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学设计(首页)学科:地理七年级班教师:课题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和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了解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2、运用地图说明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和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3、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的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的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教学设想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理性认识。本节课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学的思想。通过活动、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通过课件的展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教学用具地球仪手电筒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分析、总结、归纳法课时安排2课时拓展延伸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板书设计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不变的(错误)1.地壳的变动一、2.海面的升降变化的——“沧海桑田”海陆变迁3.人类的活动4.其他的原因二、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1、大陆漂移——板块运动2、六大板块与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教学反思海陆的分布教学设计(续页)年月日教学活动设计补充内容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1、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2、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3、概念:4、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5、大陆上的洲际分界线二、新课:[板书]第二节海陆的变迁1.地壳的变动2.海面的升降3.人类的活动4.其他的原因三、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大陆的漂移,2亿年前的大陆→6500万年前的大陆→现在的大陆。2、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学说”概念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连成一片,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块。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却是一块陆地。一方面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识记七大洲、四大洋。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发现的喜悦和成功来之不易。在活动中,启发学生探究发现的兴趣,进而得出结论:魏格纳的假说是有科学依据的,是可信的。审阅人:年月日教学设计(续页)年月日教学活动设计补充内容①大陆板块张裂运动→地表裂谷带产生(东非大裂谷)→大陆解体(亚非大陆分离)→新的海洋出现(红海)→新的大洋形成(大西洋)板块张裂运动,使非洲与亚洲的距离不断扩大,位于它们之间的红海范围也扩大。②板块挤压运动→大陆与大陆靠近(古地中海缩小)→继续挤压靠近,地表隆起,呈山脉状(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板块叠加结合(古地中海消失)板块相向运动,使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靠近古地中海不断缩小,两大陆地受挤压力继续靠近,相互挤压的力量使地面不断隆起,于是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大陆结合,古地中海消失。3、六大板块与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最大)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4、板块的运动可以分为张裂和碰撞挤压两种运动。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产生裂谷、出现新的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面积扩大将成为新的海洋;亚洲和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欧洲和非洲分界线;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南美洲和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审阅人:年月日教学设计(续页)年月日教学活动设计补充内容板块发生挤压碰撞时地表会形成山脉、海洋面积缩小甚至消失如: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发生挤压运动)、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运动)四、作业:①、完成课后练习;②、预习下节课内容。审阅人:年月日
本文标题: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90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