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关于“倍比”问题的教学纵观小学数学,“倍比”问题内容非常广泛,贯穿整个小学阶段(从二年级的“倍”到六年级的“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逐渐地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出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并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评估,是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关键。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别采用讲授、讨论、练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等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一、循序渐进加强自我练习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征,教学上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低年级刚接触到“倍数”问题,教学时通过形象具体的教具,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根据乘除法的意义列式计算。这时可有意识地指出单位“1”(1倍数)、比较量(几倍数)、倍数,让学生形成初步印象。如:四册教材第四页13题:小图书馆有连环画8本,故事书的本数是连环画的4倍,有多少本故事书?↑↑↑几倍数1倍数倍数教学时,通过图示,让学生充分讨论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求故事书的本数(即求几倍数),也就是连环画本数的4倍,根据乘法的意义得出:8×4=32本,解答完毕后,组织学生讨论总结:故事书与连环画比,连环画是被比的量即是单位“1”(1倍数已知),求故事书的本数(即求几倍数),属于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中年级作为重点,“倍数”问题在低年级学生已具有初步印象,教学时,首先根据教材介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并且解答相应的练习。其次通过教师的引导把握学习重点,弄清“比较量(几倍数)、单位‘1’、倍数”三者间的内在联系,即乘除法的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归纳出简洁解题方法:求单位“1”、求倍数,用除法;求比较量用乘法计算。如:教学第五册第77页例2:可采用此法并完成相关作业。高年级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倍比”问题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如:教学十一册第73页例题7: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解题思路及方法,逐步培养学习自觉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迁移类推、逻辑思维等能力。针对差生,帮助他们自主学习,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激发学习兴趣与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业水平。为加强学习效果,可安排两节课专门进行“倍比”问题训练,鼓励学习自己编一编类式应用题,让学生自发总结解题思路方法,经过强化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判断及解题能力。(当然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多种多样,此方法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有的应用题或许用方程学生更容易接受。)二、抓关键,构建解题的基本方法小学低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乘、除法的意义,并且知道“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倍数”问题;“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的“倍数”问题,并且在学生对一般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已掌握的基础上,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提及倍数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它是反映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为高年级学习“倍比”应用题打下基础。教学“倍比”问题的关键是单位“1”的确定,那么如何准确确定呢?可根据“倍数、分率、百分率”这个已知条件或问题,找准谁与谁比,被比的量就是单位“1”。教学时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反复训练,浅移墨化使学生熟练地找准单位“1”,结合乘、除法的意义,启发学生总结出“倍比”问题的解题基本方法。比较量÷单位“1”=倍数(分率、百分率)帮助学生理顺三个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解题“公式”,并运用这个“公式”,熟练地解决“倍比”问题。三、鼓励自主学习,培养创新学习意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理、生理都在迅猛发展,大脑也逐渐接近成年人,思维活动也由形象逐步转向抽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并能创造性地运用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诸多能力中最为重要的,逐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完成作业方式,谋求自我的发展,为创新型人才的形成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引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预习新知识,熟悉教材内容(特别是例题),完成课后作业,重点内容多读、多思、多练,理解其含义;遇到困难,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遇到困难较大时,并且讨论无结果的情况下,再向老师请教,观摩老师是如何分析解题思路,如何解决问题。质疑问难,上课带着问题,专心听讲,特别是要点、关键部分。如:学生自学九册第118页例题6:“果园桃树和杏树一共有180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通过自学,并且组织学生讨论,他们虽能依样画葫芦,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本题有两个未知数,是乘除法的意义的复合型应用题,用解答“倍数”的方法非常简便,学生很容易理解:桃树是单位“1”为1倍数,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则杏树是3倍数;已知桃树和杏树一共有180棵,则桃树和杏树是桃树的(1+3)倍数,先求桃树用除法计算,再求杏树的棵数(引导时特别强调倍数与数量的对应)。用方程解答较为简便,但未知数有四种设法,解答时,首先找到单位“1”,因此设其(桃数)为x棵,则杏树为3x棵较为简便,答语时注意数量的对应,不能张冠李戴。通过自学与讲解相结合,加深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为更好地完成学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今后的终身学习积累经验。四、利用教材内容,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小学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美的教学,如:文字美、式子美、格式美等,在教学时无时不渗透德育教育,“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德育为首,德、智、体、美、劳并重发展,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狠抓德育教育,如:利用圆周率教育学生崇尚科学,了解我国古代科学家对人类的贡献;献爱心,捐款“希望工程”;买债券,支援国家建设;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等。教育学生奉公守法,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学习,为之奋斗。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总之,教学中只有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根据教材内容,根据本班学生个体具体情况,运用适当的教学,传授恰当的学法,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观念,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人才,为国家输送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标题:浅谈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322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