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1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53—55页成正比例的量,练习十一1—3。【教学目标】1、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说说下面各组中已知两种量,怎样求出第三种量。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导入:在第一组数量关系中,数量之间都存在着相依关系,现在我们来研究这种相依关系。二、新授。1、教学例1。⑴出示例1题目及表格,由学生口头填空。⑵观察研究:表中有哪几种量?它们在变化吗?变化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从左往右看:同时扩大;从右往左看:同时缩小,是谁在变化引起了谁的变化?⑶说明:我们把“时间和路程”在变化中相互有联系的两种量叫做“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⑷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怎样变化的?它们在变化过程中什么一直没变?数量关系是什么?⑸概括: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一定。2、教学例2。⑴学生根据问题(书上的3个问题)讨论解决。⑵揭示变化规律:总价随着支数的变化而变化,但总数与支数的比的比值(单价)是一定的。3、揭示正比例的意义。--2用正比例的意义说明例1、例2是成正比例的量。用字母表示正比例关系:—=k(一定)4、教学例3。说明理由注意两个要点:⑴相关联;⑵与一定的量的数量关系。三、总结。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请举例说明正比例关系的意义。四、巩固。练一练,说明理由。五、作业。练习十一2。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P56—58成反比例的量,练习十一4—7。【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成反比例的量、反比例的意义。2、能正确应用反比例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1、举例说明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2、判断下列各句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说明理由。⑴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⑵《小学生数学报》的总价和份数。⑶余下的苹果重量一定,总重量与吃去的重量。二、新授。1、教学例4。--3⑴出示例4,观察表格。⑵根据问题思考: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的变化有什么规律?⑶总结概括: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每天运的数量和时间,时间随着每天运的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规律是它们的积一定。⑷数量关系式。2、教学例5。根据书上问题自己回答总结,注意表述完整。3、揭示反比例关系。⑴揭示意义并分析。⑵运用意义分析例4、例5。⑶用字母表示:x×y=k(一定)4、教学例6。三、总结。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四、练习。1、完成练一练1、2。2、完成练习十一4。3、练习十一5(1—3)五、作业。练习十一5(4—10)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P61页例7,练习十二1—3。【教学目标】--41、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正确理解成正比例与成反比例量的特征。2、能正确应用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教学重点】理解成正、反比例的特征。【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说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2、说说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二、新授。1、教学例7。⑴出示例7两表。⑵回答问题:①表中各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②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变化规律各有什么特征?③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哪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为什么?⑶总结:路程、速度和时间三种量存在着相依关系。写出三道关系式。对照定义确定,某种量一定时,另外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2、教学用图像表示正、反比例关系。⑴出示两张坐标图,引导学生理解图像的含义。⑵在图上分别描出例7两张表中的数据所对应的点,说明各点所表示的含义。⑶用线将靠近的两点联系起来,可以看出,成正比例关系的各点连线是一条上升的直线,成反比例关系的各点连成一条曲线。3、比较正、反比例异同。在观察的基础上,概括出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正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相同点两种量是相关联的,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而变化。不同点两种量变化方向相同—=k(一定)两种量变化方向相反x×y=k(一定)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1、2。--52、练习十二1。3、练习十二2(1—5)。四、总结。说说正、反比例关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五、作业。练习十二2(6—10)教学反思:第四课时【教学内容】练习十二4—8。【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正确掌握三种相关联的量之间某种量一定时,另两种量所成的比例关系。【教学难点】说出判断理由。【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说出什么样的量是成正(反)比例的量?2、说出成正比例与成反比例的量的联系与区别。3、判断下列各句中的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为什么?⑴时间一定,路程与行驶的速度。⑵每天烧煤量一定,一批煤的总数与烧的天数。⑶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⑷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⑸三角形的面积一定,三角形的底与高。⑹用砖铺会议室的地面,每块砖的面积与用砖的块数。二、综合练习。根据下列各题中三个量的关系,确定某种量一定时,另外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1、小麦的重量、面粉的重量、出米率。2、圆柱的侧面积、高、底面直径。--63、从甲地行往乙地、已走的路程、余下的路程。4、购买衣服的单价、数量、总价。5、在100米赛跑中,路程、速度、时间。三、提高练习。要求同上。6、x÷y=z7、a·b=c8、C=2πr四、总结与作业。完成书上4—8题。教学反思:--7第十二册数学教案正、反比例应用题【教学内容】P65-66页例1、例2,练一练,练习十三1—3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到正、反比例应用题的不同特点,掌握两种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正确解答基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进一步增强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一、复习。1、判断下面的量各成什么比例。⑴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⑵路程一定,行驶的速度和时间2、判断正、反比例,并列出等式。⑴一辆汽车行驶200千米。每小时行5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40千米,要行x小时;⑵看一本书,3小时看126页,照这样计算,5小时看210页。3、导入(板书课题)二、新授1、教学例1。⑴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怎么做?(板书算式)a.40÷5×9b.40×(9÷5)c.40÷(5÷9)你看这种列式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得来的?⑵谈话:题目当中有没有哪个量是不变的量?说明什么?工作总量通过讨论得出关系式:————=工作效率正比例工作时间(一定量)题中两次抽水的总量和时间各是多少?板:抽水总量:抽水时间40:5?:9这两次对应数值的什么相等?你能根据板书列出等式来解答吗?大家自己试一试。--8⑶比较:以前的方法是先求什么再解答?这种先求单一量的题现在用什么比例关系解答?⑷小结:谁再来说一说,用正比例关系解答这道题要怎么想?指出:①列关系式②判断为正比例③找出对应的数据④列式解答2、教学“想一想“⑴和例1比一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已知条件变了,正比例关系不变)⑵怎么解答?一生板演,其余座练,集体订正。3、教学例2。⑴出示例2,自由读题。⑵怎么解答?⑶谁能仿照例1的思路来分析一下例2。板:速度×时间=路程反比例25×12(一定量)30×?⑷全班学生尝试解答。⑸小结:①列关系式;②判断反比例;③找对应数据;④列式解答。4、教学“想一想”。问:跟例2有何变化?什么没变?怎样解题?5、小结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⑴提出:学了例1和例2,大家认为怎样才能根据题目中的比例关系正确解题?⑵小组讨论。⑶指出: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先要判断两种相关量成什么比例,再找出相关量的对应数据,再列出等式解答。追问:解题关键是什么?①正确判断成什么比例?②怎样列出等式?(正比例比值相等,反比例乘积相等)--9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⑴判断比例关系。⑵列式解答。⑶集体订正。2、练习十三第1题。⑴比较两题的异同点。⑵分析数量关系。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正、反比例应用题怎样解答?还有其它收获吗?五、作业。练习十三1、2、3教学反思:正、反比例应用题(练习课)【教学内容】P67-68页练习十三第4—13题,思考题。【教学目的】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正确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沟通不同解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揭题:我们已经学习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今天我们继续来上一常练习课。(板书课题)2、基本训练。出示练习十三第4题,口答并说明理由。小结:在一个乘法表示的式子里,(a×b=c),如果积一定,另两个量就成正比例,如果一个因数一定,另两个量就成正比例。--10二、基本题。1、做练习十三第5题。⑴自由读题。⑵提问:按算术方法解,第⑴题先求什么数量,第⑵题呢?用比例知识怎样解?板:路程速度×时间=路程→反比例——=速度→正比例(一定量)时间(一定量)60×3180÷372×??÷5提问:两题解题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小结: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都要先判断两种相关量成什么比例,找出两种相关量的对应数值,再列等式解答。解题时,正比例应用题要根据比例一定列等式解答,反比例要根据乘积一定列等式解答。三、综合练习。1、练习十三第11题。⑴自由读题。⑵提问:“第一个圆柱的高是第二个圆柱高的—”还可以怎么说?①两个圆柱高的比是4:5。②如果第一个圆柱的高看作4份,第二个圆柱的高就是这样的5份,当圆柱底面积相等时,圆柱体积与高成什么比例?圆柱体积的比与它们对应高的比有什么关系?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来解题吗?⑶讨论做法,独立完成。2、练习十三第13题。⑴自由读题。⑵可以怎么做?470÷94%x×94%=470470:x=94:100⑶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四、思考题。1、自由读题。2、提问:增加铅以后,铅与锡的比是多少?有什么关系式?铅5—=—锡33、找对应数值列式。--11五、小结。⑴先求单一量和先求总数量的应用题(归一),可以用比例方法解题;⑵解题时先判断成什么比例;⑶找准对应数值再列式;⑷可以灵活运用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解题。六、作业。练习十三8、9、106、7、12(家庭作业)教学反思:)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复习课)【教学内容】P69页复习1—3题。【教学目的】进一步认识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概念,比较熟练地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理清知识脉络和联系,能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二、梳理知识,整理列表。1、谈话:这个单无我们学习了些什么?2、板书列表:比比例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各部分名称3:5=—前后比项项值3:5=12:20内项外项基本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12性质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例:3:5=6:10=9:15外项的积。例:3:5=9:153×15=5×9三、组织练习。1、求比值。6:1.5—:30.2:——:—2、下面每组能不能组成比例?怎样判断?1:2和2.5:51.2:0.3和6:1.53:—和2:—3、根据5×a=6×b写出8道不同的比例式。4、完成P69页第1题。5、判断:⑴解比例就是解方程。()⑵表示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⑶因为a×b=c×d,所以a:c=b:d。()6、解下列比例。2.5:1—=x:2—=—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掌握了什么?五、课堂作业。P69页2、3。教学反思:正、反比例(复习课)【教学内容】P70页复习4—10题。【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各自意义,提高辨析能力,掌握辨析方法。2、能解答稍复杂的正、反比例应用题。【教学过程】--13一、揭题。二、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1、做复习第4题。自由读题,思考成什么比例。指名口答,说明理由。2、整理正、反比例的意义。⑴正、反比例的意义各是什么?⑵正、反比例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⑶判断正、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板:比值一定正比例乘积一定反比例3、复习第5题。⑴自由读题,分析关系,找一定量。⑵指名口答,并说明理由。三、复习正、反比例应用题。1、整理思路。⑴复习第6题。①自由读题。②判别应用题的类型。③指名板演,其余座练。④集体订正,讲明列式根据。⑵提问
本文标题: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60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