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第二节青春期的基本变化.
青春期的基本变化三大变化之一:生理变化“我对月经一无所知,母亲对此从来都是闭口不谈。我怕极了,躲着家人,不停地清洗衣服。可是母亲突然进来了,明白了正在发生的一切,然后开始嘲笑我。她没有给我讲,只是说‘没什么好担心的’。”“我开始发育的时候,在街上常常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如果他们是善意的,我觉得挺好。但如果他们不怀好意,我就觉得很害怕。”“第一次遗精的时候,我有点惊慌失措。我以为自己尿床了。一年后我才弄清楚是怎么回事。”青春发育期(PUBERTY)又名“发身期”,是人的第二次“成长高峰”指个体获得性生育能力的阶段,包含个体获得生育能力所需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五项主要生理表现:身体生长的加速过程,结果是身高和体重的显著增长。第一性征的发育,即睾丸和卵巢的发育第二性征的发育,包括外生殖器、乳房、阴毛、体毛等身体组成成份的变化,特别是脂肪和肌肉的分布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变化控制青春期身体发育的内分泌系统:HPG轴控制青春期身体发育的内分泌系统•调定点(setpoint)•大约在儿童中期的时候,下丘脑开始增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脂肪细胞产生瘦素(leptin),瘦素启动下丘脑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下丘脑垂体生殖腺性激素反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雌二醇睾酮身体的快速生长140150160170180101112131415161718身高(厘米)年龄(岁)男女3040506070101112131415161718体重(公斤)年龄(岁)男女肌肉和脂肪的增长青春发育期的起始时间女孩最早7岁就可以进入青春发育期,男孩最早是9.5岁。将月经初潮作为女孩子进入青春发育期的标志是错误的。男孩子一般在发展出成人的外貌之前就已经具备了生育能力。女孩子的情况刚好相反,一般来说,月经初潮若干年之后才能获得完全的生育能力,有规律的排卵也要在月经初潮后两年左右开始。青春发育期起始时间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大,除了起始时间早晚的差异,还有发育快慢的差异。起始时间存在种族差异影响青春发育期起始时间的因素遗传因素:双生子研究显示,青春发育期的起始时间和快慢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影响。遗传因素不决定几岁开始发育,而是决定了一种先天倾向,一个起始时间的可能范围。最终是否兑现,还要看环境因素的作用。环境因素:营养:富裕家庭中的孩子月经初潮年龄比经济拮据家庭中的孩子早6-18个月。健康社会环境因素:家庭不和睦,或者家庭中有继父的女孩较早进入青春发育期。可能的解释是,家庭的压力影响激素的分泌,促进青春期发育的启动。但过大的压力会延缓青春期发育。北京市女生1962年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4.16岁,而2005年为12.24岁(教育部,2007)青少年对青春期发育的心理适应男生对遗精的心理反应我国男性青少年首次遗精的年龄大约在14、15岁,最早可能在12岁左右,一般到20岁,所有男性都经历过已经。男孩对遗精的心理体验主要包括害羞、新奇、恐慌、无所谓。报告害羞和恐慌的达到52%(邓明昱等,1989)。如果青少年对遗精有心理准备,反映相对比较积极,相反,如果不理解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会使他们产生无谓的焦虑。女生对月经的心理反应对于月经初潮,我国女孩的心理体验依次包括:害羞、恐慌、新奇、无所谓。其中,68%的人感到害羞和恐慌(邓明昱等,1989)。西方研究显示,对月经初潮的反应既有积极感受,也有消极感受。对初潮有心理准备,具备了一定知识的孩子有更多的积极体验。女孩基本是从母亲那里获得有关信息(Brooks-Gunn&Ruble,1983),月经初潮后会立即告诉母亲,两三个月后,也会告诉父亲。另一项对我国青少年女孩的调查显示,仅有10%的女孩对初潮感到幸福或兴奋,大部分女孩会觉得恼火和尴尬。早熟和晚熟的影响Tanner分期早熟和晚熟的影响早熟/晚熟对男孩的短期影响一方面,早熟的男孩有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受关注体验、更强的力量感和更多恋爱体验。有发育问题的男孩在接受激素治疗之后,对自身能力的感受增强。另一方面,早熟男孩比同龄人更多地表现出逃学、违法、物质使用等问题。这可能是因为选择高年龄青少年为朋友导致的。当晚熟者迎头赶上时,反而在好奇心、探索行为、人际交往主动性等方面有着更好的表现。早熟与晚熟的影响早熟/晚熟对男孩的长期影响青春期时早熟的男孩成年后责任感更强、更有合作意识、更加合群。但同时也更为顺从、传统而严肃。青春期时,晚熟的男孩比较容易自卑。但青春期时晚熟的男孩成年后更有洞察力、创新意识、更加幽默。但同时也更为冲动和固执。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早熟的男孩更早地融入到了成人的角色中,更早地承担了责任,但这种责任带来的压力也更大了。早熟/晚熟对女孩的影响:一般来说,早熟对女孩的影响是消极的。青春发育期对心理的影响生理变化影响青少年行为的三个途径激素行为激素外貌自我意象行为激素外貌他人行为行为早熟影响女孩的几个可能机制对体型的关注与年长的人交往、恋爱“成熟疏离”假设或“另类假设”:外貌上与同龄人差别大,使青少年在群体中处于“另类”的地位“发展准备”假设: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心理上的准备012345678121314151617181920212223AgeDepressedMoodEarly-maturing,datinggirlsLate-maturing,datinggirlsOn-time-maturing,datinggirlsEarly-maturing,nondatinggirlsLate-maturing,nondatinggirlsOn-time-maturing,nondatinggirls早熟与女孩问题行为—激活还是强化?Caspi和Moffitt发现,早熟并不导致问题行为的增加,而是强化了在儿童期已经存在的问题行为小结:早熟会给青少年带来更多人际交往优势,但过早成熟给女孩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对两性来说,早熟都会引起更多行为问题,如吸烟、喝酒、违纪、性行为等,但对女孩的影响更大一些。体重问题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肥胖症:青少年十分关心自己的体重,没有青少年希望自己是肥胖的。肥胖的青少年在同伴中常常处于被忽视或排斥的地位,有时还会遭到欺负肥胖的青少年更容易抑郁然而,无论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我国,肥胖的发生率都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中科院心理所研究显示,北京青少年肥胖发生率为男8.2%,女4.4%;超重发生率为男15.1%,女8.6%与肥胖或超重有关的因素个人因素遗传的影响:在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双生子体重几乎完全一样(Grilo&Pogue-Geile,1991),被收养的孩子长大后体重与亲生父母类似,而不是与养父母类似(Stunkard等,1986)。饮食动机:吃东西可以减少焦虑、抑郁和不安。有的低自尊的人通过吃东西强化消极的自我概念。饮食模式食物偏好缺乏锻炼与肥胖或超重有关的因素父母和同伴对青少年体重的影响父母不仅影响孩子的饮食量和饮食结构,也会影响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多少同伴的行为也会影响青少年的饮食和运动环境的影响学校社区广泛的社会影响洋快餐看电视、打游戏等生活方式身体映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身体映像(bodyimage)指对自己身体特征的态度和反映。肥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不良影响。但有研究表明,自我感知的身体映像的影响要大于实际体重的影响。身体映像的性别差异:一般来说,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不满,她们的身体映像更为消极与社会文化对纤瘦女性身材的推崇有关随着年龄增长,男孩的肌肉比例增加,因此男孩对自己的身体满意度较高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以受食物和体重困扰为特征的可以危及生命的情绪障碍。多发于青春期女孩:1%,95%患者年龄介于12-18岁之间体重低于其身高组正常体重的15%个体对体重增加和变胖表现得过度恐惧对自己的身体映像是扭曲的闭经抑郁,社会隔离,情绪波动大有些患者还出现暴食10%患者由于营养不良而死亡神经性厌食症厌食症患者通常有着不良的家庭关系患者家庭往往是不和谐和缺乏支持的教养方式通常非常严格,且有过度保护的特点,父母对孩子的健康过分担心,因此亲子冲突不断增加,进而导致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越来越强有些患者不能接受自己的女性身份,试图以此让自己呈现出修长的男性模样医学方法和心理治疗相结合,在纠正营养不良问题的同时,帮助患者成为一个心理上独立、自爱、自信的人青春期身体发育是否带来情绪波动?青春期青少年是否比其他年龄的人更加情绪化?科学研究并未获得明确的证据。青少年的情绪变化与活动内容有关。情绪化水平的个体差异很大。模式情绪变化的程度情绪变化的速度典型情绪情绪强度1非常大非常快积极非常高2小中等积极低3小慢消极非常低4非常大中等消极高5中等慢非常消极高Bence,1992青少年情绪波动的机制激素变化:多种激素水平的快速增长,如睾酮、雌激素和肾上腺素,都可能与冲动、脾气暴躁、攻击行为、抑郁有关。激素的影响在青春发育期的早期比较明显。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环境因素的影响:压力性生活事件引起青少年的情绪波动,可能是通过激素活动发挥作用。睡眠模式的变化青春期时出现睡眠的“时相延迟”,即倾向于晚睡晚起这种变化与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变化有关:青少年脑内的褪黑激素比儿童和成人在不用上学的日子里,如果不强制要求青少年几点起床,大多数人会在夜里1点上床,早上10点起床。青少年对睡眠总时间的要求不变,仍为9小时。睡眠不足是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睡眠不足对青少年的影响影响学习成绩:Carskadon等人的一项研究显示,成绩为C或D的学生比成绩为A或B的学生少40分钟,而且周末睡得更晚睡眠少的孩子白天更容易感到疲劳和压抑睡眠不足的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专家建议:将青少年的上学时间延后或将“熄灯时间”提前青春发育期与家庭关系青春发育期时,孩子与父母的冲突增加,亲子关系疏远。特别是与母亲的关系上,表现为消极面的增多(冲突、抱怨和愤怒)和积极面的减少(如支持、一同欢笑)。在其他灵长类动物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现象,提示这种模式可能有一定遗传基础。可能的解释之一是,儿童时期已建立起的关系模式被扰乱,但新的关系模式还未建立起来。小结:青春发育期的确会带来情绪波动、睡眠模式的改变、家庭冲突增加等问题,但这并不表明,青春发育期必然会带来问题。给青少年提供充足的支持,让他们提早为此做好心理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三大变化之二:认知的变化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阶段年龄特点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左右在做运动时思考前运算阶段2-7岁可以使用符号,但缺乏心理运算能力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具有心理运算能力,但仅限于具体直接的体验,不会进行假设性思考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之后具有逻辑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做出假设并系统地进行论证。思维更加复杂,有反省思维的能力四个阶段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思考的内容2.思维的灵活性3.能够使用正确逻辑的程度思维发展5个方面思考可能性思考抽象概念对思维活动的思考多角度思考相对主义倾向思考可能性与儿童相比,青少年更多地在可能性的背景下考虑观察到的事物,真实的事物只是可能性的一部分。能够系统地对各种可能的情况进行推理例:1、2、3、4四个数字可以形成多少种组合?1、2、3、412、21、13、31、14、41……123、134、132、143、124……1234、2134、4321……假设-演绎推理假设-演绎推理是形式运算思维的标志青少年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先进进行假设,然后根据假设进行演绎,进行逻辑性的、可验证的推理。会系统地孤立某些变量、组合某些变量,来看看哪种推理能够成立皮亚杰的钟摆问题:向被试展示一个钟摆,并演示可以改变的四个因素:绳子的长度、砝码的重量、释放砝码的高度和推砝码的力量,让被试确定哪一种或哪几种因素能够决定摆动的速度形式运算阶段的青少年会系统地设计实验,每次只改变一个因素,保持其他三个不变。继而会组合不同的因素进行
本文标题:第二节青春期的基本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91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