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三个课时)九
关于“发扬民族精神”教学设计案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明确爱国主义、爱好和平、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分析与思考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教学重点与难点】民族精神的内涵【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话题这是一群聋哑姑娘,她们听不见音乐,她们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但是她们却奏出了人生的最强音,让人们赞叹,让人们震撼……这就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21位聋哑演员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自从千手观音亮相春节晚会后,深深打动和感染了亿万观众。他们在无声的世界里,用肢体语言雕刻出了一幅绚丽华彩的乐章。教师出示《千手观音》影音资料,让学生观看后谈感想。说一说在她们身上体现我们中华民族一种什么精神?二、师生互动展开话题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各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共同奋斗,树立起了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形成了优良的民族传统,也孕育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一)什么是民族精神呢?民族精神: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带有广泛性和普遍性的精神追求就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表现:爱国主义精神、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精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民族精神的作用:维系民族生存、繁荣发展和实现民族和睦团结的重要纽带,是推动民族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使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悠悠历史中生生不息,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二)爱国主义1、含义2、表现3、杰出代表(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体现(四)团结统一,爱好和平1、中国的外交原则三、说一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爱国人物灿若星河,说说他们中的一些人的故事。四、写一写:我最喜欢的爱国名言。五、讲一讲:每当学校升国旗、奏国歌时,每当看到我国运动员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国旗升起、国歌奏响时,我都会热泪盈眶,爱国之情油然而生,说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类似的一件事。六、探究话题价值引导关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教学设计案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的结果,也是由中国共产党性的质和宗旨所决定的。能力目标: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分析问题,提高科学鉴别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党的情感,立志长大后投身到祖国建设事业中的使命感。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一些历史事实,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过程,并认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本节课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封建军阀,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在西方世界对我国实行全面封锁的情况下,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闯过了难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又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新的辉煌。这部分内容涉及到不少历史事件,如教科书第14页的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教学时,教师要充实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这段历史,并真正认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在于让学生认识并认同教科书中主题文的结论。教学准备教师阅读教科书的内容;浏览本备课系统提供的教学参考资料;阅读“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有关内容,研究本节教学案例,确定教学思路;准备有关课件。学生查找有关中国共产党成立经过的资料;查找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28年的历史资料。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听歌曲,谈感想1.播放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生欣赏歌曲并交流从歌曲中,你认识到了哪些问题?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并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让学生了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最终走出黑暗,走向光明,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雪耻梦想教学环节一:回顾历史,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1.了解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斗争及其失败的原因。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史;也是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求救亡图存之路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有过许多尝试。学生列举中国近现代进行的救亡图存的尝试并说明其结果。农民战争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2.引出主题: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教师: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都以失败而告终。这说明了什么?中国人要救国图亡只能走什么道路?让学生用已有的历史知识理解中国近代仁人志士为国家的独立与富强而进行的探索,这些探索失败的事实,为学生理解是中国人民选了中国共产党奠定基础教学环节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1.教师: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最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它们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存在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2.学生阅读本备课系统提供的阅读资料《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一文,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感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3.教师:通过阅读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下面我们来一起研究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28年中进行的斗争。引导学生承接上节课的内容,充分认识到以往的各种努力和斗争失败的原因,从而为下面内容的引出奠定基础强调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教学环节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呈现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照片,以及PPT《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若干大事》中新中国成立以前的部分内容,让学生简单地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就。2.教师: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以及取得的成就。PPT中的内容比较多且复杂,让学生浏览一下,了解党的革命历程就可以了教学环境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1.图片展示:开国大典(毛泽东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邓小平1992年南巡,邓小平南巡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判断各方面工作得失的标准,即“三个有利于”;他认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他的讲话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胡锦涛考察青藏铁路沿线;温家宝视察农村。2.教师: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基本的历程,感受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中括弧内容由教师讲述)总结1.教师:通过上面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获得解放、实现富强的最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下面的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实践的历史选择。①农民革命不可能获得民主革命的胜利②中国资产阶级担负不起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③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运动不会成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强调本节课的中心思想④中国共产党担负起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关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教学设计案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1840年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过程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能力目标:对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继失败,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最终走向胜利历史事实的认知教学,培养起学生比较鉴别、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认同“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态度,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的价值观。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为只有让学生搞清楚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学生才能明白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应该让学生了解如下知识: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凌,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为了求得祖国的独立和富强而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艰辛的探索。以太平天国、义和团为代表的农民运动失败了;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的惨败表明地主阶级改革派发起的“洋务运动”最终失败;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戊戌变法”仅仅持续103天就遭到失败;辛亥革命也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艰辛的探索、悲壮的抗争,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的原因是没有一个用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的先进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成功缔造了新中国。近代中国百年探索的历程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如果课时紧张,可以把本节课和上一节课合并在一起上,内容可以精简。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谈话导入1.教师:我们知道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它们为什么会失败?前面,我们已经谈了一些原因,无论农民、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具有阶级局限性,这使他们领导的革命或改良运动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代表了最广大的工人阶级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最终取得了革命的彻底胜利。我们要进一步问,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成功呢?2.学生自由回答。运用推理的方法提出问题,自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同时也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方向给出本节课的中心3.教师:要通过革命建立全新的社会制度,就必须有全新的理论和思想作支撑。以往所有的运动或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它们缺乏先进的理论和思想。就在国人寻求出路而不能得的情况下,“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走上了社会主义的正确的道路。思想。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而言,采用先给结论后进行论述的方法是非常合适的教学环节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得失1.学生阅读本备课系统提供的阅读资料《太平天国的得与失》,从中分析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2.教师把学生总结出的原因写下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农民阶级存在阶级局限性。太平天国虽然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但它在当时是空想,根本不可能实现;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但中国依然是封建社会。让学生懂得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是空想的、不切实际的建议修改教学环节二:洋务运动的破产1.学生阅读本备课系统提供的阅读资料《洋务运动》,总结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2.教师把学生总结的内容简单地写下来: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且有限;洋务派官员自身的近代化修养不足,没有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建设对其经济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相反,企图单纯依靠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来实现“自强”“求富”,即所谓的“中体西用”——用中国的封建制度做容器去盛西方的先进技术,对两者的内在矛盾认识不足,因此必然失败。懂得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铲除中国封建剥削制度;“中体西用”,具有内在的矛盾性;缺乏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教学活动三:戊戌变法的改良思想为何救不了中国1.学生阅读本备课系统提供的阅读资料《戊戌变法》,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教师把学生总结出的内容写下来:脱离群众没有阶级动力,依靠封建君主制度,幻想得到某些帝国主义大国的同情和支持。教学环节四: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本文标题:第二课历史的昭示(三个课时)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93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