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综合检测题练习题
期中综合检测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物理八年级上册•R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以下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4kmB.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6.9dmC.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cmD.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m2.小明爸爸的车因红灯在路口等待时,坐在车内的小明突然发觉自家的小车在后退。其实车子并没有动,小明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旁边车道先行的公交车B.小明爸爸C.地面D.自家小车CA3.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经过4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A.v甲>v乙,s=16mB.v甲>v乙,s=8mC.v甲<v乙,s=16mD.v甲<v乙,s=8mD4.据新华社报道,2014年8月20日上午,青奥会赛艇女子双人单桨比赛的最终“奖牌榜”出炉,四川选手罗雅丹与队友潘婕合作,以3分37秒52的成绩获得银牌。赛程全长2000米,如图所示为她们在比赛中的情境。下列四个速度中,比她们的平均速度大的是()A.5m/sB.10m/sC.5km/hD.10km/hB5.关于同学们听到的考试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哨声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B.哨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哨声不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D.哨声不能传递能量B6.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是()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A7.当声音的音调或响度改变时,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也会改变。如图给出了相同时间内两个物体振动的波形。其中波形的音调高,波形的响度大(填“A”或“B”)。AA8.(衡阳中考)下面描述的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C9.(成都中考)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10.(河南中考)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C.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C11.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的习俗。下面与粽子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包粽子时,米粒之间有缝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B.煮粽子时,锅上方冒出“白气”是汽化现象C.手上沾些水,拿刚出锅的粽子不烫手,利用了汽化吸热D.粽子放入冰箱冷冻一段时间,外表结了一层霜,这是凝固现象C12.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A.洗手间里的固态清新剂逐渐变小B.冰箱里的水蒸气结成霜C.发烧的病人身上擦酒精,降低体温D.寒冬,池塘的水面结冰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3.(1)图1中,物体的长度为。(2)图2中,温度计的示数为℃。(3)图3中,汽车速度表示数为。14.最近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如图),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B超利用的是(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波在真空中传播。2.60cm-680km/h超声波不能15.在元旦文艺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由于而产生的,在15℃的室内琴声的传播速度是m/s。16.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控制噪声是政府部门和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噪声是由于发声体的产生的,通常情况下,噪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噪声过大,会破坏听力,说明噪声能够传递。音调琴弦的振动340振动能量17.下表为某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时间/min01234567温度/℃-4-2000012(1)该物质的熔点是℃。(2)该物质是(填“晶体”或“非晶体”)。(3)温度为-2℃时,该物质处于(填“固”或“液”)态。0晶体固18.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与雪糕招待小明,打开冰箱时,发现冰箱内壁结了一层厚厚的雪霜,小丽拿出饮料和雪糕,不一会儿,小明发现饮料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雪糕也开始变软了。请指出上述现象中的物态变化的名称:(1)冰箱内壁的“雪霜”属于哪种物态变化:。(2)饮料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3)“雪糕变软”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凝华液化熔化19.在夏天阳光下晒衣服,衣服很快就变干了,这是现象;而在北方的冬天,即使在0℃以下,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现象;夏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露珠的形成属于现象。20.如图所示是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m/s。汽化升华液化匀速1.800.9三、简答题(共7分)21.(4分)中国古典小说《镜花缘》中有这么一段描述:宝叔在外求学读书,宝叔的父亲去看他,宝叔向父亲询问家中可有怪事。他父亲说:“怪事倒也不多,只是昨夜一阵大风甚怪,把咱家院中的一口井吹到了篱笆院外。”如图所示,宝叔细想言道:“此风少也。确实甚怪。”请你仔细分析一下,此风“怪在哪里”。答: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会有所不同。以篱笆为参照物,当篱笆越过了井口,相对篱笆而言,井就移动到了篱笆院子外了。因此这才是此风“怪”的原因。22.(3分)如图所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句描绘了一幅大雪过后万籁俱寂的绝美画卷,为什么大雪过后,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答:大雪过后,雪的表面层有许多小气孔,能够“吸声”,因此周围特别宁静。四、实验探究题(共25分)23.(9分)为了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小明按图完成了如下实验。(1)按照实验过程,请补全数据记录及处理。(提醒: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表格中要填数据哟)由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填“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30390.0AC50150BC20240.0AB平均速度(cm/s)运动时间(s)距离(cm)路段越来越快(2)该实验的原理是。(3)斜面底部用金属片挡住,其设置的目的是。(4)斜面选择的斜度不能过大,以免,也不能过小,以免。v=st便于测量时间坡度太大时时间太短,不好测坡度太缓下车可能滑不动24.(6分)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2)该实验应选用(填“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热胀冷缩碎冰块(3)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华应选用(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乙25.(10分)(黄石中考)小欢和小亮两位同学相互协作完成了以下实验。探究水被加热至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1)规范组装器材,如图甲所示,应(填“自上至下”或“自下至上”)固定各个仪器。(2)器材安装好后,为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小亮同学在烧杯中倒入一些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计读数为℃。自下至上68(3)点燃酒精灯,待水温升至90℃时,小亮同学每隔1min读出一次温度计示数,小欢同学及时记录在以下表格内,如此持续8min后停止了读数。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09294969899999999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的坐标系中画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五、计算题(8分)26.钓鱼岛是钓鱼列岛的主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位于中国东海,面积为4.3838平方公里,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我国某海监船从福州附近的海域出发,到钓鱼岛附近执行常态化监视任务,假设正常到达目的地共用14h,速度为27km/h。求:(1)海监船的速度合多少米每秒?(2)海监船在这段时间内行驶了多少千米?(3)若海监船在途中因故停留了1小时,其他条件不变,则海监船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解:(1)海监船的速度v=27km/h=273.6m/s=7.5m/s。(2)由公式v=st可得s=vt,海监船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为s=vt=27km/h×14h=378km。(3)海监船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378km14h+1h=25.2km/h。
本文标题: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综合检测题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312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