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二三分册专题复习2016
高中历史第二、三分册复习2016.5从史前时期到殷商社会中华文明的摇篮原始农耕诞生的时间A;姜寨遗址的特征A;神话是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炎黄传说等)A;中华民族起源的特征与核心区域A;夏朝与二里头文化文献中记载中的夏朝B(小康之世;天下为家;世袭制;设官分职,国家机器等);二里头文化遗址C商朝与青铜文化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B;商朝的历史是信史(文献、甲骨卜辞、考古资料多重印证)B青铜器的特征B(礼器、身份地位的象征、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力的功能)甲骨文B(成熟文字、第一手资料);文明和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显,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A:建造房屋B:种植谷物C:制作陶器D:饲养牲畜据文献记载,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但史学界认为,使这些记载成为信史的关键还在于A:夏朝距今的年代已太远B:禅让制如何变为家天下C:发现夏朝的遗址和遗物D:大禹是否真有其人其事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西周的建立A: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定都镐;封邦建国体制B(内容和作用);周公是礼乐制度的制定者A;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社会大变革的内容和影响C:东周;由“封邦建国”体制变为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经济领域的变革是最深刻的变革;百家争鸣C:背景;影响最大的儒、道、法三家;儒家:孔子(“礼”、“仁”);孟子(“仁政”);荀子(熔“礼”、“法”与一炉);法家:肯定社会变革;提倡法治;倡导功利主义;君主集权制度等;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回到小国寡民时代;生活简朴;朴素辩证法思想。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周初亦然。于《牧誓》、《大诰》,皆称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分未全定也。逮(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夏、殷以来古国,方之蔑矣。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王国维《观堂集林·殷周制度论》1、王国维看来,“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开始于A:武王伐纣,灭商建周B:周公东征,封邦建国C:武王伐纣,牧野之战D:周公东征,制礼作乐2、按照王国维的思路继续推演下去,你认为“天子君臣之分”最终确定于什么时候?阐述你的理由。秦朝的统一。秦统一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战国七雄B;商鞅变法B:目标(富国强兵,兼并天下);内容;作用;秦帝国的建立B:公元前221年;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C:目的(控制大一统局面);中央集权体制的内容(最高、中央、地方);影响(蓝本);秦末农民战争秦短命而亡的原因C:秦的暴政(赋税、劳役、酷法);不能因时而异;统治者内部矛盾。陈胜、吴广领导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和结果A;西汉的建立A;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古帝王相传之统,至秦而大变。”此“大变”是指A:郡县制代替了封邦建国制B:军功授爵制替代了世卿世禄制C:中央集权取代了地方分权D:建立“皇帝”制度,确立君主专制秦始皇陵兵马俑集中、完整而直观地表现了当时的A:政治斗争B:经济实力C:军队状况D:文化观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杜牧《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材料二:《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材料三:《文汇报》2003年12月6月载:考古工作者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了“地毯式”的全面考古勘探,结果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李毓芳研究员透露惊人消息:“我们勘探和试掘了一年多,至今没有发现红烧土,表明项羽当年放火焚烧阿房宫至今缺乏考古学依据!”(1)“独夫”、“戍卒”和“楚人”分别指谁?秦始皇、陈胜(吴广)、项羽(2)为什么说“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朝灭亡主要是由于暴政,激起了人民反抗。(3)你认为在历史研究中,对于文学作品、史书记载、考古挖掘三方面按可信程度该如何先后排列,简要说明理由。考古挖掘史书记载文学作品实物以史实为依据艺术加工,与史实有一定差距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与合汉承秦制汉承秦制B(皇帝制和中央集权制)但又不完全承秦制文景之治内容(轻徭薄赋,省刑约法)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内朝、刺史、推恩令)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内容、影响、执政原则)汉武帝发动反击匈奴的三次战争A;光武中兴东汉的建立(光武帝刘秀)A;“柔道”政策和作用B;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的地理位置A;北方人口的南移B;诸葛亮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的举措B;孙吴政权开发江南的举措B;民族交流与融合南北朝政权的更替(北朝与南朝)A孝文帝改革(内容)与民族融合(双向性)C史学家通常以“汉承秦制”来说明秦汉两个王朝在很多方面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然而汉初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仍有一些差别,最大的差别是A:中央机构不同B:地方行政制度不同C:皇帝权力不同D:用人制度不同据史书记载,西汉至汉武帝以来的统治思想是“吾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这反映了当时统治思想的特征是A:推行仁政B:无为而治C:严刑峻法D:儒法合一下列对“三国”时代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是各个统治集团范围内的统一B:各国统治者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C:是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时代D:相对东汉末是一种历史倒退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隋朝的建立A(杨坚篡周建隋,灭陈重建大一统);唐朝的建立A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C(机构、运作、影响);科举制B(创立、科目、影响);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贞观之治C(皇帝、内容表现);唐蕃关系(和亲)A;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A;中外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开辟、全盛、粟特人、文化运河)B;丝路东端起点长安是国际大都会B;遣唐使(东亚文化圈)A;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以下是秦代和唐朝的政府机构示意图,这一演变趋势突出地反映了A:唐朝皇帝不如秦朝皇帝权力尊崇B:秦朝实行集权而唐朝实行分权C:中央集权制度在进一步得到完善D:唐朝的中央官吏人数日益增多隋唐时期掌管科举考试事务的中央机构是A:吏部B:户部C:工部D:礼部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文官体制北宋的建立A;文官体制C(内容:军事政治措施;影响)多民族政权的并存靖康之变与南宋建立A;岳飞抗金与绍兴和议A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A;忽必烈建立元朝A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A;南方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表现B;海上丝绸之路A;辉煌的科学技术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毕昇)与传播B;火药武器发明和使用的影响B;沈括与《梦溪笔谈》B;北宋、辽、西夏以及金鼎立的局势A;澶渊之盟A;榷场B;据记载:宋太祖立“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防地,将领不随军调动。其目的是A:重用功臣宿将B:实行兵农合一C:士兵得到锻炼D:防止武将权重北宋时曾与辽、西夏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南宋与金也曾形成长期对峙的局面。这两种局面被打破,分别是源于哪个民族的崛起?A:契丹族、党项族B:契丹族、女真族C:党项族、女真族D:女真族、蒙古族美国学者斯塔夫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这么写道:“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1、美国学者认为宋朝“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他从什么角度得出这一结论的?国内外贸易量大;商业城市的出现。2、宋朝有哪些重要的外贸港口?广州、泉州、明州等。3、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得益于哪些方面的因素?陆上丝绸之路的受阻,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宋朝经济重心南移;宋朝政府鼓励外贸;造船业发达;指南针技术成熟等。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行省制度行省制度C宣政院C澎湖巡检司C大都是世界闻名的国际大都市A;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融合的过程实质上是A:少数民族全盘接受汉文化B: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的征服和统治C:民族间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接近和进步D:汉族对少数民族的完全同化元朝能够统一中国并统治近百年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A: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B:忽必烈善于谋略,政治经验丰富C:采行汉法,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维护蒙古贵族特权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余晖皇权的加强与内阁制度朱元璋建立明朝A;内阁制度与皇权的加强C;(殿阁大学士,内阁制度,厂卫机构等)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清的建立A;清军入关A;康乾盛世军机处的建立C;清朝前期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C;商业繁荣的表现A;《古今图书集成》A;《四库全书》A;清代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描述了军机处是A:专为应对西北战事的军事机构B:处理日常朝政事务的行政机构C:完全秉承皇帝旨意的附庸机构D:制约中央集权专制的监督机构“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这说明作者认为A:宰相制度在古代中国有六百年的历史B:废除宰相导致明清统治更加专制黑暗C:明以前“王室”已受“政府”的制约D:有了宰相就必然会有太平盛世的出现“从1640年到1840年,在这200年中·····中国·····旧世界因成熟过度而在慢慢腐烂之中。即使在1840年之后,中国也并未进入资本主义,而是进入了一个变态的社会。”(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中的“成熟过度”意指A:农业经济高度发达B:专制统治空前加强C:康乾盛世臻于辉煌D:名物考据整理完备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余晖明清海外贸易与对外贸易政策朝贡贸易的特点B;清朝逐渐走向闭关锁国道路的表现C;清朝闭关锁国的原因C;早期的西学东渐利玛窦和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B;早期西学东渐的作用C;清代长期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源主要反映了A:“恐西洋教传入,有乱中国固有道统”B:“蛮夷觊觎中土时日已久”C:“郑氏后裔偏安于东南一隅”D:“天朝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本文标题:第二三分册专题复习201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45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