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基本理论.
1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关键词:二因素论图式同化顺应平衡相互作用论成熟经验自我中心最近发展区2第一节西方和前苏联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些主要观点和理论一、17世纪到19世纪初西方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些观点(一)观点:到17—18世纪,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兴起,人们开始认识到教育要根据儿童的特点来进行。3(二)评价:1.积极作用:儿童教育工作发展起来,开始建立起幼儿园,编出适合儿童的读物,并关心儿童的游戏。促进了对儿童“天性”的关心和探讨,儿童心理的研究开始发展起来。儿童心理学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产生。42.局限性: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还不能提出对“儿童天性”的正确看法。5二、十九世纪后半期到二十世纪初西方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观点(一)遗传决定论(二)环境决定论(三)二因素论(一)遗传决定论1.基本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心理的发展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72.代表人物:(1)英国的高尔登(F.Galton)是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他在《遗传的天才》一书中说:“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的决定一样。”(2)其他人物:美国霍尔(G.StanleyHall)主张复演说,他把儿童在胎儿期和出生后的发展分别看作是动物和人类进化的复演。他曾说过:“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奥国彪勒(K.Biihler)也从生物的发展来看儿童心理的发展,认为儿童的发展和动物行为的发展一样,经本能、训练、智力三个阶段。佛洛伊德(S.Freud)也强调本能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特别是性的本能的决定作用。格式塔学派则认为,心理的发展是先验的“格式”(Gestalt)的形成。93.评价:(1)优点:遗传决定论者不仅提出了他们的观点,而且还作了一些调查研究来论证他们的观点。(2)缺点:遗传决定论片面强调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教育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10(二)环境决定论1.基本观点:环境决定论者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11最早的代表是美国的行为主义者华生(J.B.Watson)。他的一句名言是对环境决定论的极好写照:“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和一个我自己可以给予特殊培养的世界。我保证在他们中间任意选择一个,训练成我想要培养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小偷,而不管他的天赋、爱好、能力、倾向性以及他祖宗的种族和职业”。2.代表人物:123.评价:环境决定论者重视教育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但是他们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的作用。13(三)二因素论1.基本观点:二因素论企图克服前两种理论的片面性,主张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2.代表人物:(1)德国的斯特恩在《早期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提出“合并原则”。他说“心理的发展并非单纯地天赋本能的逐渐显现,也非单纯地对外界影响的接受或反映,实为内在的品质及外在的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2)吴伟士(R.S.Woodworth)提出“相乘说”,认为人的心理发展等于遗传和环境的乘积,而不能说遗传和环境哪个更重要。(3)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先天的成熟和后天的学习是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基本因素。他在成熟和学习这两个因素中,更强调成熟的作用。他以其著名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来论证自己的观点。153.评价:(1)二因素论比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更全面一些,比较符合儿童的发展的实际。(2)二因素论并没有克服机械性,没有看到儿童的实践活动和儿童本身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没有看到儿童发展中各种因素的辩证关系,所以也不能解决儿童心理发展问题。16三、现代西方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一)日内瓦学派的发展理论(二)巴黎学派(三)新行为主义学派(四)精神分析学派(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六)社会学习理论17(一)日内瓦学派的发展理论1.代表人物:皮亚杰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是现代瑞士一位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主要研究儿童的思维发展。其著作主要有:《儿童的语言和思维》、《儿童的判断与推理》、《儿童的道德判断》、《智慧心理学》、《发生认识论原理》等。18皮亚杰的生平:皮亚杰(J.Piaget,1896—1980)是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1896年8月9日出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他很小的时候便对生物发生了浓厚的兴趣。11岁时就在纳沙特尔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关于鸟的白化病的科学小品文。191915年,19岁的皮亚杰获纳沙特尔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随后,继续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并同时攻读哲学博士学位。1918年,他获得了上述双博士学位。在攻读双博士学位期间,他通过对生物学和哲学认识论的研究发现,在从生命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到思维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之间,有一段空白,而可以弥补这一空白的,正是对儿童思维发生与发展的研究。从而使皮亚杰的兴趣开始转向了心理学。在获得了博士学位后,皮亚杰到苏黎士学习精神分析心理学。201919年皮亚杰来到了法国的巴黎大学,学习心理病理学。1921年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并在巴黎给智力测验的创始人之一的西蒙当助手,参加有关智力测验的标准化工作。在参加测验标准化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儿童对许多问题回答得很可笑。于是他对儿童在认识问题上所犯错误发生了兴趣,开始专心研究儿童心理学。211925年到1927年,皮亚杰的两个女儿先后出生,1937年又生下了一个儿子。在他妻子的协助下,用大量时间观察自己小孩的动作并进行各种实验。对每个孩子2岁以前的动作和思维进行了细心研究。出版一系列著作。221929年到1939年,他与自己的学生一起研究了儿童的逻辑、数量、时间、空间、几何等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写出了许多专著。1940年,皮亚杰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院长兼心理学实验室主任,并担任了三年的瑞士心理学会主席。1954年当选为国际心理学联合会主席。1971年辞去院长职务。1977年国际心理学联合会授予皮亚杰“爱德华.李.桑代克奖金”。这是心理学界最高的荣誉。1980年皮亚杰逝世,享年84岁。2.基本观点:(1)几个重要概念认知结构(cognitivescheme):是指个人在感知和理解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组织方式。图式(Scheme):是认知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指思维或动作的一种组织化的模式,个体通过这样的模式去解释一些相关的经验。适应(adaptation):是通过两个互为补充的活动实现的,即同化和顺应。24*同化(assimilation):儿童将外界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利用已有的图式去解释新的刺激的过程。*顺应(accommodation):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调整已有图式来适应新的刺激的过程。*组织(organization):重建已有图式,形成新的更为完整的结构。*平衡(equilibrium):个体认知结构和环境刺激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关系。25皮亚杰认为,同化与顺应共同作用,促进认知的发展。同化和顺应并不总是同时发生,但同化那些与已有图式不一致的刺激,最终会导致认知冲突,从而促使有机体顺应这些刺激。最终的结果将达到适应,即认知结构和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26平衡只见过鸟的婴儿回认为所有会飞的东西都是鸟同化儿童把天空中的飞机也叫小鸟顺应当婴幼儿意识到这种新鸟既没有羽毛也不能拍打翅膀时,内心就会体验到冲突或不平衡。于是给它起一个新名字(或询问这是什么),至少在当时他能够成功地通过顺应达到平衡。组织组成包含一个上位概念(飞行物体)和两个下位概念(鸟和飞机)的有层次的图式。概念例子皮亚杰认知发展观点的例证27(2)相互作用论*皮亚杰认为,心理的发展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图式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机制而实现的。同化、顺应和平衡将贯穿人的一生。(3)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即影响因素)*成熟——大脑与神经系统的成熟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成熟的影响为发展开辟新的可能性,但是可能性与现实间,还须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例如练习、经验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因此,成熟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不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经验——这是通过与外界物理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知识。经验有两种:1.物理经验,这是个体作用于客体,概括出它们的属性2.逻辑数学经验,这是个体作用于客体,从而辨明动作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指语言和教育。社会的或教育的影响和物理的经验只有有效地被儿童所同化,才能真正起作用。*平衡化——每一个结构的形成,不是两种对立力量的均衡,而是一个自动调节的过程。结构的构造主要是平衡化的工作。平衡化是主体对外界干扰所进行的一些积极的反应的一个集合。我们不能把平衡想象成一种静止的、固定的状态,而应该把平衡当作一个持续地追求更好状态的连续的过程。30(4)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分为下述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1岁半、2岁)*前运算阶段(1岁半、2岁—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31认知发展阶段发展时期描述感觉运动阶段0---2岁婴儿通过运用他们的眼睛耳朵和手来感知世界,进行思维.作为结果,他们发现了解决运动问题的方法,如扳动把手听音乐盒发出的声音,发现藏起的玩具,把物体放入容器或从中拿出.前运算阶段2---7岁学龄前儿童运用符号代表他们早期的感觉运动的发现.语言和过家家游戏都有所发展.然而,他们的思维缺乏后两阶段的逻辑性.具体运算阶段7到11岁儿童的推理渐趋逻辑性.学龄儿童已能认识到柠檬汁在改变了形状之后,仍有着同等的量.他们仍玩过家家的游戏,也能把物体按类和亚类进行等级排列,但他们的思维水平仍落后于成人,尚不具备概括性.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概括能力使成人能根据非现实世界中的符号进行推理,如高等数学便是一例.他们也能想出一个科学问题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而不仅仅是最明显的一些结论.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32儿童只有动作活动,开始协调感觉、知觉和动作间的活动,还没有表象和思维。智力活动处在感知运动水平。客体永久性观念开始逐渐形成。客体永久性指的是:当客体从视眼中消失或通过感官无法觉察到时仍然认为物体是存在的。感知运动阶段3334感知运动阶段反射练习阶段(0—1个月)最初习惯阶段(1---4个月)有目的的动作形成阶段(4---8个月)方法与目的的分化与协调阶段(8—12月)感知运动智慧阶段(12---18个月)智慧的综合阶段(18—24个月)皮亚杰观察到,一个典型的6个月大婴儿会注意一个诱人的玩具,但如果一个屏幕挡住了视线,他很快就会失去兴趣。36儿童开始具有信号功能,产生了表象。儿童的智力活动处于表象水平,还不能进行可逆运算。象征性游戏自我中心不可逆不能达到守恒前运算阶段(2—6、7岁)37这个5岁大的女孩子知道两个容器具有一样多的彩色液体。但是一个容器中液体被倒进另一个细长的容器时,她却说细长容器中有更多的液体,她还没有获得守恒的概念。她到6、7岁时会理解这个概念。39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逆转,获得了守恒的概念,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守恒去中心化可逆性4041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儿童的思维超过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运用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定义,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维水平接近成人。4243(5)儿童的自我中心皮亚杰几十年研究的主要成就是发现儿童不同于成人。儿童思维的核心特点是自我中心。所谓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这种自我中心不仅表现在儿童的言语中、表象中、逻辑中,而且在儿童的外部
本文标题: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基本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60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