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2考纲解读】1.中国古代的主要思想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变革3.思想文化与社会现实的关系4.从先进的科技文化成就看中国古代的辉煌文明5.传统文明的传承与创新【易错点点睛】易错点1中国古代的主要思想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匆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错误解答】A、C【错解分析】部分考生对题目的要求不太明了,没有从“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要求出发,也有一些考生对引文的意思不太明了,所以不能作出正确判断。【正确解答】B2.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A.佛教和道教思想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错误解答】C【错解分析】考生对宋朱新儒学的构成把握不准,基础知识不扎实。【正确解答】A3.春秋战国时期的下列思想,反映了历史发展新趋势的是()①无为②仁政③法治A.①②③B.③C.①②D.②③【错误解答】B【错解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考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新趋势掌握不准,以至作出错误判断;二是考生对三种思想理解认识不到位。【正确解答】D4.下列思想家中既有唯物主义的观点,又包含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是()A.老子B.苟子C.王充D.王夫之【错误解答】A【错解分析】考生对老子的思想,掌握不全面。【正确解答】D5.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予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A.维护封建礼教B.主张学以致用C.反对迷信崇拜D.抨击腐朽统治【变式训练】1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转变主要体现了()①思想控制的加强②中央集权的强化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学派的消亡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④1.B解析:④是错误的,“独尊儒术”只是限制了其他学派,并不意味着这些学派的消亡。2“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2.B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A、C、D三项都是错误的。3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反对使用严刑峻法的思想家有()①老子②孔子③孟子④苟子⑤庄子⑥韩非子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⑥D.①②⑤3.A解析:本题用排除法。B、C两项含有“韩非子”,应首先排除,A、D两项中是孟子与庄子观点的区别,两者比较容易排除D项。4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黄宗羲则大力抨击君主专制,对此认识正确的一项是()A.都具有片面性B.都属于进步思想C.都有利于封建统治D.都不利于封建统治4.B解析:对人物的分析应把它们放到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中去辨别。易错点2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变革1.为了推翻清朝的统治,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其教义综合了多种思想,主要有()①西方基督教教义②资产阶级启蒙思想③农民的平均主义④儒家大同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错误解答】A、D【错解分析】考生对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理解记忆不准确,基础知识不扎实。黟【正确解答】C2.卷Ⅱ)梁启超阐述变法图存的重要论著《变法通议》发表在()A.《时务报》B.《国闻报》C.《中外纪闻》D.《循环日报》【错误解答】B、C【错解分析】考生对维新思想的传播及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活动等相关知识点没有落实到位,特别是对于宣传维新思想的几个主要刊物记忆不清,因此发生混淆。【正确解答】A3.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粹主义【错误解答】B【错解分析】一些考生对题干的意思不明白,或者对三民主义没有落实,不能准确掌握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各自的内涵。孙中山担心的是社会经济方面的问题,三民主义中只有民生主义涉及这方面问题,故只有C项正确。【正确解答】C4.卷)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错误解答】B【错解分析】考生误选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完全掌握“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新文化运动只是思想解放运动。【正确解答】C5.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A.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B.四项基本原则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变式训练】1从对中国历史的长远影响来看,林则徐最突出的贡献是()A.主张师夷长技,冲破了愚昧闭塞的思想状况B.领导了禁烟斗争,打击了英国殖民者C.捍卫了民族的尊严D.提出了建立近代海军的建议1.A解析: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斗争捍卫了民族的尊严。但其影响只是暂时的;而他首倡的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则打破了中国思想界的愚昧狂妄和闭塞,为中国社会后来的进步开了先河,其影响是深远的。2之所以说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因为它()A.坚持反封建B.倡导学习西方C.主张民主共和D.传播马克思主义2.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本质的内在联系,只有A项最适合。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主要是因为它()A.纠正了“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B.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C.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D.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3.D解析:因为在开展这次大讨论之前,束缚人们思想的主要是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具体表现在“两个凡是”上。4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了《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D.有力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4.D解析:康有为撰写两书的目的是“托古改制”故能排除A、B、C三项。易错点3思想文化与社会现实的关系1.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使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错误解答】D【错解分析】考生发生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不明白话本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形式,不能把它的兴起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发生这种错误主要是因为基础知识不牢,教材没落实;二是误把话本当成宋词,其原因主要是疏忽大意。话本的特点是通俗平易,娱乐性强,刚好适应了因商业和城市兴起而产生的市民的需要,故B项正确。【正确解答】B2.卷)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中年以后作品的突出特点是()A.怀念中原故土,渗透了忧伤的感情B.着重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C.着重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D.反映市民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错误解答】B【错解分析】考生一方面对李清照的生活时代不十分清楚;另一方面对她的诗歌特点没掌握,导致误选。【正确解答】A3.卷I)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是()A.慷慨苍凉B.朴实恬淡C.缠绵婉转D.浮艳华丽【错误解答】B【错解分析】部分考生对曹操的生活时代记忆不清晰,对他的诗歌特点掌握不准确。【正确解答】A4.观察下列两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明末清初东西文化交汇的表述,正确的是()A.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B.儒学与基督教在中国融为一体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D.开始介绍并传播西方民主思想【错误解答】B、C【错解分析】一种错误是考生缺乏分析判断能力,错误地把东西文化理解为儒学与基督教;另一种错误是考生对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不清楚。【正确解答】A【特别提醒】科技文化与社会现实紧密相关,它的发展受社会现实的影响,反过来它又影响社会的发展。在做本类题目时,一定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切忌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变式训练】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A.陈子昂B.孟浩然C.杜甫D.杜牧1.C解析:诗句体现了对昔日“盛世”的怀念和当今破败的不满。几位诗人中,杜甫刚好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2导致明清时期民主思想产生的根源是()A.抗清斗争高涨B.社会相对稳定C.商品经济活跃D.阶级矛盾相对缓和2.C解析:思想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经济因素又起着决定性作用。3下列文学艺术作品能体现出明清时期时代特点的是()①《西游记》②《红楼梦》③《儒林外史》④《聊斋志异》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A解析:明清时期的时代特点就是封建制度的衰落,封建等级秩序和论理纲常受到挑战,四部文学作品中都反映了这一特点。4张择端之所以能绘出《清明上河图》,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巧和风格的成熟B.宋朝科技文化的繁荣C.人民生活的需要D.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4.D解析:主要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去分析。【难点突破】1从先进的科技文化成就看中国古代的辉煌文明1.隋唐时期,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走在世界前列。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②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③唐高宗编修的《四部医典》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④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隋唐文化的掌握情况,可用排除法解答。《四部医典》是唐代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唐高宗时编写的是《唐本草》,故排除③。【答案】D2.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突出,有外国学者称赞中国古代的一些科技成果“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下列科技成果中,属于这一范畴的是()①指南针的发明应用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③火药的发明④祖冲之推算圆周率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遥遥领先于世界,使西方“望尘莫及”。按这个条件,四个科技成果都符合;另一个条件是“改变世界面貌”即对世界文明的演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按这一条件,④不符合。【答案】A3.下面叙述的是我国古代一项科技发明:“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欧洲人开始始用这一技术是在()A.8世纪中期B.11世纪中期C.14世纪中期D.15世纪中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和基本时间的识记能力。通过阅读材料可得出这一技术是活字印刷术,再根据课本上的大致时间,可作出判断。【答案】D【特别提醒】四大发明举世闻名,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象征。其实中国古代还有许多发明创造,足以同四大发明相媲美,如十进位值制,赤道坐标、针灸疗法等。时至今日,这些古代发明还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西方有些学者称古代中国是“发明和发现的国度”。【难点突破】2传统文明的传承与创新1.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据《礼记·王制》记述,春秋时期“中国(中原华夏)、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改变)。……言语不通,嗜不同”。而至东汉初年,据《续汉书·祭礼志》记载,光武帝称其时已然“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材料二:会宁(今黑龙江阿城)乃国家兴王之地,自……迁都永安(今北京),女直(即女真)浸忘旧风。……宴饮音乐,皆习汉风。——《金史·世宗纪》材料三:北方(指北方少数民族)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元)许衡《鲁斋遗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时期到东汉初中国文化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本文标题: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专题06中国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5204 .html