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第二章公共关系语言的语言基础-
公共关系语言是指公共关系主体在进行公关传播过程中所使用的一切具有意义的符号,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功能变体第一节自然语言和语言变体自然语言:是指与人类同时形成、同时发展的有声语言及其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书面形式(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一、什么是语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是由语音、文字、语义和语法组成的一个符号系统(自然)语言的两种形式:有声语言、书面语言从语言符号的构成角度来看,语言是由声音和意义两部分组成的声音是语言的存在形式,又称语言的物质外壳,叫做语音意义是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人的头脑中概括反映的结果,是语言的内容,叫做语义从语言系统的构成角度来看,语言是由语词和语法两部分组成语词是语言的构成材料,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自然语言是由语言成分和语法规则构成的符号系统语词、语句是语言成分,语法是把语言成分组合起来的各种规则的总和,语音和文字是语言成分的形式,语义是语言成分的内容自然语言是由语音或文字与语义相结合,按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符号系统二、语言的共性自然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相辅相成)1、交际工具自然语言以交际工具、思维工具、传播工具的身份来为全社会的成员服务。工具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2、约定俗成(可细分为四种情况)语音和文字的结合、语音与语义的结合、文字与语义的结合、语法规则3、不断生成语言的生成大体上有几种情况A、用相同的语音、不同的文字表示不同的客观事物B、用相同的语音、相同的文字利用不同的语言环境表示不同的客观事物C、以某一个语音或文字为基础构造新的语词形式,用以表示不同的客观事物D、吸收外来语词(克隆、沙龙等)E、吸收方言语词(搞,炒鱿鱼)F、利用比喻、借代、特指等手法创造新词(黑客、网虫、豆腐渣工程)自然语言作为人类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是约定俗成的。约定俗成需要经历共同议定、众所习用、普遍认同的过程。这过程也就是不断生成的过程。三、语言的变体自然语言是语音、文字、语义、语法相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由于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多种社会因素会对语言使用者及语言符号本身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语言在执行其功能时,产生各种不同的变体。语体是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多种社会因素对语言使用者及语言符号本身产生影响而形成的根据现代语言学理论,所谓语体就是语言的功能变体,是指一种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不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各种变体语体的类型:政论语体、科学语体、文艺语体、公文语体、口头语体五类首先将语体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书面语体又分为文艺语体、科学语体、政论语体、公文语体四类,此后,又有人提出法律语体、新闻语体、广告语体、公关语体等导致语言产生变体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情地社时功)1、情境因素2、地域因素3、社会因素4、时间因素5、功能因素与上述因素相对应,语言变体也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情境变体应用语言的情景或环境不同,如人们在外交场合应用的外交语体,工作场景中应用的工作语体或事务语体2、地域变体地方方言,某一社会单位中某一部分成员所说的话,只流行于这部分成员所居住的地区3、社会变体社会方言或社会习惯语,社会方言是各种社会组织或职业团体内部所使用的习惯用语,通常所说的行话、隐语、科学术语都属于社会方言4、时间变体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差异就是语言逐渐变化的结果在语言的符号系统中,发展变化最快的是一般词汇。流行语属于一般词汇,它真实地记载着历史的变迁,鲜明地反映着时代的特色5、功能变体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使用时具有多种交际功能,与其功能相应的也就有多种变体。因此,语言的功能变体也就是交际的语体类型交际的语体类型或语言的功能变体,可以从交际主体、交际客体、交际目的、交际内容、交际方式、交际场合等多个方面进行划分交际主体使用语言的目的和交往内容,是决定语体类型的主要因素口头语体是最基本的语言形式,是书面语体以及其他语言的基础书面语体是在口头语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口头语体的一种文字符号形式第二节现代汉语及其特点现代汉语是公共关系语言的基本形式,它的风格、特点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公共关系语言一、语言和文字语言是属于社会现象之列的,从有社会存在的时候起,就有语言存在语言是与人类社会共同产生的,它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和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都发挥着工具的作用文字的性质:它是记录语言、扩大语言作用的符号体系,是语言书面化的体现者文字与语言的关系:1、语言是文字的基础,文字为语言服务文字是以“形”通过“音”来表示“义”的。形、音、义则是构成文字的三要素2、语言具有民族性,文字不具有民族性语言的共同性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和标志,没有共同的语言就不可能是一个民族。文字只是一种书写工具,不同的民族可以采用同一种体系的文字,同一民族也可以采用不同体系的文字3、语言与人类共存,文字落后于语言文字以符号的形式记录语言内容,语言借以表达内容的书面形式是文字。这个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决定了文字的发展必然落后于语言的发展4、语言的应用广泛,文字的应用狭窄语言的应用范围涵盖人类的一切活动,如果没有语言,社会的生产就会停止。如果没有文字,社会的生产可能会遭受阻碍和限制,但依然可以继续前行二、汉字的特点1、汉字呈方块形状2、汉字具有象形性(象形字是中国汉字的基础,大多数汉字可以通过“形”来领会它的“义”。中国的汉字起源于象形字,即以事物的形状特点画成符号,通过符号的形状特点便可知所指事物。象形、指事、会意是中国古代造字的基本方法3、汉字具有表意性(世界上的文字可以划分为表意文字、音节文字、音素文字三种。汉字是表意文字的代表三、语音的特点1、一个汉字一个读音古代汉语将声调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现代汉语将声调分为阴平(不升不降)、阳平(不高不低)、上声(降升调或曲折调)、去声(高降调)2、同音现象比较多见原因:1声音偶合2构造新词3吸收新词4音义演变3、重音停顿表情达意(重音和停顿)四、词汇的特点语词是语言的构成材料,也是词汇的组成部份(一)组成部分多样(沿用词、新生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词、成语和惯用语)一、沿用词:指从古代一直沿袭下来的词分:1古今通用的词2古代某一个历史时期或某一个领域常用,现代不常用(文言词、历史词)二、新生词:指近百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发展而创造的词产生的原因:1反映新生事物2语词双音趋势三、方言词:指那些在不同方言区里人们对民族共同语词的特殊命名。仅指民族共同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而流行于某一个方言区的词,不包括民族共同语中没有与之对应的某一方言区特有的词四、外来词:指汉语借用其他民族语言的词五、行业词:指流行于某一行业、集团中的专用语词六、成语和惯用语成语是为人们所熟悉并且定型化了的词组惯用语是由于人们习用而结合在一起表示一种特殊的习惯意义的词组,不能通过它们的构成部分的含义简单理解其整体意义(二)词义变化无穷词义,即词的内容,是指通过词所反映的人们已经认识了的客观事物、现象及其联系1、词义的类型(1)词汇意义:是指与客观事物、现象及其关系密切相关的意义(2)语法意义:指词的类型、结构以及语法功能等(3)色彩意义:指使用语言的人由于民族文化、知识基础、风俗习惯、感情态度等因素的影响而赋予词的特殊意义现代汉语的色彩意义包括形象色彩、感情色彩、修辞色彩和语体色彩2、词义的演变演变是有规律性的(1)词义演变的基础物质基础和语言基础(2)词义演变的方式手段和形式手段:指导致词义演变的修辞方式:比喻、借代、特指形式:指词义发生变化的情况。主要形式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转移和词义的缩小(3)词义演变的结果3、多义词简介(1)多义词及其特点词在历史发展中不断丰富词义的词就叫作多义词多义词实现单义化的语言环境主要有两种1语言结构的上下文2指示性的环境或语言以外的客观环境(2)多义词的意义类型1基本意义与演变意义本义与变义2常用意义与非常用意义(三)内部关系复杂现代汉语词汇中词与词之间的相对关系主要有同音词、同形词、同义词、反义词四种1、同音词指词汇中声音形式相同的词同音词与多义词的根本区别:同音词是词与词的关系问题,多义词则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含义之间的关系问题2、同形词指汉字的书写形式相同而声音和意义不同的词3、同义词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1等义词同义词中各个词的词汇意义完全一致2近义词同义词中各个词的词汇意义不完全相同的一组词3交错词多义词的一个意义与另外词的意义相等而构成同义关系的同义词4反义词语言中反映一个统一的事物或现象中两个相互矛盾、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关系的词五、语法的特点(一)语法内容的系统性现代汉语语法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关联性、严谨性的语言规则体系(二)语法结构的规律性语言的结构有1词素(一个有意义的汉字)2词(词素与词素的结合)3词组(词与词的组合)4句子有些结构规律比较固定,有些比较灵活(三)结构规律的概括性(四)结构规律的稳定性1历史继承性(汉语发展的历史)2不可渗透性(与其他语言接触过程中未受到同化)六、修辞的特点语言是一个有机整体,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则是语言系统的组成部分(一)研究内容的综合性现代汉语修辞大体上包括词语的运用、句式的选择、使用修辞格(二)注重效果的目的性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1消极修辞(基本修辞手法)使人“理会”,目的是使语言表达明白、确切和精练2积极修辞(专门的、特殊的修辞手法)使人“感受”,目的是使语言表达做到生动、有力,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本文标题:第二章公共关系语言的语言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60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