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价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其实就是一种课程文化的重建。无论是课程的管理、评价,还是实践中课程的个性化实施,说到底就是一种课程文化的培植、建构和发展的过程。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有它适合生长的土壤和环境,更要有一种富有使命感的文化自觉。走进新课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基于自我实践场景的不同感受,这种感受和体验如果得到交流和碰撞,就会激起思维的火花,不同的课程文化便会在交流与碰撞中发扬光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也是最能反映一所学校在课程改革中课程文化的底蕴与发展趋势的。一言以蔽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价,不能单就该课程本身来看待此课程,而应从整个课程层面,从宏观课程文化的建构层面来思考问题。以下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价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首先应当是学校管理者的课程,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观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国家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即:国家统一制定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和管理,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以及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因此,从设计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反映学校独特的课程文化、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综合实践活动是管理者的课程。作为一种经验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存在内在的知识逻辑和知识体系,它的内容组织不是以知识的逻辑顺序来组织的,而是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线索组织的,它遵循的是问题逻辑。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突出主题,按活动主题的形式来展开设计活动内容,它强调学生的亲历亲为,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这种任何外来的力量都无法替代的宝贵经验,必须由学校和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创设各种环境,提供各种保障,学生方能在课堂以外去放手体验。学校管理者在这个过程中承担着宏观调控、外联内调等责任。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以主题活动为组织方式,以任务为取向,注重学生亲历实践的活动形态的课程。不管是社区服务还是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等领域的学习,都不能只局限在课堂内进行,学生在进入图书馆、社区中心、劳动基地等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参观考察、开展社会实践时,都需要学校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研究任务。而指导教师的配备和指导教师工作量的划分,必须由学校管理者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单靠一个教师是无法完成对所有学生的指导任务的,也是不可能调动所有教师的参与积极性的。作为一种综合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要有多元的教学方式,多种的学习方式,多学科、多领域的内容的整合,而这种整合的课程观,必然涉及到所有学科的教师。每一位教师都有参与2综合实践活动的权利和义务。学校管理者应适时出台相关的激励措施,鼓励所有的教师参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并赋予一定的工作量。二、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对学校管理者而言1、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整体规划,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仅靠热情和抽象的理念,课程就不会健康持久发展。学校管理者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明确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分工。建立起“学校――教导处――年级――班级”的管理流程。要有校级领导分管此项工作,在教导处下设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各年级组建该课程的教师指导小组,做到参与人员各司其职,也便于活动开展过程中各方面资源的统一调配。2、健全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指导教师责任制度、指导教师工作量制度、学生活动资源包和教师教学资源包制度等。附1: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工作量制度(仅供参考)一、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实验稿)》中3-6年级、7-9年级每班每周平均3课时规定,负责活动的指导教师按学校现行排课,每周算2课时。二、协因活动需要、确定指导学生开展活动,不在课表排课时数之内的(星期一至星期五),算作相应节数的代课。三、同指导活动的其他教师,参与一次活动算作相应节数的代课。四、因活动需要,星期六、星期日带学生外出活动,老师算作加班。3、完善教师的学习和教学研究制度。学校要大力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提供环境和机会鼓励教师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和沟通,提供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中心校要制定全乡各学校的交流学习制度,并定期派人指导。附2: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研制度(仅供参考)一、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的老师定期召开研讨会,讨论课程进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保证活动的有效实施。二、3-6年级、7-9年级各年级组每两周安排一课时开展各年级组教研活动。三、教研活动不能只是单一的活动汇报或工作布置,而应以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理论、业务知识为主,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吸取教训。四、每学期教研活动经集体交流讨论,推出一堂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课。4、切实解决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师资问题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多样化与综合化特点,期待由一两位优秀教师担任这门涉及四大领域、三个维度、两个主体的综合性课程是不明智的,仅由少数或专职教师担任全体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导任务也是不可能的。学校管理者应充分利用现有学校的教师资源,进行合理搭配、优化组合。目前比较先进的办法是:专职与兼职并存,班主任、科任教师共同参与,学校其他人员协助。学校还可利用社会教育力量,聘请一部分家长、有关领域的专家、校外辅导员、政府官员等,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外指导教师。3附3: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制度(仅供参考)一、按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的要求,要求学校教师全员参与。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实行“团体指导,协同教学”。三、原则上以班级为单位,由学校指派一名教师作为该班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四、对于选择同一主题开展研究活动的不同年级的学生,由学校另行指派一名教师来该组担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五、以班级、年级或小组为单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根据研究主题内容的不同也可向学校提出申请,自由选择教师,然后由学校委派。5、责任安全的管理。安全问题是每一所学校的管理者必须时刻放在心上的问题。学校除了要制定学生活动特别是外出活动的相关制度外,还可以综合本课程特点开展一些有关生命、自然灾害、在危险情况下如何保护自己、了解各种安全知识等领域的主题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6、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的基地。为配合本门课程的教学需要,学校可以结合当地的社区资源建立相应的实践基地,如福利院、烈士纪念馆等。总而言之,学校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主体,需要明确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实施中的责任与义务。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与学校的教育资源、学生所处的社区背景、学生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紧密相连的课程,因而不可能出现“千校一面”的课程实施状况。作为学校管理者,应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学校规划加以整体设计、系统规划,同时根据本校实际、立足当地组织力量进行开发与实施。学校应从内部管理制度、教师配备与安排、学生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与社区家庭的联系、校内外各种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入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全方位的规划与实施。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课程的实施,是一种“学校文化”和“课程文化”的重建。(二)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而言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登山型”课程,学习过程好比登山,它是以“主题――探究――表达”为单元组织的课程,其价值在于登山的经验及登山过程的乐趣。学习者可以自己选择道路、自己选择方法,按照自己的速度去登山,过后还可以回味登山途中的各种经验。在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自主选择活动的主题,自己选择活动的方式,自己选择合作的伙伴,自我评定和感受学习的成果。在这个意义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不能象学科类课程那样在课堂上“教”的,它必须尊重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整个课程的实施中只能是指导者的身份。指导教师的配备与管理,是摆在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位学校管理者面前的现实课题。1、建立科学的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如前所述,学校的管理者和所有的教师都应当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一般兼有其他学科的教学任务,负担相对较重,如果不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就会挫伤教师参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同时,一个课题往往需要多个指导教师,组内教师往往因为责任不明而出现等待、推诿情况。为保证每位指导教师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到责任分明、才尽其用,学校必须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学校应根据教师的特长在自愿的基础上成立专门的教师小组,小组定期集体4备课;组内教师合理分工,扬长避短;每位教师都应做好工作记录,记载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指导内容、知识的更新情况和教学心得等,这些工作记录将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参考。2、出台课程质量的监督保障制度。学校应出台一套管理规范,建立起从校领导、教师直至学生本人的责任制度。其责任关系是:校长和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教导处或课程开发办公室→年级组长→班主任和指导老师→学生项目负责人→学生本人。建立层层责任制:学生项目组负责人负责主持本小组日常生活和组内评价,及时向教师反映情况,督促组内同学的工作;学生本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与其他同学合作,做好自我评价。教师做好活动指导过程的记载,学校负责对教师进行评价。3、建立教师校本研修制度,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可采取案例教学、观摩研讨、校际交流、辅导讲座、专家指导等方式开展研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交流和研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三、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1、明确评价方向,建立评价制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是双向的。如下图:教育部↔各地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学校在这种评价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见附4、附5)2、建立教师教学资源包和学生学习活动资源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规定的教材,只有“课程纲要”。各校应在学校总体规划中将师生教学活动资源包的建立当成一个系统工程来抓,通过一次次的主题活动将学校长期以来积累的课程实施成果打包,形成本校的特色课程。资源包的建立可参照“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郭元祥教授主编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活动资源包》的方式来建立。3、细化各种评价环节,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附6:教师对小组和班级的评价表(仅供参考)调查采访讨论议论角色模拟养育种植制作设计展示比赛辨论观察实验参观访问讲座查阅资料小组√√√√√班级√√√(代表最佳方式,√代表比较好的方式)5附7:教师对不同小组活动情况的评价比较表(教师用)(仅供参考)附8:小组活动记录与小组自评表(仅供参考)小组名称小组活动主题小组活动主题名称活动起止日期小组有无活动计划有(请将计划与本表一同交上)无小组分工情况小组主要活动内容及日期小组收集资料的途径与内容组长所做组织工作很好一般很差全组合作情况很好一般很差小组活动中遇到什么困难,如何克服的?小组活动中谁表现最突出?简要分析小组成绩和不足总评优良中差小组名称小组活动主题评价内容组号12345671小组成员能否主动热情与人交往、协调关系?2组长是否是民主选举产生?是否尊重和团结组员,有无责任感?3组长是否有组织能力,积级采纳大家意见,合理安排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4每次活动时,是否人人参与,动手动脑,表现出合理的想象力与创造性?5活动中个人或小组是否做过若干次访问、咨询、查阅资料等来寻找材料等工作?6活动中有无家长包办代替或挪用现成产品的现象?7创作中是否考虑到节省开支、降低成本的问题?8活动中有无战胜自己的事迹,介绍出锻炼、提高的全过程?9活动中是否记录下整个过程的活动情况(文字、摄影均可)?10总结中是否反映了活动课中学到的新知识、掌握的新技能,有无实例?11总结中是否突出了个人或集体的思想收获,有无实例?12活动中是否遇到过挫折或失败?采取了积极态度,接受了教训?总评成绩6附9:学生个人
本文标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01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