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1.发展进程:(1)夏商朝出现城市雏形(2)周代形成最早的城市规划思想。《周礼》运用于洛邑城的修复建设(3)战国时代《管子》:“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4)秦代“相天法地”的神秘色彩影响(5)汉代的礼制思想影响(6)三国魏曹邺城的规划布局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产生重要影响(7)三国吴国金陵十周礼制城市规划思想和自然结合的典范(8)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建设(9)宋代的街坊制(商品经济)(10)明清时期•小结:主要古代城市的规划建设思想与城市格局(周代洛邑城——曹魏邺城——吴国金陵——隋唐长安——元大都、明清北京)补:风水理论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响一、风水学的起源1.概念的提出:晋代郭璞《葬经》,古代称为“堪舆”研究天地对人类影响的一门学科2.发展:渊源:先民的鬼神、天地崇拜萌发:战国服务于王公贵族发展:秦汉时期向《易经》靠拢,出现地脉、王气、方位、太岁等大量风水名词唐末杨筠松将风水学带入民间流派分支:(宋)江西的形势派,讲究山川、方位福建的理气派,讲究星命、神煞、阴阳五行,迷信色彩较浓二、理论1.分类:阴宅术、阳宅术2.相关名词风不利因素水有利因素“山环水抱、无风散气、有水导气、有山聚气”风水好龙脉(即山脉)起源:昆仑山阴山、贺南山——太行山——入海岷山——关中——泰山——入海云贵——湖南——福建浙江——入海形势:形势“百尺为形,千尺为势”;“形为近观,势为远势”屏山:宅后的山朝案:宅前的山朝:远处的大山案:近处的小山朝向:宅的方向3.建筑风水的结构理想结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各山脉朝向的穴心即建筑物;水要环抱,后有靠山;左右砂山环抱,前有朝案围拱,出入循水口穿行。分析:“以人为本”“天地人合一”思想的体现案例体现易经文化内涵和八卦奇特奥秘思想。以中心八卦文化广场为太极“阴阳”两仪,按八卦方位以相等距离、相同角度如射线般向外伸出八条主街,每条主街长1200米,每隔360米左右设一条连接八条主街的环路,由中心向外依次共有四条环路,其中一环八条街、二环十六条街、三环三十二条街、四环六十四条街。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7世纪,欧洲经历了从以古希腊和古罗马为代表的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几个历史时期。(1)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一系列城邦国家。在当时的城市(如米立都城),广场和公共建筑(如神庙、市场厅、露天剧场和市场)取代了宫殿,市民集会场所形成了城市的核心,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二、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2)古罗马时代(公元1—3世纪)城市大规模发展。除了道路、桥梁、城墙和输水道等城市设施以外,还大量地建造公共浴池、斗兽场和宫殿等供奴隶主享乐的设施。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更是进入了鼎盛时期。除了继续建造公共浴池、斗兽场和宫殿以外,城市还成了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古罗马城是最为集中的体现,城市中心是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形成的广场群,广场上耸立着帝王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城市各处散布公共浴池和斗兽场。罗马万神庙罗马角斗场(3)中世纪(5—15世纪)欧洲分裂成为许多小的封建领主王国,封建割据和战争不断,出现了许多具有防御作用的城堡。中世纪欧洲的教会势力十分强大,教堂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庞大体量和高耸尖塔成为城市空间和天际轮廓的主导因素,使中世纪的欧洲城市景观具有独特的魅力。(4)文艺复兴:4世纪后的文艺复兴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艺术、技术和科学都得到飞速发展。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意大利的城市修建了不少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如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和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5)巴黎的城市改建体现了古典主义思潮的重大影响,轴线放射的街道(如爱丽舍田园大道)、宏伟壮观的宫殿花园(如凡尔赛宫)和公共广场(如协和广场)都是那个时期的典范。•建筑风格古罗马式(坚固、敦厚)哥特式(尖、高)比萨主教堂比萨主教堂捷克·布拉格广场圣维特大教堂第二节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一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1.空想社会主义理论P21背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要点:(1)莫尔设计的“乌托邦”(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3)欧文的“新协和村”(4)傅立叶“法朗吉”单位评价:(1)把城市当作一个社会经济的范畴,观念更加全面(2)为以后的城市规划提供理论渊源二、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要点:(1)限制城市规模(2)实现城市功能分区:同心圆(3)城市按照规划单元建设背景:工业革命带来诸多城市问题评价:(1)将城市作为整体来研究,联系城乡关系提出适应现代工业的城市规划问题。(2)“田园城市”方案是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3)一定局限性三、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背景:20世纪初,大城市的恶性膨胀带来严重的人口和生态环境问题定义:在大城市的郊区或者以外的附近地区为了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压力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要点:“卧城”——半独立城镇——卫星城镇案例:•美国纽约•法国巴黎•韩国首尔•日本东京•英国伦敦评价:从发展轨迹看,规模逐渐扩大,对母城的依赖逐渐减小1932年法国通过法律提出了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根据区域开发的需要设立巴黎地区。第一次规划(称为PROST规划)将巴黎地区定义为以巴黎圣母院为中心,方圆35公里之内的地域范围:限制城市建设用地,保护非建设用地作为抑制郊区蔓延。1956年,《巴黎地区国土开发计划》继承了PROST规划的思想,同时提出降低巴黎中心区密度,提高郊区密度,促进地区均衡发展的新观点,建议积极疏散中心区人口和不适宜在中心区发展的工业企业。1960年,《巴黎地区区域开发与空间组织计划》建议:利用工业企业扩大或转产的机会向郊区转移以疏散中心区,通过改造和建立新的城市发展核心以形成多种新的城市空间格局,通过鼓励巴黎地区周边城市的适度发展或者新建卫星城镇来提高农村地区的活力。1965年《城市规划和地区整治战略规划》提出要建设5座新城,远期人口规模平均达到20~30万人,与巴黎的距离为25~30公里。这些新城并不脱离巴黎政策:政策上的连续性使新城建设能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财政上的大力支持,政府下放权力到地区,充分发挥地区的建设积极。在管理上,从事新城规划和建设的人员,就是未来新城的居民设计上,思想革新,并邀请居民参加设计方案的讨论并密切合作。伦敦同其卫星城连成一片,成为“集合城市”,称为“大伦敦”,总人口为680万,由33个行政区组成。1.伦敦城,是伦敦的“城中之城”,面积2.5平方公里。2.大伦敦,包括伦敦周围的郊区,也就是目前新设置的“大伦敦郡”,它由32个区组成。(1)伦敦城,指泰晤士河北岸地区(2)伦敦西区有威斯敏斯特教堂、议会大厦、白厅、白金汉宫、伦敦大学、英国博物馆等。(3)伦敦东区(EastEnd),是小型企业和工人住宅区,多为贫民窟。(4)南区(theSouthPart)。(5)港区(PortPart),指伦敦桥以下的区域。(6)郊区(theSuburbs),指伦敦区的外围。伦敦周围还有一些重要港口和城市,如东面的多佛(Dover),西面的普次茅斯(Portsmouth)和南安普敦(SouthHampton),西面的牛津(Oxford)和北面的剑桥(Cambridge),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四、雅典宪章背景:现代建筑运动(建筑高度;广亩城市)提出: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国际建协”,《城市规划大纲》要点:(1)城市要与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2)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要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功能(3)城市发展中应保留名胜古迹及古建筑(4)按全民意志进行规划,以区域规划为依据;以国家法律形式保证规划实施。评价:国外近现代城市规划的历史性总结,使城规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1)雅典宪章仍然是这个时代的一项基本文件•(2)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3)宣扬社会文化论的基本思想。规划都“必须对人类的各种需求作出解释和反应。”•(4)“规划、建筑和设计必须努力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城市环境。”•(5)追求环境的连续性。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要求“城市规划师和政策指定人必须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每一座建筑物不再是孤立的,而是连续统一体中单元而已,需要同其他单元进行协调,从而完整其自身的形象。•(6)提倡用户参与设计五、马丘比丘宪章三、前苏联的城市规划前苏联的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有别于西方国家,其主要特点是:1.重视编制长远规划和区域规划。按照计划经济的原则,国民经济计划是经济发展的总纲,依据计划所确定的发展方针和建设项目在地域的分布,构成了人口、城镇和交通运输系统的布局。2.城市规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继续和具体化。国民经济计划和区域规划是每个城市发展的主要依据,从而决定了城市的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和公共设施的标准和水平,规划和计划都带有法定性质。但由于强调一切以计划为依据,城市规划成了一种被动式的规划,甚至被看作为一种设计性质的工作。3.国家制定一套严格而具体的规划建设标准(定额指标)作为规划设计的依据,十分重视规划中的技术经济问题。4.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强调对人的高度关怀。例如,表现在土地利用上,把居住区布置在城市环境最佳的地段,关心公共福利设施的配套和文化休闲地带的设置等。(一)回顾与总结1.经济恢复时期(P36)重点在于城市的恢复和发展生产,开始建立城市建设机构。2.“一五时期”(P37)重点工业城市及工业区加强城市规划工作,为我国全面开展规划工作奠定了基础。3.1958—1960年受“左”的影响,有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追求高指标。4.1961—1966年“三线”建设过分强调“靠山、分散、隐蔽”的战略要求,忽视了城市在组织生产、组织生活中的重要作用。5.1966—1976年城市规划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及破坏:城市规划工作废弛,城市管理工作混乱,环境污染严重,绿化、文物、古迹被侵占、破坏。四、我国现代的城市规划
本文标题:第二章城市规划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65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