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3单元教学设计
1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析和设计举要各位同仁,大家好!我认为,在所有的学科老师当中,当一名语文老师是最有情趣、最幸福、最浪漫、最有诗意的一件事。虽然是梦常醒,人未眠,但我们却是在侍苗圃,种心莲。在我们把学生引向语文天地的时候,自己始终在欣赏语文天地的四季风景,且歌且行,且行且乐。一、单元主题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目的是引导刚刚跨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愉悦地步入文学的殿堂。让学生从各方面感知文学的魅力所在——美的形式,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这些都将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因而所选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体裁多样,散文、诗歌、小说、寓言,丰富的文学样式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文学画卷,但又各有侧重:《为你打开一扇门》以优美的语言向七年级的新生阐述文学的特点、功能,加深学生对文学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更好地亲近文学——文学的重要性《繁星》通过展示作者不同时间、地点观察繁星的真切感受,使学生明白细致的观察融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是文学创作成功的重要因素——学会观察大自然,从生活中学语文《冰心诗四首》充分展示诗歌的特点:形式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想象丰富,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初识诗歌、学习诗歌语言《安恩和奶牛》通过细致的人物描写和生动的情节表达了人物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主题——认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古代寓言二则》以短小精悍的寓言展示文学丰富的内涵,既有趣味性又有哲理性。——领会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基于单元主题,我们确立以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欣赏名家优美诗文,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2、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3、品味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4、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5、投身“我爱文学”主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亲近文学,热爱文学,尝试表达,学会合作。三、教学设想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教师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做好引路人,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对文学的认识,注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品味文学语言的精炼优美。在诵读过程中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心境以及作者真实美好的情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美,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去“亲近文学”,热爱语文。五篇课文以亲近文学这一条主线贯穿,每一篇课文都应该围绕这一主线展开,方式不能千篇一律,可以根据文章的体裁特点组织教学。《为你打开一扇门》一、略读:(下同)1、啥体裁?(审题)散文2、写了啥?(选材)向七年级的新生阐述文学的特点、功能。3、为啥写?(立意)加深学生对文学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更好地亲近文学——文学的重要性4、咋样写?(组材)紧紧抓住“门”的本义和比喻义,生动形象地来诠释文学的功能和作用,5、写咋样?(评价)散文佳作。二、精读:(详见备课)1、品好段:课文第四自然段2、品好句: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三、寻读点拨:1、重点2、难点3、探点四、教学建议:2《为你打开一扇门》应紧紧抓住“门”的本义和比喻义,带领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师生共同补充大量的文学例子,生动形象地来诠释文学的功能和作用,如:结合自己阅读过的文学作品,就“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这句话谈谈你的认识。再如:“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你有过这样的读书体验吗?请举例说明。这样容易让学生进入文章中去,从感性上拨动热爱语文的心弦。《繁星》一、略读:(下同)1、啥体裁?(审题)散文2、写了啥?(选材)由景物引发的联想、感受3、为啥写?(立意)表达感情4、咋样写?(组材)按时间顺序的写法,运用联想、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的表达感情。由实到虚,虚实结合的手法。5、写咋样?(评价)散文佳作。二、精读:(详见备课)1、品好段:第四自然段2、品好句:“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话。”“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三、寻读点拨:1、重点2、难点3、探点四、教学建议:其一:教学时注重将文本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设计学生谈观星的感受;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借助日常生活的经验,抓住最感兴趣的一处景物,以课文3、4小节为例通过模仿作者由实到虚、运用想像与联想的写作手法将之内化为自身的写作经验。其二:注重朗读教学,通过设计朗读比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情感加深对文本内容、写作手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其三:学生学习对文本内容进行圈点勾画作点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冰心诗四首》一、略读:(下同)1、啥体裁?(审题)诗歌2、写了啥?(选材)母爱、青年的成长3、为啥写?(立意)培养亲情、感悟成长4、咋样写?(组材)细节描写、联想和想象、构思和意境。5、写咋样?(评价)诗歌佳作。二、精读:(详见备课)1、品好段:精讲《纸船》2、品好句:几处诗眼字词。三、寻读点拨:1、重点2、难点3、探点四、教学建议:《冰心诗四首》可以从比喻、拟人等修辞入手,调动学生的想像和联想让学生在品味句子的同时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以及诗歌中蕴含的丰富的感情。教学中可以安排学写现代诗的环节,不要小看了学生的创作的热情,在尝试中你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安恩和奶牛》一、略读:31、本文啥体裁?(小说。)2、本文写了啥?(安恩和她的奶牛在集市上散心。)3、本文为啥写?(爱护善待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4、本文咋样写?(通过刻画把握安恩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她淳朴、勤劳、善良、慈爱的性格特点。)5、本文写咋样?(文章用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二、精读:(详见备课)品好段:1、以貌取人,初识安恩。请一位学生朗读第一段,语速要慢,要平静一些、舒缓一些。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第1段,谈谈安恩给你的最初印象,按句式回答:“从‘______’这句描写中,我看到安恩是一个_________的人。”2、第一段中有对周围环境的描写,这个描写有何作用?3、第二段主要是对奶牛的描写,从中可看出这是一头怎样的牛?从哪些语句中又可以看出安恩是个怎样的人呢?4、对于文中写的几次买牛人,安恩分别是怎样的态度?最后为什么“似乎有些窘迫不安”?可以看出安恩是个怎样的人?品好句:“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除这几根针之外,在她的灰白的头发上另外还横插着一根。”“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三、教学建议: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处理生字词,标注自然段序号,搞好预习是关键。课堂上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带动学生采用“问—寻—品—评”“四读”导学模式,展开课堂讨论交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把文章读懂读透,把握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分析,最后小说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突出作品主旨“关爱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同时引发学生的一些深层思考,一步步触摸作品的灵魂,感受文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亲近文学之情,进入文学之门。《古代寓言二则》一、略读:(下同)1、啥体裁?(审题)寓言2、写了啥?(选材)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的故事3、为啥写?(立意)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随机应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不可顽固守旧,不知变通,否则就会闹出笑话世界上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4、咋样写?(组材)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给人以启迪和教益。5、写咋样?(评价)简洁生动二、精读:(详见备课)1、品好句: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②置之市,而忘操之。③宁信度,无自信也。④是吾剑之所从坠。⑤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三、寻读点拨:1、重点2、难点3、探点四、教学建议:所选的两篇文言学生并不陌生。《郑人买履》在小学人教版十二册原文出现过,《刻舟求剑》在第六册以白话文的方式出现。现在又出现在初中第一册教材中,为小学与初中学习过渡降低了难度。在教学4时,重点应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可以让学生课外收集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让他们在讲故事当中领会寓言故事的特征——即趣味性和哲理性。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不可忽视,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活动可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短期扩展到长期,比如:秀秀我的书柜;文学形象大追星;我与名著有个约会;我的阅读计划我作主,小诗创作比赛,故事会,手抄报展示,读书卡制作。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查找、阅读、交流、编写、合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主动探求和互助合作习惯。下面着重谈一谈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四、文本解读我们的阅读教学——这一高级精神活动是学生、教师、作者三个生命体之间的交往。文本,是阅读教学中三者得以展开交往的物质媒介。在交往的过程中,三者的存在关系又决定了教师应该是一个精神引领,他必须先于学生接触作者的生命表征——文字,同时也应该高于学生了解文字背后所隐藏的精神内核;他必须从学生最近的生命起点出发,把生命引到尽可能远的终点;他必须引领学生在与文本进行交往对话时还能收获愉悦与幸福,并能自觉主动地进行个性化的建构。以《安恩和奶牛》为例,谈谈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安恩和奶牛》是苏教版七上语文新增加的内容,作者约翰尼斯﹒延森是丹麦小说家、诗人,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这篇小说记叙的是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尽善尽美的奶牛来到嘈杂的牲口交易市场,因为奶牛很好,问津者络绎不绝,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真吐露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想让它和同类相聚,散散心。这篇微型小说自从被选入教材以来,引起了阅读者极大的兴趣,产生了对这一篇文章的主题的多元化解读,对于这篇短小说的寓意,大致有以下几种:一种以特级教师王栋生为主:他认为小说通过真实的人物描写,展现了人物细腻丰富的心灵世界,一位比较清贫的老奶奶却富有善良和仁爱之心,安恩的形象,饱含作者的敬重之情。这也是教学参考上较普通的一种理解,为许多读者认同。一种是以南开大学教授徐江为主:他认为,王栋生的“解读仅仅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而没有形而上地给学生总结‘怎样’从文本中汲取‘哪些’更有益的东西。而这些恰恰是语文最基本的东西,正是这样一些问题制约着语文教学的效果。”“知道不知道这样一个老太婆的形象无关紧要,我们应该把这篇课文当作人生行为教材来探讨,从而在更具有普遍性的层面教育学生”“教学生学会用哲学思辨意识来思考课文”。他的哲学思索有两点,一是要有“空间意识”,“本来老婆婆体会到奶牛有孤独感,她为奶牛寻找同类‘聚聚’、‘散散心’,这是正当的事。但是,她找错了地方,选错了场所。牲口交易市场是交易牲口的地方,不是‘遛牛’的地方。”二是要有“联系思维”,“她心疼牛,但到牲口交易市场上,就不是她和奶牛以及奶牛与奶牛之间的关系了,其中必然存在老婆婆与买牛人之间的联系问题。……正因为如此,由于老婆婆的行为不当,她不但没有达到让自己的牛“散散心”的目的,反而给牛带来了更大的伤害。”徐的结论是:“要让学生记住:自己的规则只有在公众的规则之中才是合理的。”这种分析
本文标题: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3单元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70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