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苏教版小语五上第3单元表格式教案
第3单元集体备课单元名称第3单元教时数14---16课时教材分析本单元4篇课文分别为成语、文学、民间、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重在说理,文学故事和民间故事重在赞人。《推敲》这个故事历来为文人所津津乐道,内涵非常丰富。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主要目标,立足文本,引导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学习和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过程中,体会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严谨治学的可贵精神,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懂得作文时斟酌文字的重要性,并能付之实践。《嫦娥奔月》这个民间流传的故事,以欣赏课文所讲的凄美感人的故事,讴歌了正义,鞭鞑了丑恶。中秋之夜,吃着月饼,回忆美丽动人的传说,体会今天幸福生活,进而感悟愿意为他人付出的真情实感。课文从“后羿射日”开始娓娓道来,详略得当,人物的形象在情节展开的过程中表现得栩栩如生。教学时要抓住重要的段落,理解和感悟并重,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中,体会文章的中心,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读书莫放“拦路虎”》为了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该文就属于这一类,主要是指点读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类课文无须老师讲解,只要略加指点,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就可以了。《伊索寓言》课文里面的三则寓言,前两则我们耳熟能详。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可能第一则寓言的寓意需要教师联系生活作适当的点拨,而第二则寓言的教学,教师可结合课后练习3来落实相关训练。第三则寓言的教学可与《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对照着进行,让学生正反两方面获得多元的感悟。当然,这三则寓言的主体价值,即那句画龙点睛之笔一定要在教学中得到落实,包括这种形式,最后也要总结归纳,便于学生今后课外阅读。为了落实《课标》关于“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苏教版语文教材在高阶段每册的第3单元,安排了“我读书我快乐”的栏目,给学生推荐一些名著,要求学生课外认真阅读,这一册要求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与12课的内容相呼应,希望老师们予以重视。教学目标1、品味寓言和民间故事的语言,积累词句;能根据文字描写,想象画面,理解故事情节。2、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3、借助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讨、感悟故事所蕴涵的道理,并能从中受到启发。4、提高阅读能力,鼓励学生勤查字典或词典,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后效果分析目标达成情况存在问题与改进办法教学设计方案课题8、《成语故事》课时(课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初步知道三则成语故事的内容。2、学会本课的八个生字,认识四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八个生字,认识四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难点:初步知道三则成语故事的内容。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重建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1、在我国语言的宝库中,成语是一朵鲜艳的奇葩。有好多成语中包含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了解这些成语故事,既能增长知识,又能积累语言。这节课咱们来召开一次成语故事会。2.说到成语,你的脑海中是不是涌出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成语故事,把你想到的成语说给大家听听吧!3.今天咱们又能学到三个成语,而且还能听到三个有趣的成语故事呢!1.通过预习,你们知道我们要学的是哪三个成语故事吗?(学生交流,师板书《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老师先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2.出示生字词:(生字用红色突出,二类字用粉红色突出)自相矛盾、楚国、卖矛、锐利、墙壁、逼真、神韵、戳穿、腮帮、张僧繇、唬人、腾空、张口结舌、惊叹不已。3.生字书写。你想给同学们哪些友情提醒呢?4.预习过程中,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可以放在句子中去理解词语的意思)5.生字会了,词语的意思也理解了,下面你能把课文中的三个故事正确地读一读吗?1.刚刚这几位同学已经为我们朗读了这三个故事,下面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三个故事复述出来吗?(要求:内容要具体,有条理,使人能听明白。)2.出示三个成语故事的图片,选一个简单的故事讲一讲吗?3.请三个同学讲故事,老师认真听,并简要点评。4.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这三个成语故事,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了,现在该怎么学呢?1.我们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来品一品人物的言行,从而整体把握这个成语故事。4.集体交流故事。a.自相矛盾(注重演)▲楚国人是怎么夸自己的矛和盾的?b.滥竽充数▲思考:他是怎么演奏的?找有关的句子。c.画龙点睛。▲张僧繇的画的龙是什么样子的?从这里你感受到张僧繇的画技怎样?5.我们品人物言行,可以感悟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同学们知道很多成语故事,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品人物言行让我们从短短的成语感悟到其中无穷的韵味。成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用语精练,表意丰富,言简意赅,表现力极强。下一节课咱们就每个成语所表达的意思,蕴含的道理,做进一步的研究。2.学生相互交流成语。二、2、指明学生读,其余学生纠正。(注意字音:楚、戳、锐(翘舌音)腮、僧(平舌音)盾、韵(前鼻音)-----(开火车读男女生读)▲“矛”字最后一笔是撇,别漏写了;“卖”和“买”要区分,上面还有个十字头;“壁”是土字底。▲我的矛锐利的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理解“锐利”)▲这四条龙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没有画上眼睛。(理解“逼真”)▲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理解“张口结舌”)。5.指名学生朗读(在读的过程中相互正音。)三、4、学生互相讨论学习成语故事的方法、内容。四、1、学生再读读课文2.我国的文学就像一枚橄榄,越嚼越有味道,再读课文,对人物有什么理解,拿出笔来,学生自己划划,注一注。3.组内挑选故事并交流。五、1、辨字组词:矛()卖()锐()壁()予()买()说()劈()2、第8课有三个成语故事,分别是《》、《》、《》。其中《滥竽充数》的主人公是(),《画龙点睛》的主人公是()朝时的画家()。教学设计方案课题8、成语故事课时(课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相矛盾》和《滥竽充数》。2.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两个成语的意思。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行朗读感悟,发展学生的开放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重点: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重建一、复习导入。二、品读感悟成语。精读《自相矛盾》:(一)激趣。1.师:同学们,生活中的人形形色色,如果按智慧划分的话,大概可分为这么三类人一一类是愚蠢的人,思维力低下,愚笨可笑;一类是平凡人,思维力一般,平平常常;还有一类自然就是聪明人,思维力超常,善于动脑思考,会跳出一般人的思考方式。同学们,你们想成为哪类人?师:要做聪明人,就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发现。(板书: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一则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揭题齐读)2.出示“矛”和“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简介“矛与盾”。3.播放《自相矛盾》的FLASH。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二)品悟。1.提示:请大家自读这个成语故事,初步感受文中人物留给你的印象?他们是愚蠢的人,是平凡的人还是聪明的人?可以在旁边写上一些批注。▲“夸口”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夸”字,它的上半部分是一个“大”字,你能说说这表示什么意思?(夸口就是“说大话”的意思)再朗读,效果会更好一些。那再来看一看它的下半部分是什么字?(“亏”字)你能用“亏”字组词吗?那你们知道了说大话的下场是什么呢?C、同学们这个生意人矛的特点是什么?E、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出示句子,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F、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张口结舌?师小结:这卖矛盾之人被围观者一说,羞得张口结舌,无言以对。要是他还有点聪明的话,他心里会怎么想怎么做?4.拓展明理:配音《自相矛盾》的FLASH,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现在明白“自相矛盾”的意思了吗?请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2)那个人售物时说话前后矛盾,会有什么后果?精读《滥竽充数》(一)解题1.师板书:滥竽充数)同学们,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对于我们学习整篇课文是很有帮助的。▲那你们知道“滥竽充数”中的“竽”是什么意思呢?(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在这个词语中是指“吹竽”的意思,出示图片)▲充数呢?就是蒙混其中,充数字。▲关键是这个“滥”,这里有几种解释:1)坏的;2)不加选择的;3)不会。1、填字成。自相、电雷充数、画龙点、乌云张舞、不已、口舌2.复述三个故事。(要求简洁)2.自主阅读:学生自读,写批注。3.展示交流。A、见过有人做买卖吗?哪些买卖人会在集市上吆喝些什么呢?B、大家来看看样一个句子(出示: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谁来模仿买盾人吆喝一下。学生自由练习---指名---点评---指名---一起吆喝。(不要很整齐,但是吆喝的味道要出来)C、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矛戳得穿)D、此时,学生评价,这个楚国人属于哪类人?(并说说理由)E、出示句子,指导朗。(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学生品味语气。)F、(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能换个词吗?(哑口无言、目瞪口呆、理屈词穷、无话可说)师小结学生活动:小组交流过后再说一说。(3)现场表演:如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矛与盾?(小组讨论,说一说)(4)通过学习课文,明白了什么?(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5)在现实生活中见过或做过这种自相矛盾的事吗?(影片中见到:警察询问犯人,他们说话会自相矛盾;孩子说谎时,前后说的话是自相矛盾的……)二、1、“滥”字看看题目,你会选择哪种答案?(3)师生交流,说理由。三、检测反馈(二)品悟:南郭先生为什么不会吹竽却能得到与别人一样多的俸禄:1、提示任务:自主学习要求:自己读读课文前半部分,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看到这句话,我们能联想到一些词语:叫做装模作样、装腔作势(教师板书:合奏)▲指导朗读――点评――再指名――齐读(2)就是这样一个不会吹竽的人混在演奏队伍中,居然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理解: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但是故事的结尾却说“只好”逃走了?同学们,什么叫“只好”?▲师生交流:品读感悟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逃走:1.提示任务:为什么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呢?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告诉我答案。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教师板书:独奏)(2)如果你是此时的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你又什么反应,你会想些什么?4、教师小结:“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最后不得不逃之夭夭,从他身上你明白些什么?(师生交流)(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5、拓展感悟:(1)你们想对东郭先生说些什么?你们对东郭先生还有什么好的建议?(2)老师送大家两句名言:(有真才实学展鲲鹏大翅)(混得一时,混不得一世。)希望东郭先生的教训,各位同学铭记。1、填空:《自相矛盾》的意思是:()。现在比喻()。《滥竽充数》的意思是:()。现在比喻()。2、自主阅读:学生自读,同桌交流感受。3、展示交流:(1)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出示两个句子:A、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B、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比较这两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还有什么原因吗?师生交流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和别人一样的傣禄。”2.自主阅读:学生浏览课文。3.展示交流:(1)师生交流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
本文标题:苏教版小语五上第3单元表格式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65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