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第四章 中国古典园林史
LOGO中国古典园林史主讲:段晓宇四川农业大学总说分说第一节第二节第四章园林的全盛期——隋、唐第一节总说•1.背景•2.长安、洛阳社会发展两京城市变迁及规划(1)历史变迁公元581年,北周贵族杨坚废北周静帝,建立隋王朝。公元589年,隋南下灭陈,结束分裂局面,统一中国。隋文帝时期,社会安定繁荣,隋炀帝杨广即位后,穷奢极侈,还多次发动对外侵略战争,造成隋末农民大起义,各地官僚、豪强乘机叛乱,割据一方。公元618年,豪强李渊削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建立唐王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兴盛的局面。中唐以后,藩镇割据,安禄山叛乱以后,国势衰落。公元907年,朱全忠自立为帝,唐灭亡,中国又陷入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2)制度变革隋、唐推行均田制,佃农制代替了佃奴制。庄园性质有了改变,从早先的“领主庄园”转化为“地主庄园”,庄园已不在为少数士族集团所垄断。在政治结构中削弱门阀士族势力,维护中央集权,确立科举取士制度,强化官僚机构的严密统治。意识形态上儒、道、释共尊而以儒家为主,儒学重新获得正统地位。知识分子成为国家主要力量。另外,在对待外来文化方面采取宽容态度,积极融汇、蓄纳外来因素,从而促成了本身的长足进步和繁荣。(3)文学艺术的发展文学艺术方面,在发扬汉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民族甚至外国的养分而同化融糅,呈现为群星灿烂、盛及一时的局面。(1)绘画领域大为开拓,按照题材区分画科的做法具体化,确立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准则。(2)山水诗、山水游记已成为两种重要的文学体裁。(3)唐代已出现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4)园林发展山水画影响园林的发展,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地融糅诗情、画意,特别是在私家园林中尤为明显。传统的木构建筑,无论在技术或艺术方面均已趋于成熟;建筑物的造型丰富、形象多样。观赏植物栽培的园艺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培育出许多珍惜品种,同时也能引种驯化、移栽异地花木,嫁接法、灌浇法、催花法已出现。长安、洛阳(1)隋长安(2)唐长安(一)长安(1)隋洛阳(2)唐洛阳(二)洛阳(1)隋长安①背景隋文帝为了拉拢鲜卑贵族,把都城建在长安。当时,汉代的长安由于战乱已残破不堪,开皇二年,隋文帝下诏于长安故城东南面的龙首原一带建立新都,命名为“大兴城”。②特点A.总体规划特点总体规划形制保持北魏洛阳的特点,此外,它还明显的受到当时已常见于州郡级城市的“子城——罗城”制度的影响,进行内外城规划。大城以北为御苑“大兴苑”。B.道路和市、坊特点全城街道纵横相交成方格网状道路系统,采取市、坊严格分开制。坊一律用高墙封闭,设坊门供居民出入。坊内概不设店肆,所有商业活动均集中于市内。C.水系特点大兴城从建城之初就开始进行城市供水、宫苑供水和漕运河道的综合工程建设。一共开凿四条水渠进入城内,这四条水曲的开凿主要是解决城市供水问题,也为城市风景园林建设提供了用水的优越条件,促进了皇家园林建设的开展和漕运之用。(2)唐长安①背景隋代的大兴城并未完全建成,宫苑和坊里都只是初具规模。唐建立以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完成,仍恢复“长安”之名,并一直作为唐王朝的都城。②特点A.总体规划特点总体规划上和隋朝相似,但版图进一步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布局最严谨的一座繁荣城市。禁苑在皇城以北,包括隋大兴苑、西内苑和东内苑,故又称三苑;御苑“芙蓉苑”和公共游览胜地“曲江”均在城东南面。B.市、坊特点唐朝由于商业繁荣,商品经济兴盛导致其突破了隋朝的坊、市分离格局,唐中叶还出现夜市,坊里也开始进行商业活动,早先坊里的封闭高墙已不复存在。C.水系特点在隋朝开凿的水系系统上,又开辟了一条运材木和薪炭到西市的漕运。(1)隋洛阳①背景隋朝建立以后由于国土面积宽广,关中人口稠密,粮食物资相对短缺,而洛阳交通方便,粮食储备量大,且又为军事上的“四战之地”,也是保卫长安的屏障。因此,隋炀帝时期在洛阳故城以西9公里处,东周王城的东侧另建新都——东都洛阳。②特点A.总体规划特点总体规划与长安大体相同,不过因限于地形,城的形状不如长安之规矩。宫城、皇城偏居大城之西北隅,因为这里地势较高,便于防守。都城中轴线依然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就地势而改变过去居中的处理方式。皇城围绕在宫城的东、南、西三面,呈“凹”形。禁苑在洛阳城西,规模比洛阳城大。B.道路和市、坊特点城内道路仍然纵横交错,坊里也像长安一样由高墙封闭,商业活动仅限于市内。C.水系特点城内水道密布如网,供水和水运交通十分方便。(2)唐洛阳①背景李渊建立唐王朝以后,正式确立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京,建立“两京制”。②特点A.总体规划特点和隋洛阳相同。B.道路和市、坊特点道路和隋相同。中唐以后由于商品经济发达,坊墙逐建拆毁,商业活动在坊、市里均可进行。(2)大内御苑(3)行宫御苑、离宫御苑(1)概述1.皇家园林(1)概述隋唐园林在魏晋南北朝所奠定的风景式园林艺术的基础上,随着封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臻于全盛的局面。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它作为这个园林类型所独具的特征,不仅表现为园林规模的宏大,而且反映在园林总体的布局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面。皇家气派是皇家园林的内容、功能和艺术形象的综合,予人一种整体的审美感受。它的形成,与隋唐宫廷规制的完善、帝王园居活动的频繁和多样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标志着以皇权为核心的集权政治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因此,皇家园林在隋唐三大园林类型中的地位,比魏晋南北朝时期更为重要,出现了象西苑、华清宫、九成宫等这样一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就皇家园林性质而言,已经形成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三个类别及其类别特征。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也是我国艺术、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园林艺术从摹拟自然美到掌握自然美,并以此进行提升,使我国的古典园林艺术从自然山水园过度到了写意山水园。大明宫1.总规大明宫位于长安禁苑东南的龙首原高地上,又称“东内”,是一座相对独立的宫城,小气候凉爽。它的南半部为宫廷区,北半部为园林区也就是大内御苑,呈典型的宫苑分置格局。宫廷区代表作:含元殿含元殿以龙首原做殿基,前有75m长“龙尾道”,是个倒“凹”形平面的巨大建筑群,充分表现了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宫廷建筑之浑雄风姿和磅礴气势。3.苑林区苑林区是多功能的园林,除了一般的殿堂和游憩建筑之外,还有佛寺、道观、浴室、暖房、讲堂、学舍等。代表作:太液池洛阳宫隋朝时洛阳宫名为紫薇城,唐贞观六年改为洛阳宫,武后时期又改做太初宫。整体规划仍采用中轴线方式布局,宫廷区东侧为太子东宫,西侧为诸皇子、公主居住的地方,北侧为大内御苑“陶光园”。另外,宫城西北角还有一处以九州池为主体的园林区,它不在陶光园内而是在宫城内,因此,可以推断当年宫内有苑、宫苑一体的情况。禁苑(三苑)禁苑在长安宫城之北,即隋代的大兴苑。因其包括大兴苑、西内苑、东内苑三部分,又名三苑,属于大内御苑性质。禁苑占地面极大,树林茂密,有24处建筑群,但分布疏朗,故十分空旷。因而除供游憩和娱乐活动之外,还兼作驯养野兽、驯马的场所,供应宫廷果蔬禽鱼的生产基地,皇帝狩猎、放鹰的猎场。其性质类似西汉的上林苑,但比上林苑要小的多。另外,它还是一处重要的军事防区。西内苑在西内之北,亦名北苑。苑内的殿宇建筑共有三组。东内苑在东内(大明宫)之东侧。苑内有池和部分附属建筑。兴庆宫兴庆宫又名“南内”,原名隆庆坊,为唐玄宗李隆基为皇太子时的府邸,玄宗即位以后对其进行扩建,其性质相当于大内御苑,整体布局仍然是宫苑分隔制,成北宫南苑的格局,苑内建筑华丽。宫廷区情况:宫廷区共有中、东、西三路跨院,殿宇建筑不少。苑林区情况:苑林区面积稍大于宫廷区面积,苑内以龙池为中心进行建筑分布,池西南的“花萼相辉楼”和“勤政务本楼”是苑林区内的两座主要殿宇。池北偏东处堆筑有土山,上建“沉香亭”,周围遍植牡丹,是玄宗与杨贵妃赏牡丹之处。兴庆公园池东南面有另一组建筑群,包括翰林院、长庆殿和后殿长庆楼。主要人物:唐玄宗、杨贵妃、李白、白居易。(3)行宫御苑、离宫御苑西苑华清宫九成宫上阳宫玉华宫翠微宫仙游宫西苑(1)历史西苑于隋炀帝时期兴建即显仁宫,又称会通苑,在洛阳城西侧。这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园林。唐代改名东都苑,武后时名神都苑。西苑苑址范围内是一片略有丘陵起伏的平原,水资源十分丰富。(2)特点整体规划上大体沿袭汉以来“一池三山”的宫苑模式。山上有道观建筑,但仅具求仙的象征意义,实则作为游赏的景点。五湖的形式象征帝国版图,可能渊源于北齐的仙都苑。西苑内的不少景点均以建筑为中心,用十六组建筑群结合水道的穿插而构成园中有园的小园林集群,则是一种创新的规划方式。就园林的总体而言,龙鳞渠、北海、曲水池、五湖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模拟天然河湖的水景,开拓水上游览的内容,这个水系又与“积土石为山”相结合而构成丰富的、多层次的山水空间,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而龙鳞渠绕经十六院更需要依据精确的竖向设计。苑内还有大量的建筑营造,植物配置范围广泛、移栽品种极多。所有这些都足以说明西苑不仅是复杂的艺术创作,也是庞大的土木工程和绿化工程。它在设计规划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到来。唐代的西苑改名东都苑,面积缩小,水系未变,建筑物则有所增损、易名。上阳宫上阳宫西面紧邻禁苑东都苑,始建于唐高宗上元年间。整
本文标题:第四章 中国古典园林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6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