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红楼梦》选修教案主讲人:邹凤翔教学目标1.结合阅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初步了解主要人物形象。3.探究作者的思想和《红楼梦》主题。教学重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刻画人物的写法。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品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5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程序:一、《红楼梦》总体评价和作者介绍“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这是清朝乾隆、道光年以后,社会上热读《红楼梦》流行的一句口头禅。这也说明《红楼梦》有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红楼梦》是一部天才的又是精心构撰的巨作。“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在艺术上,已达到了中国小说前所未有的成就。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红楼梦》有一个非常精辟的评价:“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所叙有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是把《红楼梦》放在中国小说创作的历史长河作出高度评价的。现在《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最高峰,——不光学术界达成了共识,广大读者一般也是这么看的。评红有个非同一般的现象,象攀登云梯那样,你有多大本事,多高境界,能在学术上攀登得多高,它就能给你多高的层次。比如说一般的小说很难上到哲学层次的分析,但《红楼梦》却可以经得起哲学分析。1995年浙师大梅新林教授就写了一本《〈红楼梦〉的哲学精神》,由专门出版一流学术著作的学林出版社出版,在红学界影响很大。思考不断深入,认识不断攀升,几乎是一天上一个台阶,进入一个新境界,最后认识到曹雪芹首先是个大诗人,然后才是大作家,他用诗的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以小说创构意境的第一人。评价《红楼梦》还有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个人本人文化素养越高,见识越广,对《红楼梦》研究得越深入,对《红楼梦》的评价就越高。毛泽东对《红楼梦》很有研究,他的评价就很不一般。他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我国“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毛泽东视野开阔,他从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在浩如烟海的文史典籍中,独独提出《红楼梦》。在他看来,中国有“很多地方不如人家”,但《红楼梦》可以胜过人家。上海华东师大有位学者,写了一本《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其中谈到《红楼梦》对于中国历史具有开天辟地的界分性:。“也即是说,所谓中国历史,就文化意味而言,可简明扼要地划分为《红楼梦》之前的历史和《红楼梦》之后的历史。”“《红楼梦》问世,既标记着对以往历史(帝王将相的历史)的颠覆,又标记着一种人文精神的崛起。”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化史中的突出地位。著名红学家周汝昌,毕生研究《红楼梦》,著有《红楼梦新证》等二百多字的红学著作。他对《红楼梦》更是推崇备至。他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它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曹雪芹“是惊人的天才,在他身上,仪态万方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光彩和境界。他是古今罕见的奇妙的“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诗人,大词曲家,大文豪,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典章制度学家,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家……。他的学识极广博,他的素养极高深。这端的是一个奇才、绝才。这样一个人写出来的小说,无怪乎有人将它比作“百科全书”,比作“万花筒”,比作“天仙宝境”——在此镜中,我中华男女老幼一切众生相,毫芒毕现,巨细无遗。这是何等慧眼,何等神力!”“虽然雪芹像是只写了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离合悲欢,却实际是写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万紫千红的大观与奇境。”就《红楼梦》的典型意义而言,著名红学家吴世昌用一句诗来概括:“红楼一世界,世界一红楼。”这么说古往今,五洲四海的人都是《红楼梦》中人。著名的作家王蒙不仅非常喜欢《红楼梦》,还写过《红楼启示录》,作过《红楼梦》评点。他在评点本的《序》中说:“我爱读《红楼梦》。《红楼梦》是一本最经得住读,经得住分析,经得住折腾的书。”“它似乎已经把汉语汉字汉文学的可能性用尽了,把我们的文化写完了。”“《红楼梦》是经验的结晶。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红楼梦》就是人生。”“几乎是,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应的共振。”“《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红楼梦》是一部执著的书。它使你觉得世界上本来还是有一些让人值得为之生为之死为之哭为之笑为之发疯的事情。”“《红楼梦》令你叹息、令你惆怅。《红楼梦》令你聪明、令你迷惑。《红楼梦》令你心碎、《红楼梦》令你觉得汉语汉字真是无与伦比。《红楼梦》使你觉得神秘,觉得冥冥中有一种不可思议的伟大。”著名作家宗璞先生在王蒙《红楼启示录》一书的序言中说:“《红楼梦》是一部挖掘不尽的书,随着时代的变迁,读者的更换,会产生新的内容,新的活力。它本身是无价之宝,又起着聚宝盆的作用,把种种的睿思,色色深情都聚在周围,发出耀目的光辉。”曹雪芹在《题金陵十二钗一绝》一诗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们就从作者的“满纸荒唐言”中,去品味其中一味吧。二、《红楼梦》情节概要《红楼梦》以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讲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由富贵走向衰败的历史。贾宝玉与表妹林黛玉是青梅竹马,志趣相投的一对恋人,但在封建家长干涉下,贾宝玉最终娶了志向不合的表姐薛宝钗,林黛玉含恨而死。《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个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世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卫道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重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绘,广泛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无情地、令人信服地指出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正在无可挽回地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三、关于宝玉1、宝玉的来历——无才可去补苍天贾宝玉,《红楼梦》里的男一号,一个亦神亦人的代名词,一个亦正亦邪的结合体。说贾宝玉是神,他却有人的情感和欲望,他悲天悯人,爱怜女儿;说贾宝玉是人,他却有神的灵性和慧根,他清明灵秀,在万万人之上。说贾宝玉是正,他却有着公子哥式的桀骜暴烈;说贾宝玉是邪,他却有着超越阶级的平等博爱。在贾宝玉身上,为什么会有这种亦神亦人、亦正亦邪的矛盾性?曹雪芹为我们留下了怎样扑朔迷离的谜团?熟悉《红楼梦》的同学都知道,贾宝玉从他的出生就充满了神秘色彩,他是衔玉而生的。宝玉的玉先天带来,自是神异。玉的正面用篆体写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背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篆字比较繁複美观,似带神性,乃成为首选。可是玉从何来?让人谜雾重重。而一切谜团的背后都与女娲补天的神话紧密相连。正如《女娲石上偈语》中所写: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女娲补天神话是中国固有的神话,两个天神争斗,最后有一个失败者,头撞了天柱,把天柱撞断了,撞了不周山。结果地倾东南,洪水泛滥,火山爆发。于是女娲就炼石补天,在大荒山无稽崖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顽石,但是她计算不精,多炼了一块。这是第一个错误,第二个更大的错误,你既然计算不精,你应该让它在别处发挥作用。没有,弃置山下,把它扔了,就扔在青梗峰下。这块石头它自经锻炼以后,通了灵性,也就是说它已经不是石头了,不是一般的石头,它已经具有人性了。因此它自怨自艾,怨,它怨谁呀,它除了怨自己命苦,它肯定怨女娲,女娲是神,是天,这就是贾宝玉叛逆性的文化基因,这是他的根源,所以贾宝玉为什么来到这个社会以后,他有一些叛逆性的行为,根据在这个地方。曹雪芹为了便于发抒感慨,也为了引起读者的兴味,在全书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迷离倘恍的神话世界,借人们都熟悉的女娲补天的神话,巧妙地虚构了一个顽石“幻形人世”的故事。石头的经历,便是贾宝玉的经历;石头,便是贾宝玉的象征,也含有作者曹雪芹的影子。《红楼梦》中对宝玉直接发出的议论最多,许多议论带有贬义:“宝钗笑道:‘你(宝玉)的号早有了,“无事忙”三字恰当得很’……天下难得的是富贵,又难得的是闲散,这两样再不能兼有了,不想你兼有了,就叫你富贵闲人也罢了”(第三十七回);“独宝玉是个迂阔呆公子的性情”(第五十六回);“我们这呆子听了风就是雨”(第五十七回);“……宝玉为人不管青红皂白爱兜揽事情……给他个炭篓子戴上,什么事他不应承……将来若大事也如此,如何治人”(第六十一回)。最集中的评价莫过于《西江月》了: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字面上句句是对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从封建阶级伦理道德标准衡量,宝玉是个被否定的人物;可是从作者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来看,他却是个和那些国贼禄蠹完全相反的、保持着人类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两首词句句都是反话。贾宝玉生活在钟鸣鼎食之家,衣食无忧,应该没有什么愁,没有什么恨,但他偏偏就是有。贾宝玉的愁和恨都是他主动寻来,诚心觅来的。贾宝玉寻的什么愁?他寻的是违犯封建伦理、违犯封建宗法之愁;贾宝玉觅的什么恨?他觅的是追求爱情自由、追求心灵自由的恨。所以,贾宝玉的愁,是封建叛逆者的愁;贾宝玉的恨,是封建叛逆者的恨。而且贾宝玉的寻愁觅恨达到如傻似狂的程度。实际上,贾宝玉是腐败的封建根基上冒出来的新思想的灵芝。相貌好是真,“腹内草莽”就未必。宝玉读书多,知识博,文思快,才情大,看他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一套一套有根有据的议论,看他拟的那些匠额和对联,不是使包括贾政在内的所有在场的人都相形见绌吗?看他写的《芙蓉女儿诔》、《姽婳词》等等,简直够个像样的文学家了。连宝钗都说他“每日家杂学旁收的”,承认他懂得多,怎么能说是“腹内原来草莽”?“不通世务”,是因为他厌恶贾雨村之流的政客,不屑与之为伍。不愿读的文章也只是那些“圣贤”的说教和一文不值的科举时文。“那管世人诽谤”,正表现了宝玉不苟且、不随俗、独立不迁的个性。这样的贵族青年,按封建阶级“接班人”的标准要求,自然是“无能第一”、“不肖无双”了。他既不能像其祖先那样“理朝廷、治风俗”,为皇帝做个贤臣良相;也不能像凤姐那样治家理财,撑起家业的门面,自然是“于国于家无望”了。于是他就成了贵族之家的“子弟戒”了。2.宝玉的奇谈怪论——无故寻愁觅恨作者一开始就用这种真假颠倒的理趣来安排他的主人公,意在告诉人们:这是一个怪胎。“怪胎”必然有怪异和怪僻的思想性格。果然,在抓周时,面对摆在他面前的世上无数之物,他什么也不抓,单单伸手只把那些脂粉钗环抓来。说话也怪异,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一个尚不懂事的孩子,竟能说出这样的怪话来,这难道不怪吗?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越发怪僻。真是不怪异不成贾宝玉。不过,我们透过宝玉这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出身和表现,还是可以从当时社会找到其存在的依据。宝玉这种怪异和怪僻的思想性格,集中表现为一阵子明白,一阵子糊涂。一阵子天真可爱,十分的单纯;一阵子混混噩噩,令人失望。许多情况下表现为相互矛盾的思想性格。例如:他一方面反对读八股文,科举当官,把这称为俗事,鄙夷仕途经济,一方面又尽情地享受封建官僚贵族家庭给他带来的优裕的特殊生活;他一方面不愿和贾雨村那样的官僚应酬,称其为禄蠹,另一方面,他却对北静王水溶独有心仪,仰慕之至,甚至对梅翰林、杨侍郎等人也都很好;他一方面对封建的等级制度不满,另一方面又尽情的享受封建等级制度给他带来的好处,他从来没有忘掉自己的主子身份;他一方面对某些封建礼教不满,另一方面又很习惯的生活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个核心的封建道德规范之中;他一方面对称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见了男子便觉
本文标题:红楼梦选修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329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