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经济学这个词语来自于古希腊语。在希腊语里面,经济学就是管理家庭财产、货物的学问。2.所有的生产要素在习惯上都被称之为资源。资源分为两类:自然资源,如:阳光、空气、水源、大海。经济资源,如:粮食、煤炭、石油。3.资源的稀缺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人们的需求而言的。4.任何社会条件下的生产都要涉及三个问题:一、是生产什么?二、是怎样生产?三、是为谁生产?5.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是伴随自然经济的完结而逐步形成的。市场经济是在财产权利的制度体系下,通过个人和企业在市场上资源交换、分散决策的方式来解决经济上的三个问题。6.按市场机制运行的一般内容进行划分,可以将其细分为三个过程:一是商品市场的价格机制,二是金融市场的信贷利率机制,三是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机制。7.动力机制包括:利益机制、竞争机制;而平衡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与调节机制。8.根据市场机制不同的作用方式可以细分为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与风险机制。9.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10.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目的。11.经济学研究方法:一、实证分析法(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法(回答“应该怎么样”“是否合理”)二、静态分析法,比较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三、均衡分析法四、边际分析法五、数学分析法12.管理学的特征:一、综合性和边缘性,二、复杂性和实践性,三、科学性和社会性。13.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历史研究的方法,二、比较研究的方法,三、案例分析法,四、归纳演绎法。14.管理学、经济学与相关学科比较:经济学主要探讨的是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而管理学主要研究资源的有效利用。而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并在相互促进中共同发展。15.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16.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人们对未来的预期。17.替代品:效用上能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某种消费欲望的商品。18.互补品:指在消费中可以相互补充以满足消费者某种欲望的商品。19.需求量的变动: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20.需求的变动:当商品本身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21.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22.影响供给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23.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量的变动。当商品本身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变动一起的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的变动。24.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的价格。25.供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一、当供求不变的情况下,若需求增加,均衡价格升高均衡量增加;反之,若需求减少,则均衡价格降低,均衡数量减少。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均衡价格降低,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26.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27.需求价格弹性系数:0Ed1,需求缺乏弹性;1Ed∞,需求富有弹性。28.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①、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程度,②、商品的替代品的数目和相近程度,③、商品用途的广泛性程度,④、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⑤、商品的支出在消费者支出中所占的比重。29.需求收入弹性:㈠、缺乏收入弹性,0Em1生活必需品,㈡、收入负弹性,Em0劣等品,㈢、富有收入弹性,Em1奢侈品30.随着消费者收入的提高,食品支出在全部消费中支出中的比重会不断减少,称为恩格尔法则。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31.需求的交叉弹性:①、Exy0互替商品,②、Exy0互补商品32.供给弹性包括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交叉弹性、供给的预期弹性。通常讲的供给弹性是指供给的价格弹性。33.根据需求弹性理论来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句话的含义。答:①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薄利多销”是指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降价使需求量较大幅度增加,而引起的总收益的增加。②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谷,即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很小,在粮食丰收、粮价下跌时,需求增加得并不多,这样就会使总收益减少,农民受到损失。34.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时所感到的满足,是消费者对消费某种商品获得满足感的主观感受。35.基数效用是假定物品的效用可以用某种单位即“效用单位”来计量,并且可以将“效用单位”加总求和得到总效用。36.序数效用即假设某一消费者在所可能的消费品组合中有自己的偏好,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判断哪一组最好,或者判断两组之间没有差别。37.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物品的消费数量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减少)的数量。38.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也会增加,但是,超过某一范围时,总效用反而会下降。同时,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呈递减趋势。3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经济意义是某种商品的消费超过一定数量以后,不但不能增加消费者的满足和享受,反而会引起厌恶和损害。40.预算线是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为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达到最大满足即效用最大化的情形。41.预算线的移动:当两种商品X和Y的价格保持不变而收入改变时,预算线会产生移动,从而引起消费者可选择范围大小的改变。42.人们认识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他所购买的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或者可以表述为:消费者花费每一个单位货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都相等。43.无差异曲线具有如下特点:①无差异曲线图上的许多无差异曲线中,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总效用越大。②无差异曲线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③无差异曲线凸向坐标原点,且向右下方倾斜。44.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为购买一种商品支付的货币效用与他实际支付的货币效用之间的差额。45.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是:在消费者既定收入水平下,能够让他获得最大效用满足的消费组合时,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应该恰好等于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46.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保持不变,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消费者将增加相对跌价商品的购买量,减少相对涨价商品的购买量的现象。47.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发生变动时,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的总量发生改变的现象。48.正常物品是指当商品价格改变时,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发生同向变化,而与价格的改变呈反方向变化的商品。或者表示为:收入增加需求量也增加,收入减少时需求量也减少的物品。49.劣质物品,低档物品是指商品的价格发生改变时,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呈反方向的商品,但是在大多数场合,替代效应总是大于收入效应。或者表示为:收入增加时需求量反而减少,收入减少时需求量反而增加的物品。50.市场活动的主体是由大量的分散决策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组成的。51.新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歇尔。52.决定组织绩效的基础是决策。53.吉芬物品:即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呈反方向变动,且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的商品。或者表示为:商品的价格上升,相对收入减少,需求量反而增加;商品的价格下降,相对收入增加,而需求量反而更加减少的低档物品。54.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是总产量的增加值。边际产量是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平均产量是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55.当边际产量MPP=0时,总产量TP最大;当MPP=平均产量APP时,APP最大。56.利用消费者均衡推导需求曲线可以通过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解释需求定理: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是固定的,即每单位货币给他带来了效用都是相等的,那么,他对某物的愿意付出的价格就以该物品德边际效用为标准。如果边际效用大,消费者愿付出的价格高,如果边际效用小,消费者只愿付出较低的价格。随着消费者购买某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这样,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格也就降低,因此,某物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57.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当可变要素增加到一定限度以后,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反而会引起总产量减少,即边际产量为负数。58.厂商的理性选择①理性的厂商不会考虑在第三阶段进行生产。边际产量小于零的部分。②理性的厂商不会选择在第一阶段进行生产。生产从零开始到平均产量取得最大值的部分。③理性的厂商选择在第二阶段进行生产。平均产量最大值到边际产量为零的部分。59.等产量线是指由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之间的任何组合生产出来的,产量相等的点构成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每一点所代表的产量是相等的,也称为等生产线。60.等产量线与无差异曲线的数学性质是相同的,如以下特点:①距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越多②一个等产量线图上的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③等产量线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④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61.等成本线是指当资本与劳动的价格是确定的,厂商投入某一固定数量的总成本所能购买的资本与劳动量的组合情况。62.生产者均衡的形式:生产者均衡有两种情形:一是在产量既定的前提下厂商花费的总成本最少,二是总成本既定的前提下厂商获得的产量最大。63.机会成本:生产产品所花费的生产成本,是指为了生产某种产品而放弃(或牺牲)了另一种最佳替代物的生产。64.按照机会成本定义的生产成本还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是显明成本,二是隐含成本。①显明成本是指作为成本项目计入厂商的会计账目中的费用②隐含成本是指厂商自己提供的资源所对应的费用③厂商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成本还可以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即使厂商暂时停止生产也会承担的费用。可变成本是指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生产成本(机会成本)=显明成本+隐含成本=作为成本项目计入会计账目的成本+隐含成本=显明成本+折旧+正常利润=固定成本+可变成本65.长期成本是指厂商支付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费用总和。厂商的长期成本不存在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区别。66.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若干条短期成本曲线的包络线,这条曲线上的每一点是它与每一特定规模下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切点。长期平均成本是指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67.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68.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做过的投资形成的资源现在不能再用于其他任何目的。也就是说这项投资的机会成本为零,那么这项投资就不再是机会成本了。69.通常一两个标准划分市场类型:㈠一个市场中厂商数量的多少,㈡一个市场中各个厂商所生产的产品之间相互替代程度的大小市场结构分为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70.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市场中存在众多小规模买者和卖者②产品是同质③自由进入和退出该行业④完全的信息和知识⑤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坐标平行的直线7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与边际收入曲线,平均收入曲线是同一条线,即所谓的“三线合一”,这是完全竞争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72.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MR=MC),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条件(MR=MC)73.短期中厂商存在亏损而继续生产的经济原因:当短期生产中ACPAVC,虽然亏损,但厂商在弥补全部可变成本为仍可收回部分固定成本,使亏损总额减少一些,实现亏损最小化。74.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厂商在不同市场价格下愿意提供的产量,这个产量由该厂商边际成本曲线中位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以上的那部分边际成本来表示;或者可以用边际成本曲线大于和等于停止营业点的部分来表示。75.长期均衡下,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位于长期平均
本文标题: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370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