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淮安区博里镇小学中心备课组博里镇小学语文第一册课堂教案第六单元第1课时主备人:教学内容21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3、了解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的概括和夸张。教学重点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难点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主要教法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课堂调控(一)、导入1、由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长征。2、教师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二)、整体感知课文1、播放朗读录音。2、学生听后自由朗读,体会诗意。(合作学习:1、正音。2、借助工具书以页下注合作弄懂课文意思。)3、学生齐读课文。4、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三)品味诗中画面1、创设问题情景:诗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从全诗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征之“难”?淮安区博里镇小学中心备课组教学过程课堂调控红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请学生在书上自主圈点勾画,然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运用艺术夸张手法突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2、创设问题情景:《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选择你喜欢的一个画面,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交流评价)3、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四)播放长征歌曲,以唱带诵。(五)作业1、背诵并用规范的正楷钢笔字抄写这首诗。2、课后探究:“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寒”字寓意深刻,给人多样化的理解,你对此字有何见解?板书设计:七律长征远征难:只等闲:逶迤、磅礴细浪、泥丸(夸张)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水拍云崖、铁索寒和乐观主义精神千里雪更喜、尽开颜教学反思淮安区博里镇小学中心备课组博里镇小学语文第一册课堂教案第六单元第1课时主备人:教学内容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注意“御、融”的字形,抓住关键字并结合生活体验说出“饥寒交迫、燃眉之急、念叨”等词语的意思。2、紧扣彭德怀“不耐烦”“怒吼”“发火”等神态、动作,体会他复杂的心情,感悟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3、在把握人物情感变化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抓关键词句体会彭德怀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抓关键词句体会彭德怀的高尚品质。主要教法朗读法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堂调控(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个人,请根据出示的内容,猜猜说的是谁?①他是一位军神,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③毛主席为他赋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板书:彭德怀(二)、揭示课题,初步感知课文。1、这篇课文,就和彭德怀有关,补充课题,生齐读。(“骡”是生字,“马”字旁说明和马有关,骡是马和驴的后代。)2、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确每一个字,读通顺每一句话。3、学生概括课文大意。4、同学们,记得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经说过:“聪明的人用两只眼睛看书,一只眼睛看到书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文字背后蕴涵的感情。现在就淮安区博里镇小学中心备课组请同学们带上这样一双眼睛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在着篇文章的背后蕴涵的是怎样一种感情。5、生回答: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彭德怀爱他的战士。(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1、过渡:这样一份深深的“爱”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潜心默读课文,画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或许他的一个动作、一句话语、一个表情都传达了一份爱意。2、交流: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根据回答随机出示)(四)、感悟文章主旨:一个动作、一句话语、一个表情都体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可是它只是一头普普通通的牲畜,为什么值得一位大将军如此情有独钟呢?1、生交流出示“这匹从江西出发就跟随……小山似的。”2、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生交流)大黑骡子忠心耿耿,为革命做了许多事。长征途中,它受了多少苦,又有多么累,你能想象得出来吗?(音乐起)翻越雪山时,我仿佛看见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入草地后,我仿佛看见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那这样一位功臣,彭德怀又这么喜欢它,为什么要杀它呢?4、生交流出示:A、“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连野菜也找不到了。”(1)、长征途中,茫茫草地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战士门,让我们一起去体会一下吧(播放过草地录象)B、“现在,草地上断粮了……燃眉之急。”(1)、大家理解什么叫“燃眉之急”吗?在当时“燃眉之急”指的是什么?(2)、生交流。5、在这“燃眉之急”彭德怀想到了什么?你能理解他的这个决定吗?6、生交流,板书:更爱战士(五)、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红军长征途中那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透过细节,品位到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情意,更感受到那一份深深的爱。淮安区博里镇小学中心备课组博里镇小学语文第一册课堂教案第六单元第2课时主备人:教学内容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目标1、紧扣彭德怀“不耐烦”“怒吼”“发火”等神态、动作,体会他复杂的心情,感悟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2、在把握人物情感变化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抓关键词句体会彭德怀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抓关键词句体会彭德怀的高尚品质。主要教法朗读法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堂调控一、深情导入,揭示命令。1、揭题: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深切地感受到——彭德怀非常爱他的大黑骡子。(板书:爱)2、问:既然彭德怀那么爱他的大黑骡子,可他却为什么一次又一次下达了枪杀大黑骡子的命令呢?板书:为了革命3、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那段让人悲、让人痛的历史,再次让自己的目光聚焦到大黑骡子被杀的那一刻,去细细品味彭德怀复杂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读课文,看看彭德怀先后一共下了几次枪杀大黑骡子的命令?二、第一次命令1、引:为了战士的生命,为了革命的胜利,彭德怀决定杀牲口以解燃眉之急,当饲养员告诉他连大黑骡子在内一共还有6头牲口时,他下达了第一个命令。(出示,齐读)问:从彭德怀命令的语气中你感受到什么?问:此时此刻,他想到的是谁?(自己的战士)他想到过自己吗?(没有)从哪看出来的?(全部牲口也包括他的大黑骡子)那可是他心爱的坐骑啊,他都顾不得了,这是多么无私的精神境界呀!2、战士们第一次恳求教学过程课堂调控淮安区博里镇小学中心备课组博里镇小学语文第一册课堂教案第六单元第1课时主备人:当老饲养员和警卫员听到首长这个决定后,他们是怎么说的呢?(出示)小结:老饲养员在着急,警卫员也在为首长着急,这着急的话语中也体现出战士们对彭总的关心,他们大声地说——“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3、战士们第二次恳求:听了战士们的话,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引读):“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看来彭总并没有听从战士们的劝阻,还是要杀大黑骡子,此时,老饲养和战士们又是如何恳求的呢?三、第二次命令1、引:战士们都舍不得杀掉心爱的大黑骡子,难道彭总就舍得吗?战士们的再三请求搅乱了彭德怀的心。彭德怀不耐烦了,严厉地下达了第二次命令。2、问:此时此刻,彭总为什么不耐烦了呢?3、这次的命令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呢?——让副官长负责杀骡子(评:可见这是个艰巨的任务。你们舍不得杀,我让方副官长来杀。)4、过渡:命令下达了,他却不忍心亲眼看着大黑骡子倒下去的身影,于是他背过脸去,忍着心痛,等待着执行的枪声,可是——四、第三次命令过渡:此时此刻,有多少战士正挣扎在死亡线上!又有多少鲜活的生命正悄然离去。一边是心爱的大黑骡子,一边是忍饥挨饿的战士,为了战士的生命,为了长征的胜利,革命的胜利,彭总还能再等下去吗?五、总结是的,我们的红军队伍正是有了这样的首长,这样的战士,才有了战无不胜的力量,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教学反思淮安区博里镇小学中心备课组教学内容23大江保卫战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教学难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主要教法指导法朗读法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堂调控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师述:曾经有这样一首歌唱遍祖国大江南北,许许多多的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请听——《为了谁》。2、过渡:这首歌赞颂了抗洪救灾中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1998年抗洪救灾的课文。3、板书课题:大江保卫战4、教师简介背景5、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归纳整理出几点。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顺,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嶙峋、肆虐、惊心动魄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3、思考分段,简述段意第一段(1):写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第二段(2~5):写我部队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许多动人教学过程课堂调控淮安区博里镇小学中心备课组博里镇小学语文第一册课堂教案第六单元第2课时主备人:事迹。第三段(6):赞扬了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三、学习第一段1、范读,思考: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概括归纳:一、灾情危急,二、奔赴战场2、圈画出反映灾情危急的词语、标点,读一读并体会。“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以及三个“!”。3、指导朗读。4、画出子弟兵奔赴战场的词语,读一读。“日夜兼程”、“挺进”5、指导朗读,体会子弟兵们大战洪水的英勇气概。6、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段内容。四、作业1、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教学反思淮安区博里镇小学中心备课组教学内容23大江保卫战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教学难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主要教法指导法朗读法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堂调控一、复习导入1、齐读第一段(媒体播放灾情,渲染气氛),说说主要内容。二、学习第二段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中的动人事迹,主要写了哪几个典型事迹?(1)默读。(2)交流概括。大堤抢险(3)板书小标题铁汉本色勇救群众2、学习事迹之一:大堤抢险(1)听录音、看插图、画句子,“——”画战士们是怎样做的,“~~”画战士们是怎样想的。①交流所画的句子②逐句交流、体会、朗读。2)看媒体播放战士们抢险的场面,身临其境地体会战士们的心情。(4)指导朗读,面对险情,战士们的大无畏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3、学习事例之二:铁汉本色师过渡:如果第一层写的是子弟兵的群体形象,那么第二层就是特写个体形象,黄晓文的事迹。(媒体播放黄晓文的人物形象)(1)自由读,说说这一层主要讲了什么?(2)你觉得黄晓文是个怎样的人
本文标题: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36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