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考中科院的若干问题及体会
考中科院的若干问题及体会考研关键词:踏实、总结、弄懂、时间、计划、英语、心态考研解惑:2010年研究生考试过去了,我成为这次考试中的一个幸运儿;回想过去大半年时间,无限感慨。说实话,现在想起过去半年的生活,确实是比较苦的,不过当时并没有觉得,因为当时根本就不会考虑到这些。初次踏上考研之路的你们,也许会觉得自己是在黑暗中摸索。但当你胜利到达成功的彼岸,回过头去,身后的路已是阳光灿烂——我曾这样走过。所以,我希望我的经验和教训能够让你们不再迷茫,能够在你们的身上体现出更光辉的价值!在全面介绍我的考研历程之前,首先,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讨以下5个问题:1.为什么考研?2.考研到底有多大价值?3.什么样的人可以考上研?4.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5.如何准备初试与复试?关于第一个问题,我觉得可以分为三种:为了求知而考研;为了求职而考研;为了考研而考研。如果你找出的考研原因实在无法给你坚持下去的动力,我劝你还是不要考了。关于第二个问题,说到考研有多大价值。首先,提高你的学术水平,开阔你的知识视野。如果考个好的学校待遇肯定会很高,不管你读书的动机有多么纯洁,这都是无可回避的现实问题。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考上研究生呢?我深知我的本科学习存在诸多不足,但是,我上进,我想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还有人问我英语基础差,六级都没过,能考上吗?我觉得这个并没有多大参考价值,因为考研英语与四、六级英语出题的思路完全不一样,所以大家都不必担心,只要大家有这个恒心和毅力,都会有考上的可能性,一般成功属于有准备和愿意付出的人。然后就是目标了。现在大家应该是很迷茫的,对于什么专业什么学校都是一片茫然,如果大家对于没有信息感到焦虑的话,可以去找学长了解信息,还得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力评估。其实,那个时候我跟你们一样。首先是学校,我觉得要报就报个比较好的学校,如果考差的学校的研究生,那还不如不考,没有价值,大家适当可以调高一下自己的目标,也给自己一个比较大的动力,毕竟“人都往高处走”。所谓兴趣就是你喜不喜欢,实力评估不好定量,但我可以说出两条原则,(1)你的学习产出比(获得同样的分数你比别人花的时间多还是少),即效率;(2)你在班上或者专业的排名。如果这两项你都不错就可以试试985重点高校了,稍逊色一点就报考211工程的学校了。基础不太好的同学,为了保险起见建议报考本校。当时我很快就决定报考中科院,开始我家里人是不支持的,因为他们都觉得我太过于自信了,加上本校迄今为止貌似没有考上中科院化学所(中科院A类研究所)的,咨询了一些老师也说很难,但是我觉得我可以试试,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做到的,关键在于你的主动能动性。并且这是我的理想,也由我自己决定。至于专业,我是向比我高一届考上宁波材料所工程硕士的师兄了解并充分利用网络查阅,然后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对于大家选择专业方向,我个人建议,不要一味盲目跨专业,因为这个难度是很大的,且不说你初试能不能过,复试都是一个很大的槛,所以大家如果不是很讨厌自己的专业就不要跨度太大。对于那些非要跨专业跨校的同学,我得提醒你们:必须准备得特别充分。大三下学期一开始我就已经下定决心报考中科院化学所,因为我想去国内最好的科研机构接受系统的学习。之后,我就着手准备考研。最后一点,初试只是给你获得进入的门槛,复试才具有是最终决定权。希望大家事先想好该如何安排!考研心得:一、总体规划1、基本准备(3-6月)大三下学期还是比较忙的,课程比较紧,我没有放松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也不想让自己的平均绩点降下去。我“忙里偷闲”在图书馆自习室占了个位子,一方面是为了完成这两个月的计划(完成物理化学的基础学习,因为我个人觉得物理化学已经忘光了,而且本科学的是工科物化比较简单,现在考的是理科物化),另一方面是为了使自己逐渐适应考研所要经历的生活。不过,基本上我只是学习物化两个小时,看一小时英语。同时,我还按照考试要求买了几本参考资料,买了相关书籍。应该说这两个月的任务我基本上完成了,我把物理化学看完了一遍,课后习题也全部自己搞定,我心里还是比较满意的。2、基础复习(7-9月)这段时间我分成两个阶段——七月初到八月中,八月中到九月底。第一阶段,只学习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做物化真题第一遍以及英语阅读和单词;第二阶段,开始高分子专业课的复习,英语跟第一阶段差不多,还是每天4篇阅读或者若干单元单词。第一阶段:这段时间考研复习的人应该还是比较多的。我按照自己的计划每天基本上7:30起床,8:00到教室,然后读一段时间的英语,中午11:30回去休息,下午2:30到教室,5:15去食堂,6:00左右回教室学习,晚上9:30回寝室休息。那段时间我感觉自己的效率是非常之高的,生活过的也很充实,对那段生活还是很留恋的。这段时间我是没有研友的,我每天都只是一个人学习,不过我不觉得乏味,单调或寂寞。第二阶段:我的时间安排基本与第一阶段一样,不过就是晚上10:00下自习了。这段时间里我开始看专业课和英语真题,我基本上是隔天重点复习这两门。一般是一天早上看完专业课一个章节,下午看看另一门,晚上一直在学英语以及这天没有完成的工作(主要是做题),然后第二天就是上下午的任务和前一天颠倒过来——我个人觉得太过单一的学习时间安排以及一整天的看同一门课不利于效率的提高。我个人认为这三个月是十分关键的一个阶段,因为这是你打基础的阶段,系统的基础复习是十分关键的;天才是很少的,要把自己始终当作一个初学者来对待,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基础复习。3、考研中期(10-11月)据说,到了十月份就有好多人进入疲惫期,有的甚至开始放弃考研,他们声称受不了猪狗不如的考研生活。这段时间我仍然是十分亢奋的,斗志仍然很高涨。不过我所要提到的是我没有做到时间安排还像从前那样,不过我确实是争取到了每天9:00之前起床(我晚上都在十二点后睡觉),因为这个阶段天气十分阴冷,我实在是睡意连绵,无法抗拒。十月份我又把2000题做完了(现在想起来,我觉得太可怕了),其实做题的过程就是为了熟悉考试大纲。通过这个阶段的扎实的复习,我对考试大纲不仅有了全盘的把握,而且也对其内容有了较深的理解,尤其是马哲和政经部分。也就是在这个阶段,我对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政治不是我的重点。经过前几个月的复习,我对物化应该来说还是理解得比较多了,所以我开始再做一遍真题,一天一套,很快就做完了,然后就又下载了很多题,基本上一天一套,我是基本按照考试的时间要求做的,感觉良好,虽然分数肯定都不高,不过能够学到新东西我就很满意了,那段时间我没有在意正确率,我只在意知识;事实上,我们也不能在那个阶段就开始注重分数。高分子我也开始做考试真题了,感觉考的东西与书本差异很大,感觉有点不爽,并且加上前一阶段不会做的课后习题或者看不懂答案的习题,我有些犯难了,有时候甚至有种不想搞专业课了的想法;不过最终还是理智克服了冲动,我硬是迎难而上,把那些问题解决了一些,那时候太有成就感了——这可是我独立思考解决的啊!不过还是有些问题没有弄明白,或者有些问题我觉得课后答案错了就没有管了(实际上后来我才发现那些都是我自己理解错了——答案一般不会错的)。对于专业课,我必须得说,要反反复复地看,即使你看了5遍还是看不懂,不要紧,继续看,看得多了,做得多了,你就会明白,那时候,你或许能够体会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英语:在这个阶段,最让我犯难的就是英语阅读了,我是始终在找一些合适的资料来做;说实话,我觉得市面上并没有多少合适的资料。所以还是多研究真题!4、考研后期(12月到考前)这段时间的正常度过对于考试的正常发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前段时间高强度的复习已经基本为自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这段时间我们的任务就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要过多担心,(虽然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必须得克制在一定程度以内,其实每个人都在担心,尽管可能嘴上说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仍然正常作息(当然可以把这个阶段的计划定的稍微宽松些),温习一下以前所学的东西,查漏补缺;特别要指出的就是,个人认为这个阶段的复习的重点应该是政治和英语,其中政治应该注意时事政治,英语应以英语作文为最最最重要的,可以试着去写一些作文(即使不愿意也得去尝试,不管写出来的东西有多烂),物化和高分子课可以去做一下最接近真题题型和难度的模拟题或者最近的真题(真题很宝贵,要好好珍惜,尤其是专业课)。不过,这个阶段不要做太多的模拟题,因为有的模拟题出的很烂,不要让低分打击你的自信,尤其是在1月份。在12月份当中,我又仔仔细细地把考研政治序列一看了一遍,买了四套模拟题做了做,我是严格按照考试要求做的,连问答题我都是拿一张文稿纸一题一题写下来的,没有丝毫马虎,做完后我就对着参考答案寻找答题方法并总结得失;如今想来,感觉自己做得确实不错。在此我要强调的是,政治要注意把握重点,特别是临考前一个星期。在最后半个月,我多方面和研友接触,掌握各方面的不知道准确不准确的信息。临考前一个星期,把可能要考的重大问题(如中美关系、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第三条道路走不通的原因、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社会公德、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等等)全部写在纸上反复研究,列出自己的提纲,再将资料上涉及的相关论述抄下来,因为每个大题要写200到300字。结果考试时候竟然遇到了2个大题是我所研究过的问题,其喜悦之情是不言而喻的。我觉得在最后一个星期去押大题去背大题是很重要的,那些小道消息所透露的大题不妨去背一些,就当是梳理一下知识点,不过万不可太过于当真。关于英语,要特别提一点,很多人都说作文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作文部分得高分的方法,我觉得,应该在于平时的阅读——用心的阅读。我从大约九月或者八月份时候开始,基本上是每天坚持阅读一两个小时,在最后一段时期,由于英语和政治重点的突出,有时候我一个早上读三个小时以上,一般读多长时间是根据个人的心情来定的,心情好的时候,读完一个早上还想读,一切视兴趣而决定,没有太严格的计划。最后一个月我开始从写小作文到写大作文,由于我在平时积累了很多有用的句子,这个时候写起来就很得心应手,信手拈来,写完之后,反复阅读,多次修改。可能会有人问平时阅读怎样对作文起作用?我想这是因为,平时阅读时,当我遇到比较好的句子我就把它记在一个笔记本上,然后每天早晨朗诵,一天一天过去之后就非常熟悉并且可以自己运用了。如果大家不想在作文上花太多时间或者感觉在最后一个时期时间紧迫的话,也不妨去上一个作文班,背两个模板(必须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个性),上课老师发的材料上有很多有用的词语和句子,对于考研英语应该是足够了。对于说“得阅读者得天下”的说法,我是比较赞同的,不过由于之前我们长时间的锻炼,应该说阅读方面已经问题不大了,但是这个阶段仍然要注意训练自己的阅读,在这个时候为了提高士气,我又买了本比较简单的也比较贴近真题题型和难度的模拟题。关于物化,我觉得再温习一下课本是很重要的,不过我这个人不大喜欢反复看书,所以我选择了看一天课本做一天题。这个时候即使到了考前一个星期,我还是从网上下了合肥分院的5套题,感觉也很好的。在最后一个月,我把大纲梳理一遍,又大体浏览了一遍。总的来讲,参考资料关键是要精。对于高分子,我个人认为要再把专业书进一步搞懂搞透搞熟,实际上我每看完一遍专业课课本,都感觉又有些新的收获。在最后一个月里,我又把真题做了一遍,这次我和另外一个同学一起讨论,把我们不懂的或者不大会做的集中研究了,那段时间我特别高兴,尤其是我们一起把Boltzmann叠加原理搞懂的时候。其实这段时间也是我最难熬的时候,因为这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不是很重,但又感觉很重,看到别人在努力学习而自己在耽误时间时,有时候心里确实心虚。这个时候我就经常和朋友打电话,寻求心理安慰。反正最后一段时间貌似过得很轻松,实际上心里比任何时候都累,都要害怕(这个阶段,以前那种每天都很充实的感觉消失了)。5、考试期间考试期间建议如下:(1)吃简单一点,住在寝室,和平时一样睡觉;(2)自信的走入考场;(3)不到考试结束不停笔;(4)不要对答案;(5)坚持就是胜利;(6)不要人陪考;(7)多自我暗示(自
本文标题:考中科院的若干问题及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51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