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统计学习题答案第一章一、单选题BDCDA二、多选题1、CDE2、ACDE3、BCD4、AD5、CE三、判断题××××√第二章一、单选题CBBCCA二、多选题1、BCD2、ABDE3、BCD4、BC三、判断题×××√四、填空题1、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第三章一、单选题CBBCA二、多选题1、ACD2、ABDE3、CD4、CD5、BCDE三、判断题×√√××√五、计算题。1、2、(1)(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是数量标志。分组方法是变量分组中的组距分组,而且是开口式分组。该班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形态。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15*2=30)1、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D)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3、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4、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D)A、无名数B、实物单位与货币单位C、有名数D、无名数与有名数5、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B)A、结构相对数B、动态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6、下列指标中,属于相对数的是(C)A.某企业的工人劳动生产率B.某种商品的平均价格C.某地区的人均粮食产量D.某公司职工的平均工资7、某地2008年轻工业增加值为重工业增加值的90.8%,该指标为(C)。A、比较相对指标B、结构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计划相对指标8、某地区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007年的108.8%,此指标为(D)。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动态相对指标9、2003年某地区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7万人,安置率达80.6%,安置率是(D)。A、总量指标B、变异指标C、平均指标D、相对指标10、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公式的权数是(C)。A、fB、C、D、X11、某厂2007年完成产值2000万元,2008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B)。A、5.5%B、5%C、115.5%D、15.5%12、某公司下属五个企业,共有2000名工人。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计算该公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B)。A、计划产值B、实际产值C、工人数D、企业数13、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B)。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14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14.5,它们的标准差为12.8和3.7,则(A)。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C、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D、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15、比较不同水平的总体的标志变动度,需要计算(C)。A、平均差B、标准差C、标准差系数D、全距二、多项选择题(6*3=18)1、时期指标的特点是指标的数值(ADE)。A、可以连续计数B、与时期长短无关C、只能间断计数D、可以直接相加E、与时期长短有关2、下列指标属于相对指标的是(BDE)。A、某地区平均每人生活费245元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14.3%C、某地区粮食总产量4000万吨D、某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113%E、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11.5‰3、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BC)。A、受各组频率和频数的影响B、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C、受各组标志值和权数的共同影响D、只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E、只受权数的大小的影响4、中位数是(ADE)。A、由标志值在数列中所处位置决定的B、根据标志值出现的次数决定的C、总体单位水平的平均值D、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值E、不受总体中极端数值的影响5、标志变异指标可以(ABCDE)。A、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B、说明变量的离中趋势C、测定集中趋势指标的代表性D、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E、确定必要的抽样单位数量6、下列与变量计量单位相同的标志变异指标有(ACE)。A、标准差B、标准差系数C、平均差D、平均差系数E、全距三、判断题(7*1=7)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3、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4、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5、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6、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7、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四、填空题(5*1=5)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2、强度相对指标数值的大小,如果与现象的发展程度或密度成正比,则称之为(正)指标,反之称为(逆)指标。3、平均数可以反映现象总体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4、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是:(算术平均数=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量)。5、直接用平均差和标准差比较两个变量数列平均数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两个变量数列的(平均数)相等。五、计算题(4*10=40)1、某公司2001、2002年的产量情况(单位:吨)如下表:2001年实际产量2002年产量计划实际甲乙丙350701554074483600017500835042480197758016计算各产品的产量动态相对数及2002年计划完成相对数。解:1、各产品产量动态相对数:甲产品动态相对指标:===121.13%乙产品动态相对指标:===127.23%丙产品动态相对指标:===107.63%2、各产品2002年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甲产品2002年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118%乙产品2002年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113%丙产品2002年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96%答1、各产品产量动态相对数分别是甲为121.13%、乙为127.25%、丙为107.63%2各产品2002年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分别为118%、乙为113%、丙为96%2、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424802002年实际产量350702001年实际产量197752002年实际产量155402001年实际产量2002年实际产量801674482001年实际产量424802002年实际产量360002002年计划产量197752002年实际产量2002年计划产量175002002年实际产量80162002年计划产量8350商品规格销售价格(元)各组商品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比重(%)甲乙丙20—3030—4040--50205030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解:已知:(元)答: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价格为36元3、某企业2003年某月份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低分组的有关资料如下: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生产班组生产工人数50-6060-7070-8080-9090以上35822150100703050试计算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解:95,85,75,65,5554321xxxxx50,30,70,100,15054321fffff根据公式:(件/人)答: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为68.25件/人4、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并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答案:乙小组的平均日产量(件)(3分)3.0%30;5.0%50;2.0%20;45;35;25321321fffxxx363.0455.0352.025ffxx25.685030701001505095308570751006515055fxfx乙小组的标准差(件)(3分)(3分)因为0.318〉0.267,所以甲小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更具有代表性。(1分)第五章一、单选题CDAAD二、多选题1、CE2、ACD3、ABCD4、ABD5、ACDE三、判断题××√××四、计算题1、1)3063310308300naa(万元)(2分)25214256212422602502112121321nbbbbbn(人)(2分)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2143.1252306bac(万元/人)(2分)(2)一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1.2143*3=3.6429(万元/人)(4分)一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300+308+310)/252=3.6429(万元/人)2、解:该市零售香烟摊点的月平均数为(个)67.51012159921121485932243232)512554(42)554502(32)502488(22)488444(x(10分)3、(1)(每空0.5分,计4分)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产品产量(万吨)200220231240252234累计增长量(万吨)----2031405234环比发展速度(%)----11010510410593平均增长量=万吨累计增长量8.65345(3分)平均增长速度=%024.31%93%105%104%105%11015nx(3分)第六章一、单选题AADCC二、多选题1、ABCE2、BCDE3、ABCDE4、ABCD5、ABCDE三、判断题√×××√四、计算题1、(1)产品产量总指数=0000qpqkqp%61.11419075.21765458065%)51(45%)101(80%)251((3分)由于产量增加而增加的总成本万元)(75.2719075.2170000qpqkqp(2分)(2)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总成本指数÷总产量指数%32.103%61.114%42.11861.11465458075609000000011qpqkqpqpqp(5分)2、三种商品物价总指数=%74.10569.19382050%1011200%51200%21650120020065011111qpkqp(5分)销售量总指数=销售额指数÷价格指数%04.114%74.105%59.120%74.10510002005001200200650111110011qpkqpqpqp(5分)3、解:产量总指数=(125%*200+110%*450+140%*350)/(200+450+350)=(250+495+490)/1000=1235/1000=123.5%(8分)产量增长使总产值增长:1235-1000=235(万元)(2分)第七章一、单项选择题1、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C)A计算和控制误差B了解总体单位情况C用样本来推断总体D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研究2、抽样调查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D)A、随意原则B、可比性原则C、准确性原则D、随机原则3、极限误差与抽样平均误差数值之间的关系为(D)A、前者一定小于后者B、前者一定大于后者C、前者一定等于后者D、前者既可大于后者,也可小于后者4、无偏性是指(B)A、抽样指标等于总体指标B、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C、样本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D、样本成数等于总体成数5、一致性是指当样本的单位数充分大时,抽样指标(D)A、小于总体指标B、等于总体指标C、大于总体指标D、充分靠近总体指标6、有效性是指作
本文标题:统计学习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383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