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鲁迅一、鲁迅生平及创作简介1.鲁迅生平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给我们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思想遗产和文学遗产。鲁迅的精神被指称为中华民族魂。鲁迅被尊称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同时也是现代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鲁迅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位作家,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可能读过鲁迅的作品,但是与此同时呢,每一次读鲁迅的作品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思考。可以说,那有一种常读常新的感觉,那么从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开始进入鲁迅的文学世界当中。首先我们来简单的看一下鲁迅的生平和创作简介。首先来看鲁迅的生平。鲁迅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中的几代都是读书人,他的祖父周介孚在京城做官,所以周家呢在当地还是有一定的名望的。鲁迅在儿童时期和少年时期应该说是衣食无忧,但是呢在他13岁的时候,鲁迅的家庭发生了一场重大的变故,就是他的祖父周介孚因为牵涉到一场科考的贿赂案当中而被捕入狱,接着他的父亲得了重病,不治而死,那么这样的变故,使得周佳遭受了经济危机,由于祖父入狱需要花钱打点,父亲治病需要花钱,周家一开始是变卖田产,后来就典当衣服首饰,少年的鲁迅因此呢就常常出入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他还曾经寄人篱下,到乡下的舅父家去避难,在这个过程当中鲁迅可以说饱受了世人的冷与嘲讽。鲁迅后来谈到这段经历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吗?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这样一场变故,可以说给鲁迅的影响是非常深的。在1898年的时候,鲁迅决意离开故乡到南京去求学。而当时呢由于家境不好,他只能选择不花钱的学校,就是洋务的这种新式的学堂,江南水师学堂,那么这样的新式学堂在当时呢是被人们认为是没有出息的学校,而人没有前途,鲁迅那就到这样的学堂去学习了。江南水师学堂是一个新式的学堂,但是鲁迅去了以后发现这个封建的思想仍然非常浓重,学校好像是培养海军的,但是学校有游泳池,因为淹死了几个学生,游泳池那就被关闭了,而且学校还在这个游泳池上盖了一座庙,所以鲁迅说这个学校是乌烟瘴气,一团糟糕。次年他就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学习。在这个学校学习期间呢他开始接触到一些新思想,比如说学习了自然科学,物理学,地质学,矿物学的知识,同时还接触到了欧洲18世纪以来的启蒙思想,比如说严复所翻译的《天演论》,就是系统的介绍了社会进化学的这种思想,鲁迅受到的影响很大。在1902年鲁迅毕业之后就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到日本去留学,在日本,他一开始到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在1904年的时候,他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鲁迅之所以选择学医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呢因为他在日本期间看到了西方的医学对于日本的维新非常的重要,因此呢他希望以此来促进国人对维新的重视,第二个原因就是由于他自己的父亲当时好像是被庸医耽误了,鲁迅决意要学医,去救治像他父亲这样被庸医所耽搁的病人,鲁迅一辈子都不相信中医,他的父亲当时据说是被一个名医越治越重,最后就死去了。那这两个原因就是他选择学医的原因。鲁迅在日留学期间,当时的日本东京实际上是一个海外的中国的革命党人活动的一个中心。所以在那儿云集了一些中国的革命党人,那么鲁迅也和他们有过接触,而且也受到他们思想的影响。在日本留学期间,他经历了在他人生当中的一次非常重要的转变,就是弃医从文。我们大家都对这个非常熟悉,这个幻灯片事件,鲁迅在学校上学期间,老师在课堂上就放映了一张幻灯片,就是日俄战争期间一个中国人他替俄国人做间谍被日本人抓住以后杀头,那当时围观在周围的中国人非常的冷漠,鲁迅就为这个场景所触动,正是他认识到要想改变民族的命运首先要改变的是国人的精神,最能够改变国民精神的是首推文学和艺术,所以呢他决定弃医从文。在1906年他就离开了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到东京从事文学活动,从1907年他开始发表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论文,比如说像《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等,他提出了,立国必先立人的这样的重要的思想。与此同时,他还开展了一些积极的文学活动,比如说和他的弟弟周作人翻译了一些外国的作品,合编为《域外小说集》。这是他最初的在日本的一些文学活动。1909年,鲁迅从日本回国,回国以后,他先后在杭州和,绍兴的中学任教。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当时的教育部部长蔡元培就邀请鲁迅去教育部任职,所以鲁迅就去了,后来呢他又随着教育部迁移到了北京,这一段时间呢,可以说是鲁迅非常苦闷和消沉的一段时间,首先他亲历了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辛亥革命发生的时候鲁迅感到非常的振奋,他亲自鼓动学生去上街演说,可是呢,辛亥革命的事实让鲁迅发现辛亥革命根本没有触及到中国的真正的改革,没有改变中国沉睡落后的社会现实,这让鲁迅感到极度的失望,那么再加上当时他的个人的情感生活,这个不幸的婚姻也使鲁迅感到非常的痛苦,他在这个教育部任职,机关里呢非常腐败,整天无事可做,这个时候的鲁迅就开始整日躲在屋里抄写古碑,整理经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促成了鲁迅一生当中这次重要的转折,在时代潮流的感召下,在友人的鼓动下鲁迅压抑已久的思想情感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地喷发出来。这就是在1918年的时候,他首次使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狂人日记》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狂人日记》之后鲁迅又连续发表了一系列的小说。此外,他还写了精悍的,锋利的杂文,又在《坟》,《热风》,《华盖集》等集子当中。在文学创作之余,鲁迅还积极的参与组织文学社团,编辑新文学刊物,应该说在这个时期鲁迅是非常活跃的。五四之后,鲁迅先后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任教,致力于中国小说的研究和讲授,但在这期间五卅运动之后,他经历了像女师大事件,还有318惨案,在这样一些血的残酷与事实面前,鲁迅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和挫折。1926年8月,由于他支持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受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通缉,他就离开了北京到厦门去任教,不久又从厦门辗转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那正是在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期间,他亲历了广州的415反革命政变,这个415反革命政变的发生距离412才仅仅几天而已,在这次事件当中,许多共产党人和工人被杀害,残酷的事实再一次使鲁迅感到巨大的冲击,无比的悲愤和痛苦。1927年10月,他就和许广平一起从广州到达了上海,从此定居上海。从1927年开始鲁迅就进入到了他生命当中的最后的10年。那么在最后的10年当中鲁迅的思想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他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且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与此同时呢他参与了左联,支持左翼文学运动,1936年鲁迅在上海逝世。这是鲁迅生平的一个简单的介绍。接下来我们看一下鲁迅的文学创作。2.鲁迅的文学创作鲁迅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小说,散文和杂文上。他的小说集了一共有三部,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散文集呢则有《野草》和《朝花夕拾》。杂文是鲁迅笔下数量最多的文学作品,那充分地反映了鲁迅的文学成就,前期的杂文主要有《坟》《热风》等等,那么在最后的10年当中呢,鲁迅主要是以杂文为主。这一时期创作的杂文集非常多,像《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等。我们前面说鲁迅被尊称为现代小说之父,他也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那么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突出贡献就是他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开拓者。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文体上,尤其是从文体上来说,他不断地进行着新小说的文体实验,当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艺术推向成熟,对后来的现代小说开创了多种试验的源头,除了小说以外,鲁迅还倾力进行范文的创作,在他的笔下,尤其是杂文这种形式得到了这种丰富的发展。可以说是鲁迅非常有代表性的文体。除了小说之外,杂文也非常能够反映鲁迅的文学成就。在简单的介绍了鲁迅的生平和创作之后,我们进入到第二个问题,鲁迅的思想发展。二、鲁迅的思想发展我们前面讲,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我们要想进入到鲁迅的文学世界,我们必须要了解鲁迅的思想,因为他的思想是通过他的文学作品反映出来的。通过前面介绍鲁迅的生平,那么大家可能有这样的一种感受鲁迅的一生啊,正好处在中国社会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极为曲折的历史时期。比如说就从他1909年从日本回国到1927年这段时间,他就经历了辛亥革命,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五四运动的潮起潮落,五卅运动以及大革命的高潮到失败的历史转折。所以说呢鲁迅他亲历了多次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运动,那么在风云变幻当中,鲁迅的思想也充满了变化。所以我们很难就用两句话把鲁迅的思想交代清楚,而我们也很难把鲁迅的思想归纳到某一个思想体系当中,我们可以说鲁迅是反传统,鲁迅是存在主义,鲁迅是启蒙主义,又或者说鲁迅是个性主义,是人道主义,那么到后期他又是阶级斗争的战士。那么这些似乎又都从不同侧面触及到了鲁迅思想的某一部分,但是呢我们又很难把鲁迅的思想完全归纳到某一个思想体系当中。我们说鲁迅的思想是非常丰富,复杂甚至说是矛盾的。但是从整体上学界通常把鲁迅的思想分为前后两期。以1927年,他到上海定居为界,分为前后两期。从1927年他到上海定居之后,进入到了他的生命当中的最后10年,那么在这10年当中,鲁迅的思想显示出一些新的发展,就是从进化论到阶级论,从早期坚持个性主义,到后来站到阶级角度认识到群众的力量。他的思想经历了这样的一种变化。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着重谈一下他的思想的这种变化。首先我们来谈一下鲁迅前期思想当中的进化论。进化论是鲁迅早期思想当中非常鲜明的一个特征,实际上不仅仅是鲁迅,许多的知识分子都受到进化论的影响,进化论可以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中国思想界影响最大的时代思潮。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是第一次系统的把达尔文的这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学说介绍到中国来。那么这样的一种学说为当时的思想阶级改良派,他们的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的基础,与此同时,它也是像鲁迅这样的年轻的,爱国的知识分子接受世界进步思潮最早的开端。早在南京求学期间鲁迅就曾经读过《天演论》,他就受到进化论的影响,后来到日本留学,在日本留学期间他潜心研究了包括了进化论在内的西方的一些自然科学和社会学说,比如说他在1907年写的一篇文章《科学史教篇》当中提倡科学,阐明科学和救国之间的关系。那么可以说,早期鲁迅是接受了以进化论为代表的18世纪以来这种启蒙主义的思想,那么他在接受进化论的过程当中,他一方面和资产阶级改良派否认质变否认革命的庸俗进化论进行批判,另一方面他也对社会达尔文主义当中弱肉强食这样一种消极因素进行了批判,提出了弱小民族联合自卫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这样一种思想。总的来说,他在接受进化论的过程当中,他对其中的消极因素进行摒弃,提取了当中的合理的进步的因素。鲁迅后来说进化论使我相信进步,相信未来,要求变革和战斗。那从这样的一段话当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他从进化论学说当中汲取了注重生存斗争,相信事物的新陈代谢和强调人类精神发展的重要性等等的积极因素。在五四运动期间,当时的整个进步的思想界,进化论还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必胜于旧也是新文化统一战线的共识,那么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联合起来去反对封建的旧文化和旧道德。所以鲁迅呢,他就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新必胜于旧,青年必胜于老人。今必胜于古,将来必胜于现在。这正是反映了当时的他的一种进化论的信仰。正是从进化论出发,他猛烈地抨击封建的制度和封建的礼教。正是从进化论出发,他坚信将来必胜于过去,他也相信青年人必胜于老人。这样一种进化论的学说给予鲁迅要求社会变革的思想提供了很大的支持,但是它也有局限性,它的局限性在哪呢就是仅仅用生物进化论去解释社会现象有失偏颇,强调这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忽略了人类的社会的这种进步过程当中需要经过这种斗争的。在20年代中后期,鲁迅亲历了像五卅运动,女师大风潮,318惨案这样的事件,帝国主义和中国的封建势力勾结在一起用强大的反革命武装来来镇压革命的人民,这样一种血的事实呢使鲁迅受到非常大的震动。特别是我们前面讲到的广州的715事变,是对鲁迅一个新的冲击,而且他在这个过程当中亲眼看到青年的学生分化成两派,原来他是坚信青年必胜于老人的,但是他现在看到,青年的分裂,这时候
本文标题:第二章鲁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85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