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面临的技术挑战
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面临的技术挑战关闭2013年12月11日来源:搜狐军事作者:知远一、网络化和目标定位革命马汉理论与著述出现的时代,正是海军能力非常有限,作战概念由火炮的射程和视距通信来定义的时代。虽然他清楚地看到了工业化的影响,从风帆到蒸汽,从木质走向钢甲,但由于无畏舰的战阵仍然是海军获胜和世界海权的关键,他坚持集中战斗舰队进攻性力量的理念可以理解。1914年12月马汉去世,而无畏舰正是在两年以后的1916年日德兰大海战中砸了锅。人们常常指责马汉的思想促成了大规模的冲突,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这些冲突开始的时候,构成马汉思想核心的那些能力已经过时了。马汉及同时代的人们的思想本身是否超越了技术的变化,这在研究海上力量的未来和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利益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第一世界大战之后定义海上力量的空中和水下作战技术,美国海军起初都是持抵制态度。年轻的尼米兹将潜艇描述为“儒勒•凡尔纳(JulesVernefantasy)的幻想”(虽然尼米兹在发展潜艇技术和力量的贡献上值得肯定。)虽然法国和德国是建设和使用潜艇的早期领导者,美国人与日本人则在建造和使用舰队的新核心——航空母舰上后来居上。到中途岛之战的时候,航空母舰的优势(仍然是集中,但是新形式的集中——战术飞机的航程)获得了胜利,自那以后,航空母舰一直是海上力量的象征。与此同时,电磁波技术——无线电和雷达——扩大了协调作战和攻击的范围。核动力则大大扩展了航空母舰和潜艇的续航能力,以及破坏能力的飞跃。正如19世纪的技术生产和20世纪的技术变革很快就改变了马汉著作中海权的面貌一样,信息技术革命至少已经在21世纪初改变着海权的基本和内容。尽管美国海军在这场革命中占得先机,在开发利用新作战概念和能力上获得了优势,但这些技术对海上力量的影响才刚刚开始。没有哪个地方的变化,比西太平洋更明显。而且因为涉及既有强国和新兴强国的能力和利益,也没有哪个地方出现的变化能够和这个地方相比较。信息革命已经在军事事务领域产生了两个分支,一个是在总体领域,一个是在海军事务的特别领域。尽管这两个分支都与其核心技术相关,它们产生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可以说是双重的革命。这些双重革命的结果当然会影响到多年以来海上力量竞争的后果,并持续到未来几十年。在面临中国挑战的情况下,美国是否及如何能够维护西太平洋的海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技术战略。由于数字通信、卫星和计算机网络,部队高度整合,在地理上可以非常分散,作战效力更强,脆弱性更低。这种新型模式中,由于网络中的任何节点(任何单元、传感器、平台、武器或者是人)可以机动至任何地方,并与任何其它节点相联结,所以作战效力可以更高。正是因为敌军面临更大的复杂性,在定位打击分散力量时更困难,所以美军的脆弱性才会降低。通信和武器作用的距离越远,整个一体化的部队可以更分散:全球通信的障碍正在被信息基础设施的创建消除,这些设施大部分是商用的,信息技术还使武器在不牺牲精度的情况下扩大射程。在海军领域,马汉坚持的集中舰队以实现集中的攻击力的理论,正在被理论上的全球距离所超越。除了能够与遥远距离上的部队相接外,网络化使所有领域内的所有军种——海洋、陆地、天空、太空和网络空间——共享数据,联合作战,作战效能增倍。同时,信息革命已经大大改进了目标的搜索和跟踪(简称为传感),可以整合来自多种传感器的数据(融合),可以向任何武器系统供应分析结果(从传感器到射手)。同样,因为制导武器可以从平台以外的导航系统获得数据,信息技术已经降低了精确制导武器的成本,所以打击部队可以有充足的武器来完成好任务。当与先进的指挥控制系统联网时,人的决策受到了丰富的数据和图像的辅助,其结果就是目标定位得到进一步改进。技术正在改变,海军力量的集中和过去相比已经不那么重要,而且可能比过去更危险。先进目标定位的目标是削弱或摧毁敌军,而敌军力量的网络化是要提高它们的生存能力,这形成了相互竞争的关系。同样的道理,既有网络化也有目标定位优势的力量往往有决定性的作战优势(假设其计算机网络没有被网络战攻击所破坏,这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问题)。目前,美军就有这种双重优势,特别是在人们预期的、可能发生的、未来与中国在西太平洋的“高强度”战争冲突之中。正如前文所述,虽然美国和中国的军事战略、需求和作战概念迥异,但双方都希望可以通过推进网络化,使己方部队更有效力,脆弱性更低,通过先进的目标定位使敌军更无效力,脆弱性更高。这些技术对海上力量的影响,和它们对任何军事领域的影响都是一样的。两国之间、两种革命之间的竞争正步入白热化的状态,结果如何有待观察。二、美国海军的力量和弱点同样在利用信息技术方面,美军比任何后来者都要遥遥领先。对西太平洋地区的作战而言,太平洋司令部的海军、陆军和空军部队无论处在什么位置,都可以通过联合C4ISR系统整合起来。这些部队可用的传感器,不管是由美军操作还是美国情报界成员操作,都可以提供非常精确的、大范围覆盖和直接的情报数据。通过网络化,来自传感器的数据得以融合和分析,并和相关的部队进行共享,帮助武器进行目标定位,提高打击精度。美国打击和远征力量结合的效应,就是将速度、到达和打击力进行匹配,从而形成作战优势。因为具有随时召集整个联合部队的能力,美国的每个军种在其领域内都更胜一筹。然而在实际作战中利用这些能力的困难不应该被低估。在利用大部分革命性的技术时,例如航空兵、潜艇以及精确制导武器等,人和兵力结构往往都面临着重重挑战。这就需要训练有素的人员、灵活的指挥控制、灵敏的战术和无缝的跨军种协调。美国的舰员、士兵和航空兵学习、实践这些技术来进行战争已经有多年的时间。虽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新的网络战领域),但公平地讲,美军在使用基于信息技术的作战能力上已经占得先机,并成熟地将其它技术嵌入其中。美国海军和其它军种一样,在利用双重革命上积极作为。海军一直以来依靠一种或另一种形式的网络化,允许让像封锁、海上航道保护、水面战和对陆轰击这样的能力,以及现代的反潜战、弹道导弹防御和反潜战能力专业化。当海军只能在最短的距离、最小的空间内通信的时候——通过信号旗、信号和近距无线电语音——协调需要近距离(这也是马汉强调集中的原因所在)。随着数字技术和卫星的发展,海军通信的距离、空间和速度都成倍增加,使真正网络化,提高作战效力、降低脆弱性有了可能。同时,更低的成本、更高的精度提高了使用每一种武器的预期收益,使每种武器平台的打击潜力倍增。目前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地区和全球范围内优势不仅要归功于它的规模(实际上规模正在萎缩),更要归功于每个平台的打击潜力、每种武器的杀伤力、每个传感器的力量,以及所有这些元素的融合。如果马汉时代的英国皇家海军只是比排在其后的2支最强大海军的总和强一些,今天网络化的美国海军拥有的打击力量比全世界所有其它海军的总和还要多。目前西太平洋的问题,并不是中国正在复制美国海军,而是它正在利用现有技术来削弱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海上控制地位。尽管美国海军占得先机且拥有当前优势,但它不能自满。但制度变迁通常滞后于技术变革,尤其是当该机构拥有相对于竞争对手的领先优势的情况下。尽管看到了问题所在,美国海军仍然对是加强现有舰队的质量,还是发展全新的舰队充足矛盾心理。人们面对改变的压力时,往往会有固守熟悉事物的习惯。正如劳伦斯•卡瓦约拉(LawrenceCavaiola)提醒我们的那样,美国海军坚持在“莫尼特(Monitor)”号保持风帆,就是一个例子。美国海军正在努力跟上全球趋势,并保持住在信息技术技术上相对于中国的优势。美国海军在世界各个地区都有相应的职责,而且舰船的费用上升,舰队的规模相对有限,这种情况下网络化会有很大的帮助。在东亚这个海外贸易的“群岛”区域,美国海军必须要有海洋控制权,能够为从朝鲜到台湾,再到南海的冲突做好准备,面对不断强大的中国目标定位体系,能够有效地实施作战行动。如果每艘战舰都更加强悍,所有舰船都实现了网络化,而且舰载武器的精度和射程都更高,中国想把美国海上力量从该地区驱逐出去并非易事。与此同时,正如前文所述,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海上力量的水面部分正越来越脆弱,特别是大型航母。(实际上美国海军有两大弱点,另一个遭到网络攻击的美国C4ISR系统,这一点我们会在后面进行阐述。)现代航空母舰可以通过数据链与分散的部队联结起来,是海军历史上传统打击力量最大的集中点,可以说是马汉理论中“皇冠上的宝石”。即使海军航空兵的打击距离是海军火炮的数倍,为了把它们的破坏力集中起来,仍然需要聚集飞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公牛”哈尔西海军上将就不顾欧内斯特•金海军上将的反对,坚持把航空母舰作为综合力量使用来对付日本航空母舰。如果说网络化革命可能使航母的重要性降低,那么目标定位革命则使其更脆弱。尽管美国海军仍然占有优势,但其西太平洋的打击力量的核心,仍然面临着在与中国的主要战争中被瘫痪甚至摧毁的风险,而且这种风险越来越大。至今,美国的海上力量仍然等同于航母力量,仍然是捍卫美国利益并扩大美国影响力的关键,美国阻止中国侵略和并在东亚建立势力范围的能力正相对削弱。然而,由于网络化和目标定位革命为航空母舰创造了替代方案,航空母舰所面临的威胁也不一定会侵蚀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海上力量。是否以及如何实施这些替代方案,对美国海军战略家和领导者们来说,可能是非常困难且不舒服的问题。二、中国的优先性、能力和潜力虽然美国的海军和其它军种在利用信息技术方面要远远超过解放军,但这并不是因为其在科学或者工程领域有固有优势。相反,这是因为美国先声夺人。由于这项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在全球市场的迅速扩散,中国可以缩小差距。此外,因为这些技术使西太平洋上的海上拒止更加容易,而海上控制更加困难,所以中国并不需要和美国匹敌的海上力量就可以获得胜利。技术发展趋势使目标定位可以超越生存,因此中国可以超越美国。中国人关于信息技术军事利用的理论著作,在深度和复杂性上令人印象深刻,过去我们在认识还是比较浅的。虽然中国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模仿来实现其目标,但模仿是一条利用技术扩散切实有效的道路,并不意味着死记硬背或者肤浅。目前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思想已经受到了美军的认真对待。对于初学者来说,中国的规划者明白军队是商业信息技术的受益者。中国在商业信息技术上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竞争力不断增强,国内研究和发展也日渐深入。和东亚经济的发展模式一样,中国人一开始是进行简单的组装,后来可以生产小型部件,然后制造子系统,最后则可以生产复杂的一体化系统,例如高性能的计算、通信和太空系统。对于新的军事系统而言,中国正削减来自俄罗斯的进口,这是因为俄罗斯在信息技术方面已经落后于中国。在全球市场和不断增长的收入的支持下,中国的信息产业正在崛起,助力解放军的军备发展。由于中国在科学和数学教育的进步,以及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投资的增加,美国商业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减小,解放军将能够充分利用技术对阵美军。实际上,中国在网络和定位革命领域的所有方面都在取得进步:•数据处理;•数字通信;•全系列传感器(电磁、光学和声学);•传感器融合;•武器小型化,精度和射程;•太空系统用于传感、导航和通信;•干扰与反干扰;•C4ISR网络;•计算机网络攻击和利用(网络战)。与此同时,中国人也了解,单单靠技术并不能真正提高作战能力,还需要对使用这些技术的人们进行投资。他们和美国同行一样,他们现在强调人员素质,重视招聘、保留、教育和培训,强调不仅需要技能,更需要有效使用这些技术的人才。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提出加强在复杂系统、战略规划、管理、标准、政策、维修和联合作战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育办法,例如专门培训和远程学习等等。随着中国在全球信息技术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解放军已经有一个庞大的人才库可以选择,尽管招聘还是一个问题(事实下美国军队也一样)中国缺乏高素质士官,他们了解这一点并在迎头赶上。和美国海军一样,解放军正在发展“网络化舰队”,并试图融入网络化联合部队中去(与解放军空军和战略导弹部队一起)。他们的最高优先事务是将海军和反海军能力整合起来,将陆基导弹和空中力量包括在内。这种力量的任务和范围反映了前文所述的不断发展的中国军事战
本文标题: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面临的技术挑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38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