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综合素质甘利婷第一章职业理念
前言第1章:职业理念。第2章:教育法律法规。第3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三个方面是关于教育方面的素养。以下两个内容是一般素养,亦即通识教育。第4章:文化素养。第5章:教育能力。三、考试题型与分析根据考纲要求,考试的内容和结构安排大体如下:考试题型分三大类,即单项选择、材料分析及写作题。这些题型对考生记忆要求不是很高,因此复习时不要求大家对教材原文死记硬背(大纲上明确规定的除外),而是要求能够理解,融会贯通,在掌握的基础上记住各内容的要点、关键词,也就是理解记忆。所以,听课时重在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把握相应的内容。同时,听完课之后要求认真看书,反复领会,理解之后再记忆相应的内容。对教材的内容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后再进行相应的练习。对练习题的态度要端正,一定要自己真正理解和掌握,不要死记硬背。第一章职业理念本章是教育素质的最基本的内容。本章学习目的主要是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与教师观。具体如下:教育观的学习主要是形成素质教育的理念,包括(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学习学生观的主要内容是指如何正确看待与对待学生。包括(1)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2)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3)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4)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习教师观要求:(1)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2)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4)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总结:这一章的学习目标大多是理解、掌握、运用,对内容的学习熟练程度要求较高。因此,要求各位在理解基础上记住相应的要点。考题表现为选择题和材料分析。基本内容: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第一节教育观1、什么是教育观?教育观就是人们对教育的根本性看法和态度,其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体现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上,即体现在教育目的观上。教育观对教育者的观念和行为有直接影响作用。2、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观应该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成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全面发展教育与实施(一)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马克思关于全面发展的思想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马克思认为,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二)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我国全面发展教育即促进“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即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观念,促进其身心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各个层次的全面、充分、自由、和谐统一发展的过程。具体表现为:1、全体性2、全面性3、主动性4、和谐性5、充分性6、可持续性。(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它们各有特定的内涵、任务和作用。只有把它们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使受教育者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例: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物质基础是()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答:C体育。(四)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要求1、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基础教育的性质(为培养学生基本素质打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认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危害:(1)使基础教育变成纯粹的升学教育、应试教育,脱离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2)关注少数学生;(3)单纯抓智育忽视其它各育,置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于不顾;(4)加重学生负担,封闭学生生活,剥夺学生快乐。2、坚持五育并举,处理其中关系,发挥较高的整体功能一是各育均有相对的独立性;二是现实或真正的教育应是一体的。3、坚持统一目标与因材施教相结合4、启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全面发展成为他们的自觉追求(五)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第一,通过课堂教学实施。包括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第二,通过课外活动实施。第三,通过学生集体组织活动实施。三者密切配合,相互补充。二、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从本质上说,二者是一致的。(一)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历史沿革:素质教育是以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历史上和现阶段的“全面发展教育”为基础的。本质特征:是一致的,都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落实和深化教育目的具有定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素质教育的提出,发挥了教育目的的调控功能。全面发展——针对片面发展提出;素质教育——针对“应试教育”提出。三、素质教育与实施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进一步被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国家教育的战略主题确定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一)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它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应试教育”——偏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片面追求升学率,过于注重学生智育(过于注重知识而忽视能力)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这是一种典型的功利教育价值观念。具体体现:教育对象方面——抓少数学生,以科学家、政治家、艺术家和企业家作为人才标准作为学校培养目标;促进发展方面——只重视个别学生的个别方面,“重知不重能,重理不重文,重智不重德,重才不重人”课程方面——偏重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教学组织形式——“满堂灌”;死记硬背;师生关系方面——非对等的“主客”关系;教育价值观念——以分数论英雄。结果:给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造成莫大伤害,严重影响基础教育质量,影响培养人的目标实现。例1、与“素质教育”相对应的概念是()A、应试教育B、基础教育C、启蒙教育D、升学教育答:A、应试教育。例:2、素质教育的提出,发挥了教育目的的()。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答:C、调控功能(二)素质教育的内涵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共同点: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的发展。要做到:(1)普遍提高教育质量,实施教育公平,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儿童都享受平等的教育。(2)要求全体适龄儿童入学接受现代学校教育,防止流失,更反对以学生智力、成绩、行为等为借口强迫学生退学。(3)要求普遍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现代人和现代公民。(4)要求根据不同儿童的发展特点和水平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儿童都得到应有的发展。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人的发展包括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也包括各方面与潜能的自由、充分地发展;既包括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也包括每一个个体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个性发展:个体素质的各个方面在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传统教育过分强调统一性,忽视了差别性,造成“一刀切”。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使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其天赋允许范围内得到健康、完善的发展。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应试教育”按考试要求片面强调知识传授,采用“填鸭式”教学,扼杀天性,忽视创新。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把知识内化成自身素质,从而内在地要求教育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体现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素质教育是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学习的教育。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对素质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误区一:素质教育就是培养特长——忽视学科课的改革,盲目增加活动课;刻意追求特长培养,忽视全面发展教育。误区二:认为搞一些文体活动就是素质教育——甚至有时发生文体活动冲击正常“智育”活动的情况,喧宾夺主。误区三:认为素质教育就可以不考试。误区四:认为素质教育应突出实践能力,可以削弱理论知识的学习。误区五: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负担——追求学习的简单化和玩玩乐乐,追求机械式地不留作业。误区六:认为反传统、藐视纪律就是素质教育倡导的个性例1、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A、提高个人素质B、提高国民素质C、培养精英D、培养有特长的人答:B、提高国民素质例:2、着眼于当今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A、高等教育B、素质教育C、职业教育D、特殊教育答:B、素质教育(三)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2)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3)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四)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基本方法1、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转变学生观,认识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从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重点转向教育学生做人、做文明人。2、加强教育改革从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3、改革课程设置课程改革是完善素质教育体系的核心环节。改革:由单一的课程结构转向整合性的课程结构;由偏重数理化等自然科学转向人文、自然科学并重;由学科课程为主转向学科、活动、综合等课程相结合。4、改革考试制度,实现教育评价体系的科学化一是全面评价;二是使用多方面评价标准和多种评价方法。5、提高校长、教师素质例:近两年,在广州、海南举行的歌唱大赛和模特大赛爆出“冷门”:夺冠的分别是两位15岁和16岁的学生。从两项比赛的参赛情况来看,选手呈低龄化趋势。一些家长甚至不顾孩子的意愿,把孩子推上造“星”之路,对此,许多教育界专家提出了强烈批评,认为这是拔苗助长的行为,是家长教育孩子的一种浮躁心态的表现,不利于孩子日后的成长。请运用所学教育理论进行分析。答: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而艺术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和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艺术教育说到底是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如果把艺术教育看做是素质教育的“特长”教育,一种专门的本领教育,把“技能”、“技巧”放到主导地位,放弃其特有的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培养创造美的功能,那么,艺术教育也就
本文标题:综合素质甘利婷第一章职业理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03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