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苏教版五数下公倍数与公因数第三周数学教案
泗阳县城厢实验小学教学设计者:-1-苏教版第10册年级:五学科:数学教学内容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使用日期3、3课型新授主备人执教者第1课时/总12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的方法求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3.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求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难点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具准备实物投影多媒体课前预习教科书第22~23页。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师、生活动预设学习要点改进建议探究过程:1.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找出40以内2和3的倍数。(1)2的倍数有:(2)3的倍数有:(3)()、()、()……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它们就是2和3的公倍数。在2和3的公倍数中,()最小,()就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2.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和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估一估,可以正好铺满边长()厘米的正方形,你是怎样想的?探究练习: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试着写下讲解公倍数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公倍数。泗阳县城厢实验小学教学设计者:-2-来。探究指导:阅读教科书第22~23页。想想,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探究质疑:通过自主学习,你认为应学会什么?有什么疑问?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探究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二、明确目标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你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吗?(揭示课题)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三、交流提升1.交流例1。⑴课件出示例1的题目,小组交流: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正好铺满哪个正方形?你是怎么想的?验证给小组里的同学看。⑵展示交流:为什么能铺满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不能铺满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因为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是2和3的公倍数;而8是2的倍数,但不是3的倍数,也就是8不是2和3的公倍数。)⑶全班交流:用长是3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还能铺满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你是怎么想的?(只要边长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这个长方形纸片就能正好铺满它。)归纳总结:什么叫公倍数?2和3的公倍数有哪些?能写完吗?(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两个数的公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两个数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2.交流例2。⑴课件出示例2题目: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⑵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找6和9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⑶全班交流:①展示学生中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不同方观察表格,从哪些行可以找到4和5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4和6、5和6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呢?泗阳县城厢实验小学教学设计者:-3-法。②出示教材中的集合图,说一说每一部分所表示的含义。③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四、巩固拓展1.完成“练一练”。⑴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⑵全班交流展示,你是怎么找2和5的公倍数的?怎么找到2和5的最小公倍数的?2.完成练习四第1题。⑴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⑵小组交流:右边的集合圈中有三部分,先填的是哪一部分?为什么?⑶全班展示、交流。3.完成练习四第2题。⑴学生将书上的表格填写完整。⑵小组讨论:⑶学生独立填写后全班展示交流。可以先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出4和5、4和6、5和6的公倍数,再完成对应的填空。4.完成练习四第3题。⑴学生独立完成。⑵全班展示交流不同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最简洁。5.完成练习四的第4题。⑴课件出示第4题,全班交流:哪些方格两种棋子都会走到?这些方格中的数有什么共同特点?⑵学生独立在方格上涂一涂。⑶展示交流,红棋走到的方格里的数都是3的倍数,黄棋走到的方格里的数都是4的倍数,红棋和黄棋都走到的方格里的数是3和4的公倍数。五、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泗阳县城厢实验小学教学设计者:-4-作业设计补充习题板书设计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苏教版第10册年级:五学科:数学教学内容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练习使用日期3、4课型复习主备人执教者第2课时/总13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在经历用不同方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求最小公倍数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泗阳县城厢实验小学教学设计者:-5-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感受最小公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具准备实物投影、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教科书第25页练习四第5~8题及思考题。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师、生活动预设学习要点改进建议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四第5题。⑴课件出示第5题左边四组题目:8和23和95和104和8①学生独立求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②小组讨论:观察每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你发现什么?③全班交流:这几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它们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共同特点?(这几组数都是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其中较大的那个数。)⑵课件出示第5题右边四组题目:5和78和39和101和5①学生独立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②组内交流:这几组数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共同特点?这几组数有什么共同特点?③全班交流:右边这几组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2.完成练习四第6题。⑴学生独立完成。⑵讨论交流:根据第5题的规律,哪些组的最小公倍数可以直接写出来?你是怎么判断的?通过练习和对比,主要引导学生发现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方法。泗阳县城厢实验小学教学设计者:-6-⑶交流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根据两个数的特点选择简捷的方法。二、提高练习1.完成练习四第7题。⑴学生独立在书上将第7题的表格填写完整。⑵小组讨论: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与第一次同时发车的时间相差多少分钟?间隔的时间与两车相隔发车的时间(7分和8分)之间有什么关系?⑶全班交流: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和第一次同时发车的时间相差56分钟,也就是两车间隔发车时间7分和8分的最小公倍数。除了用列表的方法,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求出两车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2.完成练习四第8题。⑴课件出示第8题题目要求及8月份的日历。⑵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小林每6天去一次是什么意思?你能从日历上指出小林第二次去的日期吗?你是怎么数的?小军每8天去一次,你能从日历上指出他第二次去的日期吗?⑶选择合适的方法找出他们第二次相遇的日期。⑷小组讨论:他们再次相遇的日期和第一次相遇的日期相差多少天?这个天数与6天和8天是什么关系?⑸全班交流:你是怎么知道他们第二次相遇的日期的?(可以在日历上圈一圈,也可以直接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24),再用7月31日加24天,便是他们第二次相遇的日期。)比较哪种方法更简捷?三、拓展练习完成思考题。1.学生独立思考。2.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3.全班交流:求三个人第二次相遇的日期,可以用列举的方法先求出3、4、6的最小公倍数,再用8月1日加上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便是他们第二引导学生根据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泗阳县城厢实验小学教学设计者:-7-次相遇的日期。四、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练习8和410和5→最小公倍数是其中较大的一个数。5和78和3→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作业设计练习与测试板书设计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练习8和410和5→最小公倍数是其中较大的一个数。5和78和3→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教学反思苏教版第10册年级:五学科:数学教学内容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使用日期3、5课型新授泗阳县城厢实验小学教学设计者:-8-主备人执教者第3课时/总14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的方法求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3.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难点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具准备实物投影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教科书第26~27页的例3、例4,“练一练”和练习五第1~5题。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师、生活动预设学习要点改进建议探究过程:1.按照一定的顺序找出6和4的因数。⑴6的因数有:⑵4的因数有:⑶()和()既是6的因数,也是4的因数,它们就是6和4的公因数。在6和4的公因数中,()最大,()就是6和4的最大公因数。2.分别用边长6厘米和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铺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猜一猜,边长()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你是怎样想的?探究练习:8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试着写下来。探究指导:阅读教科书第26~27页。想一想,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探究质疑:通过自主学习,你认为应学会什么?有哪些疑问?泗阳县城厢实验小学教学设计者:-9-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自主探究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二、明确目标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你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吗?(揭示课题)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三、交流提升1.交流例3.⑴课件出示例3题目,小组内交流:①哪种纸片能将长方形正好铺满?你是怎么想的?②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⑵全班交流:①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纸片为什么正好能铺满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因为6既是18的因数,也是12的因数,是18和12的公因数。)②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这些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1、2、3、6这些数既是18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是12和18的公因数。)③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为什么不能铺满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因为4只是12的因数,不是18的因数,不是18和12的公因数。)2.交流例4。⑴课件出示例题,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找8和12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⑵全班交流:①展台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并让展示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找?②比较刚才不同的找公因数的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③寻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很多,你能用下图表示8和12的公因数吗?先让学生昂行分别用边长6厘米和4厘米的纸片铺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正方形。组织讨论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泗阳县城厢实验小学教学设计者:-10-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每一部分所表示的含义,应先填写哪一部分的内容。3.总结交流: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找公因数和找公倍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四、巩固拓展1.完成“练一练”。⑴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⑵全班展示交流:你是怎么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2.完成练习五第1题。学生先在书上填写,再展示交流。(让学生对照书上的右图,说出15和20的因数、公因数分别有哪些,最大公因数是几。)3.完成练习五第2题。⑴学生在书上完成。⑵全班交流:你是怎么从表格中看出哪些数是8和10的公因数,哪些数是8和20的公因数?哪些数是10和20的公因数的?4.完成练习五第3题。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展示交流:列举的方法是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常用的方法。5.完成练习五第4题。课件出示题目,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哪一组数有公因数2?哪一组数有公因数3?哪一组数有公因数5的?全班交流:有公因数2的一组数肯定符合2的倍数的特征,有公因数3的一组数肯定有3的倍数的特征,有公因数5的一组数肯定有5的倍数的特征。6.完成练习五第5题。⑴学生独立在本子上完成。⑵全班展示交流。五、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泗阳县城厢实验小学教学设计者:-11-作业设计练习与测试板书设计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苏教版第10册年级:五学科:数学教学内容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练习使用日期3、6课型练习主备人执教者第4课时/总15
本文标题:苏教版五数下公倍数与公因数第三周数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41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