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练习题河流地貌练习题2011届高三地理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一、选择题右图为某地岩层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1~2题。1.该地地质构造及地表形态是()A.背斜,山脊B.向斜,山脊C.背斜,山谷D.向斜,山谷2.形成该地地表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运动B.火山地震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读下面两幅图,完成7~8题。7.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①侵蚀作用②搬运作用③溶蚀作用④堆积作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读下面的地形素描图或地质图,回答9~10题。9.下列说法最全面的是()A.甲、乙均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B.乙、丙地貌所受外力作用相同C.甲、乙、丙均为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D.甲、乙、丙、丁的地貌成因一样10.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幅图所示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①甲地形区的聚落往往表现出明显的条带状,蜿蜒分布于山前②一般来说,乙地形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往往成为人类的聚居地③丙地所在气候区,乡村聚落多集中连片分布④丁地形区应大力发展水泥加工业,以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从而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二、综合题14.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地区地表形态的形成是内外力长期作用的结果。图中北部山地的形成主要是以________作用为主,河流地貌的形成主要以________作用为主。(2)一般来说,河流的上游地势高,落差大,河流流速________(快、慢),以________作用为主,多形成“V”型谷;河流的下游正好相反,以________作用为主,形成了河漫滩等地貌,如果河流入海处坡度平缓,还会形成河口三角洲。(3)计划修建a村镇到b村镇的公路,①②两个线路方案,较为合理的是________,简要说明理由。(4)修建b村镇到d城市的公路,没走直线,而是绕道经过c村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5)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山岳地区修公路往往需要________前进,这样可以减小公路的________。(6)说出图中村镇的分布特点。(答出两点即可)16.我国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图中河流最主要的水源补给类型是________。(2)图中②③处可能找到石油、天然气的是________。①处山岭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流水作用下,图中乙、丙、丁处依次形成的地貌类型有哪些?(4)如果形成暴雨天气,乙、丙、丁处最容易形成洪灾的是________;若在乙处修建一水库,对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泊对径流的调节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解析:该处岩层两翼老,中间新,是向斜;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判断该地地表形态是山谷。答案:D2解析:该地地表形态属于“向斜成谷”,主要是受地壳运动的影响而形成的。答案:A3解析:该图表示日本本洲岛,其地形为山地,铁路沿四周的沿海平原修建。答案:B4解析:虚线处虽然直线距离近,但最可能因其地势陡(等高线密集)不适宜铁路选线。答案:D5,解析: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为了减小公路的坡度,线路一般设计得较弯曲,从而使得公路的实际里程也较长;其余三个地区的地面较为平坦。答案:C6解析:京哈铁路从北京到哈尔滨,主要经过地形平坦的东北平原,因此铁路建设没有必要花大成本去以桥代路;兰新铁路从兰州到乌鲁木齐,主要经过河西走廊,沿途地势起伏并不太大,故没有起伏剧烈的现象;京沪铁路自北京到上海,经过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沿途地势平坦、地质结构稳定,因此该铁路没有必要修建得迂回曲折;成昆铁路自成都到昆明,经过起伏较大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地形崎岖的云贵高原,全程起伏较大,因此该铁路桥隧相连。答案:D7,解析:河流对河岸的作用主要是侵蚀和堆积作用。对凹岸是侵蚀作用,对凸岸是堆积作用。选项D正确。答案:D8解析:乙图中T岸侵蚀,P岸堆积。对应甲图中的①③。答案:C9解析:从图中不难看出,甲是洪积扇或冲积扇,乙是河口三角洲,都是流水堆积地貌;丙是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丁是向斜,是内力作用形成的。答案:C10解析:甲地形区的聚落往往表现出明显的条带状;河口三角洲地区是人类分布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丙地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丁地是向斜,两翼的岩层以花岗岩和玄武岩为主,不适合大力发展水泥加工业。答案:A11解析:物质在被流水搬运之前先被侵蚀,在搬运的过程中因水流速度减缓而开始沉积,先是颗粒大的沉积、再是颗粒小的沉积,从而可以判断①为侵蚀作用、②曲线为物质的起动速度、③为沉积速度曲线、④为沉积作用、⑤为搬运作用。答案:D12解析:根据图示可知粗巨砾石的起动速度最大;河流搬运物质的流速小于起动速度,大于沉积速度;河流对不同颗粒大小物质的某种作用速度可以比较大小。答案:B13解析:挪威峡湾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红色沙漠”现象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因水土流失而导致的红色基岩裸露、肥力下降的现象。答案:D14解析:受山区坡度较大的影响,河流上游的流速一般较快,河流的侵蚀作用强烈,常形成“V”型谷;而到了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河流的堆积作用强烈,常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①②两线中,②线虽然线路较长,但它经过山谷地区,坡度平缓,修建的成本低、难度小;而①线要翻越两座山;由此可知,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一般应迂回前进。修建b村镇到d城市的公路,绕道经过c村镇,是为了改善c村镇居民的出行条件。仔细分析该图,不难发现,图中的村镇多沿河、山谷分布,平原地区村镇分布相对较多。答案:(1)内力外力(2)快侵蚀堆积(3)②②公路沿谷地修建,成本低,难度小。(4)将c村镇与b、d两地联系起来,改善了c村镇的交通条件(5)迂回(曲折、蜿蜒、呈“之”字形)坡度(6)沿河流、山谷分布;山区少,平原多。15解析:(1)地形、地势特征应根据苏门答腊岛上的图例和河流流向确定;气候特征和植被类型可借助图上赤道穿过的位置特征确定。(2)对照图例分析城市、乡镇分布与河流、地形和海岸线之间的关系。(3)主要分析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对铁路施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答案:(1)地形、地势西(南)部为山地,东(北)部为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植被类型热带雨林(2)特点:西部地区沿海分布,(中)东部地区沿河流分布。主要原因: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3)有利影响:地形平坦。不利影响:沿途多沼泽,并需要跨越多条河流。16解析:(1)图中水循环为海陆间水循环,河流水源补给主要是雨水补给。(2)②处为背斜,易储存油气资源;①处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外力侵蚀。(3)乙、丙、丁地势平坦,流水沉积作用明显。(4)丙处河道弯曲,雨季水流不畅,易形成洪涝灾害;上游修建水库,导致下游泥沙减少;湖泊汛期蓄洪、枯水期补给河流径流。答案:(1)海陆间水循环雨水补给(2)②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成山岭(3)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4)丙滩涂增速变缓削峰补枯
本文标题:练习题河流地貌练习题2011届高三地理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344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