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经济学原理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
1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2010年10月26日1、你在篮球比赛的赌注中赢了100美元。假定你有三种处理方式,(1)现在花掉它(2)在利率为5%的银行账户中存一年(3)购买彩票,该彩票有50%的概率赢50美元,50%的概率输30美元请你计算这三种处理方式的机会成本。解: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同样,一种选择的机会成本是执行这种选择所必须放弃的其它选择。更确切地说,一种选择的机会成本是除这种选择之外,其它所有选择中的最大收益。就本题而言,100美元存在银行里,一年后的收益是5美元;购买彩票,则期望本利和是110美元(150*0.5+70*0.5),其期望收益是10美元;我们再假定马上消费掉100美元,其收益是0美元。所以,消费的机会成本是10美元,(方式2和3中的最大收益);储蓄的机会成本是10美元,(方式1和3中的最大收益);购买彩票的机会成本是5美元,(方式1和2中的最大收益)。(备注:有的同学混淆了机会成本和真实成本的概念,计算的时候将真实成本也包括在内;另外,在解此题时不要考虑贴现、预期等其它因素。)2、一个经济由Larry、Moe、Curly这三个工人组成。每个工人每天工作10小时,并可以提供两种服务:割草和洗汽车。在一个小时内,Larry可以割一块草地或洗一辆汽车,Moe可以割一块草地或洗两辆汽车,而Curly可以割两块草地或洗一辆汽车。(a)计算在以下情况(即所标的A、B、C和D)时,各能提供多少每种服务:·三个工人把他们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割草。(A)·三个工人把他们所有的时间都用于洗汽车。(B)·三个工人都分别把一半时间用于两种活动。(C)·Larry分别把一半时间用于两种活动,而Moe只洗汽车,Curly只割草。(D)(b)画出这个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用你对a的回答来确定图形上的A、B、C和D点。(c)解释为什么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是这样的。(d)A、B、C、D中有哪一种配置是无效率的?请解释。解:(a)A点能提供的服务:割40块草地;B点能提供的服务:洗40辆汽车;2C点能提供的服务:割20块草地、洗20辆汽车;D点能提供的服务:割25块草地、洗25辆汽车。(b)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下图:(c)本题中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凹向原点的(或向外凸),这是因为洗汽车的机会成本(放弃割草的数量)随着洗车数量的增加而递增,反映在图形上就是生产可能性边界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增的。(d)从图形上看,C点是无效率的,通过改进(C移至D),效率可以得到提高。请注意:生产可能性边界内的点都是无效率的;边界上的点都是有效率的(也即达到帕累托最优);边界外的点是无法达到了。所以A、B、D三点都是有效率的,只不过得到的社会结果不一样。3、某市场供给函数Qs=-50+3p,需求函数Qd=100-2p(1)求市场均衡时的价格和产量;(2)如由于某种原因,市场需求函数变化为Qd=150-2p。①、求新的市场均衡时的价格和产量;②、若政府要维持(1)中的市场均衡,它可以以40元的价格从其它市场购买该产品,以(1)中的市场均衡价格销售,则政府需要购买多少该产品?耗资多少?③、若政府对生产企业进行补贴,以维持(1)中的市场均衡价格,每单位产品补贴为多少?④、第②和③这两种方式中,哪种方式政府耗资更少?解:(1)市场均衡又叫市场出清,即供需达到平衡。由Qs=Qd可得:-50+3P=100-2P于是均衡价格P=30,均衡数量Q=40(2)①由Qs=Qd可得:-50+3P=150-2P于是均衡价格P=40,均衡数量Q=70洗车割草DCAB3②政府选择从其它市场调集该商品,使得该产品以原有均衡价格(30元)出售。则此时的市场需求是90(150-2*30),市场供给是40(-50+3*30),超额需求为50,所以政府需从其他市场购买的数量为50,政府耗资为50*(40-30)=500元。需要注意地是,政府以30元的价格在市场中抛出其调集的商品。③政府对企业进行补贴,情况稍微复杂一些。政府对企业进行补贴,会导致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至S2,直到与需求曲线Qd=150-2p相交于C点,如下图。此时,市场需求为90(150-2*30),将其代入旧供给曲线S1方程:-50+3P=90所以商品的售价必须为P=46.67元,厂商才会生产90。由于政府为了维持原有均衡价格(30元),所以政府必须补贴企业16.67元(46.67-30),即图中的DC。那么政府耗资1500元(16.67*90)。④显然,第②种方式政府耗资更少。4、设想一个只生产大炮和黄油的国家。(1)画出军用品和消费品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解释这条曲线外凸的原因。(2)标出这个经济不可能实现的一点,再标出可以实现但无效率的一点。(3)假定这个国家有两个政党,鹰党(喜欢打仗)和鸽党(爱好和平),标出这两个政党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会如何选择。(4)假定鹰党和鸽党都减少大炮的生产,则如果用黄油的生产来衡量,哪个党会得到更多的“和平红利”?解:(1)假设该国家用全部资源生产大炮,可以产出500门炮;若用全部资源生产黄油,可以产出2000千克黄油(这里500和2000是任意设定的)。Qd=150-2pS2S1C价格O数量D3046.67904图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称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外凸的,一种解释是机会成本递增,就像第2题中(c)问的答案表述的那样。也可以这么解释:当我们把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大炮时,经济处在P点,现在我们把一部分资源从大炮生产中抽调出用于生产黄油,即沿着生产可能性边界向S点移动,在这一移动的初期黄油的边际产量将高于大炮的边际产量,因此增加一单位黄油所必须放弃的大炮数量比较小。但当我们沿着生产可能性边界继续增加黄油的产量同时牺牲大炮的产量而趋近S点时,必须不断从大炮生产中转移出资源用于黄油生产,黄油的边际产量开始下降而大炮的边际产量开始回升。也就是说,要不断得到每单位黄油是以牺牲越来越多的大炮为代价的。(2)如上图A是经济不可能实现的点,B是可以实现但无效率的点。(3)鹰党会选择C,尽量多生产大炮少生产黄油;鸽党会选择D,尽量多生产黄油少生产大炮。(4)用黄油生产来衡量,鹰党得到更大的“和平红利”。在鹰党政策下,经济用大部分资源生产大炮,此时大炮的边际产出较低而黄油的边际产出较高,为了得到每单位大炮所放弃的黄油数量相当大。因此,当鹰党决定少生产大炮时,黄油产出增加很大。与此相比,鸽党本来就把大部分资源用于生产黄油,此时大炮的边际产出较高而黄油的边际产出较低,为了得到每单位大炮所放弃的黄油数量相当小。因此,当鸽党决定少生产大炮时,黄油产出增加并不大。5、经济学中的稀缺与我们平时所说的短缺有何不同?在一个不受管制的市场经济中,稀缺是否存在?短缺是否存在?CDAB2000黄油(千克)大炮(门)500O大炮与黄油的生产可能性边界PS5解:经济学中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期内,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因为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经济学研究问题就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从稀缺性出发,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资本等)来生产各种商品以满足不同社会成员的需求。”同时,我们对稀缺资源应从动态的角度来认识。历史上许多曾经被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如空气、水等,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人口的增长,现在也变得越来越稀缺了。短缺是指物品的需求量超过了供给量,也就是说,在现行的价格下,对某种商品而言,不是所有的需求者都能买到他们想的数量。在短缺的情况下,如果政府不采取价格管制,则短缺商品的价格会大幅上升,于是需求量减少,供给量增加,市场会自动出清(达到供求均衡),这就是“看不见的手”原理。很显然,稀缺和短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而言,稀缺是绝对的、永恒的,而短缺是相对的、暂时的。另外,稀缺性是我们研究经济学的一个大前提,而短缺只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经济现象。在一个不受管制的市场经济(即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市场)中,稀缺是肯定存在的,因为人类的欲望无论如何都是存在的。而短缺只会短时间存在,因为理性的生产者在利润的驱使下,会迅速地满足超额需求。当然,在一个严格受管制的经济中,如计划经济,短缺可能持续时间很长,因为生产者没有动力去生产更多的商品,于是人们的需求欲望长期遭到压制。6、西方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概念和一般理解的成本概念有什么不同?试举出两个有关机会成本的例子。解:关于机会成本的概念和理解,在第一题中,已给出解释,具体内容可参照PPT讲义或教科书。通常所说的成本大多是指会计成本(也可以理解为真实成本,但一般不这样说)。会计成本是厂商在生产过程中购买和使用的、按市场价格直接支付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其在企业的会计账本中直接反映出来。与机会成本相比,它是一种现实存在的成本。现实生活中关于机会成本的例子很多,大家只要言之有理就行。7、什么是微观经济学?请你把下列题目分别归入微观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a、家庭把多少收入用于储蓄的决策。b、政府管制对汽车废气的影响。c、高国民储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企业关于雇佣多少工人的决策。e、通货膨胀率和货币量变动之间的关系。解: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6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在本题中,abd属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ce属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b项中虽有政府的参与,但还是属于微观范畴,就好像政府对企业进行补贴属于微观研究范畴一样。8、试比较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并用图形说明。解:(1)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移动。在图1中,价格由P1降至P2,则需求从Q1上升至Q2,即A点移动到B点。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变化虽然表示需求数量的变化,但是并不表示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因为这些变动的点都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2)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它因素变动包括消费者收入的变化、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化、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及消费者对商品价格预期的变动等。在图2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图中原有的需求曲线为D1。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其它因素的变化使得需求增加,则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在图2中表现为曲线D1向右平移到D2的位置;如果其它因素的变化使得需求减少,则需求曲线向左平移,在图2中表现为曲线D1向左平移到D3的位置。由需求变动所引起的这种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表示在每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下需求数量都增加或者都减少了。显然,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表示整体需求状态的变化。价格数量P1P2Q1Q2AB图17价格数量D1D2D3PQ3Q1Q2图2
本文标题:经济学原理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361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