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第6课--不违仁教案
第6课不违仁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语感、韵味。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的注释初步理解词句的意思。3.积累“杀身成仁”“当仁不让”等成语。教学重难点:1.重视朗读和背诵,特别注意让学生把握好停顿和语气。2.“仁”的言论,向我们展现了仁人的集中境界的理解。1、故事导入1.听《求生害仁》的故事。2.这个故事说了件什么事?3.听了这个故事,你对求生害仁有什么看法?二、“心”字的由来1.“心”在古代是什么意思呢?2.观察字形。3.理解含义。心是思想、意念、感情的通称。三、学习《不违仁》1.听多媒体范读,划分停顿。2.老师带读,学生跟读。3.自由读文,尽量把句子读通顺。4.字句梳理①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三月”,表示相当长的时间。“日月”则指视角较短。孔子说,颜回的心能长时间不背离仁德,其余人只能在短时间里做到。②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其实仁并不遥远,只要你想有仁,想实践仁,那么仁就来了。③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孔子说,追求仁德的时候,哪怕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5.齐读课文四、诗歌赏读1.自由读诗,把不认识的字圈起来。2.老师范读。3.简单介绍古诗大意。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4.感知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5.试着背诵古诗。五、思维拓展1.讨论“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通过讨论,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进而感受这句话中蕴含的自由、开放的教学精神。2.观看《鸦片战争》视频,加深学生对林则徐及鸦片战争的了解。六、作业熟读《不违仁》。
本文标题:第6课--不违仁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10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