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纺纱学》作业第一章原料选配1、何为配棉?其目的要求是什么?选配原棉时一般注意哪些原则?根据成纱质量的要求和原棉的性能特点,将各种不同成分的原棉搭配使用,称为配棉。配棉的目的P21配棉的原则P222、配棉中的分类排队是什么意思?达到什么目的?P228、涤/粘混纺时的设计干重混比为65/35,若涤纶和粘纤的实际回潮率分别为0.4%和13%,求涤/粘混纺时的湿重混比?P28第二章开清棉10、开松与除杂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通常如何完成?开清棉工序的任务将原棉或各种短纤维加工成纱需经过一系列纺纱过程,开清棉工序是纺纱工艺过程的第一道工序。本工序的开清联合机完成下列任务:1、开松将棉包中压紧的块状纤维开松成小棉块或小棉束。2、除杂清除原料中的大部分尘杂、疵点和部分短绒。3、混和将各种原料按配棉比例充分混和。4、成卷制成一定重量、一定长度且均匀的棉卷,供下道工序使用。当采用清梳联时,则输出棉流到梳棉工序各台梳棉机的储棉箱中。为完成开松、除杂、混和、均匀成卷四大作用,开清棉联合机由各种作用的单机组合成,按作用特点一般分为四类机械:1、抓棉机械——抓棉机从棉包或化纤包中抓取棉束和棉块喂给前方机械,在抓取的同时也有开松、混和作用。2、混棉机械——本类机械有自动混棉机、多仓混棉机、双棉箱给棉机等,它们的作用是将输出的原料充分混和,并有开松和除杂作用。3、开棉机械——此类机械简称开棉机,型式有多种,其主要作用是利用打手进行开松,在原料松解的情况下利用尘棒除杂。4、清棉机械——此机械通过较细致的打手机件进一步的开松和除杂,并利用均匀成卷机构制成均匀的棉卷。15、以FA106豪猪开棉机为例,说明开松机的开松、除杂过程及气流的分布规律和作用。(1)豪猪打手:由打手轴、圆盘和刀片组成。圆盘:19个,沿轴向均匀分布,间距为54mm。刀片:每个圆盘上12个,共计228个。(2)尘棒:分布在打手的3/4圆周上,共计68根,分四组安装。开松除杂过程:豪猪式开棉机打手上有19个圆盘,圆盘上的矩形刀片对整个棉层作用,达到开松的目的,打手周围3/4圆周上有尘棒,协同打手对纤维进行开松、除杂并托持纤维。气流的作用:打手室与尘棒间的气流状态和气流速度影响开松、除杂及节约用棉。正常情况下,受打击的棉块由于气流对棉块和杂质的阻力不同,促使棉块与杂质分离。杂质比重大、体积小,易从尘棒间下落,而棉块蓬松、体积大,易受尘棒和气流托持,同时尘棒间的气流也有进有出,补进的气流使下落的长纤维得到回收。气流的分布规律:打手纵向由试验得出,在给棉罗拉进口附近的2~3根尘棒处形成负压区,气流从后进风处补入。此后,气流向外流动多,补入少,形成正压区,该区为主要落杂区(死箱区)。靠近出口处,受前方机台凝棉器风扇的影响,尘棒间补入气流多,出现负压区(活箱区),此区可回收部分下落的可纺纤维,为回收区。在死活箱的交界处,气流压力不稳定,也可回收少量可纺纤维。第三章梳棉18、梳理工序的目的与任务是什么?梳理机有哪些种类?各有何特点?P56P5719、针面间的作用分为哪几类?各起什么作用?P60-61分梳作用:使两个针面都带有纤维剥取作用:使纤维脱离一个针面被另一个针面抓取提升作用:使纤维从针跟隙间提起并处于针尖上20、什么是梳棉机的分梳工艺长度?如何确定分梳工艺长度?P7128、什么是针面负荷?对梳理有什么影响?分析梳理机上各部位的针面负荷。P62-6329、梳理机是如何对纤维进行均匀混合的?P66-6731、什么是道夫转移率?它们对梳理和混和有什么影响?什么是罗拉梳理机的分配系数?P66P65第五章并条42、什么是牵伸?实施牵伸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牵伸:将须条抽长拉细的过程必要条件:(1)须条上必须有积极握持的两个钳口。(2)两钳口间有一定距离(隔距)。(3)握持点必须有相对运动。44、何谓变速点?影响其分布的因素有哪些?其分布对纱条的不匀有何影响?变速点:在牵伸区中,纤维由慢速变为快速的位置。影响因素:摩擦力界分布和纤维长度均匀度。(罗拉压力大,罗拉隔距大,须条定量增加时,摩擦力界分布曲线的长度扩展,变速点分散。反之,变速点分布靠近前钳口且集中。纤维长度均匀度越好,变速点越集中。)对纱条不匀的影响:纤维在牵伸时,当在不同位置变速时,则二根纤维间将产生移距偏差,Δα=x(E-1),导致纱条在牵伸时产生新的(粗细)不均匀。X大,则产生新的(粗细)不均匀大。45、根据移距偏差说明为什么牵伸后纱条的不匀会增加?影响纱条不匀的因素有哪些?48、影响牵伸力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牵伸力的?50、要实现正常牵伸,牵伸力和握持力应满足怎样的关系?51、为什么牵伸中纤维可以被伸直?前后弯钩的伸直效果有何不同?为什么?55、并合与牵伸对纱条的不匀是如何影响的?56、什么是自调匀整?其类型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其组成机构主要有哪些?
本文标题:纺纱学习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338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