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统计学基础答案1-8章
项目一一、单项选择题1、C2、B3、D4、D5、C6、A7、C8、B9、B10、A11、D12、C13、B14、C15、C二、填空题1、定性变量2、理论3、监督4、同质性5、研究目的6、数量性、总体性三、名词解释1、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2、统计总体:简称总体。就是我们要调查或统计的某一现象的全部数据的集合。3、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是对社会经济现象以及自然现象的总体数量进行搜索、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环节。四、简答题1、社会统计学派产于19世纪后半叶的德国,由德国大学教授尼斯首创,主要代表人物为恩格尔和梅尔。他们认为,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现象,目的在于明确社会现象内部的联系和相互关系;统计方面应当包括社会统计调查中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对其分析研究。2、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不同?品质标志可否加总?(1)品质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不是数量的,只能用文字表现。数量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用数量来表现的标志表现用数值表现即标志值。(2)品质标志本身不能直接汇总为统计指标,只有对其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才形成统计指标。(是数量指标。)2、统计指标和标志有何区别与联系?(1)统计指标和标志的区别:首先,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其次,统计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它们都是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标志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它们不是都可以用数量来表示,品质标志只能用文字表示。(2)统计指标和标志的联系:统计指标的数值是有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准值进行直接汇总或间接计算分析而来的。随研究目的不同,指标与标志之间可以互相转化。项目二统计调查一、单项选择题1、D2、B3、B4、C5、A6、A7、D8、B9、A10、A11、B12、A13、B14、C15、B二、填空题1、准确性、及时性2、信息3、重点调查4、不连续性全面5、定性变量6、调查单位三、名词解释1、重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对所要调查的全部单位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2、观察法又称直接观察法,是由调查人员到现场亲自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计量、登记,以取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3、问卷设计是根据调研目标和所需资料内容,按照一定的格式将调查问题有序排列,形成调查表的活动过程。四、简答题1、明确(确定)调查目的2、明确调查对象、调查单位3、明确调查项目(内容)和拟制调查表4、明确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5、确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2、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的所确定的需要进行调查的某一社会现象的总体,他是由性质相同的许多个别单位组成的。调查单位也就是总体单位,它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即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具体单位。报告单位也称填报单位,它是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提交统计资料的单位。例如:工业企业设备普查。调查对象是工业企业全部设备,调查单位是每台设备,填报单位是每个工业企业。3、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的所属时间。时期现象要明确规定反映的调查对象的起讫日期;时点现象要明确统一的标准时点。调查期限是指整个调查工作的时限,包括搜集资料及报送资料等整个工作所需要的时间。项目三统计整理一、单项选择题1、B2、D3、B4、C5、D6、A7、B8、B9、C10、B11、D12、B13、C14、D15、B二、填空题1、分组标志2、组限、组中值3、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各组所占有的总体单位数4、等距分组和不等距分组5、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指标值6、宾词三、名词解释1、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2、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把反应总体单位的大量原始资料,转化为反映总体的基本统计指标,统计工作的这一过程,叫做统计资料的整理,也叫统计整理。3、统计表是指用纵横交叉的线条所绘制的用以表现统计资料的表格。四、简答题1、统计分组的作用(1)可以区分(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性质)(2)、分析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没有分组就不能计算结构相对指标)(3)可以揭示现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4)、可以揭示(发现)现象总体的分布特点和规律2、分配(布)数列的编制步(1)将原始资料排序(2)、计算全距(3)、确定组距和组数:组数=组距全距(4)确定组限5、编制分配数列3、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1)要根据研究目的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2)、要选择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分组标志(3)要根据现象所处的历史条件选择分组标志项目四综合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C2、C3、D4、C5、A6、A7、A8、B9、A10、B11、B12、A13、A14、A15、D二、填空题1、同一时期内2、总规模总水平等3、实物、价值、劳动4、大5、16、以实物单位计量的数量或总量,以货币计量的价值量三、名词解释1、总量指标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和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综合指标,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2、调和平均数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称倒数平均数。3、平均指标是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其数值表现为平均数,因此平均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四、简答题1、总量指标(数量指标、绝对指标)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的作用(1)总量指标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2)总量指标是实行社会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3)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2、算术平均指标与强度相对指标的区别算术平均指标是用一总体内的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量之比,标志总量的值是依据每一个总体单位的标志值汇总而来的,分母的变动必然引起分子的变动,即分子分母存在着一种一一对应关系且反映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而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但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之比,分母的变动不会影响分子的变动,即分子分母不是一种一一对应关系且反映的是两个现象的分摊关系。3、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特点?○1时期指标具有可加性○1时点指标不具有可加性○2连续登记取得资料○2非连续登记取得资料○3时间长短与指标数值大小有关○3时间长短与指标数值大小无关4、标准差系数的作用○1用于现象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比较2、用于平均数差异较大现象之间的比较○3用于平均数计算基础不同(总体单位数差异较大)现象之间的比较五、计算题1、解:两种计算均不正确。平均计划完成程度的计算,因各车间计划产值不同,不能对其进行简单平均,这样也不符合计划完成程度指标的特定涵义。正确的计算方法是:平均计划完成程度%84.1011030104905.160900.125095.0190609250190/xmmX平均单位成本的计算也因各车间的产量不同,不能简单相加,产量的多少对平均单位成本有直接影响。故正确的计算为:平均单位成本件元/83.14104915555609250190609152501219018fxfX2、(1)本资料的分组标志是“劳动生产率”。(2)本资料的次数是职工人数。(3)各组的组中值依次是:1.5~2.01.752.0~2.52.252.5~3.02.753、(1)=9.80(2)V甲<V乙甲班平均分数代表性强4、4、(1)确定众数依据资料找出众数所在组在110—120%,有27人,然后利用公式计算近似值。下限公式:0M=lx+·d=110+·10=110+0.65×10=116.5%上限公式:0M=ux-·d=120-·10=120—0.35×10=116.5%(2)确定中位数按定额完成%分工人数(人)向上累计次数向下累计次数80~9090~100100~110110~120120~130130~140140~1505111427201495163057779110010095847043239合计100————中位数位次===50∵305057∴中位数在110~120%组代入下限公式Me=L+·d=110+10273050=117.4Me=u-dfSfmm*21=120-10274350=117.4项目五动态数列一、单项选择题1、C2、C3、B4、D5、C6、D7、B8、A9、C10、A11、B12、C13、D二、填空题1、现象所属的时间、反映客观现象各个具体指标数值2、可比性3、日(天)4、静态5、平均发展速度-100%6、期末水平三、名词解释1、动态数列又称为时间数列、时间序列,是将某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统计数列2、发展水平是动态数列中各具体时间条件下的指标数值,简称水平,它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在一定时期内或时点上所达到的水平。3、长期趋势是指社会经济现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发展变化的趋势,即持续向上、向下或基本持平的趋势。四、简答题1、简述动态数列的种类和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1、动态数列按其指标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和平均数动态数列2、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1)时间长短要一致(2)总体范围要一致(3)经济内容要一致(4)计算方法、计量单位要一致2、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的特点?○1时期指标具有可加性○1时点指标不具有可加性○2连续登记取得资料○2非连续登记取得资料○3时间长短与指标数值大小有关○3时间长短与指标数值大小无关3、动态平均数与静态平均数的异同?动态平均数和静态平均数都是反映现象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但他们又不同:动态平均数是根据动态数列对事物在不同时间的数量差异进行抽象而计算的一般水平,是以时间单位为个体而计算的,他从动态上说明了现象在不同时间发展变化的一般水平;静态平均数是根据变量数列对总体单位之间的数量差异进行抽象而计算的一般水平,是以总体单位为个体的,它从静态上说明了现象总体中各单位在同一时间上变量值的一般水平。五、计算题1、解:(1)该商店上半年商品库存额:1n2aaaa2aan1n1万元122(2)该商店下半年年商品库存额:1n1nn1n11fffff2aaf2aaf2aaa万元75.52132645.15795132168603604524550222(3)该商店全年商品库存额:万元aaa2、解:(1)1n2bb2bnabacn1)(2人元/300018005403)600620580600(3)200160180(22(2)一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3000×3=9000元/人人元人元或/9000/9.06005403)600620580600(3)200160180(22c因为劳动生产率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产量。如果确定一季度的劳动生产率,单位时间应为“季”,一季度的劳动生产率就应以月份数(n)乘上平均月劳动生产率。3、列出计算表,运用动态数列分析指标的相互关系,推算出该厂各年的发展水平和定基动态指标。如1991年的定基发展速度,是1991年产量和1990年产量对比的结果。年份产量(万台)增长量(万台)定基发展速度(%)定基增长速度(%)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4.14.65.05.45.45.65.96.0—0.50.91.31.31.51.81.9100.0112.2121.9131.7131.7136.6143.9146.3—12.221.931.731.736.643.946.31990~1997年间年平均发展速度:%若按105.6%的速度发展,实现产量翻番约在(与1990年相比):和1990年相比,实现产量翻番大约在2003年。项目六抽样推断一、单项选择题1、C2、D3、A4、D5、C6、C7、B8、D9、B10、A11、C
本文标题:统计学基础答案1-8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385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