量迅速增加。【答案】B素是()A.经济发展B.自然条件C.人口数量D.人口迁移【答案】A(2)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过程看,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考点2工业化与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对策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图16-2-4珠三角地区的环境问题图16-2-5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东北三省2003年经济总量(万亿元)23798113351309412957增速均值14.8%15.5%12.2%10.7%【典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东北三省“四大经济圈”比较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东北三省2002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6.0∶52.1∶41.94.9∶49.8∶45.310.0∶45.7∶44.312.8∶49.7∶37.52003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5.1∶54.6∶40.34.1∶52.4∶43.59.5∶47.2∶43.312.5∶50.4∶37.1续表材料二:20世纪末开始,我国重工业呈加速发展,重工业增长值占工业增长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60.22%提高到2004年的67.8%。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业的快速成长,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我国能源利用率低,每创造1美元的GDP,消耗掉的能源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6.6倍,重工业发展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1)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提取信息】①根据材料一可知,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②发达国家在三大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最大。【思路整理】结合提取信息分析→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及调整方向→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努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答案】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提高第三产业比重(2)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取信息】材料二中①我国能源利用率低;②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业加快发展。【思路整理】分析提取信息①、②→推出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所需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排放大量“三废”,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加剧(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取信息】读表可知,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低,第三产业比重较大。【思路整理】结合提取信息→分析珠三角能源消耗量低的原因→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比重较低,以轻工业为主。第二产业比重较低工业以轻工业为主【跟踪练2】读我国甲、乙两个三角洲略图(图16-2-6),回答(1)~(2)题。图16-2-6(1)下列与甲三角洲地区城市群发育不相关的因素是()A.地形平坦,气候宜人C.矿产资源丰富B.科技力量较雄厚D.水陆交通便利【提取信息】图中陆地轮廓和“黄海”、“东海”等地理信息,判断甲为长江三角洲。【思路整理】结合提取信息→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区位因素→沿海平原、气候宜人,便利的交通和科技力量雄厚,但矿产资源贫乏。【答案】C(2)为解决乙三角洲的能源紧张问题,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③大力发展水电①建核电站④西电东送A.①②C.③④②开发利用潮汐能B.②③D.①④【思路整理】①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②潮汐能→分布:我国东海、黄海因沿海潮差大,能源较丰富,渤海、南海贫乏。③水电→分布:地势起伏、河流落差大→珠三角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缓。④西电东送→西部地区丰富的水力资源发电→输电到东部经济发达、能源短缺的地方。【答案】D1.(2011年梅州期中)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④良好的区位条件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⑥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B.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A.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答案】B2.(2011年梅州期中)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图16-2-7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图16-2-7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B.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C.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答案】B(2010年广东五校联考)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据此完成3~4题。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B.城市建设相对滞后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答案】D4.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其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③科技实力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B.③④C.①④D.②③④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A.①②③5.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初期外贸工厂生产的一般模式)B.劳动力D.技术指导中,不属于外商提供的是(A.资金C.生产设备【答案】A【答案】B6.珠江三角洲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重点发展的工业是()A.劳动密集型工业B.技术密集型工业C.石油、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D.电子、食品、高档服装工业【答案】C7.读材料和图16-2-8,回答有关问题。材料:“长三角”约占全国面积的1%,人口的6%,创造了约占全国19.5%的生产总值,成为继纽约经济圈、北美五大湖经济圈、东京经济圈、巴黎经济圈、伦敦经济圈之后的第六大经济圈,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经济引擎。图16-2-8(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城市分别是:A.______,B.______,C._____。南京杭州上海(2)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美国的五大湖地区、日本关西)地区、德国中部及英国中部五大城市群的共同点是(A.都位于沿海地区B.都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优势C.都具有相同的规模D.都具有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答案】D(3)结合上图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的原因。①从地形条件分析:_________;地势平坦②从气候条件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有适中的气温③从河流条件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从交通条件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亚热带季风气候,既有适度的降水,位于长江的入海口处,有充足的供水位于“黄金水道”的入海口,水运便利陆上有稠密的公路、铁路网,交通四通八达;邻近黄海、东海,有优良的港口,海运条件优越;
本文标题:第三部分第十六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35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