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2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一、填空题1.从词义演变的结果来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英语“deer”原是指“野兽”,现在指“鹿”,这属于词义的。“兵”原来指兵器,后来指士兵,这属于词义的。2.语音演变的规律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二是,三是。3.从宾语语序变为动宾语序这是语法演变中规则的变化。4.音位的演变以为单位。5.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作。6.“戏子”现称“演员”,“金陵”现称“南京”,这属于。7.汉语为解决由于语音变化而带来的大量同音词的问题,它所采取的方法是,用为主的格局来取代为主的格局。8.研究语言演变的凭借主要有、和。9.“信”原指“送信的人”,后来指“书信”,这一词义演变是由认知体制引起的。10.汉语孤立语的特点使得汉语的语法化不会产生。11.方言和亲属语言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是由决定的。二、单项选择1.汉语发展过程中量词的出现属于()方面的变化。A.语义B.语法组合规则C.语法聚合规则D.形态2.以下哪一点表明词义发展具有一定系统性和规则性()A.词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B.基本词义变化慢,一般词汇变化快C.具有相同或相近语义的词倾向于出现相同的变化D.词义可以扩大、缩小或转移3.中古英语的wifeman(妇女)由wife(女人)和man(人)构成,是个复合词。后来这个词中的wife由于发音上的原因演变为wo,现代英语中的woman(妇女)成为一个词了。这是()A.句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B.语音的变化引起了句法的变化C.词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D.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4.以下的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表示它们的词语也会随之彻底消失B.类推的效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消除语言中所有的例外现象C,词汇的总的发展趋势是词语越来越多D.社会的变动可能会引起词语的替换5.确定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的主要依据是()A.系统的语音对应关系B.地理上邻近C.语言使用者的民族相同D.有着相同的语法结构三、名词解释历史比较法语法化重新分析四、简答题1.以汉语为例谈谈语法组合规则的演变。2.举例谈谈语言演变过程中聚合规则和组合规则的相互影响。3.举例说明为什么词汇发展中会有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现象。五、论述题从语音、语法、词汇三个方面谈谈语言演变的规律性问题。答案:一、填空1.缩小转移2.变化有一定的条件语音演变具有时间性地区性3.组合4.区别特征5.类推6.词汇替换7.替换复音词单音词8.方言和亲属语言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古代借词9.转喻10.曲折词缀11.基本词根二、单项选择1.C2.C3.D4.A5.A三、名词解释1.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语言学就是比较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共时差异重建语言史的一门学科。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语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祖语”的方法,叫作历史比较法。2.语法化语法化是指这样一类变化:词汇性成分逐渐变为语法性成分,非语法范畴变为语法范畴,语法性较低的成分变为语法性更高的成分。例如,动词变为介词,话题变为主语,介词变为连词等等。3.重新分析结构的重新分析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结构,从表层看,所出现的语词与词序完全一致,但语词之间的结构层次或/和关系却变化了。也可以说,结构的重新分析,是指语法结构在外部形式不变的情况下被赋予与原先不同的理解。重新分析改变了一个语言形式的底层结构,但不改变其表层显示。比如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是”被重新分析为系动词,汉语的“被”从动词被重新分析为表示被动的助动词,等等。四、简答题1.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词序在汉语语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从先秦的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词序方面有几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由上古汉语“宾+动”语序到后来“动+宾”语序的变化。如:“君子是识”(《诗·大雅·瞻印》)“是刈是护”(《诗·周南·葛覃》)“他人是保”(《诗·唐风·山有枢》)“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不吾知也”(《论语·先进》)“偻句不余欺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2)由上古汉语“大名+小名”到后来“小名+大名”的变化。如:“丘获”(昭公四年)、“城颖”(隐公元年)、“城濮”(僖公二十八年)、“城隶”(襄公五年)。清人俞樾在概括这类现象时说:“古人之文,则有举大名而合之于小名,使二字成文者,如《礼记》言‘鱼鲔’,鱼其大名,鲔其小名也。《左传》言‘鸟乌’,鸟其大名,乌其小名也。《孟子》言‘草芥’,草其大名,芥其小名也。《荀子》言‘禽犊,,禽其大名,犊其小名也。”(3)“五四”以后,汉语由于受到西方语言的影响,在句法结构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汉语中的主从复合句一般都是从句在前,主句在后,而在英语等西方语言里,从句前置、后置都可以。“五四”以后,汉语中的从句也出现了后置的情况。例如,“可是我得省些钱,万一妈妈叫我去……我可以跑,假如我手中有钱。”(老舍:《月牙儿》)在对话中,甚至在复合句的中间还可以用“××说”之类的语句隔开。例如,“‘根据我过去的经验,’他抢口回答道,‘也只有往多处报呵!’”(茅盾:《腐蚀》)。这些所谓的“欧化”格式都是在汉语句法结构许可的范围内作了一些调整,不涉及结构规则本身的改变。总的看来,汉语的词序从古以来变动不大。2.音的变化很齐整,可以用“规律”的形式表达出来。音位的演变以区别特征为单位,某一区别特征的变化不只涉及一个音位,而且会涉及同一聚合群中具备这一区别特征的其他音位。语法的演变结果包括组合规则的演变和聚合类的演变。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互有联系,一类的演变可能引起另一类的演变。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古代汉语代词作宾语前置:忌不自信子孙是保寡人是问;现代汉语宾语不再前置于动词,用于复指的代词“是、之”这个小类就也不复存在了,语法聚合类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发展。聚合规则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形态的改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语法范畴的变化。原始印欧语富于形态变化,据拟测,名词有三个性、三个数、八个格的变化,因而有性、数、格的语法范畴。这些形态变化在现代英语中基本上消失了,只有一些留存的遗迹。名词的性的范畴已经消失;数的范畴剩下单复数的对立,双数已经消失;格只在表示有生物的名词中还剩下一个属格的形式-'s(如people's,student's)。代词中还保存着三个格(如he,him,his)。汉语缺少形态,它的语法聚合规则的变化和许多欧洲语言有不同的趋势。古代汉语表示行为的量是把数词放在动词前面作状语,如:三请诸葛七擒孟获八拜之交先秦汉语中还很少有这一类词,它们在两汉开始兴起,到南北朝时期就大量使用了。动量词这个词类产生以后,上例就变成“三次去请诸葛,七次擒孟获”,数词除了在一些仿古句子中就不能直接放在动词之前了,聚合关系的变化引起了组合关系的变化。3.词汇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变化联系十分紧密。随着工农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为表达这些新事物的需要就要创造新词。如指称新事物的“软件”、“特区”、“光盘”、“影碟机”等,指称新现象的“代购”、“黑客”、“打工族”、“发烧友”等,指称动作行为的“下岗”、、“抢滩”、“扶贫”、“走穴”、“打假”等,指称性质状态的“火暴”、“抢手”、“有偿”等。另外,旧事物的消失也必然会引起旧词的消亡,因为现实生活交际中已经不再涉及这些事物,必然也就用不着这些词语。如“诸侯”、“知府”“天子”、“翰林”等。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正好说明语言与社会的密切关系。五、论述题语音的变化很齐整,可以用“规律”的形式表达出来。音位的演变以区别特征为单位,某一区别特征的变化不只涉及一个音位,而且会涉及同一聚合群中具备这一区别特征的其他音位。语音演变的几个明显的规律性特点第一,变化有一定条件的限制。浊音清化的条件限于口音、不涉及鼻音和边音,更与元音无关;其中浊塞音和浊塞擦音清化时还按声调的平仄而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第二,时间性。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段时期中起作用,过了这一时期,即使处于同样的条件下也不会遵循原来的规律发生语音变化。例如:现代宁波方言的/ki/、/khi/等音位组合是在腭化规律起作用的时期以后产生的语音现象,所以不受这一规律的支配。第三,地区性。语言的演变是像波浪一样从一个中心向外扩散的,而且扩散有地域的限制,所以音变只在一定的地域中进行。例如:浊音清化的规律在北方话系统中是普遍其作用的,而在吴语区和湘语区则仍保留原来的浊音,并没有发生清化的现象。语法演变包括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演变和语法演变中的类推作用。1、语法组合规则的演变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例如:随着语言的发展,印欧系语言大多由“宾-动”型变成了“动-宾”型。从先秦的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宾语的代词放在动词之前变为放在动词之后。偏正结构在完全定型以前,经历了一个“偏正”、“正偏”并存的阶段。2、语法聚合规则的演变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发展。原始印欧语富于形态变化,据拟测,名词有三个性、三个数、八个格的变化,因而有性、数、格的语法范畴。这些形态变化在现代英语中基本上消失了,只有一些留存的遗迹。名词的性的范畴已经消失;数的范畴剩下单复数的对立,双数已经消失;格只在表示有生物的名词中还剩下一个属格的形式-’s(如people’s,student’s)。代词中还保存着三个格(如he,him,his)。至于第三人称单数的性的区别(he、she、it)已和自然性别一致,不起语法作用。汉语缺少形态,它的语法聚合规则的变化和许多欧洲语言有不同的趋势。拿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比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词的句法功能比古代确定,词类的界限比古代清楚,特别是在历史发展中出现了特有的量词;二是开始出现构词词缀(-子,-儿,-头等等)和表示类似体的意义的构形语素(-了,-着,-过)。3、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但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做类推作用。例如:英语swell(膨胀)的过去分词原先是swollen。由于绝大多数过去分词的形式是在词干后加-ed,这就形成了一股力量,把不规则的swollen也拉到和规则的行列里来。类推作用铲除了这个例外,让swelled代替了swollen。汉语代词宾语从前置变成后置,也是类推作用的结果。古汉语中,“动-宾”是占优势的结构格式,“宾-动”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在发展的过程中,“动-宾”替代了“宾-动”。从演变结果看,词汇无非是新词产生、旧词消亡和词语替换,词义无非是扩大、缩小和转移。从演变原因看,词汇和词义的演变都与三个因素有关:社会的变化,系统内的聚合或组合关系的制约,语音、语法等其他子系统的相互影响。词语的替换要受到词汇聚合关系的制约。词语的替换往往不是孤立地发生的,有不少的替换相互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我国古代关于人的某些肢体、器官的名称与其他动物的有关名称是不同的,后来在词汇演变中,在这些相关的语词之间发生了有的扩大使用范围、有的废弃不用的变化。口、肤、肌——嘴、皮、肉;毛(兼用于人、兽)——羽(鸟毛)创制新词的方式,与语音、句法等其他子系统有关系。南北朝之前,单音孳生法为主;南北朝开始,词根的复合法逐渐占优势。复合双音词占据优势的一个原因是,魏晋之后汉语的语音系统大大简化,许多原来不同音的词魏晋之后变得同音了。为了使语言能有效地表达思想,避免同音混淆带来的歧义,汉语在发展过程中就用复音词来替换单音词。词义的演变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词义演变的结果,主要有三种情况。扩大。例如:江、河、菜、墨水、arrive缩小。例如:丈人、坟、瓦、meat、deer转移。例如:涕:泪à鼻涕封:土堆à封闭走:跑à行引起词义变化的因素很复杂,总的说来,现实现象的变化(如坐、运动、灯),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发展(电、思、水、鬼火)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快-慢)组合关系变化的影响都可以引起词义的发展。
本文标题: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43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