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教案复习思路(指导思想):以课本为主线,以练习为辅助。复习过程:知识点复习路线——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数的计算(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空间与图形(位置与方向、三角形)、统计、数学广角。这样本着数的认识、数的计算、空间与图形的拓展、统计的拓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复习。体现出了本册书所有知识的归类。有利于学生进行很好的复习,形成清晰的整体知识认识。复习原则:1、理清思路,查漏补缺。2、万变不离课本。3、复习的过程中要及时的引导学生复习的方法和方向,让学生复习到点子上,少走弯路。4、注意调动学生复习的兴趣。复习措施:1、复习时更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要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1)复习期间每天的家庭作业、课堂练习、小测验、口算过关、单元检测都要认真完成。(2)学生每人建立改错本,把错题统一整理,便于查缺补漏。(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互相帮助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会发现问题,然后会问、敢问问题。2、复习期间应该采用各种电教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复习课不枯燥。3、科学合理地设计练习,做到巧练、精练,减轻学生的负担,让所有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发展。根据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做到有层次、有坡度。重点训练学生的口算速度、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4、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做到“学校老师抓紧,回家家长抓紧”,共同帮助学生进步。应注意的问题: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每节有检查,每单元有检测,每次测验完,及时批改订正,要做到“教师心中有底,学生心中有数”,从而有的放矢,查漏补缺,帮助辅导差别生,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复习课时:第一课时: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第二课时: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三课时: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一)第四课时: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二)第五课时:三角形第六课时:三角形的练习卷第七课时:位置与方向第八课时:统计第九课时:综合复习第一课时复习内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复习重点:数位顺序表复习过程:1、将第四单元的概念画出,让学生回家归纳在练习本上。P51、P52、P61、P73的概念2、复习数位顺序表(书P53)请一学生说一说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别,帮助学生记忆。小组比一比:小数点()是整数部分,()是小数部分。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1)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左边第二位是(),它的计数单位是()。(2)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3)小数一定比1小吗()举例(4)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一定是()(5)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个(6)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个,二位小数有()个(7)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8)0.4里有()个十分之一,有()个百分之一注:在小组比赛中复习小数相关易错知识3、小数性质(一)复习概念(二)小数化简1.2300000,将1.23改写成5位小数注: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但是如果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改变。再强调3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3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练习:(1)0.6里面有()个0.01(2)0.61里面有()个0.01(3)3.61里面有()个0.01(4)0.061里面有()个0.0017/100改写成小数();23/1000改写成小数()34/10000改写成小数();3/1000改写成小数()0.25写成分数();0.312写成分数()把小数90.90100化简后是()将小数40.070化简后是()。4、小数点的移动复习P61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注:在移动过程中要画出路线图,这样不容易出错。小数点前面要添零,小数点后面不必添零练习:63.6×10×100÷100063.6缩小为原数的1/10缩小位原数的1/1000把300缩小为原数的()是0.3(2)由0.56到0.056是()。a缩小10倍b扩大10倍c缩小100倍(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得到的数比原数()第二课时复习内容: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内容:小数的性质和意义(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目标:1、巩固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2、小数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教学过程:一、讲评第六单元试卷1、口算。2、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及验算。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复习将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要求掌握好单位间的进率和小数点的移动)。将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改写成小数。4、小数的简算(复习巩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连减的简算方法)。5、解决问题(复习购物小票的填写方法)。二、复习小数单位改写、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1、复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师:想—想,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如何应用这个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缩小它的1/10、1/100、1/1000……练习:12.376÷10=()×100=()÷1000=()2、复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练习:2.37米=()厘米1.46米=()毫米5070千克=()吨6.5吨=()千克1吨25千克=()吨52米4厘米=()米教师提问:这些题是从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还是从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几位?通过上面的改写,再想一想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低级单位的单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复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这个方法与以前学的名数的变化有什么联系?3、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练习:345670000千米=()亿千米≈()亿千米(保留二位小数)教师:想—想,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该怎样求?与求整数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取近似值时,小数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三、综合练习课本P125小数P1281、2、3第三课时复习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一)教学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学过程:一、口算2500÷5000×250100÷2558÷29250×19×1533÷3+16×7+5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47×28-735÷49+747×28-(735÷49+7)47×(28-735÷49)+7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二、组织练习1、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235+5×(200-100÷25)5×(12-12+12+12)=240×(100÷25)=5×(0+12)=240´×4=5×12=960=602、说说运算顺序4300-(224÷7×8)(41-16)÷(89-64)(375+31-16)×(89-64)3、小结:四则运算顺序4、师: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6点、4点、2点、3点(小组活动讨论)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教师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2、课堂练习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578+3864=178×26=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25×12514-389-11187×201125×8866×9928×3+28×5+2×2825×47×4098×2723×37+27×373、应用题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四、综合练习:课本P125-1263、4、5、6P129-1306、7、8、9第四课时复习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二)一、教复习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乘法分配律,能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灵活应用已学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情感目标:通过知识的梳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二、复习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请运算顺序及简便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对一些易混题能准确辨析并灵活应用所学的简便方法进行计算。三、教学准备:小卡片,小黑板四、复习过程:(一)、复习混合运算:1、过关箱抽2题2、独立完成3、分类归纳运算顺序没有括号,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有中括号,先算中括号,再算小括号4、拓展箱抽1题(拓展在哪一个方面?)5、独立完成给分步式整理成综合式20×5=10070-30=40477-27=450150-100=5015×40=600450÷9=5050+25=7527+600=6274500÷50=90按照指定的运算顺序,给下面的式子添上括号。(1)先算加,再算除,最后算乘:360÷10+2×5(2)先算除,再算加,最后算乘:360÷10+2×5(3)先算加,再算乘,最后算除:360÷10+2×5(二)、复习简便计算:1、过关箱抽2题2、独立完成3、分类交流,复习各种运算律和简便方法,以及字母表示法。4、归纳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商不变规律:a÷b÷c=a÷(b×c)减法性质:a-b-c=a-(b+c)5、题组练习:比较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加深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理解。(40×4)×2525×2825×28(40+4)×25=25×(4×7)=25×(20+8)=(25×4)×7=25×20+25×8=100×7=500+200=700=7006、拓展箱抽1题7、独立完成8、交流反馈98×18+3637×56+43×37+3745+54+63+72+81321×4+963×3-642×2(三)、解决实际问题:1、做第7题:(1)观察图意,学生独立解决书上的问题(2)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画图列表解决2、做第8题:(1)学生读题并独立列式解答(2)学生交流说说思考的过程。(四)、课堂作业:1、教科书第115页第5、6题2、校园里有38棵松树,杨树的棵树是松树的2倍,柏树的棵树比松树和杨树的总数少24棵。校园里有柏树多少棵?(补充)第五课时三角形一、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内角和。二、教学目标: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三、教学过程:活动一:简单基础的题目。1、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谈谈注意什么问题?(强调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2、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3、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3.4.
本文标题: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26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