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经典阅读的意义与方法《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云梦学刊》座谈会发言选登
1经典阅读的意义与方法——《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云梦学刊》座谈会发言选登编者按:2013年8月21日,由《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与《云梦学刊》共同主办的经典阅读的意义与方法座谈会在南湖藏书楼(南湖藏书楼为余三定的私家藏书楼,坐落在岳阳市南湖畔)举行,参加研讨会的,除《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云梦学刊》的同仁和楼主余三定外,还有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湘水》编辑部、岳阳市教育局、岳阳市八中、中湘实业有限公司以及湖南理工学院两办、期刊社、团委、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等单位的人士,总计30余人。下面是发言选登。讨论经典阅读适逢其时余三定(湖南理工学院两办,湖南岳阳414006))今天,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意思。第一,表示欢迎。欢迎北京大学的石运佳老师,柳春蕊老师以及各位同学;欢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郭晓鸿老师,中央党校的王巍老师,还有湖南《湘水》杂志主编黄友爱先生和湖南大学傅湘龙老师;欢迎我的好朋友、中湘公司董事长陆镇林先生,岳阳市教育局副局长徐载满先生、岳阳市八中刘晓红老师以及我们学校的同事和同学们。也很感谢北大团委把南湖藏书楼确定为北大的一个社会实践基地(定名为燕湘学社,刚才举行了挂牌仪式),对此我感到非常荣幸,非常高兴,有了这个平台,我们就能更好地交流,更好地合作。第二,关于这次座谈会的主题。先说明一下,我们这里所说的经典,包括文学经典和学术经典。将经典阅读的意义与方法作为今天座谈会的主题,是我与石运佳、柳春蕊、王巍等老师反复交流、讨论后确定的。其间,程熙等同学也参与了讨论。确定这个讨论主题主要基于以下考虑。其一,是考虑了讨论主题的连贯性。今天已是《北大研究生学志》的朋友们第四次来藏书楼举行座谈会(研讨会)。2010年讨论的题目是南湖藏书楼上话藏书(第一次),2011年讨论的题目是南湖藏书楼上好读书(第二次),2012年讨论的题目是南湖藏书楼上谈著书(第三次)。前三年讨论的题目都是比较大(比较宏观)的题目,从今年开始我们将讨论比较微观、具体的题目。今天讨论的经典阅读的意义与方法就是比较具体的题目。其二,是考虑了今天这个题目的社会现实性、针对性。我们知道,当下是一个非常浮躁的时代,相当多的人几乎不读书了;一些人读书也是以读网络上的东西为主,而网络上的东西大多是炒作出来的、比较肤浅的;还有一些人是热衷于读畅销书,被书商们炒作出来的畅销书牵着鼻子跑;经典阅读反而被忽略了。所以,我们今天在这里提倡阅读经典,探讨经典阅读的意义与方法,是很具时代意义和现实针对性的,可以说真正是适逢其时。其三,经典阅读对高校师生尤为重要。在座的各位大多是高校师生。阅读经典对一般老百姓重要,而对高校师生尤其重要。《中国教育报》曾经约我写过一篇文章,我在该文中谈到,高校师生有疏离文学经典的现象。因此,提倡阅读经典对今天的高校师生具有特殊的意义。其四,这个话题我们肯定能讨论得好。在座的柳春蕊老师对经典就读得很好,他在北京大学主讲《庄子》、《文心雕龙》等中国的传统经典,特别受学生欢迎。还有陆镇林先生,他一直自觉坚持读经典,他能够背诵《文心雕龙》,他还与董京泉先生深入地讨论过《老子》。其他在座的许多人经典也读得很好。可以说,在座的各位对经典阅读的意义与方法问题都很有发言权。第三,关于开好座谈会的建议。我建议,我们在围绕经典阅读的意义与方法这一主题讨论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既要谈经典阅读的意义,也要谈经典阅读的方法,但希望重点谈方法。其二,要结合实际,要结合当今的社会实际,特别要结合自己读书的实际,谈自己阅读经典的心得2和体会。其三,要努力重读经典。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讲到重读经典,我理解重读经典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方面是读经典,即要扎扎实实地读,一篇一篇、一本一本地读;第二方面是重读经典,重,即重新,就是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新时代的眼光来读,这样经典就才更具有生命力,我们的阅读才更有意义。死活读不下去的经典郭晓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00720)今年6月某大学出版社开展了一个活动,即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这是由某大学出版社通过对近3000名读者吐槽最多的读不下去的书进行统计后发布的排行榜。在这份榜单前10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其中《红楼梦》位居榜首,是读者们吐槽最多的读不下去的书。榜单中所举书目,大都是尽人皆知的经典著作,如四大名著,不仅历年来都被列入各种推荐阅读书目,其中很多段落还被选入语文课本。可见,如今的理想之书似乎应是通俗的、短小的,而沉重的大部头经典显然是不受欢迎的。21世纪以来,社会上流行所谓浅阅读、快阅读、碎片化阅读甚至是读图之类的概念,恰恰就是迎合乃至强化了当下读者的浮躁心理。此类种种之风盛行,正是导致阅读去经典化、名著读不下去的罪魁祸首。经典读不下去的原因,当然有经典本身的问题,比如《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传达的价值观,带有明显的文化局限性,很难引起今天读者的共鸣,读者读不下去,也情有可原。其他如《西游记》艺术手法的单调,想象力的匮乏,很难令今天看过《魔戒》《哈里波特》的读者满意。榜上有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能成为一时的所谓经典也是特殊时代的产物,并不能长久,读者读不下去也自有道理。当然,经典读不下去读者本身已也难辞其咎。当今的网络化时代,阅读的浅表化、图像化,已经造成了人们思想的懒惰和肤浅,需要宁心静气才能读懂和理解的经典著作显然是不能满足人们短时间内就要获得的阅读的愉悦快感要求的。现在的读者似乎只有能力消费流行的图书,即快餐化阅读。这不是读者一方面的问题,是全社会的浮躁和各方面压力造成的。这需要全社会积极地来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来引导。在目前不可能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可以做的就是从小抓起,重视对孩子经典阅读的培养。经典阅读是一种人文教育,可以教给人们如何甄别善恶,反省人生,润泽和充实心灵,区分正义与非正义。在校学生是接受经典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强,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阶段,最需要正确的引导。在义务教育阶段,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孩子们的日常阅读慢慢渗透,中西并举,使他们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经典著作有个基本了解,大学阶段可以引导学生深度阅读经典著作,还可以开展读书会、讨论会、读书征文等活动来让学生们广泛参与。在此阶段读经典,会对其今后的人格培养和人生道路有积极的影响。如今迅猛发展的网络和新媒体技术,也为经典的阅读带来更多的渠道和方式,这对经典的普及是很有好处的。要让人们感受到,人生太短,好书太多,我们只有阅读经典。真正经典的著作其表现的人性美和深邃的思想是可以跨越时代的。谈谈读经典的三个问题王巍(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北京100091)围绕经典阅读的意义与方法这一主题,我想谈谈读经典的三个根本问题:什么是经典?为什3么读经典?怎样读经典?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经典?每个学科都有若干经典著作,这些经典著作都是历史长河中各个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时代精神的精华。判断经典的标准至少有:一是在思想史上是否引起争论,二是研究这一经典的成果有多少,三是是否经过较长历史时间的检验。要谨防仅以发行量的多少来判断经典。重点谈一下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读经典?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对于个人的作用和意义。一个人如果总是快餐式地读一些畅销书,自己的情趣、格调、眼光、追求等等也会慢慢降低。现在大学里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只读教科书。教科书的优点是条理清楚,但不可否认,它只是介绍了这个学科最基础的一些知识。而读经典的意义则与之完全不同。对读者来说,阅读经典,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涵养口才与谈吐能力、增加思想深度和训练思维方式的过程,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升华。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经典熏陶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其气质、风度、雅量是截然不同的。因而,读经典最直接的作用是修身养性,培育气质、见识与气象,增加生存智慧、生活智慧与生命智慧。这正是所谓的学问改变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关于这一点,很多先哲已有精辟论断。譬如,西方哲人培根所说的,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又如,朱熹主张读书穷理,认为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唯学能变化气质耳,认为多读书,才能充实学问,涵养性情。他所说的书,指的当然是儒家经典。湘人曾国藩在给儿子书信中发挥了朱熹的这一思想: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假以时日,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阅读经典,对个人而言,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二是对于学术发展和思想史的意义。借用冯友兰先生的说法,读经典一方面是要照着讲,另一方面也要接着讲。在学术史上,通过重读经典而推进学术思想发展的例子比比皆是。就拿中国思想史来讲,就有新儒学和现代新儒家。新儒学是北宋时期出现的以阐发儒家经典义理为特征的哲学思潮,也称之为理学或宋明理学;而现代新儒家则直接以返本开新为其思想纲领,通过对经典的重构与重建,以老内圣开出新外王。第三个问题:怎样读经典。孟子云,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可夺矣,这句话可以很好地诠释读经典的方法。这里的大,指的是读经典要从大处着眼,抓住经典中最精彩的东西。首先必须要搞清楚经典的历史语境,先搞清楚经典为什么说。中国人叫知人论世。只有当你明白了为什么说,才能很好地把握经典说什么和怎么说。在具体方法上,一是咬文嚼字,下苦功夫,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做半句空;二是直接读,直面经典,不要借助于二手研究著述;三是重复读,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读破万卷,首推名著经典。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与经典密切对话的过程中,读者不断地生发出对自己所关怀的问题具有新意义的东西来。经典之所以历久不衰、历久弥新,正在于其提供了传统与当代、世界与民族进行对话创造的丰富资源。让我们对经典心存一份温情与敬意,让阅读经典成为我们共有的日常习惯和生活方式,让阅读经典营造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让书香中国成为美丽中国的重要标识。经典阅读:悦读、苦读与攻读胡士颍(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人类历史文化中,权势阶层往往对文化群体或推崇利用,或轻蔑辱杀,而对书籍这样的一个知识载体有着同样的处理方式,以至于文化精神不得不在烟火的烘烤熏染下曲折前行。尽管如此,书籍还是成了人类进步的阶梯。如今人们又有了新的关于书与精神文化的思考,比如奥威尔的《1984》、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以及波兹曼的《娱乐至死》,面对我们人类当下的心灵与现实难题,我们怎样认识、面对和成就自身,并从成己达到成物的目的?于是我们站在无数先贤同样所处的岔路口,4一遍遍思考我们可选择的道路在哪里?如果说对历史的认识越深,对未来看得越远,那么阅读古圣先贤之作无疑是预览未来世界的窗口,下面我们要讨论有关经典阅读的三个层面悦读、苦读与攻读。一、悦读当下的时代,是个读图时代,是阅读的时代,文字好像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到人类的生活,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甚至随心所欲地获得阅读材料,进而各种阅读也被冠以时尚的名词,如时尚阅读、流行阅读、通识阅读、专业阅读、传媒阅读、个性阅读、娱乐阅读、经典阅读等等,总之阅读已经成为我们丰富生活、打消寂寞、升级充电、提升阶层的重要手段,或者说成为一种重要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上述意见,已然指出了当下阅读与生活的紧密关系。我们也看到了工业社会以及后工业时代,人类的知识构成、精神气质、生活方式都有所推进,在科技改变生活的今天,科技确实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便利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亦或改变了洛阳纸贵的神话,再也不用惜纸如命、一字千金了。其实,我们从这几年社会媒体所提出的悦读一词,可以乐观地看待当前人们活跃的文化生活,不得不承认文字符号、文化知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离我们更近,对我们产生着无可估量的重大影响。换言之,我们的确因为海量信息、便利获取而品尝到人生的种种乐趣、积累了更多的财富和实现了某些个人价值,当然这也包括对经典作品的阅读,古今中外皆是如此,艾伦·布鲁姆说:在人们重温柏拉图和莎士比亚的著作时,他们将比任何时候生活得更加充实、更加美满,因为阅读经
本文标题:经典阅读的意义与方法《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云梦学刊》座谈会发言选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359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