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多极化的影响整合版
世界多极化就是国际格局多极化,就是指对国际关系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国际关系结构。“化”是趋势,而不是现实,表明多极格局形成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剧烈变动时期,即旧格局被打破、新格局尚未形成的一个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各种力量不断分化组合,国际关系尤其是大国间关系不断调整,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各种区域性、全球性的组织和国际会议空前活跃,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承认世界多极化是一个大趋势。但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从自己的实力地位出发,加紧推行其独霸世界的战略,企图建立以它为主宰的“单极世界”,也就是按照美国的价值观念、政治和经济模式以及生活方式来改变世界,实质上就是扩大它的势力范围。多极化趋势与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的斗争尖锐、复杂,多极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复杂和曲折的过程。但是,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可能只有一种社会制度、一种发展模式和一种价值观念,不可能是“单极”的。江泽民同志指出:世界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国主张世界多极化,因为单极力量不能平衡,多种力量在一起才能形成平衡。一两个超级大国操纵国际事务和少数大国瓜分势力范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社会繁荣进步是有益的。它使世界各种力量彼此之间逐渐形成制约与制衡的关系,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推动世界多极化,不是要重演历史上大国争霸和瓜分势力范围的旧剧,而是要推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平等竞争、互利合作、和平相处、共同繁荣。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贸易、金融等经济行为超越一国领土界限的大规模活动,是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和重组,是世界各国经济高度相互依存和融合的表现。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曾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0世纪80年代,一些西方学者先后提出全球化这一概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是各种推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生产力的提高、科技的进步、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和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等,构成了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最基本的动因则是跨国公司对于成本最低化和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跨国公司目前控制着全世界1/3的生产、70%的对外投资、2/3的世界贸易、70%以上的专利和其他技术转让。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它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技术条件,开辟了广阔前景,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又增大了世界各国经济的运行风险。经济全球化一方面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表现,另一方面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的延伸。它在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使西方发达国家成为其最大的受益者。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们面临发达国家经济技术优势的压力,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也受到挑战。经济力量较强、政策措施运用得当的国家,能较好地适应并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有利条件发展本国经济,经济弱小的国家发展则更加艰难。由于发达国家的主导,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全球发展中的地位和水平进一步出现差异,南北差距和全球范围的贫富悬殊加剧。这不仅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这就要求国际社会在应对资本跨国流动的时候,要加强有效监管和合理规范,制定和实施适应市场迅速变化的新的经济技术国际规则。世界需要的是各国间的平等、互惠、共赢、共存的经济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同时,反全球化运动的发展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反全球化运动也是经济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直接结果。反全球化运动主要是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带来社会分化加剧,损害了世界经济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等负面影响表现不满和抗议。这有利于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及其本质的认识,引起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负面影响的重视,并促使全球化朝着更加公正、合理、透明的方向发展。正是在深刻把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本质和历程的基础上,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我们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学习并深刻领会这些科学论断的精神实质,有利于我们积极主动地顺应历史潮流,进一步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进一步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文明的多样性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正确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如何认识和对待这种多样性。第一,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应该有一个科学的价值评价。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不仅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是促进世界文明进步发展的一个积极和重要的因素。关于人类起源是多源还是一源,尚难定论,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无可置疑地是多线条的。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这种发展并不排斥其他文明的发展,也不必然地以其他文明的衰亡为前提。相反,各种文明的发展可以是并行不悖的。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又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结果,不管主观上的意愿如何,每一种类型的文明都会从其他文明中吸取养分,同时,也会给其他文明以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东方民族的许多重要发明,如阿拉伯数字、指南针、火药和纸等,曾经给西方文明以决定性的影响。伊斯兰文明与西方长达数世纪的交流,给中世纪欧洲的数学、科学、医药和农业方面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到近现代,迅速崛起的西方文明给东方国家以很大影响,而东方文明也仍然以不同方式给西方以一定影响。例如,中医中药这一纯粹中国的东西,如今已受到西方许多人们的欢迎。人类文明,正是在这种多样性的交流、融汇中不断前进的。不同类型的文明,既有其独到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又有许多人类共同的东西。经过长期的交流,这类共同的成分越来越多,它们就构成人类文明的共同和基本的财富。如从哲学上看,佛教、基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犹太教、锡克教和道教等,都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处理社会关系的准则、婚姻家庭的规范、生活的目标和意义等,提出了许多共同的观点,从而具有某些共同的价值。因此,世界文明的总体内容和价值,既是由各种文明中的共同价值组成的,又是由不同文明色彩纷呈的多样性予以丰富、融汇、促进和发展的。人类文明是普遍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普遍性寓于多样性之中,多样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在多样性中形成和融汇普遍性,这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多样性首先是一个积极的因素。第二,要正确认识文明差异与国际冲突的关系。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有差异,在一定条件下当然会发生摩擦和冲突,由此,也就可能构成近年来人们常说的“文明的冲突”。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认为,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新形势下,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将不再是意识形态或经济因素。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将是文化方面的差异。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提示了国际政治冲突中的文化因素和冷战后国际政治冲突的新特点,这对于我们全面分析国际关系中的复杂现象是有益的。但是亨廷顿并没有能揭示冷战后国际冲突的真实根源,进而,他也没有能正确阐明世界各种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文明类型之间冲突的深刻性、广泛性和持久性是不能低估的。历史上,人类各个部族、民族、国家、地区之间曾经发生过无数的战争和暴力冲突。如果从其社会历史根源来分析,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文化冲突的因素在内。但是,纵观世界历史,严格来说,所谓文化或文明的冲突,只是造成某些战争或暴力冲突的背景之一,而这些战争或暴力冲突的最直接、最主要、最根本原因,还在于利益,在于经济利益或某种程度上国家、民族利益的矛盾,在于某些社会势力追求财富、土地、权力,扩张自身利益的贪欲。其实,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暴力冲突,并不仅仅发生在不同文明类型的民族和国家之间,实际上还大量发生在相同文明类型的国家之间。所以,文明的冲突并不是各种暴力冲突的根本和直接的原因,也不是不同文明相互关系的唯一方面。用“文明的冲突”来概括文明类型之间的全部关系并总结各种冲突的模式,是不全面的。第三,既要看到各种文明之间差异、矛盾、冲突的一面,更要看到统一、共存的一面,积极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在某些情况下发生的“文明的冲突”、或利益冲突背后潜藏的文化因素,虽然是客观存在,但都只是各种文明类型相互关系中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其全部方面。所以,我们既要看到各种文明之间差异、矛盾、冲突的一面,又要看到它们统一、共存的一面。总的来说,多样性的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只要正确处理,它们并非不能和睦共存。如果只讲一面,不讲另一面,是不恰当的,也是不符合事实的。由此,我们对待文明多样性的根本出发点,应该是促进各种文明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吸收,做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而不是有意无意地扩大各类文明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排斥、压制某一些文明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就要积极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强调多样性,要求尊重这种多样性,决不意味着世界上的各种文明都要把自己封闭起来。每种文明都要不断地与其他文明进行信息、能量、资源的流通和交换,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否则,就会自生自灭;走上衰退、消亡的道路。所以,对外开放已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共同趋势。每一种文明客观上都在加强与其他文明的交流,都在向其他文明学习,同时,也在不断抛弃自身落后于时代的东西。在这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文明的碰撞和冲突。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的影响和侵蚀也必然会加大。对此,我们应该有充分和清醒的认识。注意区分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对确实先进的文明,要大胆接受,对鱼龙混杂而来的糟粕,则要坚决抵制。既不可妄自尊大,也不可妄自菲薄。第四,全面客观地看待东西方文明的差异和长短优劣。当代西方文明,实力雄厚,影响巨大,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认真研究学习和借鉴其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市场经济的规则和方法等等文明的精华,是我们当前突出的任务。但另一方面,也应该注意,在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西方文明并不是一种最健康、最完善、最积极、最有效的文明类型。相反,东方文明固然有其弱点,但在强调集体主义、互助互爱、情感、家庭、秩序等方面的价值、观念,却不断证明其不仅对于经济的现代化,而且对于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特别是创造良好的生活质量、保持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平衡、维护社会各个层面的稳定等,都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而这些正是崇尚极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西方文明所缺乏的。所以,东方国家和民族应该有充分的自信力,相信自己的文明不会被西方同化,而只会在兼收并蓄、熔东西方文明精华于一炉之后,焕发出更大的光彩,对现代化建设起更大的促进作用。当今世界进入多元模式竞争的时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呈现出新的特点。西方国家的模式特别是英美模式受到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发展中国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西方国家模式的弊端,更加重视借鉴中国等国家的发展道路,更加重视探索符合自身的发展模式;不同发展模式和社会理念的竞争与较量将更加激烈。这次金融危机再次告诉我们:世界上并不存在十全十美、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英美倡导的新自由主义不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灵丹妙药,反而使得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更加频繁和剧烈;欧洲大陆上的莱茵模式使一些西方国家永远摆脱不了资本主义“滞胀”危机的影子;“休克疗法”并不能引领剧变解体后的苏东国家走向坦途;“华盛顿共识”更使拉丁美洲经济社会发展遭受重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
本文标题: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多极化的影响整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360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