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几个重要概念的解读第二节
第二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几个重要概念的解读疑难问题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中小学广泛的实施,正确理解、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几个重要概念的精神与实质,有助于摆脱重形式轻实质的形式主义的综合实践活动,真正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克服为了综合而“综合”、为了自主而“自主”、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过程而“过程”、为了体验而“体验”的局限性,这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有效实施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来正确理解、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综合”“自主”“活动”“过程”“体验”等几个重要概念的精神与实质,在活动过程中深入、有效地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呢?实践探索案例呈现一我的毕业典礼(案例片段)1主题活动背景:小学六年,是一个人真正跨入学习生涯最美丽、最纯真的时光,小学生活是精彩纷呈、充满乐趣的。每一年,看着一届又一届的孩子满载收获离开母校时,老师们在高兴之余,心中总是有着些许的不舍与遗憾:应该为毕业班的孩子举行一次典礼,让他们永远记住流逝的童年,记住亲爱的老师同学,记住可爱的母校。尽管,相对于孩子将要经历的中学、大学毕业来说,小学的毕业显得太渺小,太微不足道,但考虑这样的活动源于孩子多彩的生活,密切联系他们自身经验,是能够体现综合能力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学校还是决定为孩子举行一场隆重的毕业典礼,留给他们一份珍贵的回忆。那么,从哪里入手呢?翻开六年级下册教材,我们找到了答案,几乎每一本教科书的结尾部分,或多或少都安排了一些毕业综合性活动:语文:让我们围绕“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主题,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向师友、母校告别。美术:运用学过的美术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设计制作出一件美术作品,留1本案例由宁波市北仑蔚斗小学孙飞娜老师提供给母校做纪念。音乐:选择最喜欢的表演形式,准备几个小节目,在班级的毕业音乐会上演出。信息技术:合作完成一份多媒体毕业纪念册。……显然,这些综合性活动单靠一位学科教师的力量来开展,带给学生的肯定是单一、零碎、不完整的一些内容。但是如果能够有效整合这些学科教师的力量,整合各种有利资源,并施以一定的主题,这将是一次真正意义上最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结果肯定令人欣喜,并且能够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于是,“我的毕业典礼”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就这样应运而生了。问题评析正确把握“综合”的实质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性。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是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学生所面对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和对象——学生个体也是一个不可分的综合体所决定的。一方面,学生所面对的生活世界是由个体、社会、自然等基本要素和这些要素之间组成的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或社会、学生与自我等各种复杂的关系所构成。这些基本要素和各种复杂的关系彼此交融、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此意义上,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这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另一方面,学生本体也是一个不可分的综合体,需要其知情意行等方面全面地协调发展。学生个性发展不是不同学科知识杂汇的结果,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如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便具有了超越严密的知识体系的、分门别类的学科的界限,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的综合性特点。所谓“综合”至少有三个层面的涵义:第一个层面,内容的综合;第二个层面,经验的综合;第三个层面,目标的综合。内容的综合是指内容涉及到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使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产生联系。经验的综合是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整合性经验”。“整合性经验”涵义极端丰富且多层次。首先是产生多种经验的联系整合:从点点滴滴的学科知识学习经验与社会生活经验之间的整合,科际知识渗透学习的经验整合,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到跨域转换横向贯通生成创新,创造能力淋漓尽致发挥的经验整合;其次是相伴综合实践过程产生的丰富情感体验:在交流、争执、合作中获得的默契、和谐、平和坦荡等美好感受,到综合创造活动中的流畅自如状态、内发乐趣或极致体验;还表现为经心灵之间的共鸣、启迪、点拨、滋润后,超越学科之间、人与学科之间、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精神与物质之间的界限,所经历的对人、对事、对自我的一种清澈透视,对某种精神、境界、情操的沐浴沉浸。综合课程是藉有形的内容整合载体帮助学生获得整合性经验。无形的经验整合境界胜有形的内容整合载体。2目标的综合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根本目的。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综合”的实质就是:在“全面发展”的总目标下,给学生提供整体感悟的问题情境和获得整合性经验的机会,使学生在综合运用多种知识、自主探究生活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最终实现全面发展。这里的“综合”体现的不仅是内容的综合,更是经验的综合,亦是在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上实现的对课程功能的一种整合。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必须立足于人的生活世界的综合性和作为个体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态度、能力、知识等多方面的健全、完整的发展。判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综合”,关键是考察其是否最终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应该以到底跨越了多少门学科为衡量标准。如案例一,“我的毕业典礼”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个来自于学生学习生活的跨学科的综合性主题活动,涉及到语文、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来实施这一主题活动。此主题活动提供了学生一个整体感悟的问题情境,只要在实施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整合性经验的达成,使学生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和发展,那么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就已正确把握、有效达成了。实践探索案例呈现二“把问题转化为课题”一课课堂实录(片段)3师:有七个小组的同学都提到了相同的问题:人为什么会近视,我想知道是哪几位同学2吴国珍.走出综合课程改革实践困境的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06期.3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伊红老师提供提到了这个问题。(有十多位同学举手)师:请同学们说说,你们为什么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呢?生1:因为我近视。生2:因为我想知道近视是怎样产生的。生3:我想知道答案,那样可以让不近视的人预防近视。师:(惊喜地)哦,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特别是如果我们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让视力正常的人可以预防近视。(面对全班)大家想想,我们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有没有价值。生:有!师:我知道还有两个小组没有提到这个问题,但是既然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么有价值,我们就大家一起来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好不好?生:好!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觉得人近视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呢?生1:我觉得可能和看电视、玩电脑有关。生2:我觉得可能和眼睛过度疲劳有关生3:我觉得总结起来说应该是和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一些影响有关。师:你很厉害,给我们概括了一下。(面向全体)他觉得人近视有先天的因素和后天的因素,大家觉得有没有道理?生:有!师:还有补充的吗?师:(冷场后)刚才几位同学分析了可能和近视有关的因素,我们先来看看用眼过度等后天的因素,我们同学能不能来探索这些因素和近视的问题?生:能?师:可以怎么做?(此时学生们开始窃窃私语现象)生1:我可以去询问近视的人。生2:我们可以找两个人做实验,让一个人一个礼拜眼睛放松的,一个人让他看电视、电脑,这样一个礼拜后看一看。师:(犹豫地)哦,你觉得可以用实验的办法,用一个礼拜(语气强调)的时间来做个实验。一个眼睛得到休息,一个眼睛让它疲劳是不是,(学生点头)这个想法是很好啊!?生3:我们可以调查近视的人。师:(谨慎地)大家觉得我们调查询问多少人比较好?(骆老师想演示一个充分细致的论证过程,着重来论证学生执行这些探究方法的可行性,以确定对下一步活动实实在在的开展的参考价值)生:(议论纷纷)20;10到100……(骆老师注意到一个学生的观点,示意其发言)生4:我觉得人越多越好!这样结果准确一点。师:你的想法很好,可是我们这样一个个去询问很多人,你们觉得做得到吗?生:我们可以发调查表师:发多少调查表生:200份;很多……师:大家觉得发调查表格这件事我们做不做得到?生:做得到!可以电脑打啊!师:我觉得还不能,调查表设计好了还要打印机打印,要打印机这样的设备,需要很多钱吧,同学们能去做这个事情吗?简短的议论后,教师示意两学生发言。生1:可以复印生2:我们可以设计一张很大的表格,把调查的项目抄下来,每个项目后面留出调查的地方,我们每调查一个人,就在这些问题后面打勾什么的。师:这些办法真好,大家看,这件事我们能去做吗?生:能做!师:我们再来看“先天因素”,大家想一想,可以讨论一下,我们可以怎样找到先天因素和近视发生的关系呢?生1:我们可以去调查近视的人,看看他们的父母是不是也是近视。生2:我们可以去调查那些父母近视的人,要排除他们后天的因素,再来看他们有没有近视,这样就能知道遗传和近视间的关系。师:非常好,这位同学也想得特别周到。那么,同学们请想,我们能不能去做这些调查?生:能做!师:但是老师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们要研究的是“人”为什么会近视,那我们在调查时,你怎么调查西藏人?内蒙古人?还有美国人?日本人?生1:我们可以到网上去调查。师:这很难哦,你会吗?生1:会。(底下不少同学表示也会)师:你真厉害啊。(示意生2发言)生2:我可以请各个地方的首领帮忙,让他们帮我去调查。(底下同学纷纷表示不可能做到。主要意见:你不认识这些首领、首领也不认识他啊、人家不一定会来帮你、你没钱到那个地方去…)师:大家觉得很难啊,你做得到吗?生2摇头师:请坐,你的想法很好,不过是有点难的,不过说不定能试试呢!(示意生3发言)生3:可以开博客。师:(惊奇的)博客你都会开吗?生:会,我可以在博客上发帖子,让别人把意见集中起来。师:我们同学真厉害啊,这些办法都很好,不过老师刚才还听到了一种不同的声音。(示意生4发言)生4:我觉得这样太难了,我们可以调查周围的人。师:这位同学觉得调查全人类难度太大,我们可以调查范围小一点,调查我们周围的人,大家觉得有没有道理?学生点头,认为有道理。师:(发现一位学生再举手)还有一位同学有一个办法。生5:我觉得我们可以调查某个年龄段的人,比如少年人。师:大家觉得这个想法好不好!生:好。师:这样的话我们是不是更容易去做?生:是的。师:那这样的我们可以把调查的范围也调整一下,变成调查……生:身边的人、周围的人、学生、初中生……师:如果我们来调查初中生,那我们的问题还是不是“人为什么会近视”?生:不是。师:是什么?生:初中生为什么会近视。师:经过同学们的论证,我们认为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而且我们也有能力和条件去找到问题的答案。那我们今后就把解决这个问题这件事情做下去好不好?生:好!问题评析一点一点地走向“自主”“自主”就是自己做主。自己的事自己做决定,自己负责,自己承担后果。它需要“自己”去了解、去分析、去选择、去判断;它需要有知识做基础,有方法与能力做条件,有经验做依托,有反复的尝试与失败的教训做背景;它还需要有勇于承担的精神,有失败后重新开始的勇气等;可见,“自主”并不容易,它需要一个学习过程、尝试过程、锻炼过程和成长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自主”,就是让学生自己做主。“学生是课程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做决定,自己去实施,自己去反思。例如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研究什么”要由学生自己选择,“怎么研究”要由学生自己设计,“研究过程”要由学生自己亲自去做、去经历、去体验,“研究成果”要由学生自己去总结、去展示、去交流。但是,我们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让学生自己做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目标,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说每个学生都已经具备了这种意识和能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中小学生是在学习“自主”,尝试“自主”,是在一点一点地走向“自主”。这其中需要教师、家长用引导、指导、示范、讲解、实践等多种教育手段去有意促成。案例二中,如何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是课题研究中的重要一步,需要有一个由表及里的论证过程,确认问题研究的价值性与可行性、问题研究的切入点,以及研究目的、指导思想、研究方法、收
本文标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几个重要概念的解读第二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00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